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待機出征

七月間,窩在關內大半年的清軍退出關外。

同歷史上,阿巴泰攜帶白銀二百萬兩,人口牲畜三十餘萬,安然退回瀋陽不同。

這一次清軍狼狽不堪,繳獲幾乎全部丟棄,自己還損失戰馬上萬匹,折了數千人馬,加上兩員戰將。

不過,清軍已經完成戰略目標,皇太極並未因此而處罰阿巴泰,讓準備拉攏阿巴泰的多爾袞有點失望。

明朝一方,還未來得及爲清軍退出關外歡喜片刻,關內便傳來一個接一個的噩耗。

李自成稱帝,關中盡陷賊手,張獻忠死灰復燃,稱“大西王”,又讓明朝焦頭爛額。

這時一個新的議題,遷都,便引起了朝中動盪。

早在河南局勢糜爛時,被下獄的總督侯恂,就曾諫言,要朝廷放棄河南。

不過這種話,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軟弱無能的表現。

現在朝中不少大臣都意識到,須要遷都,崇禎皇帝也想遷都。

只是遷都一事,不能皇帝自己說,得有大臣來提,而崇禎的可悲之處就在於,他身邊連個像秦檜一樣,爲君解憂的奸臣都沒有。

罵名我背,你得抱我平安,給我榮華富貴才行。

有陳新甲等人在前,大臣們誰都知道遷都之後,一旦北京失陷,提出遷都的人,肯定要被殺頂罪。

一時間,遷都之事,閣臣沒一個敢鬆口同意。

有些有良知的官員,像被關在獄中的樑以樟,便提議先送太子去南京,但這又惹惱了皇帝,認爲大臣們是不是商量好了,要把他留在北京,他們好去南京擁立新君。

七月間,北京亂糟糟的一團,而高義歡已經回到汝寧。

在回到汝寧府後,他先安排回來的士卒休整,然後便去祭拜了戰死的士卒,並慰問了陣亡將士的眷屬,給予撫卹。

此後,他一面打探湖廣方面的消息,一面進行準備,只等消息傳來,時機成熟,他便立時出征。

這時隨着冬小麥收割,高義歡對治下徵收第一次賦稅,便預示高義歡終於完成,從流寇向政權的初步轉化。

有了穩定的賦稅來源,說明高義歡的財政收入,開始向比較健康的方向發展,行政體系也搭建完成,而百姓能夠交糧,便也就說明高義歡治下基本安寧。

此時,三千出征山東的人馬,大部分都被髮往各縣駐守,進行休整,替換準備出征襄陽的駐軍。

這次是去攻城拔寨,人馬要多一些,汝寧城外的軍營內,已經聚集了五千大軍。

清晨,高軍大營內,高義歡一身盔甲,一手按刀,一手叉腰的看着士卒訓練。

六月間,高義歡收到高祖榮的提醒之後,便快馬傳回指令,讓趙大憲備戰。

幾日後,博洛一撤,他又讓金聲桓帶着一批軍官,先回汝寧去負責出征人馬的訓練。

雖說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士卒戰力不可能通過訓練突飛猛進,但是讓三千多士卒學會了騎馬,卻沒有什麼問題。

“將軍,這次打襄陽,卑職覺得五千人馬,還是不夠啊!”金聲桓站在高義歡身邊,他對襄陽很瞭解,因而提醒一句。

襄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堅城,幾千人馬就想硬攻,確實是在做夢。

高義歡點了點頭,不過他一共只有九千多人,總得留下人馬看家才行,“人馬是少了一些。不過我已經讓趙大憲繼續招募新卒,另外這次出征,我準備以豫南防禦使的身份,徵調南陽的人馬一同前行。”

金聲桓現在對順軍的體系,也有了一些瞭解,知道高義歡有個豫南防禦使的身份,不過順軍眼下規制還不是很清晰,各部主要還是聽軍頭的命令。

南陽名義上歸高義歡節制,事實上對方如果不聽,那高義歡也沒有什麼辦法。

“王體中傭兵兩萬,他會聽將軍的軍令嗎?”金聲桓有些擔心道。

高義歡笑了笑,卻很自信的說道:“他會跟本將一起走地。”

回到汝寧後,高義歡收到了一個消息,張獻忠受到李自成稱帝的刺激,在攻下黃州後,便自稱“大西王”。

他於黃州,設六部和五軍都督府,委派地方官吏,欲圖建立政權,同李自成相抗。

高義歡記得,李自成對張獻忠十分不滿,在得知張獻忠稱王后,曾派人對張獻忠說,“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

意思就是說,老回回已經投降了,羅汝才、賀一龍都被我弄死,下一個就是你張獻忠了。

高義歡已經派人去將張獻忠稱王的事情,上報上去,並自請南征,防備張獻忠。

這時李自成正忙着攻取關中各地,牛金星急於讓李自成東征,奪取北京,他相信上面很快就會有旨意下來。

王體中也是威武將軍,只是比高義歡少了一個豫南防禦使的頭銜。

單個高義歡的命令,王體中未必會聽,但如果打着李自成的旗號,那就不同了。

高義歡在軍營待了一段時間,檢查了五千人馬備戰的情況之後,便去查看糧草儲備的情況。

得益於去年在鹿邑等地的水利建設,加上分田政策,最後再感謝老天爺賞飯吃,今年糧食的產量還算不錯。

此時北方畝產麥子在一石左右,不過大多數田地只能產一百斤,能產二百斤就是上好的良田。

在汝寧和鹿邑等地的田畝,除了軍田免稅之外,九成以上都需要納稅。

整個汝寧,加上鹿邑、陳州、項城等地,魯義方清理出來的田畝,共計七百餘萬畝。

這次大概有一半的土地,趕上了冬小麥的種植,就是有三百多萬畝。

如果畝產一石的話,高義歡能收三十萬石糧食,不過因爲水利建設還沒完成,所以大多數田畝,都不能做到一石的產量,只能收到一百斤左右。

此時交到汝寧的夏糧,已經有十萬石,各縣還有尾數還未押運過來。

魯義方初步統計,應該能徵收十五萬石左右的夏糧,秋糧應該會比夏糧多一些。

高義歡現在可以說是士馬精壯,糧草充足,只等時機到來,便可立刻出徵。

第998章只欠東風第774章損失一成第367章新卒成軍第600章正面突擊第596章於應龍死了第1002章突破江防第252章法統之爭第548章打出空間第480章怎麼收場第711章馬軍對衝第234章李巖的憂鬱第145章幹票大的第507章進抵武昌第407章李自成撤兵第821章魏王救我第564章詐取西安第927章突襲蒲津上第225章強攻城池上第726章安置難民第694章爭奪西域第722章狼煙四起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448章先打垮高義歡第166章回到歸德第854章西域風起第545章南京動盪第912章圍剿劉黑子第843章死和死不一樣第810章清軍繞道第406章偷襲大營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798章最後一擊第792章朕先退到船上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851章多爾袞和豪格第418章勸說劉黑子第773章臼炮轟擊第536章遊說張獻忠上第556章拿下郾城第520章伐蜀還是攻明第168章謀取襄陽第1049章誘敵設伏第816章叮~獲得西化條件第671章孤注一擲第957章排槍屠殺第768章河東局勢第214章高二哥被人截胡了第986章孫可望出兵第1024章收復臺灣第1028章三皇會戰第331章突襲洛陽還沒寫完遲會兒更第731章河東危機下第374章攻略關中第357章步關老二後塵了第885章視察軍隊第854章西域風起第652章魏王大歡下第907章攻取洛陽下第994章明軍崩潰第665章窺視敵陣第900章發兵洛陽第934章明軍北上第400章商洛山伏擊第1052章後軍出擊第1052章後軍出擊第151章破敵策略第961章多爾袞的結局第848章滿城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62章謀劃善後第315章再遇多鐸第412章羣狼環伺第155章突襲韃營中第423章誰動誰孫子第547章戰爭準備第190章黑旋風陣斬盧光祖第962章一場意外第565章高義歡大大的狡猾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812章升龍城第205章一道難題第826章臨戰前夜第172章回師汝寧第221章大帥,穩住!第267章野望第884章兩條情報第507章進抵武昌第862章攻滅葉爾羌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35章塑料兄弟情第215章敢搶老子,你完了。第663章兩軍相遇第609章打個野戰怎麼那麼難第716章進兵烏斯藏第416章大戰開始第908章請大王先入中都第776章明軍北伐
第998章只欠東風第774章損失一成第367章新卒成軍第600章正面突擊第596章於應龍死了第1002章突破江防第252章法統之爭第548章打出空間第480章怎麼收場第711章馬軍對衝第234章李巖的憂鬱第145章幹票大的第507章進抵武昌第407章李自成撤兵第821章魏王救我第564章詐取西安第927章突襲蒲津上第225章強攻城池上第726章安置難民第694章爭奪西域第722章狼煙四起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448章先打垮高義歡第166章回到歸德第854章西域風起第545章南京動盪第912章圍剿劉黑子第843章死和死不一樣第810章清軍繞道第406章偷襲大營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798章最後一擊第792章朕先退到船上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851章多爾袞和豪格第418章勸說劉黑子第773章臼炮轟擊第536章遊說張獻忠上第556章拿下郾城第520章伐蜀還是攻明第168章謀取襄陽第1049章誘敵設伏第816章叮~獲得西化條件第671章孤注一擲第957章排槍屠殺第768章河東局勢第214章高二哥被人截胡了第986章孫可望出兵第1024章收復臺灣第1028章三皇會戰第331章突襲洛陽還沒寫完遲會兒更第731章河東危機下第374章攻略關中第357章步關老二後塵了第885章視察軍隊第854章西域風起第652章魏王大歡下第907章攻取洛陽下第994章明軍崩潰第665章窺視敵陣第900章發兵洛陽第934章明軍北上第400章商洛山伏擊第1052章後軍出擊第1052章後軍出擊第151章破敵策略第961章多爾袞的結局第848章滿城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62章謀劃善後第315章再遇多鐸第412章羣狼環伺第155章突襲韃營中第423章誰動誰孫子第547章戰爭準備第190章黑旋風陣斬盧光祖第962章一場意外第565章高義歡大大的狡猾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812章升龍城第205章一道難題第826章臨戰前夜第172章回師汝寧第221章大帥,穩住!第267章野望第884章兩條情報第507章進抵武昌第862章攻滅葉爾羌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35章塑料兄弟情第215章敢搶老子,你完了。第663章兩軍相遇第609章打個野戰怎麼那麼難第716章進兵烏斯藏第416章大戰開始第908章請大王先入中都第776章明軍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