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高橋鬆餅

不過儘管謝路得再三囑咐,但胡曉輝在返校前,還是忍不住跟陳露說了他開飯店的事情。

她心裡想,如果自己身邊的人,就陳露她一個當事人不知道,無論如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再說了,現在“四眼”開店這件事大家都不說,等到最後陳露反應過來的時候,不知道她又會是何反應?

這樣不僅對陳露不公平,還顯得自己很不地道。

所以胡曉輝自己覺得,作爲好姐妹,自己還是很有必要,也應該找機會至少要和陳露通通氣。

機會很快就到了。

這天,小姨,還有陳露邀請胡曉輝,三人開車去鎮上吃飯。

本來,這一次吃飯是早就計劃好了的。

胡曉輝來上海實習近一年的時間裡,工作日就在保稅區實習。現在她的主要工作,還是偏重於在生產資料市場的財務工作,其中更多的精力,主要放在進口汽車汽車批發市場。

但是一般星期天只要有時間,她基本上都會在小姨工廠幫忙作一些財務會計上的工作。

所以小姨的意思,在她回東北之前,要好好着招呼她一頓。

胡曉輝本來也沒有在意。但是拗不過小姨的一番好意。

小姨把吃飯的地方,放在了高橋鎮上老胡的餐館。

這家飯館因爲有王建東和王建浦兄弟倆的推薦,小姨中間過來這裡吃過幾次,覺得味道還不錯,加之這裡獨有的蘭花環境,小姨也歡喜來這裡吃飯。甚至有客戶來工廠,很多時候也都安排的這裡。

不料,小車開到鎮上北街的百貨商店旁邊先停了下來。

三人下車。

胡曉輝不理解,問:“小姨,我們不是說去飯店吃飯的嘛?”

“是的啊。不過先不着急。”小姨笑笑,說,“這次你要回東北,總歸的要帶一些我們上海的土特產回家的嘛。”

胡曉輝有些不好意思,趕緊搶先說:“小姨,真不要再買了的。前幾天,你給我那麼多的衣服,我還不好意思的了呢?我後來和咱爸咱媽通電話,他們還批評我的。”

幾天前,小姨特意去了一趟南京路的商場,給胡曉輝,還有她父母特意挑選了一些衣服,還有一些上海纔有的日用百貨什麼的。

小姨笑笑,說道:“我就是怕你不接受,所以才先斬後奏的。幸好尺寸大小都還比較合適你。”

“還是小姨眼力好。”

“那是自然。基本上我姆媽只要看一眼,尺寸大小基本上八九不離十的。”陳露在一旁呵呵一笑,開玩笑道:要是連一個衣服都買不好,那我姆媽這麼多年開服裝廠,還不是早倒閉了。”

小姨笑笑,說,“我們家的小毛,工作忙,前一向剛好又是準備論文和答辯的關鍵時刻。再說了,他這個人在挑選衣服這種事情上也沒有多少經驗-----”

陳露哈哈一笑,插話道:“要是小毛在這一方面真有豐富經驗的話,那還不要出問題了?”

走了幾步,胡曉輝還是覺得讓小姨給自買東西不太好,停下來又說道:“我姆媽還在電話裡說,讓我---”

“不要有心事,好伐?這次我們就只是去買些吃的零食讓你帶回去,曉得伐?”小姨打斷胡曉輝的話,說,“要不然,你阿拉上海的爸爸媽媽又要口饞了的。”

到目的地,原來小姨帶着她來的竟然是百貨商店大門旁的一家鬆餅店。

小姨笑笑,介紹說,高橋鬆餅俗稱千層餅,是高橋古鎮有名的土特產和“上海市優質食品”,外形美觀、入口鬆軟、老小皆宜,又價廉物美,是老百姓歡喜吃的食品和饋贈親友的禮品。

胡曉輝雖然經常在高橋鎮上來來往往,但是每次都僅是作爲中轉站而已,所以對高橋鎮,甚或是這裡土特產說不上有多熟悉。

原來,高橋古鎮自古就有製作糕點的傳統,農村素有做“塌餅”的習俗。

嬰兒出生12天,要做“眠搖籃塌餅”分送親友;新媳婦回孃家,用紅蓋籃盛塌餅回家望娘;每月農曆初四、十四、廿四,做塌餅敬竈君,叫做淨竈。

這種家家戶戶做塌餅的習俗,和農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塌餅也成爲浦東農村一種日常的食品。

這裡的農家塌餅有多種。由於用料不同和餡心不同,所做的塌餅的外觀和檔次也不同。

比如,麪粉中不加素油,用豆沙、棗泥等做餡的是硬殼塌餅,儲存時間較長,不易變質。用糯米粉和入南瓜泥作外皮的是飯瓜塌餅,也就是當地人們俗稱的南瓜餅。

而高橋鬆餅就是源自於這種當地的民間埸餅,是完全土生生長的本地特色食品。

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

傳說清光緒年間,高橋鎮有個叫趙小的人家,因其妻做的塌餅皮薄層多而且入口香酥,鄰里紛紛效仿。不久,精明的商人看到其中的商機,於是就請趙小的妻子出山開了高橋鎮上第一家塌餅店。因塌餅名字難聽,又因塌餅餡內加了松子,最後就乾脆就叫高橋鬆餅。

正宗的高橋鬆餅只有三種口味,百果、棗泥和豆沙。油而不膩、甜香爽口、皮酥餡糯、細軟可口。

高橋鬆餅口味的關鍵是新鮮的餡料。挑選上好的紅豆,下鍋煮開去殼,小火慢炒。雖然耗時費力,但只有傳統技法手工炒制,才能讓紅豆沙呈現最好的口感。

柔韌的麪皮和油酥更是傳統高橋鬆餅好口感的秘訣所在,用豬油與麪粉混合製成的油酥,相較現今食品加工常用的棕櫚油更爲鬆軟可口。

擀皮的手藝是保證酥皮質感的關鍵步驟。高橋鬆餅以麪皮層多而聞名,酥皮多達8-12層。

要做到層次分明,反覆疊加,沒有多年的手上經驗絕對無法勝任,這也是機器永遠無法代替的手藝活。同時也是高橋鬆餅幾十年來只在高橋鎮生產而其它地方一直無法仿製的原因。

在高溫的作用下,餅身膨脹微黃,邊緣白潤。大約20分鐘後,剛出爐的鬆餅散發出誘人的香氣,一口咬下,酥皮層次分明、薄如紙片,伴着豆沙的綿密香甜,雙重味覺體驗在口中綻放。

從此,鬆餅逐漸與鬆糕、薄脆、一捏酥一起,成爲高橋鎮的四大傳統名點,鬆餅尤其最受當地人喜愛。

店裡剛好一爐出來,小姨全部買了下來。

胡曉輝趁熱咬一口,連聲說道:“嗯,真好吃,味道讚的。”

買好鬆餅,胡曉輝找藉口讓小姨一個人開車先走,自己和陳露一起走路去飯店,

路上,胡曉輝找機會和陳露悄聲說了謝路得正在準備開飯店的事情。

意外的是,聽到這個消息,陳露反應卻很平靜,只說了一句話:“實際上他就是不說,我也早就猜到了的。”

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188章 試樁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180章 汽笛聲聲第298章 巨浪潮頭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45章 圍城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360章 囑咐第18章 說書老者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301章 “ 迪多”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7章 紅燒肉第71章 鋼宗鑊子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41章 般配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12章 外婆家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207章 盾構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5章 爛泥渡路第80章 如約而至的水災第48章 荷葉田田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157章 熱天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329章 期末成績第18章 說書老者第334章 “巴拉巴拉”東渡第218章 好風憑藉力第62章 小炮筒子第22章 凍豬頭第139章 矮了30公分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30章 橋何名歟?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202張 鬥地主第83章 城市良心第15章 爛泥渡路第202張 鬥地主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309章 查電話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29章 吃上國家糧第117章 方便麪第25章 兩句話第157章 熱天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92章 人間至味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85章第40章 關係第150章 曬書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61章 運氣好第201章 小爺爺第71章 鋼宗鑊子第279章 豐收在望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86章 出師大捷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湯第187章 麼得勁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40章 關係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349章 墊矮凳腳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題外第12章 外婆家第133章 自己領會第189張 出師不利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238章 三十六計?題外第39章 囁嚅第235章 哪來的”阿飛“?第224章 外灘“情人牆”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83章 “ 微縮版的山東”第361章 四眼相對
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188章 試樁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180章 汽笛聲聲第298章 巨浪潮頭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45章 圍城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360章 囑咐第18章 說書老者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301章 “ 迪多”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7章 紅燒肉第71章 鋼宗鑊子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41章 般配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12章 外婆家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207章 盾構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5章 爛泥渡路第80章 如約而至的水災第48章 荷葉田田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157章 熱天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329章 期末成績第18章 說書老者第334章 “巴拉巴拉”東渡第218章 好風憑藉力第62章 小炮筒子第22章 凍豬頭第139章 矮了30公分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30章 橋何名歟?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202張 鬥地主第83章 城市良心第15章 爛泥渡路第202張 鬥地主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309章 查電話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29章 吃上國家糧第117章 方便麪第25章 兩句話第157章 熱天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92章 人間至味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85章第40章 關係第150章 曬書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61章 運氣好第201章 小爺爺第71章 鋼宗鑊子第279章 豐收在望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86章 出師大捷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湯第187章 麼得勁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40章 關係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349章 墊矮凳腳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題外第12章 外婆家第133章 自己領會第189張 出師不利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238章 三十六計?題外第39章 囁嚅第235章 哪來的”阿飛“?第224章 外灘“情人牆”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83章 “ 微縮版的山東”第361章 四眼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