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報傳回奧裡希的時候,馬林對西班牙人的進取心點了很多個贊。當然,不是馬林盼着西班牙人好,而是西班牙既然把目光投向了津巴布韋帝國,那麼,就沒啥精力關注美洲了。
根據情報,西班牙人這次下了很大的力氣。按照斐迪南二世的打算,在薩韋河河口的斐迪南堡徹底完工後,他將會再度派出三千大軍去增援當地,並打算在斐迪南堡修建一個軍用碼頭,以及幾個炮臺,以抵禦阿拉伯商人的襲擊。以後,這裡將會建立一個綜合性的殖民點。斐迪南堡不但會成爲西班牙人向內陸津巴布韋進軍的大本營,而且,斐迪南二世還打算把斐迪南堡附近,發展成爲甘蔗種植基地。
之前,伊莎貝拉一世就在海地島發展過甘蔗種植。只是,剛起步,就遭遇了梅毒的爆發。加上後來馬林的忽悠,西班牙終於是放棄了在美洲的甘蔗種植。
不過,斐迪南二世得知,薩韋河河口的三角洲,土地肥沃,氣候炎熱,淡水資源又是那麼豐富。所以,在薩韋河口三角洲發展甘蔗種植業,的確是個好思路。只要發展好了,以後完全可以大規模向本土供應蔗糖……
當然,想要在斐迪南堡附近安心地搞種植業,前提是得把附近的黑人村落都給清光了。不然,黑叔叔隔三差五地來搶一把,啥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斐迪南二世打算增兵三千,先把薩韋河口的黑人村落全部清光了,再安心地發展甘蔗種植業。
這樣一來,西班牙不但可以通過掠奪津巴布韋的黃金髮大財,還能通過在莫桑比克的甘蔗種植,賣蔗糖發財。而且,西班牙人也確認了——這個津巴布韋帝國,不但有豐富的近況,還有豐富的銅礦。畢竟,他們和阿拉伯人的交易商品中,銅礦就佔了相當的比例。只要佔領了津巴布韋帝國,等於就擁有了大量的黃金、象牙,以及銅礦……
最關鍵的是,馬林曾經說過,在贊比亞地區,地下埋藏着大約661億磅的銅——這麼多銅,斐迪南二世想想就激動萬分……
事實上,馬林只是給他畫了一個看似美味的大餅而已。贊比亞地區的確埋藏有三千萬噸銅。但是,那是分佈在贊比亞75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的。想要把這些銅礦全部探測出來,以現在的水平,估計一百年都未必能辦得到。因爲,後世探測出來的礦,很多都是深埋在地下的。以現在的探礦水平,想要把地下的銅礦給探出來,那難度,絕對是地獄級的啊……
所以,西班牙人即使能在贊比亞探出銅礦,最多也只能探出地表的銅礦山而已。而這些,最多佔贊比亞銅礦總儲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在炎熱的非洲大陸內陸地區,如何把這些銅礦開採出來並冶煉成銅,也是個極爲浩大的工程。反正,西班牙人算是掉坑裡了。但是,這個坑太誘人了,光是661億磅銅的儲量,就足以讓斐迪南二世義無反顧地往坑裡跳了。
……
就在西班牙人往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韋那邊擴張的同時,葡萄牙人也吹響了向西非內陸的桑海帝國的“黃金之都”——廷巴克圖進軍的號角。
葡萄牙人的基礎比西班牙人要好,因爲,他們早就在西非沿海岸建立了多個殖民點。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以沿海的殖民點爲大本營,向內陸進發而已。
可惜的是,葡萄牙人的陸軍太渣了,遠比不上學會了西班牙方陣的西班牙軍隊。而且,葡萄牙陸軍目前火槍普及率很低,士兵們大多還用長矛這樣的冷兵器。
可是,非洲黑叔叔們也許害怕火槍,但絕對不會害怕使用長矛的葡萄牙人。所以,葡萄牙組織的向內陸進軍的三支千人規模的陸軍隊伍,全部被打退了回來。爲啥?用長矛互捅,西非黑人怕誰啊?雖然軍隊紀律沒葡萄牙人好,可靠着熟悉地形和人數優勢,他們愣是把三支葡萄牙侵略軍隊伍都打了回去……
痛定思痛之下,葡萄牙人決定換個方式——也開始推廣在殖民軍中大量使用火繩槍。等到葡萄牙人的火槍隊伍訓練完畢了,估計又是新一輪的進軍了……
……
對於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非洲的擴張,馬林雖然關心,但也不是特別關心。畢竟,兩國都入坑了,以後有的受了。非洲的惡劣氣候,可不是鬧着玩的。要不然,歐洲人也不會等到19世紀後期才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在此之前,西班牙人雖然也殖民熱帶地區,但也就殖民了古巴島和海地島等數個島嶼。對於其他地區的殖民,則主要在高原地區。比如秘魯和厄瓜多爾的高原地區,雖然處於熱帶,但因爲海拔高,結果氣候也不炎熱。同樣地,墨西哥地區也是,墨西哥城所在的墨西哥盆地,就是一個典型的高原盆地,氣候雖然溫暖,但並不炎熱……
眼下,西葡兩國都掉進了馬林爲他們挖好的坑裡。以後,兩國就慢慢在非洲掙扎吧。而馬林,則自己去開發美洲去了……
……
因爲編纂《歐洲民族起源考》的原因,現在馬林在尚武的德意志貴族眼中,形象好轉了很多。
這一點,讓馬林非常開心。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成爲那個被大家討厭的人。而且,形象好了,來組團羣毆自己的人,自然會少很多。德意志地區這該死的羣毆傳統,讓馬林忌憚不已。即使強大如查理五世,最終也敗在了羣毆上面。馬林不認爲自己是超級賽亞人,能打遍天下。所以,能少一個來羣毆自己的人,那也是好的。
通過這次的事情,馬林發現——編書好像有助於聲望的提升。當然,前提是你編的書讓人看了高興,並認爲很有價值。
於是,馬林決定再接再厲,再編寫一些有用的書,造福大家,同時,也給自己再刷一波聲望……
至於編什麼書,馬林已經想好了——他要編寫德語詞典和英語詞典……
這個想法,是借鑑了滿清的康麻子的做法的。康熙和乾隆爲啥是清朝最耀眼的兩個皇帝?因爲他倆都編書了——康熙讓人編寫了《康熙字典》,而乾隆則讓人修了《四庫全書》……
我們且不去評論乾隆所謂的“修”《四庫全書》是有功於歷史還是歷史的罪人,但康熙命人編寫的《康熙字典》,的確是非常實用的。直到後世,這部《康熙字典》都是非常有用的參考文獻。而我們的康麻子大帝,也靠着康熙字典,狠狠地刷了一波聲望。
當然,在文化昌盛的古代華夏,康熙編寫字典,也算不上什麼稀罕事。因爲,在此之前,明朝人就編纂過《字彙》合《正字通》兩部字典,更早的,還有漢朝人許慎編纂的《說文解字》。所以,《康熙字典》實際上是把前人的字典進行彙總和增訂、勘誤而已。
不過,在歐洲,到目前爲止,除了配套《聖經》的拉丁語有一些詞語註釋外,其他語言,貌似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詞典。
是的,詞典……
歐洲語言都是字母單詞,不是字。因此,歐洲的字典,應該叫做詞典。馬林上輩子學過歐洲歷史,他知道,歐洲第一部詞典,應該是1612年意大利佛羅倫薩學士院編纂的《詞集》,是用意大利語編寫的。但是,那不算是正式的詞典,只是一個收錄了不少日常用語的半成品的詞典。
而法國第一部法語詞典是編寫於1694年的《法語詞典》,西班牙第一部詞典是1726年到1739年編寫的6卷本的《西班牙標準語詞典》。而英國第一部大型的正式詞典,是1755年出版的,編者爲S.約翰遜。德語詞典那就更遲了,直到1781年,克里斯托弗.阿德隆才編寫出第一部德語詞典。
儘管之前馬丁路德曾用德語翻譯過《聖經》,但馬丁路德版本的《聖經》謬誤很多,很多都是自由發揮地翻譯出來的。所以,根本不能用來當德語詞典。因此,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德語詞典,是1781年纔出現的。
當然,這是指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上發生的事情。在馬林穿越的這個時空,馬林實際上早就搗鼓出了英語國際音標和德語音標,並且初步編寫了英語詞典和德語詞典。
只是,因爲編寫得比較匆忙,缺漏很多。但有大體骨架在,馬林現在只要找人再充實一下,增加一些內容,就可以了。
當然,爲了給自己刷聲望,馬林可不會把辛苦編纂出來的《英語詞典》和《德語詞典》還叫這麼普通的名字。
爲了給自己刷聲望,馬林決定,學習康麻子大帝,把《德語詞典》和《英語詞典》,分別命名爲《馬林詞典》(德語版)和《馬林詞典》《英語版》……
這樣,以後的德國人和英國人學習德語和英語,使用的就是《馬林詞典》了。而用了這個詞典,自然不會忘記馬林這個始作俑者。這樣,聲望就能一代代地刷下去……
想到這裡,馬林心裡別提多美了。於是,他讓科勒派人,緊急去德意志各地和英格蘭各地,高薪聘請一批語言學的大學教授,請他們一起來幫忙進一步充實和編寫他之前匆忙帶人編寫出來的用於小學教育的初級版的《德語詞典》和《英語詞典》,使之內容更豐富和翔實……當然,以後它們都叫《馬林詞典》……誰用誰就想到自己……強行爲自己刷他一波聲望……
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