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動員大會

張橋影劇院前,紅旗招展,給寒意正濃的冬日添加了些許喜氣。

此時“上海市楊高路擴建工程誓師動員大會”正在舉行。上下兩層一千多個硬座的影劇院內座無虛席。

學校的相關人員本來都被安排在二層。王建東因爲是從大橋工地趕過去,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到達的時候會議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好在一層的最後面還有幾隻空座,他自己尋摸一個位置坐了下來。

這時候會議正好進行到副市長在臺上做動員報告環節。

副市長調整了一下話筒的位置,開始講話。先是講了楊高路工程建設對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性,然後要求全市各部門、川沙各鄉鎮全力支持楊高路工程建設。

這些講話,顯然都還只是一般會議的一些常規的動作。

對於這位分管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副市長,學建築的王建東自然是不陌生的。

這位副市長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分配在上海的建築設計院從事建築設計。曾經是上海設計院中最年輕的副總建築師,也曾是上海各設計院中最年輕的副院長。

83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時,他又是上海市歷屆政府中最年輕的副市長,第一次上任,年才45歲。第一屆任職期滿,參加第二屆副市長差額選舉時,他的得票數最高。

上海的副市長有很多,不過當年上海老百姓卻對這位副市長的印象良好,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爲他的“親民形象”。

作爲上海這座有着一千二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的副市長,長期以來過的卻完全是平民的生活,這在今天,簡直到讓人不可想象,絕對相信會有人認爲這是在說“天方夜譚”。

也因此流傳有很多於他相關的坊間傳說,主要有這麼幾樣:

一是這位副市長原先住在南市區老城廂一間平房裡,沒有衛生設備,沒有煤氣。在他當副市長的2年多時間裡,妻子、女兒、兒子也依然擠在這間平房裡。

副市長的家就和左鄰右舍一樣,要倒馬桶,要買煤餅、要生煤爐。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臺爲工作需要而裝的電話機,可是沒有適當的地方安置,只得放在五斗櫥上。

有兩個細節。一是有記者找到倪天增家採訪,沒有想到副市長會住在連採訪車都開不進的弄堂裡。二是有一次市建委的一位負責人找他彙報工作,還遇上他在給煤爐加煤餅,看着副市長弄煤球爐的熟練動作,這位負責人許久說不出話來。

實際上,作爲主管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副市長,煤氣、液化氣也全歸他管。可誰會料到,管煤氣、液化氣的副市長,那時還用不上煤氣,還依舊在家裡生煤爐呢?

每月買一次煤餅,每次都是副市長自己用扁擔挑着回家。鄰居們經常可以看到這一介書生,費力地挑着煤餅擔子的情景。倪天增一定要自己買,自己挑,爲什麼?爲了瞭解煤餅供應和質量情況,作爲一個清貧知識分子,要了解老百姓的難處。

副市長家庭要用煤氣,本來是件小事。市建委負責人當時就曾提出可以先批個液化氣供他家用,而副市長婉謝了。他說:“左右鄰居、前後街坊都在用煤爐,我怎能用液化氣。共產黨的幹部不能搞特殊化!”

二是還有一件更加特別的事情。

說是副市長夫人有一次去市郊出差,遇上賣大閘蟹的,價錢比市區便宜許多。不少同行者都買上幾隻,帶回家全家嚐嚐鮮。後來有人發現她沒買,就輕聲問:“爲啥不買點?”

哪想到副市長夫人竟然回答說,“吃不起”。

堂堂副市長家連蟹也吃不起?說來肯定叫人難以置信。可知道副市長個人收入的話,這還是不難明白的。原來即使是當了副市長,連所有的津貼加在一起,月收入僅有250多元。

一個分管城建的副市長,還在家生煤球爐,用不上煤氣;副市長的太太,連吃頓大閘蟹,也買不起。恐怕至今,依然會有上海人在回憶起副市長的時候,會說他“戇”,但是,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杆秤的,嘴巴上說“戇”,心裡卻是由衷滿滿的敬佩。

王建東一開始對副市長的講話還沒特別上心,以爲僅僅只不過是會議例行程序,領導首先講話,高屋建瓴強調和部署一下當前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工作要求。

卻不料接下來的一幕,使得這次會議一下子顯得有些非比尋常起來。

只聽得臺上副市長同志聲音一下子明顯哽咽,最後動情地說道:“上海要發展,基礎設施一定要跟上,我們要解決住房難、交通難、過江難……動員大會後我要去黨校學習,回來後再和大家一起幹。”

王建東不由得擡頭往主席臺上看。主席臺離王建東位置並不是很遠,加上臺上又有聚光燈的緣故,所以副市長的面部表情一清二楚。

明顯可以看見,副市長臉上有眼淚流了出來。

這一幕,給王建東留下深刻印象。

王建東挺直身體,心裡一驚。像領導這樣熱淚滿面的講話,在自己印象中是頭一次見到。

真的只是因爲楊高路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應該是,好像也不完全是。

副市長講完話,會場沉默了一會兒,繼而響起來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持續了足足有三分多鐘。

接下來是相關領導講話,或是作報告,或是做動員,或是提要求。

會議最後是青年突擊隊授旗的儀式。

楊高路工程作爲今年上海市的頭號工程,也是改革開放後上海建設的規模比較大的工程,採用設計,施工和社會監理一體化招標形式,整個工程已於一週前正式開工。

市裡對工程的總體要求,必須做到“四個當年”,當年動拆遷、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竣工,質量必須全優。

但是如果扣除前期拆遷時間,這次楊高路拓建工程實際施工僅有9個多月。

時間之緊迫,質量要求之高,任務重、施工設備短缺,在上海公路界尚屬首次,對工程建設者是很大的鍛鍊和考驗。

因此,楊高路的建設也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爲此設立了由市長掛帥的領導小組,下設現場工程指揮部和個主管部門成立分指揮部的指揮系統,統一組織工程實施。

而其中,控制質量是尤爲重要的任務。

爲了適應楊高路工程的新特點和要求,總指揮部委託同濟大學、上海城建學院和市政管理處三家監理單位分段實施質量監理總承包。這也是上海市第一次在市政工程中推行工程質量監理制。

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56章 小花爸媽第70章 陽春麪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68章 報社浦東辦事處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242章 阻力第265章 “ 西服熱”第20章 吃生活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2章 坐柴油船第285章 天地良心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58章 爆米花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87章 一分銅鈿的艱辛第99章 冬天汰浴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106章 東昌路消防瞭望塔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140章 找原因第73章 “巨龍車”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320章 不要總心很累第122章 優化第88章 誰沒有規矩?第195章 虎頭奔第298章 巨浪潮頭第80章 如約而至的水災第119章 晨練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51章 老何第243章 宣講會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40章 關係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95章 兩條標語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93章 惶恐第190章 “禍”不單行題外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261章 辦公室做衛生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213章 捉蟋蟀第173章 三點體會第45章 圍城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318章 第三“喜”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40章 找原因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26章 “忐忑”中的準備第44章 採菱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60章 “橋頭跳車”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6章 沒出息?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77章 菜滷蛋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湯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22章 凍豬頭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128章 兩個擔心第86章 出師大捷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103章 意外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28章 炒青菜第242章 阻力第144章 真是這樣?
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56章 小花爸媽第70章 陽春麪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68章 報社浦東辦事處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242章 阻力第265章 “ 西服熱”第20章 吃生活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2章 坐柴油船第285章 天地良心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58章 爆米花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87章 一分銅鈿的艱辛第99章 冬天汰浴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106章 東昌路消防瞭望塔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140章 找原因第73章 “巨龍車”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320章 不要總心很累第122章 優化第88章 誰沒有規矩?第195章 虎頭奔第298章 巨浪潮頭第80章 如約而至的水災第119章 晨練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51章 老何第243章 宣講會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40章 關係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95章 兩條標語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93章 惶恐第190章 “禍”不單行題外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261章 辦公室做衛生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213章 捉蟋蟀第173章 三點體會第45章 圍城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318章 第三“喜”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40章 找原因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26章 “忐忑”中的準備第44章 採菱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60章 “橋頭跳車”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6章 沒出息?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77章 菜滷蛋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湯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22章 凍豬頭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128章 兩個擔心第86章 出師大捷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103章 意外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28章 炒青菜第242章 阻力第144章 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