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奪嫡之八

作者有話要說:  PS:大家早些休息~~~~~~~~

側妃們都這般感激了,謝莫春的大哥謝持聽說後,也覺着這位王妃堂姐是個好人,謝持的母親是公主,他們帶着妹妹回帝都過日子,手裡自不缺銀錢的,謝莫如給的五百畝莊子也不算什麼大莊子,可粗粗一算,也得五千銀子,這就不是小數目的,且又是叫妹妹自己學着打理,謝持認爲,妹妹跟着堂姐挺好的,非但能把妹妹帶到更高層次的權貴圈裡,女孩子該學的都能學到,斷不會耽擱了妹妹去。祖母當然也好,只是,祖母有了年歲,縱是有心教導妹妹,謝持也擔心會累着祖母。

謝持都這般想了,謝思安的母親於氏更是喜笑顏開,滿嘴都是大姑姐謝王妃的好話,她嫁到謝家,孃家給的陪嫁亦是豐厚,田莊也有兩個,也只有一處是帝都附近的莊子,大姑姐這般大方,於氏一想到閨女,就覺着,果然是個有福的。於氏並不是個愛顯擺的人,且如今長嫂吳氏也有了閨女,於此事,於氏更得低調,怕自己歡喜太過倒叫長嫂心裡彆扭。畢竟說來,她閨女謝思安雖是做姐姐的,她們卻是二房,長嫂吳氏所出的謝思平年歲小些,卻是長房所出。說來都是命,於氏頭胎就生了謝家第四輩第一個女孩兒,那時吳氏也生了長房長子,彼時於氏心裡頗是過意不過,覺着沒給婆家生個兒子,偏生謝王妃喜歡女孩兒,於氏抱着閨女隨太太過去閩王府,謝王妃一見就很喜歡,給取了名字謝思安,後來謝莫春同哥哥們回帝都,謝王妃留了謝莫春在自己身邊,便接了謝思安與謝莫春做個伴,由此,謝思安便長住閩王府了。後來,倆孩子大些,到了唸書的年紀,謝思安頂着謝莫春伴讀的名義,一道入宮同公主郡主們唸書去了。原本,這已是難得的體面,如今又得了個五百畝的小莊子,於氏縱不是那等眼皮子淺的,心下亦是歡喜的緊。縱也想着不能在長嫂面前歡喜太過,可人有了喜事,哪裡按得住。於氏縱要低調,那也實在有些低調不起來。果然讓長嫂吳氏很有些鬱悶,不爲別個,於氏有閨女,她也有閨女啊,偏生,她運道就差些,閨女生得比於氏晚,她倒不是眼紅五百畝的小莊子,就是覺着閨女不如侄女命好,得謝王妃親自教導。這裡外裡的差別,眼下只是五百畝莊子,以後更有不同呢。

吳氏每念及此,便心口發悶。

不過,悶就悶了,除了悶,也別無他法,總不能謝家孩子都讓謝王妃去教導吧,人家謝王妃只是做姑媽的,且是嫡庶有別的姑媽,人家肯教導一個,已是天大顏面了。吳氏鬱悶,也唯有鬱悶閨女生得晚了,倘閨女生得早,怕如今被謝王妃接到身邊照看就是自家閨女了。

鬱悶無用,都是姓謝的女孩子,侄女好了,於她閨女也沒壞處,這個道理,吳氏還是明白的。而且,丈夫在閩王府爲官,日後前程也是有的。故此,按下心頭鬱悶,在於氏歡喜時,吳氏也頗讚了侄女謝思安幾句。謝玉之妻宋氏倒沒兩位嫂子這許多想頭,主要是,她沒閨女,暫時就一個兒子。

謝太太見孫媳婦間和睦,愈發喜悅。家裡好了,孩子們都不會差。

謝太太就趁機給孫媳婦們開了個會,說了外頭傳國玉璽流言的事,謝太太道,“這起子存心不良的小人,放出這樣的流言是什麼意思。咱們既是知道,心裡便要有個數,日後不論你們聽誰說了,絕不能不吭氣,任人說去。這世間,三人成虎的事還少了?”

吳氏於氏宋氏幾人皆是大家出身,縱閱歷淺些,謝太太說得這般明白,她們也沒什麼不明白的了,紛紛說外頭小人可恨。謝太太道,“正是。非但咱們自家人心下有數,前頭我去宮裡,貴妃娘娘賞了些難得的鮮果。你們帶些,回孃家給親家們嚐嚐,也說一說這等無稽之談給親家們知道,外人管不着,可咱們一家子,咱們的親族不能受此矇騙。”把孫媳婦都發動回家闢謠了。

於氏回孃家時同母親說起來都道,“再沒有我家娘娘這樣人品的了,對小輩們看顧的很。思安這在我家娘娘身邊,那些個衣裳首飾就不說了,我都覺着,給她那麼個小小人穿用,可惜了的。如今這又同莫春妹妹一道去宮裡唸書,也能長些見識。前兒娘娘還給了她個小莊子,說她們學了算數,叫學着看賬。要我說,就是我自己個兒養閨女,怕也想不了娘娘這般周全。”

北昌侯夫人常年住在城外,故此,府內是姨娘李氏管事,李氏年輕時倒也並不生得如何貌美,只是她生養的子女多,又是個本分的,北昌侯令她打理內闈事務罷了。李氏靜靜聽女兒眉飛色舞的說了,也替外孫女高興,笑,“這也是思安的福氣。我雖無福見過謝王妃,也知道這是個有本事的人。這幾年帝都多事,閩王不在帝都,卻從未聽說過閩王府有什麼事的。謝王妃不是尋常人,思安得她教導,你也要告訴思安懂事方好。”

“這我自然是知道的。”於氏在孃家就不憋着心下喜氣了,眉開眼笑,“娘娘這般對思安,思安再不懂事,那成什麼了。”

於氏回孃家好生顯擺了一回,頓覺身心暢快,同時也同母親說了外頭流言的事,“我們家老太爺還去了一遭閩王妃,聽娘娘說,再沒有的事,都是些心懷叵測的人瞎傳的。娘,你要是在外頭聽到有人胡說八道,可得替我家娘娘分辯一二。”

李氏道,“我也不大出門,不過你也放心,倘我聽聞此事,斷也不會不理。”謝王妃這麼照顧她外孫女,兩家又是親家,李氏也是知恩圖報的人。

於氏道,“也同我爹說一聲。”

李氏笑,“難得你跟女婿過來,我已打發人去衙門裡同侯爺說了,叫侯爺下午早些回府,你跟女婿留下用晚飯,多少話說不得。”

於氏自然稱好。

北昌侯因有個糟心的兒子於湘,該子最初的起\點很不錯,北昌侯不會委屈自家兒子,早早把於湘安排做了皇長子伴讀,這樣的出身,只要好生當差,以前弄個前程不難。可惜,於湘這昏了頭的,不走正道,因幫皇長子傳江行雲的謠言,做了皇長子的替死鬼,被穆元帝打發回了家,自此成了家裡蹲。沒了皇長子身邊的差使,北昌侯便安排於湘從科舉出身,有北昌侯這麼個爹,只要略差不離,總能有個前程的。偏生這小子給捲進科弊案,倘不是北昌侯簡在帝心,非得把北昌侯一併連累不可。

有這麼個兒子做對比,可想而知北昌侯對謝蘭這個女婿瞧的多順眼的,北昌侯還問了問女婿在朝的差使如何。謝家子孫有個特點,有謝柏這樣少年成名的,也有謝蘭這普普通通的,但甭管哪一種,普通的也知道老實過日子。謝蘭說的中規中矩,北昌侯難免指點他一二,又道,“現下朝廷正是用人的時候,尤其江南,百廢待興,五殿下平定江南,處處等着派官呢,中低品的官員都不湊手。”

於湘連忙道,“爹,要不,你給我安排個缺,官小些也無妨。”

北昌侯瞥他一眼,“你?你給我老實在家呆着吧。”

謝蘭忙道,“大哥是長子,家裡頂樑柱,就是我家裡大哥,也就是跟着大姐姐出去了幾年,還是要回帝都的。不爲別個,長子爲重。”

於湘心下稍稍舒服了些,北昌侯見女婿還算會說話,還真動了給女婿在江南弄個官兒的意思。他是吏部尚書,把謝蘭外放,於北昌侯,不過一句話的事。不過,謝尚書在位,女婿到底是外姓人,他也不過暗示一句,到底如何,還得女婿自家做主。

至於傳國玉璽謠言的事,北昌侯根本沒放在心上,謝王妃既然知道了,必要反擊的。不過,女兒女婿拜託他闢謠的事,他自然也會應承。

此時便看出聯姻的好處來了,謝芝三兄弟所娶,均是帝都大戶之女,不說姻親之家,就是謝氏族中,也頗有聯姻。謝太太請族中女眷們喝茶說話時也鄭重提及此事,而且,謝家很雞賊的一點是,他家並非直白的說一句,謠言是假的。光說是假的,能有什麼力道,他家說的深,就直說了,這是在構陷五皇子,離間天家父子,等着叫五皇子倒黴呢。謝家除了三老太太一房,沒人盼着五皇子倒黴。無他,謝遠如今的前程都擺大家眼前了,族中有一位王妃的好處,不明白的看看謝遠也明白了,哪怕不看謝遠,只要好生唸書,族中每考出一名秀才,謝王妃資助銀子一百兩,考出一位舉人資助三百兩,進士是五百兩。不見差這幾百兩銀子,但這份體面難得呀。且,雖然不一定個個有謝遠的好運,可只要好生唸書,也能在謝王妃面前露個名姓。故此,大家都是盼着王妃能過得好,然後提攜孃家族人什麼的。

謝莫如從來不是個喜歡多話的人,她也從來沒對族人許過什麼願,以後如何如何的,事實上,她能認得的族人都不多。但,謝遠是因她提攜起來的,族人有了功名,她真金白銀拿出來過。於是,在族人心裡,可想而知謝王妃是怎樣光輝的形象。

人就是如此,有共同利益時,指揮起來就容易多了。何況,謝尚書是族長,於族中素有威望,連帶着三老太爺一房,謝尚書也很是耐心的同三老太爺說了其間利害,然後,應承給三老太爺的重孫弄個國子監名額,還說只要三老太太別再出妖蛾子,謝尚書就爲三房在謝莫如面前說好話啥啥的,當然,謝尚書話說的委婉,不過三老太爺也都聽懂了。謝尚書說的是,“咱們本就是骨肉至親,還有行雲那孩子,與王妃姐妹一般。縱有誤會,一家子骨肉都能解開,我擔心的就是,這正當口的,倒是咱們一家子有所分歧。”謝尚書不擔心三老太爺,畢竟叔侄多年,這些年,謝尚書也沒少照顧三老太爺一家,只是謝莫如不理三房而已。可如果這當口三房要給謝莫如扯後腿,謝尚書也是會翻臉的,故此特意親自過來說一聲。三老太爺畢竟是他親叔叔,謝尚書不願意與親叔叔反目,但,他也有他的考量,政治上的,家族前途,在這些面前,誰要執意擋在他面前,謝尚書亦是不會手軟的。

三老太爺年紀比謝尚書都長,道,“你放心,我不叫你嬸子出去亂說,就是阿燕,也叫她少家來,沒的添亂。”

有能向謝王妃示好的機會,三房是不會放棄的。眼瞅着二房巴結上謝王妃,謝雲當年不過十六,剛斷奶的年紀就跟了謝王妃出去,這才幾年,據說就升到五品官,據說待江南論功還有得升。還有謝遠那八竿子搭不着的,不過族人一個,血緣遠的很,也因得了謝王妃眼緣,升得比謝雲都快,如今都從四品了。三房這幾年,看着別人升官發財沒自己的事兒,兩房媳婦李氏於氏不知埋怨了三老太太多少遭,都是三老太太糊塗,得罪了謝王妃,不然家裡何至如此?

當然,三房這樣想也有失公道,倘家裡有個薛帝師那般才幹的,當然,不需薛帝師的水準,有個柳扶風那等才幹的,今也不會爲家裡前程擔憂。可說起來,不是沒有麼。說起來,這世間,還是凡人居多。

於是,三房早想着,尋個機會巴結巴結謝王妃了,奈何謝王妃身處高位,再加上族中想巴結的謝王妃的人太多,一時尋不着機會。如今可算尋着機會了,哪裡能不看好了罪魁禍首三老太太。連謝燕回家同三老太太說什麼傳國玉璽的話,立刻便被倆嫂子李氏於氏斥了去,且一個比一個說話難聽,李氏道,“我勸妹妹還是別亂說話,大嫂子早同我們講了,這是外頭小人們胡亂傳的,就是爲了叫五皇子不好,才傳的謠言。妹妹你也是爲人妻爲人母的,這樣的話,且干係皇家,不爲咱們孃家人想,就是爲婆家想一想,嘴也嚴實些好。”

於氏更是冷笑,“前兒我出門見有人說這些沒來由的屁話,立刻兩巴掌抽了過去,我還說是那些個人沒見識,想着小姑子素來見識不凡的人,怎麼倒同那些愚婦愚夫一般了!妹妹這話,不要回孃家說,咱們孃家沒一個信的!妹妹想說,還是在你婆家說去吧!昨兒你二哥才說,妹妹出門子的人了,總這麼三不五時的往孃家跑,很不像話。”

謝燕給倆嫂子氣跑了,三老太太也難免氣了一回,李氏於氏倆人也都是做婆婆的人了,見三老太太發火,倆人便一道哭天抹淚,一個說,“老太太得罪王妃得罪的還不夠麼,因着與王妃發嫌隙,這些年,族中都怎麼看咱們家的,母親難道不知?母親不爲我們想,爲孫子重孫子們想一想,也不該這樣縱着小姑了。”另一個說,“咱家是姓謝又不是姓寧的,咱家是把小姑子嫁到了寧家去,難不成闔家都要改姓了寧?也不知怎麼姓寧的就在咱家說一不二了?咱們不聽族長堂兄的話,難不成去聽寧家的話?那姓寧的哪裡安過半點兒好心!是,他家是個有閨女去給太子做了側室,可人寧家閨女做側室與咱家有什麼相干,咱家正經的貴妃娘娘、王妃娘娘的不去孝敬,管什麼外八路的寧側妃!老太太要真瞧不上我們,只管請小姑子回來當家罷了,我們帶着兒孫去家廟過活也是一樣的。”根本不給三老太太發昏的機會。

謝莫如對待流言的方式很簡直直接,她立刻發帖子再開了回茶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與諸皇子妃、公主們說明白了,“誰要是說殿下自靖江王那裡繅獲了傳國玉璽,那必是嫌我家殿下未能身死江南,急着他回來爲他構陷罪名,只怕咱們天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謝莫如向來敢說話,這一席話說出來,大家連一句打趣的話都沒了,紛紛道,“再不能信這等小人謠言的。”

謝莫如親自說了這等狠話,起碼皇子們表面上是沒人去多嘴此事了,這個時節,沒必要得罪五皇子府。長泰公主去婆婆兼姑媽文康長公主府上請安時說起此事,文康長公主輕聲一嘆,擡手落下碧紗窗,遮去窗外深秋的蕭索,眉宇間透出十分的厭倦,“這帝都城,竟是沒有清靜的一日。”還要進宮看好老孃,斷不能叫老孃攙和進這等是非裡去。

謝莫如自然也不忘進宮同蘇妃打起招呼,蘇妃道,“都說這傳國玉璽是個寶貝,這寶貝,沒人見過,可每次提及都少不得一番血雨腥風,要我說,這委實不是什麼寶貝,倒似天下最大的禍根。”

謝莫如神色清淡且堅定道,“母妃心裡有個數,不要爲這等謠言所擾就好。”頓一頓,謝莫如忽然問,“母妃,當年輔聖公主活着時,有什麼特別值得信任的人嗎?”

“你是說……”蘇妃回神,有些訝異,若她沒記錯,這還是謝莫如第一次問她有關於輔聖公主的事。

“還在世的人,能接觸到輔聖公主手邊政務的人。”

蘇妃仔細想了想,“一朝天子一朝臣,昔日姑媽重用的大臣多不在了,如果還在的,就是蘇相,不過,當時蘇相年輕,位置也並不靠前。”蘇相得穆元帝重用多年,蘇妃覺着這位族兄怕是不大可靠的。蘇妃忽然想到,“我與敏姐姐都不大懂那些朝中事,要說起來,還有一人。”

“是誰?”

“她是老英國公幺女,雖較我與你母親長了一輩,其實年歲不比我們大幾歲,她也常在公主府中,不過並不與我們一道,倒是常幫姑媽整理些事務。要說姑媽當初的一些政務,別人不知曉,她定知曉的。”蘇妃輕嘆,“只是,她這些年,都說在郊外養病,許多年未見她進宮了。”

謝莫如心底浮現一個人,“北昌侯夫人?”

蘇妃輕輕頜首。

謝莫如微微蹙眉,方家滿門是死在輔聖手裡,這位還活着的北昌侯夫人,不見得就對她有好感。蘇妃低聲提醒謝莫如,道,“別忘了,你外祖父同樣姓方,昔年,她與你外祖父兄妹情分極深。”

謝莫如倒不是怕與北昌侯夫人打交道,北昌侯夫人再難打交道,謝莫如也有把握去見她一見,謝莫如爲難的是,北昌侯爲朝廷重臣,北昌侯夫人多年未露人面,還不知在哪兒呢?

謝莫如一面命人去打聽北昌侯夫人所在,尋個日子請王老夫人過府說話,王老夫人與謝莫如素有交情,在權貴圈並不是什麼秘密。不過,這也是令權貴圈許多人百思不能解的一件事了。先爲說平國公府與謝尚書府向來沒甚交情,就是往祖上論,謝王妃外祖父姓方,當初便是英國公府方家把王老夫人的孃家寧國公府給幹掉的,雖把祖上的事安到謝王妃頭上有些不厚道,但,倆人算起來絕對是有怨無恩的。不知怎麼回事,這倆人硬是相交莫逆,便是王老夫人的愛孫柳扶風亦是走的五皇子的路子方名場天下。

反正吧,謝莫如與王老夫人的關係是好的不得了。

雖然許多人無法理解,主要是這倆人還都是性格強悍的類型,也不知倆人如何來的交情。

但,人家交情就是非同一般。

謝莫如相請,王老夫人收到謝王妃的帖子,其孫媳小王氏還道,“我陪祖母一道去吧。”老人家年歲有了,其實已不大出門,不過,謝王妃相邀有所不同。

王老夫人想了想,道,“王妃只請我一個,怕是有什麼事,讓大郎陪我去就是。”

小王氏不由思量,謝王妃是有什麼事要特意與祖母商議呢?眼下倒是有流言紛擾,不過,平國公府向來低調,並不會攙和這個,難不成是因流言的事?倘謝王妃有所差譴,柳家當然義不容辭。小王氏琢磨着,命管事媳婦提前打點好車馬,要備好出門的大毛衣裳、手腳爐之類,然後吩咐長子隨太婆婆一道去了閩王府。

深秋天涼,謝莫如的屋裡都收拾的暖和,早早的攏起炭火,幾盆水仙抽出花穗,娉婷清豔中薰出一室暖香。謝莫如命侍女服侍着王老夫人去了外頭大毛衣裳,請王老夫人坐了,再令柳大郎出去尋小唐說話,待侍女上了茶果,謝莫如秉退諸人方道,“這麼大冷的天,不得已請老夫人過來。”

王老夫人笑,“天冷人更精神,出來走一走,也活動身骨。不瞞娘娘,我每日早上晨起,還要在花園子裡轉上幾圈呢。”

謝莫如笑,“我也是如此,早上走一走,早膳時胃口格外好。倘天氣好,傍晚再走一走也不錯,只當散步了。”

雖說先時謝莫如幫過王老夫人一個小忙,由此開始了倆人的交情,但倆人這些年能越處越好,彼此性情相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起碼倆人在信奉身體好活得長這一點上就十分一致。王老夫人不是個囉嗦繞彎子的人,說話向來直接,道,“不知王妃找我過來……”

“想必老夫人也聽到近來帝都傳言。”謝莫如的坐姿非常舒適隨意,說的話彷彿也不是很閒適的一件小事一般,她道,“此事,事發突然,再加上我年輕,初時我並未放在心上,只以爲是有人意欲中傷殿下。後來方知傳國玉璽一事頗有淵源,聽聞,最初就是老夫人的父親,先寧國公遺折中說前英國公曾得人敬獻傳國玉璽,不知這些舊事,夫人可知曉?”話到最後,謝莫如坐直了身子,一雙眼睛沉靜的望向王老夫人。

王老夫人聽到昔時舊理,面色不禁有些傷感悵然,良久方道,“確有此事,倘不是家父在遺折中多有言及方家謀逆之事,我王家怕也不會慘遭滅門之禍。”

謝莫如問,“老夫人見過老寧國公的遺折麼?”

王老夫人搖頭,“彼時我已是出嫁女,家父身子不好,我時常回孃家侍疾,可要說遺折之事,事幹政務,再不會讓女眷知曉的。說句不當聽的話,那會兒英國公府正當顯赫,家父遺折中多有言及英國公府謀逆行徑,這摺子,定是秘密寫就的。倘不是後來家父平反,我亦不能知家父遺折之事。”

謝莫如倒早料到此處了,她繼續問,“那,當初老寧國公的遺折是誰遞上去的,老夫人知道麼?”

王老夫人道,“按常理,當是我大哥,他是世子。父親臨終遺折,自當是我大哥遞上的。”說到長兄,王老夫人眼中的淚早幹了,惟有一嘆,道,“他早便死在刑部大牢之中,就是我孃家,嫡系子弟也都沒了。”嘆了一回,怕謝莫如多想,王老夫人道,“娘娘莫多心,這些年,我早想通了。當初我孃家遭難,我是把英國公府恨的死死的,後來經了不少事,我也算明白了。當年我父親上那樣一道遺折,本就是與英國公府撕破臉的,倘當時不是我王家落在英國公之手,而是英國公府落我王家手裡,難不成我家人會容情麼?官場爭鬥,勝敗自負,現下兩家都沒人了,想也是天意。”當年她父做得出,就得敗得起。

王老夫人有這樣的覺悟不足爲奇,倘連這樣的覺悟都沒有,怕王老夫人根本走不到現在。謝莫如頜首,道,“我聽說,當年前承恩公見過那尊傳國玉璽。”

說到英國公府時,王老夫人只是容色有些淡,可提及前承恩公,王老夫人當下不掩嫌惡,皺眉飆了句髒話,“天厭人棄的狗雜種!”當初寧國公上的秘折,穆元帝口風不嚴透露出前承恩公知道,這也很好理解,其實不見得是穆元帝嘴碎把機密事到處叨叨,彼時穆元帝尚未親政,內有輔聖公主攝政,外有英國公威重,穆元帝能用的人大概有限,前承恩公,那是穆元帝嫡親的舅舅,想有家先前不過佃戶農家出身,皆因有了個皇帝外甥,自此一家子雞犬升天。穆元帝當然信任自己的親舅舅,卻沒想到信錯了人,前承恩公畏懼英國公府,將寧國公遺折的事泄露,由此引得寧國公府滿門抄斬。王老夫人至今想到前承恩公都是恨到極至。

謝莫如道,“說來倘非因此謠言,我還不知前承恩公因何而死。我對舊事知之不深,不過,倘前承恩公當真鑄此大錯,今上還真是慈悲爲懷,這樣的大罪,竟只賜死前承恩公一人。”

王老夫人也是難掩憤恨,心下更是不平,卻也不好說今上不是,只得道,“誰叫那是陛下舅家呢。”

謝莫如又道,“老夫人知道薛帝師麼?”

王老夫人輕聲一嘆,“這我怎能不知,說來當初我孃家出事,我又倒黴嫁了個沒脊樑的老狗,那老狗生怕我孃家的事連累到他身上,便把我休出門去。當時滿朝上下,誰敢冒着得罪英國公府的危險收留於我,倘不是薛帝師援手,彼時我怕性命難保。”

“我也聽祖父說起過薛帝師,聽說神仙一樣的人物。”

王老夫人思量片刻,道,“薛帝師儀容自不消說,可要說他這個人,委實叫人看不透。我活了這把年歲,見過的人也不少,但薛帝師這般的,還是頭一遭。凡能在帝都攪弄風雲的人,如我孃家,如英國公府,如跳樑小醜一般的前承恩公,這些人,一進權利場,進退皆不由己。只有薛帝師,來得快,去得也快。反正,我從未見過如他這般俐落從權利場抽身的人。”

謝莫如微微一笑,“我也時常揣摩薛帝師爲人,倘他早幾年來帝都,陛下太過年輕,到不了親政的年歲。倘他晚來幾年,陛下已然親政,怕那些年帝都的風雲就輪不到他了。他來得時間,不早不晚,恰到好處。他做完事,立刻功成身退,毫不留戀。這樣的人,我想,並不能以常理來揣測。”

王老夫人聽着謝莫如的話似有深意,一時沉默起來。

寧國公遺折之事,在王老夫人這裡沒有進展,倒是帝都流言又有新一輪質的飛越,謝莫如一直闢謠說,傳國玉璽一事,完全子虛烏有,絕對是小人構陷五皇子所爲。突然間就又有傳聞,前承恩公夫人朱氏在南安侯夫人的壽宴上親口說的,“謠言的事我並不知曉,可傳國玉璽的確是有的,逆臣英國公府就曾得此傳國之寶,意圖謀反。”

同時,帝都一大才子傅顏洋洋灑灑一篇《傳國玉璽賦》在帝都傳揚開來。

第257章 交鋒之十九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330章 奪嫡之三三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97章 命運之四第223章 舉薦第98章 命運之五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9章 生辰~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108章 應對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200章 臣心之一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1章 一擊必中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332章 奪嫡之三五第342章 東宮之五第362章 皇后之五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227章 苦心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105章 和諧啦第45章 寶劍之論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128章 趙霖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391章 太皇太后之六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223章 舉薦第4章 華章 堂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128章 趙霖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107章 重陽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173章 就藩之二第158章 分封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234章 巡南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176章 深謀第3章 桃之夭夭第174章 宴飲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377章 皇后之十九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65章 好處~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111章 崔氏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355章 東宮之十八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74章 迴歸第40章 李樵第327章 奪嫡之三十第138章 得子第227章 苦心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147章 震後第192章 忠心第194章 女人與女人第95章 命運之二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256章 交鋒之十八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章 桃之夭夭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61章 位子第156章 價值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19章 致歉第208章 槓上第152章 各方第118章 第二更第394章 權握天下之下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80章 變色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177章 恩威並施之一第16章 逗她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93章 命運之一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37章 回報第81章 一塊兒老薑第99章 失落的第25章 看到第202章 臣心之三
第257章 交鋒之十九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330章 奪嫡之三三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97章 命運之四第223章 舉薦第98章 命運之五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9章 生辰~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108章 應對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200章 臣心之一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1章 一擊必中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332章 奪嫡之三五第342章 東宮之五第362章 皇后之五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227章 苦心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105章 和諧啦第45章 寶劍之論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128章 趙霖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391章 太皇太后之六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223章 舉薦第4章 華章 堂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128章 趙霖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107章 重陽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173章 就藩之二第158章 分封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234章 巡南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176章 深謀第3章 桃之夭夭第174章 宴飲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377章 皇后之十九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65章 好處~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111章 崔氏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355章 東宮之十八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74章 迴歸第40章 李樵第327章 奪嫡之三十第138章 得子第227章 苦心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147章 震後第192章 忠心第194章 女人與女人第95章 命運之二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256章 交鋒之十八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章 桃之夭夭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61章 位子第156章 價值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19章 致歉第208章 槓上第152章 各方第118章 第二更第394章 權握天下之下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80章 變色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177章 恩威並施之一第16章 逗她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93章 命運之一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37章 回報第81章 一塊兒老薑第99章 失落的第25章 看到第202章 臣心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