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運河(一)

?上元節那天一到,整個京城成了燈籠的海洋,到了晚上,更是燭光閃耀,人們興高采烈的提着燈籠在京城街道上游行,站在皇宮最高處觀看,整個京城就象是舞動着一條條巨龍,這樣的繁華景象,就是以前竭力反對燈遊的李綱也不得不承認確實美麗。?

這場燈會,光是皇宮爲止支付的銀錢就達到數千貫,加上京城各個富戶,百姓所出之資,更是不下萬貫之多,不過,這場燈遊帶來的興奮直到數月後,被人提起來還津津樂道,各個製造燈籠的商家和百姓也發了一筆小財,這區區一萬多貫銀錢無疑花得十分值得。?

燈會結束之後,朝庭開始了正常的早朝,第一天早朝過後,皇帝就讓內侍將宇文愷,何倜,李春三人被召入宮中。?

“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位愛卿不必多禮,起來吧。”看着三人,楊勇臉上笑盈盈的道。?

“謝萬歲!”三人起身,垂手站在一旁,三人中,以宇文愷最爲年長,已年過五旬,由於操勞過渡,已是須發皆白。何倜次之,剛剛過三十五歲,正值年富力強,李春最小,剛剛三十歲。?

宇文愷一直是負責大型建築的監造,大興城,仁壽宮,洛陽城都是由宇文愷擔行營造少監,而且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里的廣通渠,當初也是宇文愷率領水工鑿渠,引渭水通黃河而成。而何倜精於機關建造,這些年,造出了許多實用的工具,李春則是橋樑大師,後世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仍然維持完好的趙州橋就是李春的傑作。這三人,可以說是大隋首屈一指的建築,水利大師。?

“你們可知朕召你們今日進宮之意?”?

三人對望了一眼。臉上都顯出一絲狂熱之色,皇帝新年剛過就召他們入宮,而且三人都是在建築水利方面的專才,意思自然不言而意。?

“回皇上,可是要修建大運河?”年紀最輕的李春問道。?

大運河的設想並不是從隋朝纔開始,早有三國時期。曹操向北方用兵,開鑿了一系列運河,自海灤河水系可以經黃河、洋河通泅水、淮河,經邪溝至長江,過江後由江南各河至杭州一帶,形成早期的京杭水道。?

吳魏兩國地軍事爭奪,常利用領水、渦水入淮。經東泥河至合肥。再由南湘河、巢湖至長江。東晉南北朝時經多次整修,並已有自揚州至儀徵的分支。太和四年(369後),桓溫北伐,曾於泅水西面開桓公溝三百餘里。溝通洶。漢、濟三水入黃河,長江和漢水間,西晉時杜預從漢水開運河南通江陵,又東通湘江。這些運河的開通雖然只能滿足於局部通航需要,卻爲後面連結全國的大運河創造了不少便利條件,只是魏晉之後,由於五胡亂華。北方戰亂頻頻,運河的工程便停了下來。?

開皇初年,在國庫極爲困難的情況下,隋文帝還是命令開通了廣通渠,將京城與黃河水道聯繫起來,廣通渠開鑿之後,不但可以滿足京城糧米地需求,還可以將京城的物產運出去,自此漕運通利,關中賴之。因此又稱富民渠。?

只是這條富民渠充其量只能將黃河兩岸的物產與京城聯繫起來,發展到現在,由於南方的經濟越來越繁華,無論是出於經濟還是政治的考慮,一條聯通全國的大運河已勢在必行,不過,由於隋文帝一直厲行節約,開拓全國性的大運河工程量實在太大,隋文帝一直下不了決心,只是拼命在沿途建立官倉。儲存糧食,以備修建大運河時使用。?

如今這條大運河開鑿的任務就落到了楊勇身上,楊勇自然是當仁不讓,聽到李春的問話,楊勇點了點頭:“不錯。今日宣三位愛卿過來。確實是爲修建大運河之事,朕已決定。從今年起就開始修建大運河,朕選中愛卿三人負責,望三位愛卿不可辜負朕之厚望。”?

“皇上放心,若是完不成大運河,臣等皆願受皇上處罰。”三人眼中都是一片狂熱的神色,這樣地大運河可是千古未有的壯舉,在開鑿完廣通渠之後,宇文愷就盼望着能有機會繼續開渠,可惜大隋的國力還不允許,他只能將自己的才智放在大興城,仁壽宮的宮殿修建上,這些宮殿雖然也算大工程,只是和大運河卻完全不能相比,古來建城者比比皆是,可是能開鑿聯繫南北的大運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宇文愷早有準備,他從懷中取出圖紙,將早已經構劃好的大運河呈現給皇帝:“皇上,請看,這是工部花了十餘年時間作地運河圖。”?

楊勇擡眼向圖上看去,只見圖中密密麻麻的線條,期間虛實相間,讓人一看就頭暈,楊勇忙道:“宇文愛卿,圖朕就不看了,你將需要完成的各段報給朕就可以了。”?

“是,回皇上,臣以把大運河分成了主要四段,第一段臣將之命名通濟渠,通濟渠完成後,黃河與淮河之間的舟揖可通暢無阻,若是皇上有意南巡,可以由京城直下揚州。”?

從京城到揚州,那不就是歷史上楊廣下江南的路線?不過,這條線既然可以用來供皇帝下江南使用,更可以讓全國的物流通暢,修好之後,自己用來下江南也未嘗不可,憑什麼後世那個自稱十全老人的弘曆可以屢次下江南遊玩,還得到風流天子的美稱,楊廣卻被認爲是昏君。楊勇心中有點憤憤不平的想道。?

沉默了一下,楊勇才問道:“這條渠有多長,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回皇上,整個廣通渠可分三段,除了原先的河流可以利用,總里程預估在二千里,如果動用四十萬民夫,約需三年時間可以完成,朝庭需要支出銀錢四百萬貫,糧食五百萬左右。”?

“需要這麼多人力?”楊勇嚇了一大跳,銀錢和糧食都不是問題,可是四十萬人力實在太多了,何況這還不是大運河地全部,去年馬邑一戰不過是二萬多俘虜,除非現在就對高句麗進行滅國之戰,否則到哪裡弄來這麼多的奴隸。?

事實歷史上楊廣修廣通渠時,只花了半年的時間,大業元年三月動工,到大業元年八月就完成,不過,動用了二百萬人力,爲了趕工,付出的代價更是驚人,僅僅半年時間,累死的民夫就達到了四十至五十萬人。?

楊勇當然不會採取這種急功近利的方法,如果也象修建仁壽宮,洛陽宮這樣採取高薪僱用河工的話,所需的銀錢至少也有翻倍,以現在朝庭的財力並不是負擔不起,不過,楊勇要做的事可不只是修建一條大運河,若是都投入大運河中,那除非其他事都不要做。?

“回皇上,通濟渠連通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運,工部擬定地河寬標準爲二十丈,深度可以全程通行五牙大艦,四十萬民夫,三年時間決不能少。”宇文愷斬釘截鐵的道。?

楊勇盤算了一下,暫時否決了先修建濟渠,轉道:“愛卿說說其餘三段吧。”?

“是,第二段臣命名爲永濟渠,永濟渠也以洛陽爲起點,北通涿郡(今北京),所需運河共計一千九百餘里,大體與通濟渠相當,不過,由於水量關係,深度和寬度無法和通濟渠渠相比,所需人力物力大致爲通濟渠六成即可。第三段爲山陽瀆渠,南起邗城,北到山陽縣,由淮河直入長江楊子渡口,這段渠有舊渠可用,只需按通濟渠的標準加深加寬即可,經測算,只需十萬人力,一年之功即可。第四段爲江南河渠,從自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需二十萬人力,三年之功。”修建大運河之事,不知在宇文愷腦中盤算了多少年,各種數據簡直是脫口而出。?

這四段大河加起來,已遠遠超過原先楊勇所想的三千五百里,而是達到五千裡,所需人力和物力自然也超過了原先的估算。如果要在五年時間完成地話,竟然每年都要動用五十萬人力以上,如今朝庭手上不過才二萬多名俘虜,這些俘虜在五年內僅夠完成最簡單地山陽瀆渠,這還要求他們在五年的辛苦勞動中不會有太多人死去。?

“這樣,宇文愛卿將圖紙留下,三位愛卿回去後,先將修建運河地奏章呈上,朕交由各部討論之後,再行決定如何實施。”?

“是,微臣遵旨。”皇帝沒有馬上決定,三人都微微有點失望,不過,如此重大之事,皇帝慎重其事也是應該,他們只有回去早點寫好奏章,才能讓修建大運河之事早點實施。?

第75章 忠義第13章 突厥重來第5章 形式逆轉第3章 甦醒上第3章 甦醒上第8章 帝王之家第43章 親兵上第60章 審問下第60章 兵災過後第46章 城下交鋒第41章 正主上第29章 調任第36章 大勝第30章 殺雞駭猴第78章 爭吵第4章 血汗工廠第64章 摸不着頭腦第68章 反目第30章 草原來訊第68章 代價第1章 禍福相依第61章 新羅神起第53章 賜名上第4章 分歧第44章 大丞相第97章 大富大貴第48章 戰議下第5章 左右爲難第31章 入城第31章 破鏡重圓第66章 戰,不戰?第10章 馴馬下第48章 戰議下第16章 餘子第21章 敬獻第7章 回京第9章 馴馬上第71章 再無顧忌第40章 錢財第50章 自貶第12章 妒忌第63章 武帝崩上第53章 追查第15章 佳人上第28章 脫衣下第27章 殿前爭論第33章 擡棺進諫上第81章 懸賞第47章 攻城第20章 蜀公府下第7章 南陳驚變第55章 涌動第61章 強弩第86章 女屍第57章 劫糧(二)第88章 教訓第8章 卜卦之說第25章 差點錯過第71章 出征第39章 冤家路窄上第50章 疑鄰盜斧第41章 跋扈第2章 烽煙再起第51章 仁壽三年第4章 分歧第43章 親兵上第36章 東夷城第88章 教訓第34章 洞悉第59章 覆滅第93章 蜀王第47章 戰議上第80章 來客第57章 歸來第51章 股掌之間第90章 情懷第12章 搶親下第15章 軍營上第12章 妒忌第57章 形勢第27章 殿前爭論第42章 步步驚心第3章 初戰失利第18章 選秀第67章 營州第53章 議戰第49章 疑慮第45章 計定第37章 動盪上第23章 一隻風箏第63章 暗流上第12章 搶親下第93章 蜀王第47章 戰議上第84章 隕落第72章 火燒第15章 楊約第39章 新羅使者第21章 敬獻第54章 賜名下
第75章 忠義第13章 突厥重來第5章 形式逆轉第3章 甦醒上第3章 甦醒上第8章 帝王之家第43章 親兵上第60章 審問下第60章 兵災過後第46章 城下交鋒第41章 正主上第29章 調任第36章 大勝第30章 殺雞駭猴第78章 爭吵第4章 血汗工廠第64章 摸不着頭腦第68章 反目第30章 草原來訊第68章 代價第1章 禍福相依第61章 新羅神起第53章 賜名上第4章 分歧第44章 大丞相第97章 大富大貴第48章 戰議下第5章 左右爲難第31章 入城第31章 破鏡重圓第66章 戰,不戰?第10章 馴馬下第48章 戰議下第16章 餘子第21章 敬獻第7章 回京第9章 馴馬上第71章 再無顧忌第40章 錢財第50章 自貶第12章 妒忌第63章 武帝崩上第53章 追查第15章 佳人上第28章 脫衣下第27章 殿前爭論第33章 擡棺進諫上第81章 懸賞第47章 攻城第20章 蜀公府下第7章 南陳驚變第55章 涌動第61章 強弩第86章 女屍第57章 劫糧(二)第88章 教訓第8章 卜卦之說第25章 差點錯過第71章 出征第39章 冤家路窄上第50章 疑鄰盜斧第41章 跋扈第2章 烽煙再起第51章 仁壽三年第4章 分歧第43章 親兵上第36章 東夷城第88章 教訓第34章 洞悉第59章 覆滅第93章 蜀王第47章 戰議上第80章 來客第57章 歸來第51章 股掌之間第90章 情懷第12章 搶親下第15章 軍營上第12章 妒忌第57章 形勢第27章 殿前爭論第42章 步步驚心第3章 初戰失利第18章 選秀第67章 營州第53章 議戰第49章 疑慮第45章 計定第37章 動盪上第23章 一隻風箏第63章 暗流上第12章 搶親下第93章 蜀王第47章 戰議上第84章 隕落第72章 火燒第15章 楊約第39章 新羅使者第21章 敬獻第54章 賜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