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滿人西遷

“多爾袞,我警告你,你要死,就把我也一起殺了!”孝莊皇太后無法想像,當前的大清一旦離開了多爾袞,該由誰來繼續支撐下去,她與福臨孤兒寡母,肯定是沒有能力的,大清旦夕間就會全部崩塌,做爲大清的皇帝和太后,她和福臨都不會有好下場,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多爾袞現在就把她也一起殺了乾淨。

多爾袞咬了咬牙,看了一眼孝莊太后手中的劍,終究沒有動手奪回來,他雖說心如死灰,想以死謝罪,但他的傲氣讓他還不至於在一個女人面前這樣做。

“我多爾袞是大清的罪人,我將大清由鼎盛帶向衰落,而今大清精銳盡失,祖地也被明軍控制,我無顏面對父汗,更無顏繼續存活於世!”多爾袞面無表情的說道。

他一向自喻自己雄才大略,可自從明軍北伐以來,他屢戰屢敗,最終讓大清被逼上絕路,他的自尊,他的自信,全部被打落谷底,讓他由此心如死灰,是以才產生了死志。

“多爾袞,我看不起你!”

“啪!”的一巴掌響起。

孝莊太后如發瘋了一般,紅着雙眼狠狠的一巴掌扇在多爾袞的臉上。

“多爾袞,你這懦夫,沒用的懦夫,你以爲你自殺了就有顏面去見父汗了嗎?你沒有!你敢這樣做,父汗一定氣得在地下再掐死你一次,大清今後若是滅亡了,滿族人若是滅族了,那都是因爲你!你以爲族人西遷就沒有事了嗎?你死了,大清該交到誰的手中,誰能服衆?代善嗎?他已經老了!還是靠我和福臨孤兒寡母!大清怕是還沒找到另一片可以生存的土地就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你要是有能耐自殺,就帶着所有滿人一起自殺來得乾淨!”孝莊太后發瘋一般怒吼着,想罵醒多爾袞,必須要罵醒多爾袞,大清離不開多爾袞。

被孝莊太后狠狠的扇了一巴掌,又破口大罵,多爾袞氣得臉色一下子青一下子白的。

不過大玉兒說得對,他就是死了,同樣也無顏去見父汗和滿族列祖列宗。

大清不能就這麼滅亡了,滿族更不能就這麼滅族,否則父汗和列祖列宗不會放過他。

多爾袞的心有了一個隱約的目標,便也重新有了生氣,他現在又不想死了,也不能死了,大清不能就此滅了,滿族更不能跟着滅族,代善老了,確實不足以服衆,其他人也沒有一個可以服衆的,更沒有那個才能帶領幾十萬族人西遷。

多爾袞雖然一時被孝莊皇太后罵醒,但剛剛捱了一巴掌,不代表他不生氣,不憤怒得想殺人。

“大玉兒!”多爾袞一臉陰沉的抓着孝莊太后的一隻手,雙眼發紅,狠狠的瞪着她。

不等孝莊太后反應過來,多爾袞便狠狠的將孝莊太后拉進了懷裡,狠狠的啃了下去。

衣服被撕碎的聲音,多爾袞容不得孝莊太后掙扎,狠狠的抱起她向內堂走去——

次日,多爾袞爽了,發泄的心頭的絕望,重新恢復了鬥志。

經過一晚上的醞釀,多爾袞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西遷計劃,大明有朱慈踉在,已然是如日中天,越來越強大,今後必定橫掃四方,他們滿人想要繼續存族,西遷是唯一的辦法,而且還不能在離大明太近的地方。

“傳令,召集所有八旗貴胄來我攝政王府議事!”多爾袞下令道。

想要西遷,第一便是要統一人心,多爾袞很清楚定會有一些人反對西遷,甚至會做出一些激烈的事情出來,對於那些人,他定不會繼續留着!多爾袞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然而,八旗貴胄還沒有來到,就先傳來了一則消息。

“報——”

“啓稟攝政王,不少蒙古人在城內外四處搶掠漢人百姓的財物!”一名正白旗士兵突然來報。

多爾袞皺眉,蒙古人這樣的做法很明顯,這是要放棄大清的準備,打算搶掠一番後,回蒙古草原。

多爾袞冷笑,一羣目光短淺之輩罷了,他很清楚蒙古人一定不會跟他們滿人西遷,會留在蒙古草原,以爲明軍會止步於蒙古草原,但多爾袞更清楚,以朱慈踉的性情,蒙古人敢這麼做,無異於找死!

“不必理會那些蒙古人,八旗子弟可有參加進去?”多爾袞問道。

“啓稟攝政王,八旗子弟卻有一部分人蔘加進入!”那名正白旗士兵回答道。

多爾袞眼中異色一閃,說道:“傳令下去,嚴禁八旗子弟參與進去,派兩白旗士兵在城內外遊弋,敢有抗命的八旗子弟,立刻殺無赦!”

多爾袞這道命令一下,在場的多有人都是一驚。

“攝政王,奴才不明,我等既然已經打算帶着族人西遷,爲了不能劫掠漢人一些財物?”濟哈爾問道。

“哼,北京城內外的漢人百姓經過當年李自成的搜刮和近年依附大清的漢人士族豪強的壓榨,根本沒有多少油水,就算劫掠也拿不到多少東西,況且朱慈踉此人豈是那麼好相與的,我等雖然打算帶着族人西遷而去,但到底還沒有遠離大明,不可多生事端!”成王敗寇,多爾袞沒有多餘的想法,他只想着怎麼樣帶着族人安全西遷,找到另一塊樂土繼續繁衍,無意再與大明結下更大的仇怨。

況且,也確實如他說的那樣,北京城內外的漢人百姓經過幾次劫掠和壓榨,根本不會再有什麼財物,財物都掌控在那些依附大清的漢人士族和豪強手中,而那些漢人士族和豪強手中還有一定的漢旗軍兵力,在這種情況下去打他們的注意,得不償失,與其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多爾袞不如賣朱慈踉一個人情。

不一會,八旗貴胄陸續來到攝政王府。

議事大廳,多爾袞直言不諱的說出了西遷一事。

所有八旗貴胄都驚駭住了,他們想過跟大明求和,也想過跟大明再次拼死一戰,卻從未想過西遷。

“西遷?我不同意!”以爲四十幾歲的八旗貴胄第一個站了出來道:“攝政王,西遷事關重大,這是要我們放棄大清祖地,淪爲喪家之犬啊!”

果然是氣急了,連喪家之犬都說出來了。

“哼,喪家之犬?連赫圖阿拉和盛京城都被渡海的明軍佔據了,大清祖地早已淪陷了,談何放棄?”多爾袞冷笑一聲道。

“多爾袞,你身爲大清攝政王,赫圖阿拉和盛京城的丟失都是因爲你,你不思奪回盛京城和赫圖阿拉也就罷了,竟然還妄想帶着族人西遷,去當喪家之犬,你對得起天命和天聰兩位先皇嗎?”那名八旗貴胄指着多爾袞怒喝道。

“奪回盛京城和赫圖阿拉?大清精銳盡失,若能奪得回來,本王也不會考慮西遷?”多爾袞說道。

當前的明軍已經不是以前的明軍了,火器極爲犀利,不是八旗靠着悍不畏死的拼殺就能夠抵擋得了的,畢竟血肉之軀,無論如何也擋不住子彈!

“多爾袞,你沒有辦法不代表所有人都沒有辦法!”那名八旗貴胄指着多爾袞沉聲道。

多爾袞眼睛微微一眯,聽出了其中的隱意思,就是不服他這個攝政王了。

想到此,多爾袞不由得冷笑了一聲問道:“那你有什麼辦法?”

“辦法當然有,大明之所以不同意求和,便是因爲你多爾袞,要不是你多爾袞執意窺視大明的江山,怎能讓大清有今日,你多爾袞理應爲了大清親自去向大明皇帝請罪,相信大明皇帝一定會同意求和的!”這名八旗貴胄說道。

不少人跟着點了頭,多爾袞多次戰敗,早就有人不服他的,以前是不敢輕易表達出來,現在有人帶頭,自然他們也跳出來跟隨。

多爾袞雙眼微微一眯,掃視着在場的八旗貴胄,將他們所有人的表情全部記了下來,冷笑一聲道:“有誰反對西遷的,都站出來吧!”

“我第一個反對!”那名八旗貴胄第一個站出來。

“我反對!”

“我也反對!”——

足足十幾名八旗貴胄站了出來,還有人如那名八旗貴胄一樣,直言要多爾袞親自去向大明皇帝朱慈踉請罪,要多爾袞交出攝政王的位置,另選賢能!

“好!”多爾袞點了點頭,看着這十幾人森然道:“反對西遷,還要問罪本王的只有你們十幾人了是吧?”

一句話,讓人背後發涼。

多爾袞又看向坐在左邊想站出來又隱忍着沒有站出來的鰲拜一眼。

鰲拜一向視自己爲順治皇帝那邊的人,站出來的十幾人當中大半是和他一夥的,他很想站出來,但終究忍住了,鰲拜雖然魯莽,但還算有些腦子,分得清楚形勢。

“鰲拜支持攝政王西遷!”爲了族人着想,鰲拜最終還是選擇同意多爾袞提出的西遷一事。

多爾袞點了點頭,看向鰲拜的神情緩和了不少。

“鰲拜你——”那十幾名站出來的八旗貴胄指着鰲拜,驚怒交加,他們想不到鰲拜竟然陣前倒戈。

鰲拜手掌一旗兵力,是他們敢站出來的底氣之一,如今連鰲拜都退縮了,他們還拿什麼跟多爾袞對抗。

多爾袞伸手將供奉在大堂中央的那把金鞘劍拿了起來,森寒的殺機瞬間遍佈整個大堂。

“多爾袞,你要幹什麼!”那十幾人背後發寒,驚恐的看着多爾袞。

“鏘!”一聲劍響,多爾袞一劍將那名最先說話的八旗貴胄刺穿!

密集的腳步聲傳來,大量兩白旗的士兵衝了進來將剩下的十幾人團團圍住。

“殺!”多爾袞懶得廢話,一聲令下。

兩白旗的士兵圍攻十幾名手無寸鐵的八旗貴胄,很快便將他們斬殺乾淨。

鮮血染紅整個議事大堂,血腥的氣息瀰漫,讓人意識到,多爾袞還是那隻隨時會吃人的猛虎,任何人敢撫虎鬚都沒有好下場,這十幾名八旗貴胄便是榜樣。

“還有誰敢反對!”多爾袞手持滴血長劍,殺氣騰騰的掃視其他八旗貴胄。

有剛纔血腥的一幕存在,剩下的八旗貴胄一個個噤若寒蟬,就連鰲拜都一身冷汗,哪裡還有誰敢反對。

“攝政王英明,臣等支持攝政王西遷一事!”剩下的所有人都一齊表態,滿人西遷一事就此徹底定了下來。

後堂,孝莊皇太后一直在後面旁聽,當聽到多爾袞順利解決了西遷一事,她頓時放心了下來,她就知道,大清除了多爾袞,沒有誰能夠有這樣的魄力!雖然,她也清楚多爾袞的野心,今後或許不會讓福臨在繼續坐在皇位上,但她有自信,多爾袞再怎麼也不會殺了她和福臨,而且多爾袞沒有兒子,或許不一定真個會窺探那個位置。孝莊皇太后此時此刻只能相信自己沒有看錯多爾袞了。

滿人西遷的事情定了下來後,多爾袞便不再浪費時間,趁着明軍即將兵臨北京城下之際,召集北京城內外的三十萬族人,即可準備開始西遷!

“駕!”

整個北京城內外都是滿八旗士兵策馬奔馳的一幕。

數年前,多爾袞帶着滿八旗入關攻佔北京城的時候,爲了更好的圖謀中原,曾從關外遷移了三十萬滿族老幼居住於北京城內外,如今要西遷了,這三十萬族人必須一個不剩的全部帶走。

隨着滿人西遷一事傳了出來,城內的蒙古人和漢人都震驚了。

蒙古人倒沒有什麼表態,只是繼續四處搶掠漢人百姓的財物,也做好退入蒙古草原的準備,同時,他們也擔憂滿人西遷會不會在蒙古草原尋一個地方紮根,跟他們蒙古人搶地盤,這不得不防,一部分蒙古人開始先一步返回蒙古草原佈置提防。

漢人方面,最着急的便是那些投靠在滿人旗下的士族豪強們,滿人西遷便是要放棄他們,在這明軍即將兵臨城下之際,他們驚恐了,驚慌失措,整座北京城都處於一片大亂當中——

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276章 雷霆前夕第778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一)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662章 準格爾投降(二)第812章 大海戰陰雲(四)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1041章 重兵雲集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985章 清軍大勝第823章 奧斯曼鐵騎軍團覆滅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833章 碾壓(一)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749章 進攻緬甸第37章 戰後第832章 沙俄大軍入侵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39章 回到南京第874章 反叛大明第999章 美洲的平穩發展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919章 南攻墨西哥第100章 歷史變數第463章 洪承疇(三)第506章 大軍凱旋第122章 山東亂局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219章 援兵到(一)第622章 進攻四國島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1001章 人贓並獲第1060章 無力迴天第721章 定計第867章 馬六甲大海戰(五)第312章 潞王死第482章 決戰燕碭山第406章 慘烈(一)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240章 勤王援兵(一)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853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266章 鄭森和錢初瑤(三)第295章 福王‘稱帝’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500章 血洗蒙古草原(二)第705章 道家的轉折第515章 收復長安城第124章 縣衙泣血第1081章 日益強大的歐洲第1007章 進攻巴黎(四)第599章 德川家崗之死第774章 攻入東枝城內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138章 對峙第582章 倭寇出兵第174章 全力備戰第670章 殲滅沙俄大軍(二)第694章 波斯帝國滅亡(一)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98章 九江攻防(中)第2章 風雨大明第278章 雷霆開啓第997章 法國人的不甘第584章 朝鮮海峽海戰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80章 招兵第48章 新軍訓練科目第157章 ‘洪公子’第289章 投名狀(二)第1029章 血腥的非洲第1069章 愛琴海海戰三第377章 進軍成都第106章 製造戰前輿論(上)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1051章 伊斯法罕之戰(三)第701章 鏖戰(二)第604章 門戶洞開第259章 鋤奸(四)第1035章 快速發展的歐洲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230章 炮轟清軍大營(三)第931章 決戰巴拿馬(六)第849章 棄城而逃第687章 決戰伊斯法罕(二)第398章 轉攻爲守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960章 全軍覆沒第649章 準格爾騎兵的殺戮第3章 遷都之議第725章 敞開心扉(一)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477章 遼東滿人之敗第632章 奔襲長野第960章 全軍覆沒第1015章 君士坦丁堡條約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
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276章 雷霆前夕第778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一)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662章 準格爾投降(二)第812章 大海戰陰雲(四)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1041章 重兵雲集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985章 清軍大勝第823章 奧斯曼鐵騎軍團覆滅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833章 碾壓(一)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749章 進攻緬甸第37章 戰後第832章 沙俄大軍入侵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39章 回到南京第874章 反叛大明第999章 美洲的平穩發展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919章 南攻墨西哥第100章 歷史變數第463章 洪承疇(三)第506章 大軍凱旋第122章 山東亂局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219章 援兵到(一)第622章 進攻四國島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1001章 人贓並獲第1060章 無力迴天第721章 定計第867章 馬六甲大海戰(五)第312章 潞王死第482章 決戰燕碭山第406章 慘烈(一)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240章 勤王援兵(一)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853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266章 鄭森和錢初瑤(三)第295章 福王‘稱帝’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500章 血洗蒙古草原(二)第705章 道家的轉折第515章 收復長安城第124章 縣衙泣血第1081章 日益強大的歐洲第1007章 進攻巴黎(四)第599章 德川家崗之死第774章 攻入東枝城內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138章 對峙第582章 倭寇出兵第174章 全力備戰第670章 殲滅沙俄大軍(二)第694章 波斯帝國滅亡(一)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98章 九江攻防(中)第2章 風雨大明第278章 雷霆開啓第997章 法國人的不甘第584章 朝鮮海峽海戰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80章 招兵第48章 新軍訓練科目第157章 ‘洪公子’第289章 投名狀(二)第1029章 血腥的非洲第1069章 愛琴海海戰三第377章 進軍成都第106章 製造戰前輿論(上)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1051章 伊斯法罕之戰(三)第701章 鏖戰(二)第604章 門戶洞開第259章 鋤奸(四)第1035章 快速發展的歐洲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230章 炮轟清軍大營(三)第931章 決戰巴拿馬(六)第849章 棄城而逃第687章 決戰伊斯法罕(二)第398章 轉攻爲守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960章 全軍覆沒第649章 準格爾騎兵的殺戮第3章 遷都之議第725章 敞開心扉(一)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477章 遼東滿人之敗第632章 奔襲長野第960章 全軍覆沒第1015章 君士坦丁堡條約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