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統一四國(三)

大明國公?南掌國王不由自主的陷入沉思。

誠然,一個國公,怎麼也不如自己在南掌國當一個至高無上的國王強,雖然南掌國只是一個小國,拍馬也無法與大明相比,他南掌國王的位置和大明國公的位置含金量不差多少,可不是有一句話嗎,寧頭,不做鳳尾。

大明國公地位雖然也極高,但頭上卻有大明皇帝和大明的龍子龍孫在頭上,並不自由,更沒有多少實權。

用自己國王的位置去換一個沒有實權的國公之位,說實話,南掌國王怎麼也不願意的。

可是,明軍重兵壓境,隨時可能打進來強行覆滅了他南掌國,到時候他照樣做不成國王,反而會被殺死,或者成爲階下之囚,下場肯定比成爲一個國公差上千百倍。

至於大明會不會信守承諾,這一點南掌國王倒不擔心,畢竟做爲上邦王朝,或許不對他南掌國講道義,執意要滅他南掌國,不過大明皇帝畢竟是上邦皇帝,中原歷來不是說皇帝金口玉言的嗎,想來大明皇帝怎麼也不至於對他一個小國的國王失信。

既然南掌國註定不保,要被大明滅掉,那麼,投降似乎已經成爲他唯一的選擇。

在對抗到底,玉石俱焚和投降上,南掌國王還是更傾向於投降大明的,畢竟國公雖然不如國王來的高高在上,但也不差不是。

只不過,僅能世襲兩代,這倒是讓南掌國王有些不滿。

“上使,若是我南掌願意投降,大明開出的條件能否在高一些,至少國公之位可以讓我王室永久世襲下去。”南掌國王討價還價道。

南掌國王這一句話一出來,在場的南掌人都驚住了,顯然他們已經聽出了南掌國王更傾向於投降的意思,現在只不過是在爭取獲得更高的籌碼。

南掌國王室們也紛紛滿懷異色的看向南掌國王,不過沒有王室的人願意出來反對。

他們都不是傻子,自然也知道南掌國必定不保,此時此刻是他們唯一可以繼續榮華富貴的機會,至少怎麼都比國滅之後被殺強吧。

陳明遇搖了搖頭道:“這些條件是吾皇親口開出來的,斷無討價還價的可能!但南掌國王也不要覺得這就是大明虧待了你,要知道,緬甸國王到最後才願意投降,大明可是隻給了緬甸國王一個侯爵的爵位,而且只能襲爵一代!倒是暹羅國王帶着半個暹羅國投降,得了國公之位,可也只得襲爵兩代。今日是大明還未向南掌國動兵,所以南掌國王你纔能有這樣的機會,若是大明鐵騎兵臨你南掌國都城的時候,國王再想投降的話,不說襲爵兩代,國公之位都不會有了,最多也就跟緬甸國王一樣是一個侯爵,還是隻能襲爵一代的侯爵,國王再好好考慮一二吧。”

南掌國王和在場的南掌國王室臉色都非常不好看,神情當中也充滿着猶豫不決。

大明不肯再做出任何妥協,眼下便只能看他們自己的決定了。

投降還是強硬抵抗到底!

思來想去,這當然還是投降好一些了。

“我南掌國願意舉國投降!”最終,南掌國王咬着牙說出了這句話。

說完這句話的同時,南掌國王一下子頹廢了不少,像是一下子蒼老了幾歲,畢竟是南掌國王室祖先建立下來的過百年王國基業,就這麼讓大明吞併了,是個人都不會好受。

然而,爲了南掌國百姓不至於遭受戰火,爲了南掌國王室血脈得以留存於世,他只能這麼做。

聽到南掌國王的決定,陳明遇笑了!

笑的同時,陳明遇還隱諱的看向幾名南掌國的重臣,那幾名南掌國重臣當即惶恐的用眼神迴應,並且心裡微微鬆了一口氣。

其實,做爲錦衣衛指揮使位置的接班人,陳明遇要勸降南掌國,當然不止是直接來見南掌國王這麼簡單。實則,陳明遇還準備了後手,南掌國王能夠同意自然是最好的,南掌國王若是不同意,陳明遇也有另外的辦法強行要他同意。

“既然國王同意舉國投降,本使便回去通知大軍接收南掌國,還望南掌國王做好準備纔是!”陳明遇說道。

“上使請慢走!”南掌國王恭敬的送道。

陳明遇點了點頭,走出南掌國王宮。

當日,南掌國王便頒下國書,闡述了南掌國舉國投降大明的事情,宣佈從今往後再也沒有南掌國了。

三日後,兩萬明軍正規軍和五萬明軍守備軍開進南掌國,又是兩日後,明軍接收南掌國都城的防務,同時也接收了對南掌國的統治,而南掌國王極其王室也將在一日後前往大明南京城定居,南掌國就此滅亡。

南掌國滅亡之後,東南四國便只剩下一個真殿國了。

真殿國的情況跟南掌國差不多,不管是疆域還是人口兵力,兩國都極爲相近,當然,真殿國也知道不可能抵擋得了明軍,特別是在得知南掌國也已經舉國投降的情況下。

幾日後,陳明遇來到真殿國繼續勸降真殿國王,不過,令陳明遇沒有想到的是,真殿國王並不如南掌國王這般配合。

雖然也答應舉國投降,不過真殿國王卻獅子大開口,一定要大明封他爲王,最差也要是一個世代世襲的國公之位,哪怕陳明遇再如何開口威脅,真殿國王就是死不鬆口,氣得陳明遇滿臉鐵青。

真殿國王如此不識時務,自以爲最後大明一定會妥協,至少也能爲他爭得一個世代世襲的國公之位。

可惜,僅僅一夜過後,真殿國王就不那麼想了。

真殿國王不配合,陳明遇就只有用強的了。

有緬甸,暹羅,南掌三國滅亡在前,又有明軍重兵壓境,如此強大的壓力和威脅之下,陳明遇很早就成功策反了真殿國九成以上的重要官員,真殿國王不識時務的當夜,陳明遇便與身在真殿國的錦衣衛密探聯合真殿國大量重要官員發動了政變,殺入王宮,擒住了真殿國王,而後在真殿國幾乎所有重要官員的一致認同下,真殿國宣告滅亡,併入大明!

而沒有主動投降,卻因政變被擒獲的真殿國王就沒有那麼好的下場了,不僅世襲兩代的國公的位置沒有撈到,只撈到了一個連一代都襲爵不了的侯爵,下場悲慘。

同樣的,明軍很快接收了真殿國,自此,歷時兩個月,大明中興十年十月十日,緬甸等東南四國全部滅亡,四國版圖併入大明,大明疆域因此擴大了十分之一。

攻滅了東南四國之後,大明的此次擴張並沒有完全結束,東亞一代還有一塊土地沒有拿下,那就是西班牙控制着的位於印尼羣島上方的呂宋羣島。

第981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四)第833章 碾壓(一)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172章 知己知彼第1048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258章 鋤奸(三)第5章 託付天下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353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三)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466章 東光縣城下(一)第402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三)第239章 鏖戰徐州(五)第70章 暴風雨前夕(下)第591章 九雲嶺大潰敗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67章 錦衣衛再立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108章 突變九江城破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173章 君臣談心第844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第829章 多爾袞的無奈第1019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一)第659章 殺戮第196章 形勢!第34章 淮安大戰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420章 多爾袞的緊迫第929章 決戰巴拿馬(四)第26章 意外巨財第126章 泰安之戰第34章 淮安大戰第157章 ‘洪公子’第571章 鴨綠江口海戰(一)第949章 第二次歐洲聯合艦隊(三)第591章 九雲嶺大潰敗第619章 決定倭寇命運的聖旨第769章 圍殲暹羅大軍(二)第973章 決戰大馬士革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991章 東勝神州論(二)第1030章 強大的壓力第602章 攻打倭國之議第1036章 歐洲對新式火藥的發現第596章 圍殲倭寇(一)第42章 山東總督史可法第626章 倭寇的轉變第834章 碾壓(二)第547章 開始營建第178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三)第704章 羣臣心裡的刺第721章 定計第882章 柳常第483章 最後的決戰第327章 秋糧的大豐收(二)第305章 福王之死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6章 城破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一)第145章 交戰第652章 準格爾之戰(一)第937章 悽慘潰敗(二)第556章 改造蒙古(四)第1009章 奧斯曼帝國的絕境第747章 血流成河(二)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第814章 神權與王權(二)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778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一)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877章 對印尼原住民的懲罰第136章 阿濟格吐血第372章 李自成的陌路(三)第22章 誅殺劉澤清(上)第660章 和親?第1076章 維也納條約第1032章 與歐洲合縱(二)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431章 追擊(二)第70章 暴風雨前夕(下)第523章 結束與朝鮮的藩屬關係第182章 決戰開啓第946章 鐵甲艦初顯威(三)第355章 大明井噴式的發展第588章 決戰九雲嶺(三)第1042章 戰爭陰雲第318章 播種第260章 對漢奸的審判(一)第981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四)第1057章 輕易碾壓二第99章 九江攻防(下)第381章 羅汝才之敗(一)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567章 大清國再立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892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一)第524章 錢謙益告老
第981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四)第833章 碾壓(一)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172章 知己知彼第1048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258章 鋤奸(三)第5章 託付天下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353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三)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466章 東光縣城下(一)第402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三)第239章 鏖戰徐州(五)第70章 暴風雨前夕(下)第591章 九雲嶺大潰敗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67章 錦衣衛再立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108章 突變九江城破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173章 君臣談心第844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第829章 多爾袞的無奈第1019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一)第659章 殺戮第196章 形勢!第34章 淮安大戰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420章 多爾袞的緊迫第929章 決戰巴拿馬(四)第26章 意外巨財第126章 泰安之戰第34章 淮安大戰第157章 ‘洪公子’第571章 鴨綠江口海戰(一)第949章 第二次歐洲聯合艦隊(三)第591章 九雲嶺大潰敗第619章 決定倭寇命運的聖旨第769章 圍殲暹羅大軍(二)第973章 決戰大馬士革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991章 東勝神州論(二)第1030章 強大的壓力第602章 攻打倭國之議第1036章 歐洲對新式火藥的發現第596章 圍殲倭寇(一)第42章 山東總督史可法第626章 倭寇的轉變第834章 碾壓(二)第547章 開始營建第178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三)第704章 羣臣心裡的刺第721章 定計第882章 柳常第483章 最後的決戰第327章 秋糧的大豐收(二)第305章 福王之死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6章 城破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一)第145章 交戰第652章 準格爾之戰(一)第937章 悽慘潰敗(二)第556章 改造蒙古(四)第1009章 奧斯曼帝國的絕境第747章 血流成河(二)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第814章 神權與王權(二)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778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一)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877章 對印尼原住民的懲罰第136章 阿濟格吐血第372章 李自成的陌路(三)第22章 誅殺劉澤清(上)第660章 和親?第1076章 維也納條約第1032章 與歐洲合縱(二)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431章 追擊(二)第70章 暴風雨前夕(下)第523章 結束與朝鮮的藩屬關係第182章 決戰開啓第946章 鐵甲艦初顯威(三)第355章 大明井噴式的發展第588章 決戰九雲嶺(三)第1042章 戰爭陰雲第318章 播種第260章 對漢奸的審判(一)第981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四)第1057章 輕易碾壓二第99章 九江攻防(下)第381章 羅汝才之敗(一)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567章 大清國再立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892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一)第524章 錢謙益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