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

吳宗睿來到漕運總督府的時候,已經是申時一刻。

首先引發吳宗睿注意的,就是府衙大門左右兩邊的亭子,分別是旌善亭與申明亭,亭子裡面各自立了一塊石碑,分別爲旌善碑和申明碑,此乃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下令建起的亭子。

所謂申明,就是定期張貼朝廷告示、公佈本地犯罪人員與犯罪行爲的石碑,所謂旌善,就是公佈本地仁舉善行和孝子賢孫的事蹟。

可不小看申明碑和旌善碑,在淮安府城乃至於江北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其次引發吳宗睿注意的,就是大門前方的一對石獅。

這是一對高達三米的白礬石雕刻而成石獅,通體都是乳白色,顏色柔和,一塵不染,石獅微微張開的嘴,展現出來百獸之王的威嚴。

吳宗睿記得很清楚,史書記載,這一對白礬石雕刻而成的石獅子,由元代的波斯進貢而來,全國僅僅兩對,漕運總督府留下一對,另外一對運往了京城,可惜的是,幾百年之後的一場浩劫,讓這一對珍貴的白礬石石獅被砸碎了。

石獅體現衙門的官威,告知百姓這裡不是等閒地方,無關人等不得隨便進入。

左右兩邊的廊柱上面,書寫一副對聯,上聯爲:地居黃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從心上過,下聯爲:官做羣民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

石獅內側哥站立兩名漕運兵丁,一人在石階下方,一人在石階上方。

下馬之後,吳宗睿仔細看了看這對石獅,將手中的繮繩遞給了身後的護衛,徑直朝着總督衙門而去。

大門處守衛的漕運兵丁看了看吳宗睿,沒有開口詢問。

門房早就看見騎馬而來的吳宗睿,知道此人身份不一般,待到吳宗睿來到衙門前面的時候,已經走出來,站在了臺階下面。

門房一般都是漕運總督府的吏員,負責通稟和上下聯繫事宜。

還沒有等到門房開口,吳宗睿抱拳說話了。

“本官淮安府知府吳宗睿,前來拜見楊大人,還請通稟。。。”

“原來是吳大人,請稍候,小的這就去通稟。。。”

門房臉上帶着笑容,鞠躬彎腰,後退幾步之後,轉身進入府衙大門。

門口守衛的四名漕運兵丁,不自覺的後退一步,他們可不敢得罪淮安府知府大人。

不到一分鐘時間,一名官員匆匆走出來,門房跟隨在身後。

“下官漕運總督府知事龍建宏,見過吳大人,請大人隨下官來。”

從左邊的耳門進入總督府衙,迎面依舊是照壁,繞過照壁,漕運衙門的公署大殿出現在眼前,大殿一層層的往後延伸,公署大殿左右兩邊都是偏殿。

整個的建築看上去異常宏偉,絕非地方官署能夠比擬的。

漕運總督府的官署同樣設立大堂和二堂,後院則是大觀樓。

漕運總督楊一鵬一般情況之下,都是在二堂旁邊的廂房署理公務。

漕運知事龍建宏來到二堂廂房前面的時候,低聲開口,讓吳宗睿稍稍等候。

吳宗睿點點頭,眼看着龍建宏走進廂房。

按照時間來說,申時以後爲休沐的時間,吳宗睿來到漕運總督府的時候,總督衙門已經下班了。

不到一分鐘,龍建宏走出廂房,示意吳宗睿跟隨其進去。

進入廂房,居中一張桌案,桌案後面坐着的就是漕運總督楊一鵬。

楊一鵬是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崇禎元年擢升戶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

“下官南京督查院右僉都御史、淮安府知府吳宗睿,拜見楊大人。”

吳宗睿恭恭敬敬的稽首行禮。

楊一鵬是正二品的朝廷高官,手握重權,吳宗睿不得不放低姿態,再說年齡方面,楊一鵬年過五旬,比吳宗睿父親還要年長,也是長輩。

“原來是吳大人,坐下說話吧。”

左首變有椅子,吳宗睿倒也沒有客套,走過去坐下了。

其實楊一鵬很吃驚,總督府衙昨日才接到塘報,原滁州知州吳宗睿,以南京督查院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兼任淮安府知府,僅僅過去一天時間,吳宗睿就前來上任了。

作爲朝中的戶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楊一鵬當然知曉朝中的很多事宜,眼前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吳宗睿,前段時間所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吳大人之前在滁州爲官,本官因爲事務繁忙,沒有來得及到滁州去巡查,今日纔有緣相見,吳大人一表人才,果然是少年俊傑。”

楊一鵬說完,吳宗睿連忙站起來來,抱拳開口。

“大人讚譽,下官不敢當,下官在滁州時間不足一年,沒有做出多少的業績,想來頗爲慚愧,大人事務繁忙,下官在滁州爲官,應該是要主動前來拜見大人的。”

楊一鵬略微楞了一下,看向吳宗睿的眼神,略有些不一樣了。

“吳大人請坐,你是今日到淮安赴任的吧。”

“是的,下官進入府城的時候,申時已過。”

“這麼說你尚未到府衙去。”

“下官尚未到府衙,第一時間來拜見大人,下官知曉,淮安府衙之主要職責,就是協助署理漕運相關事宜,下官見過大人之後,方能明白職責之所在。”

楊一鵬點點頭,站起身來,繞過桌案,走到了前面。

“不錯,剛剛赴任,就想到了職責所在,本官很欣賞你的敬業之心。”

吳宗睿擡頭看了看前面不遠處的楊一鵬,隨即低頭。

楊一鵬此人,在明末有一定的名聲,萬曆三十八年高中進士之後,授官成都司禮,任期之內,播州一帶出現動亂,朝廷準備派兵圍剿,楊一鵬主張安撫招降,結果不動一兵一卒平定了播州的叛亂,爾後在四川採辦黃木的差吏,敲詐地方百姓,楊一鵬毫不畏懼,出面制止,贏得百姓尊重,調任吏部郎中之後,量才授官,險些遭遇魏忠賢的陷害,升任兵部左右侍郎,同樣秉公辦事,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賞識,被授予戶部郎中、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

當然,楊一鵬最終的結局還是頗爲悲慘,崇禎八年,農民起義軍攻克鳳陽,焚燬皇陵,皇上震怒,巡撫鳳陽的楊一鵬被朝廷處死。

根據史書的記載,總體來說,楊一鵬還是清廉正直、有能力的,如此皇上纔會讓其總督漕運,賦予重權。

穿越的吳宗睿,當然不會完全相信史書的記載,史書的記載只能參考。

再次的擡頭,楊一鵬已經站在了前方不足一米的地方。

吳宗睿連忙站起身來。

“吳大人,淮安府衙協助署理漕運,職責重大,本官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好一切事情。”

“敢問大人,淮安府衙的具體職責是什麼。”

“一句話,漕運船隊在淮安境內,所有運輸和安全職責,皆是淮安府衙負責。”

“下官明白了,還有一事,下官斗膽詢問大人。”

“說吧。”

“據下官所知,漕運錢糧徵收,淮安府衙義不容辭,這安全事宜,概由漕運兵丁負責,淮安府衙恐怕力不能及,還請大人示下。”

楊一鵬看了看吳宗睿,微微點頭。

“吳大人,看樣子你對漕運事宜,知曉不少啊,既然你開口詢問了,本官就好好說說。”

“京杭運河三千餘里,漕運路線漫長,漕運之安全由漕運兵丁負責,沿途各級官府亦要協助,否則僅憑着漕運兵丁,如何能夠保證漕運之安全。”

“當然,本官要提醒你,漕運兵丁概由漕運總督府調遣,地方官府無權調動,也不可調動,漕運沿途各級官府,皆有守備衙門,其主要職責,就是保證漕運之安全。”

“漕運關係重大,務必竭盡全力保證其安全,否則朝廷責怪下來,本官也保不住任何人。”

吳宗睿有些發懵,按照楊一鵬的說法,漕運沿途的官府,必須保證漕運錢糧的徵收,保證漕運船隊的安全,保證錢糧及時安全的運抵北方,乃至於京城,這看上去全部都是責任和義務,卻沒有說到絲毫的權力。

沒有權力的保證,哪裡來的責任和義務。

隱隱的,吳宗睿有些明白了,爲什麼漕運存在如此之多的亂想,沿途的地方各級官府,如果按照漕運總督府的要求做事情,恐怕窮的褲子都要當出去,他們不從漕運之中想辦法搜刮錢財,一方面無法維持官府的開銷,一方面也得不到任何的灰色收入。

看見吳宗睿沒有馬上開口回答,楊一鵬再次開口了。

“吳大人,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回稟大人,下官明白了。”

“那就好,本官希望你好好做,淮安一地,乃是漕運總督府所在地,亦是南北漕運集中之處,事情繁多,責任重大,日後淮安沿途的漕運,就要辛苦你了。”

“大人放心,這是下官職責所在。”

離開漕運總督府的時候,吳宗睿扭頭看看廊柱上面的對聯,暗暗搖頭。

楊一鵬不可能不知道漕運存在的諸多弊端,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難不成漕運真的如同這廊柱上面對聯所寫,若是大明朝廷百官以及各級官府都能夠按照對聯上面的要求做事情,大明王朝怎麼可能覆滅。

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遺留下來的問題,明末都存在。

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楔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籃打水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統戰工作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九百零九章 必要的包容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七百七十九章 脣亡齒寒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九百五十六章 開始動作第三百七十章 皇太極稱帝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八百三十六章 殘陽如血(7)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九百四十四章 頭等大事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點煽動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一片苦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無法隱忍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九百二十二章 定鼎之戰(6)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
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楔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籃打水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統戰工作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九百零九章 必要的包容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七百七十九章 脣亡齒寒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九百五十六章 開始動作第三百七十章 皇太極稱帝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八百三十六章 殘陽如血(7)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九百四十四章 頭等大事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點煽動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一片苦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無法隱忍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九百二十二章 定鼎之戰(6)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