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

天陰沉沉的,細雨濛濛。

陸家嘴“玉蘭樓”飯店的樓上,徐進一改往日聚會時的活潑,很少說話,一直在抽菸,顯得心事重重。

王建東用勺子攪動肉皮湯,笑了笑,說道:“肉皮湯是他們這點裡的特色菜,我都吃了有十好幾年的了。味道讚的。你們各自舀一勺嚐嚐?”

謝路得先舀。他用筷子夾起來一塊肉皮,看了看,說道:“看相就蠻好。顏色炸得到位,肉皮樸實,豐而不膩。”

等一口吃下去,嚼了嚼,他伸出大拇指讚道:“嗯,還是原來的味道,真的好吃。”

胡曉輝先是自己舀了一勺,嚐嚐後也說好吃。她還有些疑惑地問王建東:“原來這裡‘玉蘭樓’,主要賣麪條和肉皮湯,我記得只有一層的啊?”

王建東笑了笑,說:“老闆生意好,前幾年又擴充了一層的。”

胡曉輝站起來,給坐在自己旁邊的李尚也舀了一小碗。

李尚笑了笑,表示感謝,說道:“看上去有些肥,我不敢吃的。”

謝雨生卻沒有客氣,舀了一大碗,笑道:“阿拉浦東人,說實話,在大冬天還真是離不開這碗肉皮湯的。”

王建浦看看徐進,說道:“不要總這樣愁眉苦臉了好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該吃吃,該喝喝,我們等會總歸會想出來辦法的。先喝碗湯暖暖身子。”

徐進這一段時間之所以愁眉苦臉,和浦東這一段時間接連發生的諸多大事有關。

10月份,國家批覆同意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建制。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以及中心城區楊浦、黃浦、南市的浦東部分。浦東新區的總面積52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40萬。

接着,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以上海浦東開發爲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

最近,市九屆高官會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總體規劃方案》和《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提出浦東開發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把浦東建成集中央商務區、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高科技園區以及海港、空港、鐵路樞紐於一體,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高度文明和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新區。

這些本來都是大好事,特別是黨的十四大召開,這次會議進一步確立了上海“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國家戰略地位,即以浦東開發開放爲龍頭,把上海建設成爲中國的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從而帶動長江經濟帶實現跨越式發展。

但是,相對於徐進,還有像徐進這樣原來的川沙縣機關幹部來說,卻更有另外一層含義。

國家批覆同意開發浦東時,對川沙縣明確撤銷建制。按撤制原則,川沙縣原有機關幹部並不是與浦東新區機構對接安排,而是就地分流安置。

川沙縣機關當時有在編幹部1283名,人數多,任務重,有些同志期望較高,而新區機關接納量較少,這樣就給分流安置帶來較大難度。

“說實話,90年國家宣佈浦東開發開放的時候,當時川沙縣的幹部和羣衆就要求,川沙縣能否整體納入浦東新區。”徐進有些泄氣地說道。

“爲什麼這樣說?”謝雨生問。

徐進繼續抽菸,說:“因爲當時有一種說法,以川楊河爲界,川楊河以北劃入浦東範圍,川楊河以南保留不變。所以大家都擔心以南的區域沒有併入浦東,而會被劃入其它縣。當時,川沙從上到下,對組建浦東新區還是沒有什麼透徹認識的。”

一時無話。

徐進繼續說:“所以雖然說市委並沒有宣佈浦東新區的機關怎麼組建,但是提出來要建一個“精簡,高效”的機構。現在新的班子逐漸細化明朗,上面提出來,新區要按照市委的要求精簡機關,編制不能超過800人。”

王建浦放下飯碗,想了想,說道:“當時消息出來的時候,我就逐漸意識到一點,川沙縣的機關幹部包括縣四套班子的領導幹部不可能全部進入浦東新區機關擔任新區領導。

他說:“我估計這是其他人都不會想到的。所以我才着急把你們都聚到一起來商量這個事情的。”

謝雨生說道:“我也聽說,浦東新區將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新區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編制額度將控制在800名。我還聽到一個消息,說是內部分配給原來川沙機關幹部分流的名額爲300個。”

王建東想了想,接話道:“這樣一來的話,豈不是就意味着川沙縣現有的1200多名機關幹部,最後大概只有1/4能留下來,其餘的都將離開公務員隊伍?”

“這樣的話,對數千川沙幹部而言,大多都將面臨着被分流待分配的過程。所以講,整個分流工作的工作量和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徐進說:“現在我們分流安置的去向,除開新區機關和一部分實行預退、離退休等方式外,還有可能會安排進政法部門、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或者是陸家嘴、金橋、外高橋等開發公司。”

王建浦和徐進單獨碰一杯,問:“那你自己,或者是你家裡人有什麼想法沒有?”

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344章 黃浦江的味道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236章 喇叭褲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122章 優化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318章 第三“喜”第332章 紅包第109章 波光粼粼(新)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228章 瑪瑙螺第346章 惻隱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40章 關係第150章 曬書第27章 白斬雞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2章 坐柴油船第85章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235章 哪來的”阿飛“?第46章 就該扯蓬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237章 提親火腿第249章 “四眼”的廚藝第247章 浦東成陸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188章 試樁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364章 值班安排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41章 “波將金村”第312章 住房的困難第318章 第三“喜”第157章 熱天第83章 城市良心第213章 捉蟋蟀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96章 “咯噔”第9章 腳踏車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27章 白斬雞第186章 衆怒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36章 喇叭褲第253章 謝路得辭職第213章 捉蟋蟀第295章 印象深刻的老師和事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45章 圍城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47章 合適嗎?第216章 下海潮第154章 細節第41章 “波將金村”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79章 油墩子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2章 坐柴油船第121章 糊紙盒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106章 東昌路消防瞭望塔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21章 乘風涼第87章 一分銅鈿的艱辛第319章 落寞第127章 淵源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
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344章 黃浦江的味道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236章 喇叭褲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122章 優化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318章 第三“喜”第332章 紅包第109章 波光粼粼(新)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228章 瑪瑙螺第346章 惻隱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40章 關係第150章 曬書第27章 白斬雞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2章 坐柴油船第85章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235章 哪來的”阿飛“?第46章 就該扯蓬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237章 提親火腿第249章 “四眼”的廚藝第247章 浦東成陸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188章 試樁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364章 值班安排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41章 “波將金村”第312章 住房的困難第318章 第三“喜”第157章 熱天第83章 城市良心第213章 捉蟋蟀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96章 “咯噔”第9章 腳踏車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27章 白斬雞第186章 衆怒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36章 喇叭褲第253章 謝路得辭職第213章 捉蟋蟀第295章 印象深刻的老師和事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45章 圍城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47章 合適嗎?第216章 下海潮第154章 細節第41章 “波將金村”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79章 油墩子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2章 坐柴油船第121章 糊紙盒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106章 東昌路消防瞭望塔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21章 乘風涼第87章 一分銅鈿的艱辛第319章 落寞第127章 淵源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