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外灘“情人牆”

從南京東路出來,就到了外灘。

這時候,外灘區域正在進行大規模綜合改造,剛好又是交通晚高峰時期。

看上去,整個外灘就是一片巨大的、塵土飛揚的工地。黃浦公園前停放的旅遊大巴更是亂成一團。除了車多人擠,還有大量無序經營的小店小鋪,更讓外灘顯得混亂不堪。

眼前的這一切,很難讓人想象,這裡將是上海城市規劃中,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最值錢的地塊之一。

“簡直太亂了。這哪裡還能叫做阿拉上海光鮮亮麗的客廳?”胡曉輝很久不來這裡,對眼前的場景很不習慣。

王建東卻對市區大搞建設習以爲常,自然見怪不怪,笑道:“好長時間沒有去外灘了,我看公園那一帶好像已經完工,有人在上面們走動。要不我們過去走走?”

太陽已經落山。

國慶節前,爲確保上海城市安全,外灘綜合改造剛剛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現在的外灘防汛牆呈廂廊式,高6.9米,寬15.4米,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潮水。廂內能停放300多輛汽車,廂面是綠化景點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寬一倍,有8快2慢10個車道。

站在新修好的防汛牆邊,朝黃浦江望過去。江水濤濤,船隻來來往往。

對面的浦東,只有不多的兩處亮點,一是“SANYO”的霓虹燈廣告牌,還有剛建到半截的電視塔,單調之極。

此外,除了工廠碼頭,還有棚戶和荒灘,基本上沒有什麼燈火,死一般寂靜。

而浦西江邊則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躉船,目光所及,一片凌亂不堪。有輪渡的、有海事的、有航道的、有港務的、有長江航運的、有內河航運的、有客運的、還有環衛的……。

“外灘原來是沒有什麼牆的。”王建東說:“船靠岸後,搭塊跳板,人就這麼走上來了,貨物也就這麼挑上來或扛上來,與其他河岸江岸無異。直到1950年代初,外灘依然如此,只是多了些半米高的小鐵柱子和鏈條。”

胡曉輝從上海出去比較早,並且當時年紀也不大,所以對外灘的歷史並不太清楚。

“但上海是個多雨的江南城市,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年降水日130多天。再加上臺風頻襲,長江和東海的水倒灌,黃浦江發大水便是常事。”

王建東說,上海第一次修外灘防汛牆是在59年,還只是磚土結構的,高度也只有4.8米。74年外灘防汛牆再次加固,並加高到了5.8米。而且,只有從那時起,走到江邊才需要上臺階。大概是三四級吧,但那牆只是齊腰高。很適合人趴在那裡看江景。

那段牆實在造得不咋的,刮漿表面很粗糙,能清晰地看到暗紅暗黃的沙礫,夏天穿短袖,手臂壓上去的感覺很扎人的。王建東開玩笑問:“你知道這裡的防汛牆,在上一個八十年代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你知道叫作什麼的嗎?”

胡曉輝想了想,抿嘴一笑,耷拉下眼睛說:“我不知道。”

實際上,胡曉輝對王建東的提問,她心裡自然是知曉的。

這裡其實就是上海灘最早的情人陣地---外灘情人牆。

王建東所說的這一段自外白渡橋旁的黃浦公園開始,至金陵東路新開河結束,全長大約一千六七百米由鋼筋水泥製成的防汛牆,大概在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後期,每到夜幕降臨,基本上每天都會上演如今的人們無法想像的“集體戀愛”的話劇:成雙成對的年輕男女,依託長長的防洪堤牆體和護欄,面向江面,頭靠頭,手握手,輕聲細語,情話綿綿,耳鬢廝磨。

當年有《紐約時報》的記者記錄了當時外灘情人牆的情形:“沿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千米長堤,集中了一萬對上海情侶。他們優雅地倚堤耳語,一對與另一對之間,只差一釐米距離,但決不會串調。這是我所見到的世界上最壯觀的情人牆,曾爲西方列強陶醉的外灘,在現代中國,仍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

有好事者在外灘北京東路到南京東路一段200米長的岸邊做過統計,共有600對情侶在談戀愛——平均1米內有3對戀人6個青年男女。

這樣的場景,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到90年代初消失,綿延整整十數年。

流逝的歲月中,總有一些人生“風景”是難以忘懷的,比如說這裡上海外灘的“情人牆”。

實際上,關於外灘的玫瑰色記憶,不但是一代上海人揮之不去的情結,而且也是這座城市永恆的風景。

說到外灘“情人牆”產生的原因,現在的年輕人恐怕難以理解。

70年代到80年代的時候,由於當時經濟物資匱乏、文化娛樂設施單調,加之上海人家普遍住房窘迫,特別緊張,兩代人或三代七、八口人擠在10幾個平方米的斗室裡,習以爲常,司空見慣。

男女青年到了談戀愛的年齡,如果上對方家裡去,就必須在家人的目光關注下呢喃低語,尷尬之情,可以想象。到戶外去吧,公園晚上一般都不開門,黑燈瞎火的地方又常有小混混騷擾或聯防隊員巡邏。

那時候哪有什麼咖啡館、酒吧、舞廳可泡,於是情侶們的“活動場所”,只剩下馬路。

“蕩馬路”“數電線杆子”就成了談情說愛的代名詞。

情侶們蕩馬路當然要盪到人跡稀少、燈光昏暗既隱蔽又安全的地方。外灘情人牆就自然而然慢慢地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情人牆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戀愛場所。在這兒,沒有人打擾你,也不用擔心會碰見熟人,因爲大家來這兒的目的都很明確,那就是談情說愛來了,旁若無人,一門心思,因此也不怕別人笑話你。即使陷入熱戀中的人們忍不住做出一些親暱的舉動,如握手、摟腰、親吻,別人也會熟視無睹。所以在這兒談戀愛,既安全又輕鬆,既浪漫又不用任何消費,而且面對的是可以見證神聖愛情的母親河黃浦江。

外灘防汛牆就這樣成爲了上海年輕戀人們的一塊風水寶地。

不過,上海本地人對外灘“情感地帶”的成因是心知肚明的,覺得呈現在眼前的不是純粹的浪漫風景,或者說浪漫和美麗之中有着太多的無奈和酸楚。

當“情人牆”的出現與“居無屋”、“居少屋”以及公共休閒交誼場所幾乎絕跡的市民生態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事物的多義內涵便凸顯了。那些少男少女在相依相擁的甜蜜之中,可能都還有着明天婚牀放在哪裡的深深隱憂。

這樣的現象一直到90年代初期,隨着社會娛樂場所增多,居民住房的改善,包括青年男女觀念的變化,外灘情人牆盛況空前的情景才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直至消失。

可以說,情人牆是一代上海青年在寸草不生的水泥地上,用浪漫的愛情創造出來的一片濃蔭如被的大森林,讓熱戀中的情侶得以圓夜之夢。

如今,在外灘情人牆談戀愛,已經成爲一代上海青年的甜蜜的往事,如今情人牆水泥做的防洪牆,已經被花崗岩、大理石與鑄鐵雕花欄杆所取代,但是青春記憶將永久存在。

聽王建東說完,小花一開始沒有作聲。

走一段路,她纔開玩笑說:“都是十幾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時你還在讀小學,哪能記得這樣清楚?”

王建東笑了笑,說:“這也是我大學的專業之一,建築的歷史啊。”

胡曉輝不響,看着黃浦江對岸正是船廠的位置。

王建東想了想,說:“莎士比亞說,愛情是最偉大的教師。她可以教會你一切——真的、善的、美的……,當然,包括浪漫。”

胡曉輝接過話頭,感嘆說:“80年代,是蘇州河與黃浦江水質最不好的時段。黃浦江的黑臭日一般都有幾十天。趴在那裡明顯就是挨薰啊,何浪漫之有?”

“不過,那時候正是撥亂反正、百廢待興,一切向好的年代。人們終於又有了夢想,精神無疑是激情向上的。更何況,上海有百多年現代城市發展的底蘊,又有二十世紀以來的深厚文化積澱,所以在上海人們的心中,一直都充滿着那種獨有的歐化加海派的浪漫情懷的。”

王建東笑了笑,又說道:“試想一下,明月當空繁星點點,江波閃閃搖曳倒影,清風陣陣沁人心扉,身邊簇擁的是心愛的人兒,那小布爾喬亞的味道濃得不得了哦。”

胡曉輝站定,盯着王建東看了很久。

一時無話,倆人肩並肩繼續前走。

再往前走就到了新開河路。王建東站定,笑了笑說道:“你還記得這裡的糞碼頭嗎,就是新開河的糞碼頭?”

胡曉輝一聽到“新開河糞碼頭”這幾個字,馬上眼睛一亮,四處看看,問道:“現在還在?”

“這次改造,它現在已經壽終正寢嘍。以前去那裡坐55路,都是是要捏牢鼻頭的。”

胡曉輝挽住王建東胳膊,依偎在他肩膀上,看向江對岸的陸家嘴區域。很久後她才輕聲說道,“當然記得的啊。那一次的經歷我怎麼能忘記呢,你說對吧?”

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185章 晚餐第243章 宣講會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332章 紅包第143章 洋辣子第122章 優化第45章 圍城第19章 油菜花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187章 麼得勁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10章 何萍第347章 賭?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84章 改學業成績第85章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196章 “咯噔”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49章 養殖場第270章 八百壯士第7章 紅燒肉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91章 忍俊不禁第9章 腳踏車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199章 驢車第19章 油菜花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307章 淚眼婆娑第254章 參股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318章 第三“喜”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157章 熱天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297章 念想第195章 虎頭奔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223章 南京路商業街第19章 油菜花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50章 頭疼的事第3章 纜索廠第48章 荷葉田田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220章 乖乖, 抓到寶了的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213章 捉蟋蟀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301章 “ 迪多”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47章 合適嗎?第59章 陽陽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358章 賭上一回?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137章 黑杜酒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17章 公共廁所第10章 何萍第58章 爆米花第228章 瑪瑙螺第117章 方便麪第188章 試樁第23章 名額第108章 拷老酒第137章 黑杜酒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295章 印象深刻的老師和事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119章 晨練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93章 惶恐第220章 乖乖, 抓到寶了的
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185章 晚餐第243章 宣講會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332章 紅包第143章 洋辣子第122章 優化第45章 圍城第19章 油菜花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187章 麼得勁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10章 何萍第347章 賭?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84章 改學業成績第85章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196章 “咯噔”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49章 養殖場第270章 八百壯士第7章 紅燒肉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91章 忍俊不禁第9章 腳踏車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199章 驢車第19章 油菜花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307章 淚眼婆娑第254章 參股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318章 第三“喜”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157章 熱天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297章 念想第195章 虎頭奔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223章 南京路商業街第19章 油菜花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50章 頭疼的事第3章 纜索廠第48章 荷葉田田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220章 乖乖, 抓到寶了的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213章 捉蟋蟀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301章 “ 迪多”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47章 合適嗎?第59章 陽陽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358章 賭上一回?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137章 黑杜酒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17章 公共廁所第10章 何萍第58章 爆米花第228章 瑪瑙螺第117章 方便麪第188章 試樁第23章 名額第108章 拷老酒第137章 黑杜酒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295章 印象深刻的老師和事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119章 晨練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93章 惶恐第220章 乖乖, 抓到寶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