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京畿局勢

“報督師,山西巡撫耿如杞、太原總兵張鴻功因縱兵劫掠百姓,被朝廷逮捕下獄。”從京城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孫承宗勃然大怒,猛拍桌子站起來:“身爲大明官兵,如今國家有難,不思忠君報國,保護我大明百姓,反而劫掠百姓,如此官兵,與建奴何異?”

李老二知道其中原因,還不是因爲朝廷窮得沒有銀子了,那耿如杞和張鴻功奉命進京勤王,可是朝廷缺少銀子,於是兵部的人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命令山西勤王軍隊先至通州,第二天調守昌平,第三天又調守良鄉。按照大明當時的規定,軍隊到達汛地的當天不準開糧。於是進京勤王的山西兵三天調了三個地方,三天沒有領到口糧。

耿如杞和張鴻功從太原遠道而來,那個年代又沒有鐵路,山西兵全憑徒步走來,從太原到北京一千多里路,按照當年的行軍速度,走半個月到都算很快的。

山西勤王大軍在路上走了半個多月,自身攜帶的糧食早已耗盡,飢腸轆轆的山西兵三天換了三個地方,一粒糧食都沒領到。餓極了的士兵沒有辦法,既然朝廷不肯給糧食,那麼我們自己想辦法。於是在良鄉附近劫掠糧食。

崇禎皇帝聽說明軍劫掠百姓,龍顏大怒,下令錦衣衛緹騎去良鄉,逮捕了耿如杞和張鴻功。

原本山西撫標營和太原營的明軍,都是精銳部隊。如今見到巡撫和主將被抓了,這羣山西兵乾脆不幹了,全部放棄了良鄉,逃回山西。

這件事的後果十分嚴重,因爲駐守良鄉的明軍全跑光了,皇太極來到良鄉後,只用了一日時間就輕鬆就攻克了良鄉,良鄉知縣被殺,臨時組織起來抵抗的民壯全部被屠殺,後金軍入城後大肆劫掠,老人和反抗的男子被殺,女人、小孩和男丁被擄掠走,金軍在城內大肆搶劫一番,搶得鉢滿盆滿的。

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後面,這五千精銳明軍逃回山西后,聽說耿如杞和張鴻功被殺的消息,一怒之下便投奔了高迎祥,成爲了闖軍的精銳主力。

陝西兵也發生了兵變,陝西勤王的邊軍到了京城無人供糧供餉,幾天後近萬人馬一鬨而散,掄起兩條大腿往回跑,全逃回陝西了。之後那些陝西兵和山西兵的結局一樣,都搖身一變,變成了闖軍,陝西局勢更加潰爛。

兩路勤王大軍跑了,林丹汗又是剛剛和土默特人打了一仗,雖然勝了,卻是慘勝,林丹汗損失慘重,折損了三萬多人。已經自身難保的林丹汗根本就不可能來救援,京城的勤王大軍只剩下袁崇煥的關寧鐵騎。

想到了這裡,李老二心中有了個想法:這些人不是準備去投奔高迎祥嗎?與其讓他們去投奔高迎祥,還不如我搶在高迎祥之前,把這批兵給招過來。

良鄉被後金軍攻破的消息傳來的第二日,又傳來了房山縣令開城投降的消息。房山縣令被後金軍嚇破了膽,帶着當地三名生員,主動打開了城門投降。後金軍進入城內,在良鄉和房山附近大肆劫掠,俘獲百姓衆多,劫得金銀財寶、糧食牲畜不計其數。

三日後,後金軍又攻破固安,駐守固安的明軍一員副將兩員遊擊投降,後金軍攻入固安,屠殺了一萬多百姓,其餘的百姓均被擄掠爲奴。

若是這個時候,林丹汗趁着女真人在關內劫掠的時候,對科爾沁蒙古出兵,可以一舉消滅科爾沁部。可是林丹汗這傢伙此時卻在和土默特人過不去,他恨不得抓住土默特汗俄木布,把他碎屍萬段,結果就錯過了進攻科爾沁的好機會。

等到林丹汗想到回頭去對付科爾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皇太極調兵過來打他,林丹汗一路敗退,最終死在青海。

“督師,良鄉、房山、固安諸縣落入賊奴之手,數萬百姓被殺,十數萬百姓被擄,我軍當主動出擊,救回被擄百姓,奪回被掠糧食財物。我軍以雪地車營搭載步兵,下官同曹將軍共率騎兵配合步兵作戰。我們不是新鑄了兩門野戰炮?剛好可以拉出來,拿建奴來試試炮的威力!”李老二向孫承宗提議道。

但孫承宗還是擔心:“若是我軍離開通州,賊奴趁機大舉進犯通州,又該如何是好?”

李老二根據記憶中的己巳之變進程,判斷了一下時間,對孫承宗說道:“督師,賊奴攻克固安之後,應當會抵達盧溝橋。袁都督的關寧鐵騎會在永定門外同建奴激戰,牽制住建奴主力。我們可以趁機出兵,奇襲固安。以下官判斷,賊奴自良鄉等地劫掠的部分物資和百姓都會藏於固安城內。而建奴主力在盧溝橋,固安只有蒙古人駐守。我軍若奇襲了固安,可救回部分百姓,奪回部分財物。”

“爲何李將軍就判斷如此肯定?”孫承宗搖了搖頭。

李老二向孫承宗討要了地圖,在桌面上打開地圖,又取來紅色和藍色貼紙,在地圖上貼出了後金軍的進軍路線,貼出關寧軍的路線,最後又貼出了後金軍的撤軍路線。

後金軍的進軍和撤退路線,都是他根據前世裡的記憶略經修改製出的。

“督師,建奴此番入寇京師,只不過是爲了撈一把便走,他們不會長久逗留。原本建奴撤退路線應該是走通州最近,但我軍駐守通州,建奴在通州吃了一個大虧,必定不敢再走通州,而是會繞道香河,避開通州出關。更何況,末將奇襲固安,無須太多人手,只要曹將軍的兩千人馬,再配備一千火器營配合即可。”李老二指着地圖說道。

孫承宗盤算了一下,李老二自己帶走自己本部的六百人馬,再把曹文詔的兩千人馬調撥過去,外加自己的一千神機營士兵,這樣調走的不足五千人,留守通州的明軍尚有楊國柱的五千保定兵,尤岱的兩千餘騎兵,侯世祿的三千密雲兵,加上守城民壯一萬餘人,守住通州應該沒問題。於是孫承宗點了點頭答應了:“好,那就依李將軍的計劃行事,能救多少大明百姓算多少,能殺多少建奴算多少。只是老夫擔心,你不到五千人,倘若遭遇大隊建奴,如何抵禦?”

“回督師,倘若大隊建奴來襲,末將不和建奴正面交鋒,轉身就走。”

第119章 通州之戰(五)第100章 又是一場大捷第339章 清國發展第566章 賊將軍左良玉(中)第122章 壕溝陷阱(下)第155章 收編軍戶(上)第489章 孫傳庭入獄第22章 夜襲第590章 說客李巖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49章 金兵追殺難民第129章 鑄造三磅炮第764章 抄查高郵士紳第778章 交保釋金可出獄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368章 各方反應第207章 運河中都第505章 蒿水橋之戰(三)第208章 兩淮根據地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262章 伏擊科爾沁騎兵第712章 皇宮失火第781章 大清使團第120章 消毒救治傷員第891章 東江之戰前夕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631章 盾車和炮戰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821章 水騎聯合演習第260章 後金出兵第19章 情報換牧奴第69章 抄小路行軍第1021章 民族英雄紀念園第188章 騎兵衝賊陣第301章 喀爾喀蒙古使團第887章 公審大會第733章 援軍至天津第834章 水騎配合(一)第252章 商隊血戰金兵第447章 清軍再入寇(上)第326章 艱難東歸路第504章 蒿水橋之戰(二)第453章 隔橋對峙第284章 宣大總督楊嗣昌第387章 孔有德第689章 湖廣爭奪戰(一)第723章 曹化淳來了第650章 前往安慶第522章 嶽託之死第63章 奇襲大安口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281章 準備致命一擊第48章 逃難災民第782章 聯虜平寇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169章 崇禎四年新年第122章 壕溝陷阱(中)第265章 紮緊袋口第620章 戰賊騎(一)第9章 黃金家族第230章 復社第519章 夜襲嶽託(三)第103章 蒙古輕騎的追擊第443章 札薩克圖汗之死第247章 番薯粉第7章 遭遇嶽託第119章 通州之戰(五)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621章 戰賊騎(二)第29章 殲滅晉商商隊第39章 頭破血流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768章 火攻對火攻第53章 謀劃襲營第610章 商業中心第256章 兩道聖旨第744章 保釋金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528章 嶽託父子三人第645章 去江南銀號存錢第477章 火燒公府第308章 炮擊金帳第166章 坑死晉商第464章 多鐸來了第54章 爆破炸營第325章 一路騷擾第388章 清軍攻歸化第385章 烏真超哈兵(四)第105章 雪地車營第173章 救助難民第797章 南京內應(中)第541章 募捐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88章 孫府定計第153章 虎大威第220章 大汗見大汗第779章 洪承疇獻計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61章 黃雀在後(下)第254章 楊嗣昌的親信
第119章 通州之戰(五)第100章 又是一場大捷第339章 清國發展第566章 賊將軍左良玉(中)第122章 壕溝陷阱(下)第155章 收編軍戶(上)第489章 孫傳庭入獄第22章 夜襲第590章 說客李巖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49章 金兵追殺難民第129章 鑄造三磅炮第764章 抄查高郵士紳第778章 交保釋金可出獄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368章 各方反應第207章 運河中都第505章 蒿水橋之戰(三)第208章 兩淮根據地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262章 伏擊科爾沁騎兵第712章 皇宮失火第781章 大清使團第120章 消毒救治傷員第891章 東江之戰前夕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631章 盾車和炮戰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821章 水騎聯合演習第260章 後金出兵第19章 情報換牧奴第69章 抄小路行軍第1021章 民族英雄紀念園第188章 騎兵衝賊陣第301章 喀爾喀蒙古使團第887章 公審大會第733章 援軍至天津第834章 水騎配合(一)第252章 商隊血戰金兵第447章 清軍再入寇(上)第326章 艱難東歸路第504章 蒿水橋之戰(二)第453章 隔橋對峙第284章 宣大總督楊嗣昌第387章 孔有德第689章 湖廣爭奪戰(一)第723章 曹化淳來了第650章 前往安慶第522章 嶽託之死第63章 奇襲大安口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281章 準備致命一擊第48章 逃難災民第782章 聯虜平寇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169章 崇禎四年新年第122章 壕溝陷阱(中)第265章 紮緊袋口第620章 戰賊騎(一)第9章 黃金家族第230章 復社第519章 夜襲嶽託(三)第103章 蒙古輕騎的追擊第443章 札薩克圖汗之死第247章 番薯粉第7章 遭遇嶽託第119章 通州之戰(五)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621章 戰賊騎(二)第29章 殲滅晉商商隊第39章 頭破血流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768章 火攻對火攻第53章 謀劃襲營第610章 商業中心第256章 兩道聖旨第744章 保釋金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528章 嶽託父子三人第645章 去江南銀號存錢第477章 火燒公府第308章 炮擊金帳第166章 坑死晉商第464章 多鐸來了第54章 爆破炸營第325章 一路騷擾第388章 清軍攻歸化第385章 烏真超哈兵(四)第105章 雪地車營第173章 救助難民第797章 南京內應(中)第541章 募捐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88章 孫府定計第153章 虎大威第220章 大汗見大汗第779章 洪承疇獻計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61章 黃雀在後(下)第254章 楊嗣昌的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