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準備攻打倭國

“大王死了!”

“大王死了!”

“-,快跑啊!”安南王一死,跟隨在他身邊的萬餘安南軍殘兵恐懼之下,立刻一鬨而散!

因河內一戰,安南軍士兵本來就對明軍正規軍的強大火器感到恐懼,基本上看着黑洞洞的槍口都能讓他們兩腿發軟,所以這樣一羣心懷恐懼的人,又怎麼還有抵抗的意志。

“刺刀衝鋒!”

明軍士兵放棄陣型,趁機發動刺刀衝鋒,對潰散的萬餘安南軍士兵展開追殺。

由於四個城門均被明軍封鎖,萬餘安南軍殘兵就如同甕中之鱉,沒過多久便被全部俘虜。

隨着安南王被殺,萬餘安南軍殘兵全部被俘,安南國正式宣告滅亡,疆域併入大明。

從大軍進入安南至今,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滅亡了安南國,明軍損失區區數百人,擊殺安南王,俘虜安南軍士兵九萬!

捷報傳到南京。

普通百姓倒並沒有多少感覺,只敢他們依舊衣食無憂,生活安定他們不會管朝廷在幹什麼。

而讀書人則有不少搖頭嘆息,哀嘆朝廷不仁,胡亂滅國,更有人妄言,朝廷好大喜功,好戰成狂。他們不敢指責皇上,便將罪名都怪在一羣領兵將領頭上,呼籲朝廷裁減兵馬。

大明當前纔開全民教學兩年,所謂的讀書人還是以前的儒生,因爲儒學的關係,一個個滿口的仁義道德爲上,反對大明對外用兵。

對於這些人的話語,朱慈踉不會理會。

至於朝堂上的官員,因爲李巖的關係,大部分都對朱慈踉奉若神明,只要黃道周和劉宗周不站出來說話,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會反對朱慈踉。

而因爲當初商議攻打倭國一事,朱慈踉當時的一番話語給了二人極大的震動,雖然他們仍舊反對朱慈踉對外用兵,但朱慈踉極爲堅持,他們知道勸說無用,也基本上會避過這些問題。

周曹不到一個月便完全滅亡安南國,這在朱慈踉的預料之中。

九萬安南軍俘虜很快就被押送到大明境內,朱慈踉沒有將他們送往蒙古草原,而是讓他們在大明境內修路,以南京,北京,西安,洛陽,徐州等十幾個重要城池爲中心,修建‘直道’,開山鋪路,暢通全國。

近年來,水泥廠規模持續擴大,已經有十萬工人,加上又數次改進水泥生產的技術,使得產量大增,所有工廠加起來,已經達到日產三千噸水泥地步了。

蒙古草原的建設每日只需要千噸,也就是說水泥廠的水泥產量已經大量剩餘。

對於剩餘的水泥,除了一小部分用於在市面上銷售,賺取銀兩外,大部分朱慈踉準備用於全國各地的修橋鋪路。

蒙古草原的城池建設,大約再有幾個月就能夠全部完工了,到時候將有上百萬俘虜騰出來,這些俘虜一小部分會被派去黃河上游兩岸種樹,大部分朱慈踉會讓他們加入去修橋鋪路的隊伍當中。

不僅是修建暢通全國的直道,不久的將來待大型蒸汽發動機完善,研發出動力火車頭,朱慈踉還將開啓大規模修建鐵路,大明要邁向現代化,有太多大工程要做了,而這些,都將會由數量越來越龐大的各國戰俘來承擔。

全面佔領了安南國,便要着手同化安南國的事宜了。

安南國自秦朝被中原王朝直接統轄以來,到宋朝脫離,歷經一千多年,雖然後來宋朝的時候脫離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但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屬國,國內有不少漢人,通曉漢語的人不在少數,同化起來比蒙古和朝鮮簡單不少。

安南國幾乎不需要移民便可從容的在文化方面同化。

朱慈踉下旨直接將安南國納入大明體系,建立法院,警察署,全民教育學堂等,廢除徭役,限制土地租賃價格等等惠民措施,一舉收服安南國普通百姓的民心。

雖然因爲迅速滅國,青壯受損不大,一些不知死活的地主士族煽動暴亂,只不過普通百姓不會跟隨他們,所以終究不能掀起什麼大浪,連正規軍都不用出動,各地的警察和守備軍都能撲滅他們。

安南國的同化在穩步推進。

“攻打倭國需要的物資運送得怎麼樣了?”距離滅亡安南國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了,朱慈踉的眼睛又盯上了倭國。

當初滅亡朝鮮的時候,倭國便曾在朝鮮損失精兵十五萬,不過倭國疆域比朝鮮要大,人口也有七百多萬,僅僅十五萬精兵的損失,並不能讓他們元氣大傷。

倭國的實力比之朝鮮和安南加在一起都不弱,要滅亡倭國需要準備的物資不算少。

經過了近兩個月的運作,朱慈踉估計應該已經差不多準備完畢了,所以將李巖叫來詢問。

“回皇上,再有三天時間便準備妥當了!”李巖回答道。

朱慈踉點了點頭,雙眼在銳色爆閃,說道:“是時候開啓滅亡倭國之戰了!”

後世,倭國給華夏民族的傷害朱慈踉不會忘記,不說大明以前,就以大明爲例,從大明最初立國的時候,倭寇便窺視大明沿海,只不過當時大明正是國力強盛的時候,並且重視海防,所以倭寇並不能成患。然而,豺狼終歸是豺狼,只要讓他們看到大明表現出虛弱,他們便會撲上來狠狠的撕咬。

自正統英宗之後,大明國力日漸衰弱,海防也日漸鬆弛,倭寇終於看到了時機。

嘉靖年間,倭寇之患到達巔峰,沿海大片地域被他們禍亂,倭寇無法攻下大城池,但小鎮和小縣城卻是他們肆虐之地,倭寇生性變態兇殘,姦淫擄掠,屠村滅鎮的事情沒有少幹,罪行滔天。

漢人自始自終都從未窺視了倭國,然倭國卻是養在漢人身邊的豺狼,只要漢人有虛弱的跡象,便瘋狂的撲上來撕咬,給漢人帶來多少災難,朱慈踉無論如何也留之不得。

“攻打倭寇,讓海軍戰艦先出擊,炮轟一個月再登陸,登陸之後儘量減少他們的青壯人口,使得滅國之後好同化一些!”朱慈踉說道。

李岩心下一凜,臉色當即肅然:“臣遵旨!”

第41章 定立帝號第635章 攻入長野第55章 李自成討伐吳三桂第304章 戰場逆轉(二)第132章 最後一戰到來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869章 馬六甲大海戰(七)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41章 定立帝號第1035章 快速發展的歐洲第3章 遷都之議第295章 福王‘稱帝’第650章 紀鋒之怒第515章 收復長安城第760章 緬甸軍潰敗第242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一)第424章 陳秀秀的婚事第384章 羅汝才之敗(四)第826章 哥薩克的悲哀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891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二)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602章 攻打倭國之議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799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四)第681章 激戰庫爾要塞第1005章 進攻巴黎(二)第603章 進攻安南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200章 多鐸的恐慌(四)第191章 鄭森第682章 攻破第一道防線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318章 播種第201章 徐州第224章 城外輪戰(一)第180章 絞殺滿清死士(中)第167章 劉宗敏戰死(下)第197章 多鐸的恐慌(一)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477章 遼東滿人之敗第188章 騎兵對決(上)第680章 庫爾要塞第407章 慘烈(二)第935章 決戰巴拿馬(十)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890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一)第47章 隱忍(下)第355章 大明井噴式的發展第1073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三)第701章 蓋特伊維奇的妥協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903章 登陸美洲大陸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441章 東關鎮之戰第785章 暹羅國投降(一)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993章 盜取蒸汽機技術第538章 錢莊的反撲第496章 滿人西遷第80章 招兵第498章 混亂第12章 劉宗敏第453章 親征北伐(一)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二)第1064章 攻佔阿拉伯半島和印度第779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二)第498章 混亂第667章 哥薩克的悲劇(三)第528章 巡察科技院第1008章 日內瓦條約第443章 關寧軍之殤(二)第65章 謠言第1章 朱慈烺第275章 對鄭森的坦誠第789章 統一四國(三)第990章 東勝神州論(一)第676章 定王和啊蜜兒公主(二)第965章 各國來使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834章 碾壓(二)第671章 殲滅沙俄大軍(三)第701章 鏖戰(二)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98章 九江攻防(中)第1023章 罷戰與狼狽爲奸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432章 追擊(三)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62章 亡國之臣第265章 鄭森和錢初瑤(二)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376章 四川局勢第61章 清兵入關第1067章 愛琴海海戰一
第41章 定立帝號第635章 攻入長野第55章 李自成討伐吳三桂第304章 戰場逆轉(二)第132章 最後一戰到來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869章 馬六甲大海戰(七)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41章 定立帝號第1035章 快速發展的歐洲第3章 遷都之議第295章 福王‘稱帝’第650章 紀鋒之怒第515章 收復長安城第760章 緬甸軍潰敗第242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一)第424章 陳秀秀的婚事第384章 羅汝才之敗(四)第826章 哥薩克的悲哀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891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二)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602章 攻打倭國之議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799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四)第681章 激戰庫爾要塞第1005章 進攻巴黎(二)第603章 進攻安南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200章 多鐸的恐慌(四)第191章 鄭森第682章 攻破第一道防線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318章 播種第201章 徐州第224章 城外輪戰(一)第180章 絞殺滿清死士(中)第167章 劉宗敏戰死(下)第197章 多鐸的恐慌(一)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477章 遼東滿人之敗第188章 騎兵對決(上)第680章 庫爾要塞第407章 慘烈(二)第935章 決戰巴拿馬(十)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890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一)第47章 隱忍(下)第355章 大明井噴式的發展第1073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三)第701章 蓋特伊維奇的妥協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903章 登陸美洲大陸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441章 東關鎮之戰第785章 暹羅國投降(一)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993章 盜取蒸汽機技術第538章 錢莊的反撲第496章 滿人西遷第80章 招兵第498章 混亂第12章 劉宗敏第453章 親征北伐(一)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二)第1064章 攻佔阿拉伯半島和印度第779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二)第498章 混亂第667章 哥薩克的悲劇(三)第528章 巡察科技院第1008章 日內瓦條約第443章 關寧軍之殤(二)第65章 謠言第1章 朱慈烺第275章 對鄭森的坦誠第789章 統一四國(三)第990章 東勝神州論(一)第676章 定王和啊蜜兒公主(二)第965章 各國來使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834章 碾壓(二)第671章 殲滅沙俄大軍(三)第701章 鏖戰(二)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98章 九江攻防(中)第1023章 罷戰與狼狽爲奸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432章 追擊(三)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62章 亡國之臣第265章 鄭森和錢初瑤(二)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376章 四川局勢第61章 清兵入關第1067章 愛琴海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