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對鄭森的坦誠

從應龍軍大營回來,路上朱慈烺有意識的吩咐鄭森跟着回皇宮。

看着鄭森緊隨皇帝離去的身影,鄭芝龍和鄭鴻逵兄弟二人均無奈一嘆,有些痛心。

“大哥,看來皇帝對森兒的影響很大,這對我們鄭家非常不利,令人擔憂!”鄭鴻逵皺着眉頭,明顯極爲不滿。

鄭芝龍沒有立刻回話,足足愣了一會才深呼了一口氣,緩緩道:“鴻逵,你知道剛到京城那會,我進宮覲見皇帝,他跟我說了什麼嗎?”

“什麼?”鄭鴻逵問道。

“皇帝問我,我們鄭家麾下的水兵是不是已經過十三萬了,另有大小戰船三千七百餘艘。”鄭芝龍幽幽的說道,眸中光芒爆閃之餘,還帶有些懼意。

“嘶---”鄭鴻逵倒吸了一口涼氣,一臉不敢置信的道:“這不可能,皇帝怎麼會知道這些,而且如此清楚,就是我們整個鄭家知道這麼清楚了也就我們兄弟二人,皇帝哪裡得到的消息!”

鄭鴻逵如此震驚的反應在鄭芝龍的預料之中,別說鄭鴻逵了,鄭芝龍自己當時不也是當場給嚇蒙了嗎,要知道,鄭家水兵遍佈整個南洋,占城,呂宋,北港----等等橫跨近萬里大洋,若不是鄭家的掌權者,根本不可能有人清楚鄭家真正的實力,就連跟鄭家打了二十年交道並且時常與鄭家交戰的荷蘭人都不清楚,可是大明皇帝竟然清楚。

深沉,穩重,讓人看不透,這些特性本應是那些活了幾十歲纔會具備的東西,卻出現在了那個還在弱冠之齡的小皇帝身上。

這是一種詭異,詭異得令人恐懼,同時他也心驚大明朝廷的實力,若不然怎麼可能那麼清楚的查到鄭家真正的實力。

面對大明這個龐然大物,鄭芝龍雖然從來沒有小看,始終有着一絲敬畏,但此時看來,他還小看了大明朝,大明朝的實力也不僅僅是表面的,定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實力,鄭家不是對手啊。

“或許讓森兒留在皇帝身邊也未嘗不可,至少皇帝對森兒的看着不似有假,只要森兒沒事,就說明皇帝還不會動我們鄭家。”鄭芝龍說道。

鄭鴻逵還處於震驚當中沒有反應過來,聽到鄭芝龍的話,也無奈一嘆道:“大哥說的是,或許只能先這樣了。”

沒辦法,眼見應龍軍的實力,鄭家無論如何也不能跟大明朝翻臉,否則就只能重新去海上漂泊了,既然皇帝那麼看重,不如就讓鄭森留在皇帝身邊效力好了,以後皇帝若是真跟鄭家翻臉,或許還能看在鄭森的份上不斬盡殺絕。

鄭芝龍和鄭鴻逵有了決定,便不打算在留在南京城了,不日就返回泉州。

皇宮。

朱慈烺單獨將鄭森召到御書房之內,並屏退了所有閒雜人等。

“鄭森,以你的聰明,這些天看朕對你父親的一舉一動,想必你也有所感覺了,朕實話跟你說了吧,朕的臥榻之下絕不容他人酣睡,大明也不容許內部有不聽號令,甚至威脅大明的存在,你懂朕的意思嗎?”朱慈烺直視鄭森。

“臣,知道。”鄭森露出一絲爲難之色。

“那好,朕問你,若是將來有一天朕要收編你們鄭家,你當如何?”朱慈烺非常直接的問道。

毫無疑問,朱慈烺很看重鄭森,很多東西,既然不管是現在還是今後都瞞不了鄭森,既然這樣,朱慈烺便不拐彎抹角了,而是跟鄭森坦誠,直接說出來,也顯得光明正大一些,他要給鄭森一個自行抉擇的機會,他不會勉強鄭森,要走什麼樣的路由鄭森自己選擇。

鄭森沉默在了那裡,竟一點也不震驚,似乎早有預料一般。

“你想好了在回答朕,是留在朕的身邊還是回泉州,朕都不攔你!”朱慈烺說完,便沉默不語,靜靜等待鄭森的回答。

“多謝皇上信任。”鄭森有些感動,雖然他清楚這一天最終會到來,但皇帝的坦誠讓他無可挑剔。

坦誠是對一個人信任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鄭森沒有多少猶豫,便態度堅定的表態道:“鄭森願意一直留在皇上身邊效力,鄭家永遠是皇上的臣子,若是有一天皇上想收編我鄭家船隊,鄭森必支持皇上。”

鄭森做出了承諾,態度誠懇,絕不是敷衍。

朱慈烺聽出了鄭森的真誠,立刻喜笑顏開,上前拍了拍鄭森的肩膀欣慰道:“朕就知道你不會讓朕失望的,朕也在此給你一個承諾,若是真有那麼一天,朕也不會虧待鄭家,鄭家的富貴不會少!”

“鄭森謝皇上恩典,今後必將上刀山下火海,以報皇上隆恩,絕無怨言!”鄭森單膝跪地,態度明確的表示忠心。

“好,哈哈哈哈!鄭森不愧是鄭森,朕甚慰!”朱慈烺大笑。

與鄭森一番交談後,給了他一個不就的將來朝廷會有大動作,讓他心裡有所準備,便讓他先回去了。

經過連續兩次的強力震懾,鄭芝龍和鄭鴻逵兄弟對朝廷的敬畏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也不那麼堅決的想把鄭森帶回泉州去了,而是安心留鄭森在皇帝身邊效力,雖然像是一種變相的人質,會令鄭芝龍和鄭鴻逵兄弟心裡不太舒服,但這樣卻可以增加皇帝對鄭家的信任,還能通過鄭森時刻留意皇帝對鄭家的態度。

既然讓鄭森繼續留在皇帝身邊效力對鄭家有利,鄭芝龍和鄭鴻逵沒有在繼續逼迫鄭森,絕口不提讓他回泉州的事情。

十月初七,鄭芝龍和鄭鴻逵帶着朱慈烺讓他們到南洋購買番薯玉米等種子的聖旨返回泉州。

十一月,經過兩個月的訓練,應龍軍各個軍逐漸恢復徐州大戰前的實力,人數再次上升到了十二萬人。

隨着應龍軍實力的恢復,朱慈烺有了底氣,開始準備對沿海鹽政動手。

十一月四日,應龍軍第三軍被調往揚州,第四軍被調到蘇州,錦衣衛密探也幾乎全部出動,秘密潛往江淮,江南沿海各地。

第39章 回到南京第791章 呂宋島之戰(一)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739章 殺戮之夜(二)第61章 清兵入關第244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三)第14章 逃出包圍圈第959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七)第1043章 大戰開啓第881章 多爾袞的雄心壯志第967章 通商留學第716章 藏富於民第222章 徐州城下(一)第562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二)第1084章 無法戰勝的大明(一)第970章 清奧十年之戰(二)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871章 聯合艦隊潰敗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84章 難得的平靜第806章 佔領澳洲(六)第243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二)第405章 硬氣第432章 追擊(三)第658章 勸降(二)第231章 炮擊清軍大營(四)第453章 親征北伐(一)第52章 濟南大戰第110章 出征前的溫情(下)第952章 鐵甲艦傾巢而出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138章 對峙第478章 七戰七敗第153章 爭論與妥協(上)第241章 多鐸死!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370章 李自成的陌路(一)第1077章 沙俄帝國滅亡一第102章 陵谷伏擊戰第157章 ‘洪公子’第245章 清軍退兵(一)第358章 少女之心第52章 濟南大戰第574章 登陸第138章 對峙第484章 決戰燕碭山第1079章 對滿人的安置第393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第25章 攻打劉澤清府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106章 製造戰前輿論(上)第713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五)第371章 李自成的陌路(二)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905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二)第253章 軍制改革(三)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862章 壯烈(三)第183章 棄守泰安(上)第413章 張獻忠之死(一)第719章 朱慈踉的心痛第31章 傳國玉璽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846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三)第401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二)第631章 德川家光之死(二)第885章 激戰賈巴爾德(三)第740章 殺戮之夜(三)第243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二)第698章 滿八旗的精髓第28章 刺殺第659章 殺戮第116章 決戰(中)第97章 九江攻防(上)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684章 攻佔亞茲德第269章 下一步改革的設想(二)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387章 炮彈被毀第86章 戰還是妥協第743章 易服前夕(二)第517章 鐵骨錚錚第46章 隱忍(上)第436章 陳秀秀接掌火器局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620章 一路清洗第257章 鋤奸(二)第263章 漢奸們的恐懼第407章 慘烈(二)第647章 鐵路大動脈(二)第498章 混亂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876章 戰事完結第641章 中興八年第563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三)
第39章 回到南京第791章 呂宋島之戰(一)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739章 殺戮之夜(二)第61章 清兵入關第244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三)第14章 逃出包圍圈第959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七)第1043章 大戰開啓第881章 多爾袞的雄心壯志第967章 通商留學第716章 藏富於民第222章 徐州城下(一)第562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二)第1084章 無法戰勝的大明(一)第970章 清奧十年之戰(二)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871章 聯合艦隊潰敗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84章 難得的平靜第806章 佔領澳洲(六)第243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二)第405章 硬氣第432章 追擊(三)第658章 勸降(二)第231章 炮擊清軍大營(四)第453章 親征北伐(一)第52章 濟南大戰第110章 出征前的溫情(下)第952章 鐵甲艦傾巢而出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138章 對峙第478章 七戰七敗第153章 爭論與妥協(上)第241章 多鐸死!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370章 李自成的陌路(一)第1077章 沙俄帝國滅亡一第102章 陵谷伏擊戰第157章 ‘洪公子’第245章 清軍退兵(一)第358章 少女之心第52章 濟南大戰第574章 登陸第138章 對峙第484章 決戰燕碭山第1079章 對滿人的安置第393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第25章 攻打劉澤清府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106章 製造戰前輿論(上)第713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五)第371章 李自成的陌路(二)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905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二)第253章 軍制改革(三)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862章 壯烈(三)第183章 棄守泰安(上)第413章 張獻忠之死(一)第719章 朱慈踉的心痛第31章 傳國玉璽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846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三)第401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二)第631章 德川家光之死(二)第885章 激戰賈巴爾德(三)第740章 殺戮之夜(三)第243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二)第698章 滿八旗的精髓第28章 刺殺第659章 殺戮第116章 決戰(中)第97章 九江攻防(上)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684章 攻佔亞茲德第269章 下一步改革的設想(二)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387章 炮彈被毀第86章 戰還是妥協第743章 易服前夕(二)第517章 鐵骨錚錚第46章 隱忍(上)第436章 陳秀秀接掌火器局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620章 一路清洗第257章 鋤奸(二)第263章 漢奸們的恐懼第407章 慘烈(二)第647章 鐵路大動脈(二)第498章 混亂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876章 戰事完結第641章 中興八年第563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