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

作者有話要說:  PS:對不起,今天晚了~~~~石頭沒看清替換字數,明天一定短一些,今天真的太長了,贈500字,更8000,晚安,實在對不起,遲到這麼久~~~~~

趙貴妃勢頭之猛,不要說身在局中的趙貴妃,便是局外的謝貴妃也不禁心疑,難不成後位當真要落入趙氏之手?說句心裡話,倘後位落入趙貴妃之手,那真是比落入蘇妃之手還令謝貴妃不舒服。

謝貴妃都忍不住在謝太太再次來宮裡請安時說一句,“往日看莫如與蘇妃好的跟什麼似的,眼瞅着有這機會,她怎麼倒沒動靜了?”說這話時,謝貴妃心情之複雜就甭提了。其間還夾雜了一絲她自己都未察覺的酸味兒,她與謝莫如嫡嫡親的姑侄,可謝莫如嫁近皇室這些年,憑她如何示好親近,謝莫如就跟個石頭似的。以至於謝貴妃這些年也冷了心,偏生謝貴妃是個要面子的,啥事都圖個面兒上光,故此,縱這些年謝莫如與她不大親近,她在外也沒說過謝莫如半字不是。可這每想到明明是姑侄,謝莫如卻拒她於千里之外……倘謝莫如日子過得尋常便罷了,謝貴妃還能自我安慰的想一想,譬如“犟吧犟吧,看沒我相幫你能過的好”之類的話,來自我安慰。偏生人家謝莫如無她相幫,日子還越過越好,謝貴妃甚至有種隱隱的危機感,覺着,倘真叫五皇子登頂,怕自己日後還得看着謝莫過過日子的,故而,謝貴妃每想到兩人關係便越發鬱卒。

謝太太聽閨女這麼問,也有些遲疑……奈何這些事謝莫如再不會尋她商量,好在,謝太太對謝莫如素有信心,她道,“這個啊,我也不知莫如怎麼想的。不過,娘娘只管放心,莫如當心中有數。”

謝貴妃只得拿出老話重提,先示以親近,嘆道,“到底是一家子,雖說她對我一直不大親近,倘有什麼難處,與我說,總比外人強些。”

謝太太也知道閨女的心事,她於心裡自然也盼着閨女同孫女親近的,但謝莫如那脾氣,委實不是凡人能預料的。謝莫如同謝貴妃冷淡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謝太太再勸不得的,只有拿話來寬閨女的心,溫聲道,“莫如心裡都是明白的,只是她那性子,有什麼事多是放在心裡。”

謝貴妃絞着帕子道,“就是這悶不吭氣的,叫人着急。”

閨女有這份心,謝太太自宮裡出去,還是去閩王府同謝莫如委婉的傳達了一下貴妃閨女的友好的聯盟態度,謝莫如也很委婉的接受了,卻並未多談立後之事。倒是謝太太說起謝蘭有意外放之事,笑,“早想同娘娘說呢,偏趕着近來事多,一來二去的就忘了。阿芝在殿下這裡,阿玉在翰林,阿蘭雖在朝廷找了個差使,可帝都就這些衙門,那些正經科舉考出來的還沒處安排呢。阿蘭這個,雖說家裡有些臉面,那臉面也是得用到刀刃上方好。帝都能人太多,阿蘭也願意出去長些見識,你祖父也說,倒不必全擠在帝都。”

謝莫如問,“外放的地方定了麼?”

謝太太說到這個就有些犯愁,道,“現下江南的缺最多,咱家也有不少親戚在江南。阿蘭他岳父原也矚意他去南面兒,前兒又說北昌府也不錯。可不叫人犯難麼。”謝太太看向謝莫如,道,“娘娘素有見識,不若指點阿蘭一二。”

北昌府,謝莫如心下一動,道,“做岳父的總是爲女婿好,再者,餘姑老爺就是在北昌府,已升至巡撫了。還有,北昌侯老家便在北昌府的,給阿蘭派幾個得力的幕僚,在北昌府不怕做不出成績來。這既是北昌侯的好意,讓阿蘭外放前多去北昌侯府走動一二,倘能得北昌侯些許指點,端是他的福氣。”

謝莫如這樣說,謝太太便定下了,道,“那就讓阿蘭去北昌府。”

說來也就是謝家這樣的人家,子弟外放還能挑挑撿撿,各種利弊斟酌,家族有這樣的資源,只要是尚可造就之材,沒出息都不大可能。

謝太太回府同謝尚書說了關於謝蘭外放的話,謝尚書果然道,“既然娘娘也說北昌府好,就去北昌府吧。”

謝太太亦是憂心皇后之事,悄與丈夫道,“這後位,不會真落到趙貴妃手裡吧?”

謝尚書心下掂掇一二,終是道,“等等看就知道了。”這話險沒把謝太太噎死,等等看誰不知道啊,她這不是急麼。不論是落在蘇妃手裡,還是落在自家閨女手裡,謝太太都沒意見,倘要落到趙貴妃頭上,當然,謝太太也不敢有意見,但,能嘔死是真的。便是謝太太也得問一句,趙貴妃憑什麼啊?比帝寵,比不過謝貴妃,比軍功,大皇子不及五皇子。

謝太太一面理智分析,一面十分擔心,生怕趙貴妃憨人有憨福,當真得了後位,那五皇子再想上一步,豈不更是多了大皇子這座攔山虎了麼。

謝太太在家爲穆元帝的第三任皇后人選操心,謝莫如依舊不急不徐的過着自己的日子,第二日,唐夫人拜訪閩王府。

謝莫如與唐夫人也是熟人,當初在閩地就藩時同唐夫人沒少來往。唐夫人重孫在給四郎做伴讀,兒子小唐在王府做屬官,老頭子唐繼能升任尚書位還多虧在五皇子麾下立下的功勞,可想而知唐家與五皇子府的關係了。唐夫人是帶着孫女過來請安的,行過禮後,謝莫如令唐夫人與唐姑娘坐了,笑道,“早聽小唐說你年前必到的,我還想着,你什麼時候到呢。”

唐夫人一身沉絳暗紋的大毛衣裳,圓團團的笑臉,花白的發間簪了一二金釵,雖人已老去,卻更顯富貴和善,未語先笑笑,“江南大勝的消息傳到蜀中,我就帶着孩子們自蜀中出發了,這上了年歲,天氣且冷,孩子們總是擔心我,不敢走快。一來二去的,可不就耽擱了。昨兒下晌到的。”又向謝莫如問好,笑道,“我一見娘娘,竟似如同當年在閩地初見時一般。這幾年,我頭髮白了大半,娘娘一如往昔,委實讓人羨慕。”這話並不完全是奉承,謝莫如當然不能與十五六的小姑娘相比,但相較於同齡人,她仍如二十許人一般,眼尾都無一絲細紋。

謝莫如笑,“待大郎他們賜婚,我就是做婆婆的人了,歲月便催人老了。”問唐姑娘年歲,再問讀過什麼書,見她說話條理清楚,行止溫柔,便很有些喜歡,命紫藤拿出兩隻蝴蝶點翠釵來給了唐姑娘,笑道,“前兒給昕姐兒她們打首飾,這花樣不錯,拿去戴吧。”

唐姑娘起身謝賞,雙手接了。

唐夫人笑,“都知道娘娘最愛女孩兒,今兒特意帶這丫頭來,可不就偏了娘娘的好東西。”

謝莫如笑,“我也只喜歡這樣出色懂事的女孩子。”問唐夫人可是今年辦喜事。

唐夫人爲什麼大冬天的千里迢迢的來帝都啊,還不就是爲了小兒子的親事麼,見謝莫如有問,唐夫人連忙道,“要不是江南戰事,小五和鐵姑娘的喜事早該辦了。我這幾年在蜀中,別個沒想,就惦記着小五這事兒呢。先前只是換了庚帖,今定親禮都備好了,看了日子,臘月初一送定禮。臘月二十過門。”因戰事耽擱,孩子們都到了年紀,唐家鐵家都不願再拖着了。

謝莫如頜首,還給小唐放了個成親假,道,“讓他安心親事,待大婚後再來當差不遲。”

唐夫人連忙道,“定親成親的事有我呢,還用不到小五,到正日子他露個面兒就行,再說,這些瑣事他也不懂,沒的爲這個耽擱差使。大婚後娘娘給他三天假就成,小五那性子,我最是知道,給他假也是白浪費,幫不上我忙。”在唐夫人看來,成親之前的準備啥的,家裡有的是下人管事,兒子的正經事是在閩王府刷資歷啊,這個可不能耽擱。、

看唐夫人一幅義正言辭的模樣,謝莫如也明白唐夫人盼着小唐上進的心思,便不再多說。

唐夫人又謝過謝王妃爲她家倆孩子的照顧,這好幾年,她在蜀中躲避戰亂,老頭子在前線,幺兒小唐與重孫小小唐在閩王府,可不多虧謝王妃照顧麼。

謝莫如道,“都是懂事的孩子,小唐頗能爲我分憂,還是夫人教子有方。”

“這話我可不敢受。”唐夫人心下滿是感激,道,“先前小五啥樣,娘娘也是眼見的。他是我老生兒子,原本我教導孩子都極嚴厲的,偏生對小五,興許是生他時有了年歲,心也軟了。這孩子,自小就是個跳脫的,原本我就擔心他長成個紈絝可如何是好。如今看來,倒是他最有運道,得殿下與娘娘看重,歷練了這幾年,雖仍有些毛燥,較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小兒子行五,說來與閩王殿下頗有緣分,閩王殿下在皇子中也是行五。

謝莫如對小唐印象很好,道,“小唐原就是璞玉,不說別人,鐵御史那樣端肅之人,都很喜歡他。”

說到小唐的親事,唐夫人更是謝了又謝,原也沒料到小兒子有這番出息,按理,唐家這樣的家世,孩子總不愁親事的。可做親孃的,誰不願意爲兒女說上一門上等的好親事。要說唐家這門親事,便是唐夫人自己尋,頂天也就是這樣的親事了。可這幾年兵荒馬亂的,唐夫人又是在老家住着,倘不是謝莫如給牽的線,左都御史家的姑娘,哪裡就輪到小唐呢?這麼想着,唐夫人對謝王妃的感激再添十分,心下愈發覺着小兒子有福。

有福的小唐忙的很,忙裡偷閒的去岳家瞧了一回未婚妻,聽說師傅李九江要去道觀看望忠勇伯,小唐原就是個愛湊熱鬧的,忠勇伯亦是帝都名人。偏生這名人小唐還未見過就聽說要出家,小唐好奇的緊,同師傅說了一聲,然後,師徒倆一併去郊外三清觀看望忠勇伯去了。

小唐近來忙着成親的事,穿的頗是喜慶,一身硃紅繡花錦帶袍,那叫一個花哨啊,不知道的還得以爲他是想成親想瘋了把喜服提前穿出來了呢。尤其來道觀這種地方,襯着送人們深深淺淺的灰,小唐委實是萬灰從中一點紅,耀眼的很。

彭大郎因是御封忠勇伯,他來三清觀出家,雖說三清觀沒敢收他,但也絕不敢慢怠這位帝都新貴,故此安排了一處極乾淨齊整的院落給彭大郎居住,院中還有兩株桂花,因過了時令,桂花已落,但山間自有風景,且草木繁茂,空氣中總有種隱隱的草木清香。

小唐初見彭大郎乍一見委實嚇一跳,這忠勇伯生得,怎麼說呢,比三清觀的掌教玄明真人還有仙氣呢。

忠勇伯彭大郎穿的一身道服,門口站倆親兵,他正翻撿着笸籮裡晾乾的藥材,一見李九江便放下了手裡的笸籮,起身相迎,“李師傅來了。”口氣帶着道人特有人和善。小唐細品一二,覺着有些像三清觀裡的知客道人,後來打聽方知道,彭大郎以往在青城山的道觀裡乾的也是知客的差使。

李九江給二人介紹,彭大郎對小唐微微頜首,“小唐兄,久仰大名。”

小唐拱拱手,“小彭弟,你好你好。”

李九江脣角抽了抽,三人過去同坐了,李九江問,“在道觀住的慣麼?”

彭大郎取了茶盞倒了兩盞茶,先遞給李九江一盞,小唐自取一盞,就聽彭大郎道,“師傅忘了,我自幼長在道觀,不瞞師傅,在這兒倒比在外頭習慣。”

小唐四下瞅瞅道,“的確不錯,我聽說,三清觀的素齋也是極好的。有些素齋烹的,跟肉一個味兒。小彭兄弟,是不是真的?”

彭大郎道,“是還不錯。”

“那還好,倘吃的不好,住道觀可就太虧了。”小唐是個自來熟,又問起彭大郎搗弄的是什麼藥材,得知是三七後,小唐道,“我知道,歐陽小師叔配的牙粉裡就有這味藥材。小彭兄弟,我介紹歐陽小師叔給你認識吧,他也通醫術,時常吃藥,學識淵博的很。我覺着,你倆肯定處得來。你們出家人,不會拒絕交朋友的吧?”

彭大郎搖頭,“沒有。”

“那就好。”見彭大郎並不拒絕交朋友,小唐十分開心,覺着彭大郎還是有凡心的。小唐是個機伶人,國家大事他不大能明白,但勸人還俗這樣的事,他則頗有心得,便藉機邀請彭大郎去參加他的大婚禮。彭大郎有些猶豫,小唐立刻央求,“去嘛去嘛。”彭大郎捏着茶盅的手無端一抖,幾滴溫熱的茶水濺到他手背上,讓他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想他堂堂七尺男兒,縱生得仙風道骨些,也是屍山血海殺出來的狠人,再未見過男人有小唐這種,一把年紀還愛撒嬌的。彭大郎十分不能適應,覺着小唐的風格與李師傅的優雅穩重完全不搭,就聽小唐見他不依,立刻換幅嘴臉,瞪眼催他,“到底去不去啊?快點快點,男子漢大丈夫,給句痛快話。”

彭大郎打仗上十分在行,其他方面就很一般啦,道,“我食素,還是不去的好。”

小唐道,“我家又不是沒有做素食的廚子,我尋個做素菜的廚子給師弟你置一席素齋就是。師弟你想,我這一輩子可就成一定親。再說,你也給九江師傅叫師傅,雖然你有爵位,從師門論,咱們也算師兄弟了。師兄我好容易成次親,你還不去,過這村可沒這店,你要不去,得後悔一輩子。”說着說着,二人便論起師兄弟來了。

彭大郎婉拒不過,好道,“聽小唐師兄的。”

小唐眉開眼笑,湊近彭大郎,十分親暱道,“這就對啦,我成親後就要從十大黃金光棍榜下來了,到時,我破格將你排上去。”

彭大郎忽然覺着小唐師兄口中的帝都跟他以往見到的帝都完全不一樣了,這個十大黃金光棍榜是什麼東西啊!聽着可笑的緊,偏生小唐兄一幅挺胸凸肚的得意模樣,好像說什麼了不起的事一般。不必彭大郎多想,小唐已經嘴快的介紹給彭大郎知道了,還隆重的介紹了光棍榜的榜首——師傅李九江,把彭大郎逗得一樂,小唐正色強調,還是自己走後門才把師傅排到第一位,不然,哪裡輪得到師傅做榜首呢。李九江面無表情的說一句,“我真是謝謝你了。”小唐擺手做謙遜狀,“不客氣不客氣,咱們誰跟誰啊。”還不由感慨一句,“幸虧我快成親了,不然,咱們不就成了師徒光棍三人組了麼。”

有小唐的地方,不熱鬧都難。

小唐知道近來殿下都在煩惱彭大郎出家一事,他回王府便同謝王妃說了一聲彭大郎的近況,道,“哎,我師傅平日裡就是個悶葫蘆,我小彭師弟,也夠悶的。要是叫我住道觀,那非悶出病來不可,我看小彭師弟住的挺好。”

謝王妃問,“忠勇伯還是不肯回來?”按理九江應該同彭大郎有些交情纔是。

小唐搔搔頭,“他比三清觀的道人還道人呢,神仙一般。哎,其實,不是回不回來的事。我問他了,他說父母的仇也報了,他也得了個爵位,還有陛下賞的銀錢土地,一輩子也夠了,打算就在道觀過日子。”

謝王妃道,“豈不可惜?”謝王妃可惜的是彭大郎的人才,要知道,不是隨隨便便哪個人就有成爲名將的資質的。

“可不是麼,他這樣有本事的人倒去出家,叫那些沒本事的怎麼活呢。”小唐頗是感慨,道,“娘娘放心,得空我再勸勸小彭師弟,我看他也不一定要出家,只是,小彭師弟就好像過慣了出家的日子。哎,許多人都說他不好,那些人是不瞭解他呢,打仗打的,我小彭師弟都吃齋了。”小唐覺着他家小彭師弟很是可憐,又同謝王妃感慨道,“娘娘,你說我們師門,雖說只有三個人,卻是一個光棍,一個道長,幸而有我,要不,就沒個正常人了。”

謝王妃含笑,“當初九江慧眼識珠玉,收了你做徒弟。”

小唐眉眼彎彎,“娘娘說的是,我師傅眼神一向好,你看我家小彭師弟,那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李九江眼力是沒的說,不過,小唐覺着他家師傅不大會勸人,就說上一次去三清觀勸小彭師弟吧,他師傅一句勸人的話都沒說,就知道自己坐着吃茶。於是,第二次去三清觀,小唐就沒叫師傅一道,他自己去的。

小唐給彭大郎帶了身絳紅的袍子,請彭大郎在他成婚的日子做他的迎親使,陪他一道去岳家迎親,小唐道,“我找了八個迎親的,一水兒的帝都城有名的俊小夥,咱們同門師弟,我給你留了個名額,你可得去啊。”

彭大郎道,“師兄,我實在不懂迎親的事。”

小唐將手一擺,大包大攬狀,“不用懂,長得俊就行。”

彭大郎忍住了摸臉的衝動,他二十年的人生,還沒人說過他長得俊呢。小郎拿了塊碟子裡的綠豆糕巴唧巴唧吃了,與彭大郎道,“你不曉得,永安侯的堂侄要進我的迎親儀仗隊,我都沒要他,長得太醜啦。”可見他是把好差使給了小彭師弟。

彭大郎道,“就怕給師兄添麻煩。”

“不會不會,迎親的都是熟人,還有歐陽小師叔,他近來身子不錯,我也把他捎上了。哎,說來他也難,一把年紀,比你大好幾歲,也還沒娶上媳婦呢。我就琢磨着,趁我成親,順帶叫你們露露臉,別一個個跟九江師傅似的打光棍。”小唐突然問,“師弟會不會看風水?”

彭大郎搖頭,道,“師兄祖上出過神仙,風水之道肯定比我精通。”

“神仙那是老祖宗的事兒了,我又不是神仙。”小唐感慨,“想當年有一老光棍,偌大年歲都未娶妻,他運道好,遇到我家神仙祖宗,我家神仙祖宗掐指一算,給他家院子指了個方位,叫種一株桃樹,自此那老光棍便來了桃花運,一連娶了八房媳婦。你說,靈不靈?”

“靈!”彭大郎自幼在青城山的道觀,要知道青城山是唐神仙發跡的地方,有關此類傳說簡直是數不勝數。這大約也是彭大郎覺着小唐親切的原因,他是聽着小唐的神仙祖宗的傳說長大的。彭大郎道,“我還聽過一事,說是有一家人,窮的揭不開鍋,都要當褲子了。遇着唐神仙,神仙從他家屋裡找了個破瓦盆,叫他埋在祖宗墳頭後面,結果,沒二年,這家人就發了家。”

“是啊,還有呢……”

然後,這一天就在倆人對小唐的神仙祖宗的種種神仙傳說的追憶中過去了。

追憶過神仙祖宗後,小唐師兄與小彭師弟越發覺着彼此親切啦。

第三次去三清觀,小唐帶着彭大郎去拜訪了歐陽鏡小師叔,彭大郎性子很好相處,事實上,不知道彭大郎行軍簡歷的人很難想像這麼溫和這麼仙風道骨的一人幹過屠城的事。

小唐開解彭大郎,無非是倆人說說閒話,胡天海地的瞎扯一番。歐陽鏡卻是能從人□□理上開解彭大郎,主要是歐陽鏡對於彭大郎的行軍路線非常有興趣,細細打聽了當年如何克敵破城之事。歐陽鏡不覺着屠城有什麼不好,他時不時的贊上一兩句,而且,完全是贊到了點子上,令彭大郎心下頓生知音之感,起碼這個人是明白他當年作爲的人,而不是那道聽途說便妄加評判的人。

甭以爲屠城是野蠻事,事實上,這是個細緻活。如何能屠一城而震天下,彭大郎屠了一座城,然後,諸多城池預估不敵於他,望風而降者不在少數。彼時,時間緊,無補給,以戰養戰,沒有血腥手段,斷然不可能短時間內拿下湖廣。甭以爲彭大郎血腥,當初馮飛羽打下湖廣時死的人一點不比彭大郎收復湖廣時少。只要是戰爭,沒有不流血的。

歐陽鏡有眼光,有心胸,口才極佳,說出的話痛快至極,他就點評了參奏彭大郎的小御史,道,“那不過是邀名獻媚的小人,不罵你幾句,怎顯出他的用處來。罵你算是輕的,他們的絕活是罵陛下,罵上一回,史書記個成百上千年,也就實現了他們青史留名的夙願。再有這樣的,通通派去繅匪,他們便消停了。”

彭大郎脣角微彎。

小唐其實沒怎麼死活勸彭大郎下山還俗什麼的,當然,至今三清觀也沒敢收彭大郎入教,這是朝廷欽封的忠勇伯,給三清觀個膽子也不敢讓忠勇伯做道士啊,故此,彭大郎算不得出家。但彭大郎非要過來住着,三清觀也不能攆人。

小唐勸彭大郎的方法很巧妙,他就是介紹了許多不錯的朋友給彭大郎認識,讓彭大郎知道,這世間除了打仗給父母報仇,除了些許小人,還有許多值得相交的人。有了凡心,自然就不會出家了。然後,小唐又勸了一番父母死了,咱們更該多生孩子的話,有小唐勸着,更兼小唐還幫忙搬家,彭大郎不是那等會惺惺作態之人,便又搬回了忠勇伯府。

因得小唐這本事,五皇子賜了他一套冰魄玉壺,夏天什麼飲品在這壺中一放,立如冰鎮一般,十分神妙。唐繼老先生也終於有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成就感,連帶三清觀玄明真人都私下送了小唐兩粒三清觀的寶貝——玄蔘丸,據說是極難得的好藥。

忠勇伯終於從三清觀滾了,玄明真人謝天謝地謝小唐。

畢竟,有這麼個死求白賴死住在自家道觀求出家的當朝新貴壓力也很好的好不好。

彭大郎迴歸人間,穆元帝還特意令內侍宣他進宮撫慰幾句,彭大郎道,“以往不曉得要對叛逆手下留情,現下懂了。陛下放心,再不會令陛下爲臣擔心了。”

穆元帝:朕可沒說過要你爲叛逆手下留情啊。

朝中再有人蔘奏彭大郎,彭大郎沉默片刻道,“御史大人認爲我哪裡不對,下次再有戰事,請御史大人與我一道督戰,我都聽御史大人的。”

御史當即噎死。

彭大郎能回朝中任事,五皇子委實歡喜,更兼穆元帝給彭大郎個不錯差使,讓他去禁衛營任職,參贊兵事。總算在南安侯、柳扶風接連守孝後,添一臂膀。

五皇子了一樁心事,與謝莫如商議謝尚書致仕後空出的,刑部尚書一缺。五皇子消息靈通,道,“東宮傾向陝甘總督李大人回朝接任刑部尚書之位。”

謝莫如道,“不論是誰,斷不會是傾向殿下的人的。”

五皇子挑眉,繼而道,“因唐尚書之故?”

“自然。”唐繼與閩王府的交情,天下皆知。內閣有這樣一位親閩王府的相輔,依穆元帝的手段,不會再添第二位親閩王系的相輔。李總督原是東宮系的人,就任機會,不是一般的大。

五皇子微微一嘆,覺着有些遺憾。

謝莫如道,“陛下必會問殿下的意思,殿下不如就推舉這位李總督吧。”

五皇子道,“刑部尚書位有三位人選,直隸賀總督也是其一,論官階,賀總督更勝李總督。”

謝莫如道,“我聽寧榮大長公主說過,當初輔聖公主過逝,李總督與北昌侯一道搜查過輔聖公主府。這些年,許多人對我生疑,覺着我早晚一日會對當年輔聖之事進行報復。這些人自是看錯了我,殿下舉薦李總督,就是告訴這些人,那些事,從來不在殿下心裡。”還有一樣,在從龍之功上得到莫大好處的人,有了第一次下注的甜頭,便會有賭徒的癮,他們會第一次下注後,第二次下注。北昌侯都願意與謝家聯姻,她就要看看李總督又是何等機變!

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59章 反插一刀第63章 帝心若何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191章 夫妻話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51章 局勢第363章 皇后之六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6章第16章 逗她第153章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56章 價值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49章 值得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58章 提議第26章 遮掩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80章 變色第95章 命運之二第248章 交鋒之十第219章 積累~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33章 規矩第112章 後續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25章 看到第137章 閃着了第56章 百靈~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206章 相留第101章 目的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20章 奪嫡之二三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291章 交鋒離職之半章第103章 賜婚第137章 閃着了第123章 議儲位三第23章 衣裳第63章 帝心若何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07章 重陽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189章 小勝第43章 反應,程離第151章 局勢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220章 終我一生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123章 議儲位三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83章 神仙手記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69章 將行之二第344章 東宮之七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179章 五皇子的信第38章 中秋第261章 交鋒之極少數的人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87章 於氏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43章 大皇子的信仰第68章 使團歸期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13章 生存的智慧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25章 看到第351章 東宮之十四第174章 宴飲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126章 弟弟沒一個好東西
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59章 反插一刀第63章 帝心若何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191章 夫妻話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51章 局勢第363章 皇后之六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6章第16章 逗她第153章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56章 價值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49章 值得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58章 提議第26章 遮掩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80章 變色第95章 命運之二第248章 交鋒之十第219章 積累~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33章 規矩第112章 後續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25章 看到第137章 閃着了第56章 百靈~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206章 相留第101章 目的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20章 奪嫡之二三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291章 交鋒離職之半章第103章 賜婚第137章 閃着了第123章 議儲位三第23章 衣裳第63章 帝心若何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07章 重陽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189章 小勝第43章 反應,程離第151章 局勢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220章 終我一生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123章 議儲位三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83章 神仙手記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69章 將行之二第344章 東宮之七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179章 五皇子的信第38章 中秋第261章 交鋒之極少數的人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87章 於氏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43章 大皇子的信仰第68章 使團歸期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13章 生存的智慧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25章 看到第351章 東宮之十四第174章 宴飲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126章 弟弟沒一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