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元旦致辭

夏主任笑了笑,說:“這事我們都聽說過,你再說單位裡的事情。”

申總調整坐姿,讓自己放鬆一些。他想了想,說道:“去年我們部門新分配進來的一個女大學生,領導應該知道的。”

夏主任看着他點點頭。

“是這樣。剛好報道那天我有時間,所以是我陪着她去總務處領辦公桌的。”申總喝一口水,繼續說道。

可是選過來挑過去,這位大學生就是不能最後決定。

“不就是一張桌子嗎?選個桌子和選嫁妝一樣。”面對挑剔了一上午,還沒選好桌椅的女大學生,申總當時就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然而,女大學生接下來的回答卻讓他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領導,這張桌子我可得用一輩子啊,當然得好好挑了”。

就是這樣一句很平常的話,當時對我的觸動非常之大。申總說起來這些,仍然記憶猶新。“難道也我要這樣耗一輩子嗎?安穩的“鐵飯碗”真的就能滿足我一輩子的“胃口”?

他說:“我自己剛進單位的時候有一個簡單的願望,就想當個頭兒。我知道在龐大的公務員體系裡,如果只是大單位裡的小幹部,是沒法拍板的,所以那時候就想着以後能有機會擁有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做主角。”

“可就是這小姑娘的這一句話,就點醒了我。”申總回憶說,“我當時就想,得爲自己活,通過自己的努力,爲社會,也爲個人創造點價值。”

“我不想做一輩子官吏,其實做到處長,哪怕是做到主任又怎樣?”申總說道,“我不想那樣生活,我需要挑戰,想真正成爲一個舞臺的當家人,這纔是我辭職的最大原因。”

二樓房間裡就他們這一桌有客。

申總說完這些,一時間都沉默下來。

夏主任想了想,問:“申總你下海這半年多,就沒有過自己有悔意的時候?”

王建浦自然聽得出來夏主任話裡的意思。

當時公務員下海創業,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很多事實證明,所謂的公務員下海創業,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利用原單位的公權力、利用在原單位中積累的人脈來賺錢。

眼前的這位申總也不例外。他從單位出來,雖然說是去除了公務員的身份,但還是選擇了機關大院的第三產業中創業,其實還至少算是在半個體制之內。

申總想了想,坦白說:“其實從單位離開之後,手裡也有了一些人脈資源,這些都給自己現在的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不過,要說到辭職後的心理落差,其實還是很大的。在機關工作時,雖說是在做“服務”,但更多的時候,都是別人來找自己辦事兒。而創業時,只能到處求人。他坦言道:“那個時候也會閃過一絲悔意,想自己爲何要辭掉一個體面的工作來受氣?甚至搞得來一點尊嚴也沒有。”

夏主任又問:“爲什麼現在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都熱衷於下海經商呢?”

老楊笑了笑,說:“我覺得,這還要源於現在“停薪留職”的這一優待政策。”

根據這一政策,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如果有意願從事第二職業,原崗位崗位、編制、待遇保留,兩到三年內如果創業不順利,回原單位從事原來的工作,工資待遇、職務級別都不受影響,身份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在這個後盾保障下,單位職工自可放手一搏,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同其它行業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高,綜合素質、認知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這就爲“下海經商”打下了基礎。

再加上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許多行業都有計劃經濟的影子,只要掌握了政策、消息,或者有優質的人脈資源、信息來源、經濟渠道,都可以憑此致富。

就這樣,有後盾保障,有文化知識和優質資源,下海經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熱潮,有人爲之受益,成爲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即使沒有富起來的,繼續回原單位工作,反正也不至沒有飯碗。

現在社會剛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市場經濟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很多行業都處於空白狀態,做生意的成本也相對較低。所以敢下海的人,做生意很容易掙錢。老楊最後開玩笑,說道,“基本上是擺個地攤就能發財的時代。”

申總附和說:“我也覺得,是整體環境給了我們這一次機遇。現在市場經濟剛開始起步,越來越多的機會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夏主任不響。

他嘆一口氣,說:“是的啊,現在幾乎每個機關單位都在辦公司。在體制鬆綁的帶動下,一場大規模的棄官從商浪潮正奔涌而來。去年不完全的數據,有超過十萬的體制內官員和知識分子辭職創業。”

申總接過話頭,說:“下海的人當中,除了像我這樣的少數,更多人都是涌向了南方,尤其是現在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

夏主任馬上問:“海南現在有多熱?”

上週我剛從海南迴來,現在那邊可以說是“熱得一塌糊塗”。申總回答說,老人家南方談話後,在“要掙錢,到海南”的口號裹挾下,“十萬人才下海南”的浪潮,更是將當地樓市推向了癲狂。海南房地產公司激增3倍,3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島上,密密麻麻擠着2萬家房地產公司。

申總還舉了一個例子。

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爲1350元/平方米,91年爲1400元/平方米,去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短短4年,增長超過4倍。拿到手的土地,還沒開發,半年後轉手就是100%的利潤。

老楊吃一驚,不禁問:“數字準確嗎?”

“肯定準確的。”申總說道,“還有與海南隔海相望的廣西北海市,房地產開發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遜色。去年,這座原本只有10萬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產公司,全國各地駐紮在北海的炒家達50餘萬人。經過輪番倒手,政府幾萬元/畝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萬元/畝,當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達80平方公里。”

夏主任想了想,問:“你們還記得海南當初爲什麼要從廣東劃出來,單獨建省,成立經濟特區的嗎?”

王建浦想了想,說道,88年,正值改革開放十週年之際,中國面臨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問題。當時,國內已經建立了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四個經濟特區,但這四個城市皆屬於沿海城市經濟體,成功的經驗是否適用於廣大農村地區。

因此,中央需要一塊理想的試驗田。88年的海南農村人口占比超過80%,工業產出水平低下,人均GDP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0%,甚至還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基本符合中央改革實驗的各項條件,尤其是其所具有的獨特地理條件。於是這年的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稱的海南島從廣東省脫離,成立中國第31個省級行政區。

申總說道,我也是去了海南才知道,海口這個原本人口不到23萬、總面積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濱小城,不僅一躍成爲我國最大經濟特區的首府,現在也成爲了全國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國”。

夏主任沉思良久,輕聲說道:“機會往往伴隨着風險。我個人覺得,申總你接下來要格外當心,海南方面的投資你自己可要想想清楚了再投的。”

老楊點頭,同意夏主任的看法。

申總笑了笑,說道:“領導說的在理。不過我還是想引用《人民日報》元旦致辭裡的一句話:九十年代是我國人民爲進入新世紀打好基礎的關鍵年代。國內條件具備,國際形勢有利,我們千萬不可放過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327章 王家年夜飯第93章 惶恐第168章 第一次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346章 惻隱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344章 黃浦江的味道第231章 陸家嘴的規劃第93章 惶恐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96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62章 老友相見第167章 老小孩第333章 盛開的水仙花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236章 喇叭褲第79章 油墩子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77章 挑大樑的機會第330章 村級供銷社第207章 盾構第339章 眼圈發紅第2章 坐柴油船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332章 紅包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11章 高強螺栓第22章 凍豬頭第34章 蘆葦根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140章 找原因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37章 危險第332章 紅包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7章 白斬雞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357章 惻隱第40章 關係第157章 熱天第146章 學習第165章 大喇叭第193章 王埭莊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150章 曬書第188章 試樁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291章 腔調第320章 不要總心很累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277章 爲什麼要搞金融貿易區?第198章 “猴”第364章 值班安排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305章 江水波瀾起伏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7章 紅燒肉第2章 坐柴油船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34章 蘆葦根第236章 喇叭褲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366章 跟喝一點點白酒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186章 衆怒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333章 盛開的水仙花第207章 盾構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216章 下海潮第50章 頭疼的事第86章 出師大捷第95章 兩條標語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65章 讀書重要第178章 十六鋪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366章 跟喝一點點白酒
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327章 王家年夜飯第93章 惶恐第168章 第一次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346章 惻隱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344章 黃浦江的味道第231章 陸家嘴的規劃第93章 惶恐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96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62章 老友相見第167章 老小孩第333章 盛開的水仙花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236章 喇叭褲第79章 油墩子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77章 挑大樑的機會第330章 村級供銷社第207章 盾構第339章 眼圈發紅第2章 坐柴油船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332章 紅包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11章 高強螺栓第22章 凍豬頭第34章 蘆葦根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140章 找原因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37章 危險第332章 紅包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7章 白斬雞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357章 惻隱第40章 關係第157章 熱天第146章 學習第165章 大喇叭第193章 王埭莊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150章 曬書第188章 試樁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291章 腔調第320章 不要總心很累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277章 爲什麼要搞金融貿易區?第198章 “猴”第364章 值班安排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305章 江水波瀾起伏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7章 紅燒肉第2章 坐柴油船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34章 蘆葦根第236章 喇叭褲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366章 跟喝一點點白酒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186章 衆怒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333章 盛開的水仙花第207章 盾構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216章 下海潮第50章 頭疼的事第86章 出師大捷第95章 兩條標語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65章 讀書重要第178章 十六鋪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366章 跟喝一點點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