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奪嫡之三十

朱氏大老太太的事,雖是四皇子妃悄悄告訴謝莫如知曉的,事情卻是承恩公府了結的,根本不必南安侯出手。南安侯就是讓兒子過去問了父親老承恩公一句,“這爵位,以後是想二房繼承傳承下去,還是要還給長房?”

老承恩公還是有些猶豫的,畢竟是自己大嫂,而且,老承恩公襲爵,並非因兄弟爭爵,而是大哥犯罪失爵,爵位方落到二房頭上。兄弟倆當年不是沒有感情,大嫂守這些年寡,越守越偏激……唉,寧榮大長公主故去後,程離也辭了去,這位老承恩公也越發沒個主意了……老承恩公沒主意,還算年輕的承恩公可不是個沒主意的,現下做承恩公的是南安侯嫡親的兄長,承恩公論本事是大大的不如弟弟南安侯的,要說以前,承恩公這做大哥的,還小小嫉妒過弟弟。只是,隨着上了年紀,南安侯又是早分府另過的。且,怎麼看都是南安侯府更有前程。承恩公便是不爲自己,哪怕爲了兒孫,也得跟弟弟搞好關係。何況,此次南安侯給承恩公帶信,也不是刻意挑撥。

當初太子下江南,身邊便帶了長房重孫輩的大郎在身邊,太子是親近舅家,可說來,人家正經外公舅舅的都是胡家長房,而不是胡家二房。大老太太朱氏肯這般爲太子效力,將來太子必酬其功勞。而朱氏這些年的心願是什麼,承恩公也能知道一些。

爵位和朱氏之間的選擇,容易至極。

只是,承恩公另有難事。

爲這個,承恩公還專門去了一趟南安侯府,南安侯自去歲還朝,就開始守孝,平日裡極少出門。承恩公過來的緣故,南安侯大致也猜到了,起身請兄長去書房說話。

承恩公張嘴先是一陣唉聲嘆氣,捏着茶盅也沒喝茶的心思,與南安侯道,“咱們同胞兄弟,有話,我也不瞞你。近年來,爲兄實在左右爲難。打父親在朝當差時起,到我這裡,咱們家對太子殿下,可是恭恭敬敬、忠心耿耿,可我瞧着,太子似更願意拉扯長房。哥哥我也不是見不得長房好,都是一個祖宗的子孫,只要長房裡兄弟子侄出息,在外當差謀缺,能幫的,父親和你我都會幫。可這爵位,起先並非父親搶的長房的,實是長房伯父因罪失爵。誰不是一家子老小,別的事能容,此事我斷不能容的。只是,咱們這裡料理了大老太太,太子那裡怕也就再難說上話了。”承恩公就覺着,自己家簡直是兩面不是人哪。從來就同五皇子關係平平,巴着太子吧,太子親近的是長房。

要換個人,南安侯絕不理這事。可自己親大哥這麼眼巴巴的過來,又說這些話,南安侯其實知道大哥的心意,失了太子這個靠山,大哥自然是想借他這裡同五皇子府搭上線。搭線不搭線的,南安侯不是這樣的人,線也不是兄長所說的這種搭法。南安侯問,“兄長覺着,處置了大老太太是在向閩王施恩麼?”

承恩公連忙道,“爲兄豈會這麼想,只是,咱家效了力,也不好不叫閩王知道。”

南安侯爲什麼是南安侯,腦子簡直比承恩公清醒百倍,南安侯道,“大老太太不過小事,兄長覺着,陛下可有痊癒之機?”

“陛下乃天子,定會安康。”

“既如此,兄長何需考慮太子喜怒?”南安侯道,“換句話說,大老太太生事,那是胡家家風不謹。把大老太太的事平了,是胡家明白。此事,說來是咱們胡家的事。兄長倘拿此向閩王邀功,閩王會做何想?”你把自家禍害除了,反倒要沒能禍害成的人家感激你?這是哪裡來的道理?本就是你自家的事,你自家不料理,難不成等別人替你料理?倘別人出手,怕就沒這般和氣了!

南安侯寥寥數語就問得承恩公冷汗涔涔,承恩公掛着一腦門子的冷汗問,“阿弟,你覺着,太子,真的,半點機會都沒有?”

南安侯道,“我外出打仗,大哥知道如何決出勝負麼?”

承恩公正在緊張,也未對弟弟這種白癡問話有所不滿,道,“誰贏誰就是勝的吧?”

南安侯問的白癡,承恩公答得更是白癡。兄弟倆委實沒有默契,南安侯一嘆,只得自答自問,道,“對陣雙方,誰先殺了對方將領,誰就是勝者。”

這話,南安侯說的平平淡淡,此際,五月初的陽光透過窗紙灑入書房,映得南安侯銳利的五官都帶了幾分暖意,但,承恩公聽來硬是心下一凜。南安侯道,“而想打一場勝仗,最重要的是,找準你的對手,倘連對手是誰都不清楚,談何勝負!”

承恩公自他弟府上告辭時都有些渾渾噩噩,委實沒太明白他弟的意思。南安侯望向他哥有些老邁的背景,沉沉的未再開口說一個字。

太子一直將閩王視爲對手,真是笑話!你堂堂一儲君,何需忌諱一藩王。身爲太子,平生最大的對手只有一人,那就是陛下。你要依附他,明白他,有朝一日取代他,這纔是儲君應該做的事。如太子這般,把皇帝弄個半死,然後跟藩王死磕……不是南安侯因私偏狹,他怎麼看,也看不到太子的贏面兒在哪兒。

當然,南安侯本就與太子不睦,他亦樂得見仇人倒黴,故將此事知會了閨女知曉。

至於大老太太朱氏,當天就病的七死八活,自然也不能進宮陪太后說話了。文康長公主還私下勸胡太后道,“現下這個節骨眼兒上,連帝都東市的市場由原來的每天開門,都改成了五天一開門。宮裡皇孫皇女們的課業也暫停了,就是誥命們的請安也都免了,不就是因現下得病的人多麼?母親想人說話,有我呢,難不成,我就不會說話了。何必要去宣外頭那些人,尤其大舅母,年歲比母親還大呢,都快八十的人了。不是我說話不中聽,這虧得是病在了家裡,要是帶病進宮來,可如何是好?母親也是上了年歲的人了,可莫要如此了。”

胡太后這才說了實話,道,“我是聽人說,你大舅媽認識觀音庵的女神仙,聽說那女神仙也是極靈驗的。就想召你大舅媽進宮來問問,倘真靈驗,也好叫女神仙進宮說說法。”自經白雲仙長與文休法師後,胡太后迷信的熱情被喚起,恨不能天天召幾個仙僧仙道的進宮說話。

文康長公主不動聲色道,“不就打聽個人,也不一定非用大舅媽,我替母親問一問,如何?”

胡太后自是樂意。

謝莫如做事向來迅速,第二日,文康長公主就進宮私下同母親說了,“母親再不必提什麼菩薩庵了,前天晚上出了樁大丑事,闔帝都都給驚動了。”

“怎麼說?”

“那菩薩庵不是庵堂麼,說是那庵主極不正經的女尼,原有些小小年紀投奔了去的女尼經常消失不見,人們只當是丟了,這才知道,竟是叫她調理好了送去結交達官顯貴。”文康長公主嘖嘖兩聲,“我都不樂意說,怕髒了嘴。”

胡太后也呸了兩聲,道,“果然不是個好的!”

文康長公主悄與母親道,“幸而母親是把菩薩庵的事悄悄與我說的,我也是命人悄悄查的,不然,叫外人知道母親要召這等人進宮,於母親的名聲豈不有損?”

胡太后深以爲然,文康長公主道,“眼下皇兄病着,我知道母親着急,只是我想着,這帝都城要論卜算靈驗,無人能及文休法師的。母親切莫再找其他人了,恐被小人所乘,殊不知菩薩庵興許就是個套兒,引着母親上鉤呢。”

“那不能,你大舅媽不是那樣的人。”

“大舅媽自不是那樣的人,可她什麼年紀了,給人騙了也不一定。”

胡太后決定還是聽閨女的,短期內還是不再召那些神姑仙道進宮了。

如此,謝莫如兩頭截和,算是把朱氏的事了了。

至於姜六孃的胡言亂語,直接讓安郡王上摺子了事。你姜六娘一介女流,儘管謝莫如不歧視女人,但不得不說,女人的性別在權利場上實在是大大的弱勢。安郡王身爲靖江一系的法定繼承人,是他的話有份量,還是姜六孃的話有份量,簡直不言而喻。

五皇子都說,“平日裡多做好事,還是有福報的。”

謝莫如道,“也不過是站隊罷了。安郡王這是站在了殿下一邊,說來,殿下大敗靖江,對靖江的仇其實更大些。倒是太子,不過是審死了幾十口子,相對於靖江今日下場,太子不是罪魁禍首。”

五皇子道,“這如何一樣?我打敗靖江,是堂堂正正之道,是輸是贏,並不存在私怨。先時刑部之事,東宮皆出自私利,對靖江後裔刑囚過度。安郡王還小,約摸是別人替他拿的主意。”

李九江的消息很快,很快打聽清楚,替安郡王拿主意的,倒不是姜家人,而是林凡與鍾大人兩個。

五皇子道,“有這麼兩個明白人照顧着,安郡王以後也好過日子。”

兩人的看法是,太子失江南,閩王得江南,眼下雖太子佔據優勢,結果則難說。因兩人都是被閩王帶進帝都的,再加上文休法師從無錯漏的卦象,他們更願意將寶押在閩王這邊。

爲此,姜六娘還惱羞成怒,給了安郡王一巴掌,謝莫如得知此事,立刻上稟婆婆蘇皇后,蘇皇后以“掌摑當朝郡王,目無法度,無視禮法,妄議朝政,誹謗親王”爲由,立刻派了宮裡粗壯的內侍與嬤嬤,將姜六娘拘禁起來。

柳賢妃還在太后面前道,“那姜六娘,說來還是安郡王的姑姑,原是姑侄一時不甚拌了嘴,其實不算大事。”

蘇皇后仍是那幅柔弱模樣,但自從穆元帝病倒,她也不在鳳儀宮窩着了,天天來慈恩宮報道,聽到柳賢妃說這話,蘇皇后仍是那幅溫溫柔柔的口吻,“安郡王,當朝欽封的王爵。那姜六娘,無封無誥,論起來,不過平民百姓。皆因安郡王心慈,允她寄居安郡王府。一個平民,難道因輩份高些,便能打郡王了?要這麼論,竟不以身份論尊卑,而是以輩份論尊卑了。那以後,這鳳儀宮慈恩宮的,不如就讓給輩份高的來住,我與太后都躲出去。咱們朝廷,也不必論官職的,只看誰年紀長有輩份,便讓他當家。”

柳賢妃連忙起身,“臣妾並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麼意思,倒是與我說一說,不然,我怕是誤會了賢妃。”

柳賢妃頓時臊的臉上脹紅,蘇皇后輕咳一聲,呷口藥茶,柔聲道,“自陛下龍體微恙,我這心裡便不安靜,時時擔心陛下龍體,雖有心想給陛下抄些平安經供於佛前,因這心裡放不下,還未下筆。賢妃未進宮時便素有才名,一手簪花小楷,很是漂亮。就由賢妃你代本宮抄些平安經吧。”

柳賢妃恭聲領命。

蘇皇后再道,“雖在太后面前盡孝要緊,到底有我這兒媳婦在,還有趙謝二位貴妃,也是極懂事的,也不差你一個,你就先去抄經吧。”

柳賢妃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直看向胡太后,胡太后人老腦子慢,還在想蘇皇后這一套說了些什麼,文縐縐東扯西扯的,好像是讓柳賢妃替兒子抄經。對哦,抄經也是個好主意。佛祖菩薩定能保佑兒子的。胡太后正在思考,也就沒留意柳賢妃求助的眼神,蘇皇后卻是淡淡一笑,與胡太后道,“我說話不管用,還得勞太后娘娘吩咐一聲。”

柳賢妃再不敢有二話,連忙道,“妾恭領皇后娘娘鳳諭。”

文康長公主心下暗恨柳賢妃沒眼色,笑與蘇皇后道,“母后年老,宮裡還是得有皇嫂看着些。尤其現下,最是要緊。”

蘇皇后嘆,“是啊,以往靖江後裔何等安分,陛下剛有些小恙,一個個就開始蹦噠。那姜六娘豈是個好的,她的母親邱氏,活着時便把靖江世子擠兌得沒立足之地,後來,邱氏母子更是喪心病狂,毒殺世子。有這樣的母親,姜六娘人品可想而知。她的心事,我是知道的。靖江後人中,有姜六孃的親侄子,還有安郡王,當初陛下賜爵,想着安郡王是世子一支,姜六娘那個侄子,到底是庶支,便將爵位賜予了安郡王。今天姜六娘敢打安郡王,無非是對陛下的安排不滿,想打死了安郡王,她的侄子襲爵罷了。”

胡太后聽到此處已是不痛快了,竟然有人敢置疑她兒子的安排,立刻板着臉道,“靖江王就是個壞種,這姜六娘也不是好的。”

趙謝二人見蘇皇后發飆,已是驚訝的說不出話,見太后這般說,文康長公主又肯給蘇皇后面子,也紛紛附和起來。

蘇皇后又柔聲細氣道,“賢妃說我處置不當,其實,我也只是將人拘禁起來看管,並未如何。到底怎麼處置,還是得太后娘娘做主。”

胡太后道,“這樣不懂事的賤人,闔該一頓好打。”

蘇皇后道,“未免麻煩了些。”

胡太后問,“依皇后的意思呢。”

“要往日,教訓一二無妨。可現下,不重處,怕一個個的有樣學樣,都以爲咱們好欺負,個個的要起來造反呢。”蘇皇后一派柔弱模樣,嘆道,“賜她三尺白綾則罷。”

蘇皇后出手收拾了姜六娘,姜六娘一死,她那些話,再無人敢提。蘇皇后從來都是深居簡出之人,連宮務都是趙謝二位貴妃代理,以至於大家習慣性的忘記了她的存在。結果,她這一出手,人們方意識到,後宮,是有女主人的。

大皇子三皇子都紛紛爲五皇子說話,直說姜六娘妄議朝政,誹謗君王,她的話,一定都不可信。想也是,傳國玉璽什麼的,倘真有那玩意兒,在江南斷然瞞不住的。

非但大皇子三皇子表態,朝中譬如禮部尚書秦大人,工部尚書卓大人,戶部尚書唐大人,吏部尚書於大人,連帶着代兵部尚書,還有御史臺左都御史鐵大人等,都表了態。或許是因後位空懸多年的緣故,以至於這些大人們似乎剛剛意識到,縱太子成事,按禮法也得尊皇后爲母后皇太后的,後宮有蘇皇后,再如何也保得住五皇子。只要五皇子性命無礙,這將來……阿彌陀佛,佛說,不可說。

太子大爲惱怒,私下恨恨道,“她倒還擺起皇后的譜來!”

這話,太子妃都不好接。蘇皇后到底是皇后,就是太子到了跟前,也得恭順的叫聲母后的。

姜六娘此事一了,大理寺、御史臺查明忠勇伯清白,太子只得讓忠勇伯官復原職,同時還撫慰了忠勇伯幾句。不知是不是風水問題,太子發現,自己這裡事事不順,非但朝中有羣臣與令人生厭的大皇子三皇子事事與他唱反調,讓太子驚懼的是,五皇子府上程太醫似乎在秘密研究什麼。

五皇子處處盯緊東宮,東宮也在處處盯緊閩王府。那程太醫,原是五皇子吩咐一道研究防疫藥方的,就在前兒被五皇子召回,自此就再未參加防疫藥方的研究。也就是在程太醫回到王府的第二天,江行雲便帶人離開了帝都。

傳回來的消息是,江行雲南下去了。

南下!

南下會去哪兒呢?

寧祭酒給出的解釋是,“五皇子的勢力都在江南,怕是聯絡那些人手去了。”

李相的結論相反,“南方太遠,倘調兵譴將,瞞不過朝廷。何況,朝廷在帝都,不在江南。現下她聯絡再多的人,於大局沒有影響。江伯爵必定不是南下聯絡人手去了,閩王還沒到此地步。”

寧祭酒雖不滿李相與他唱反調,卻是突然心生一計,建議太子,“何不外調閩王?”

太子驚道,“豈非放虎歸山?”

寧祭酒微微一笑,拈鬚道,“臣並沒有說要調閩王去江南,是北上,還是西行,都可。”寧祭酒的意思是,調閩王離開帝都,便可秘密逮捕。只要閩王不在,閩王系人馬無可寄託,便是千般妙計,萬般手段,怕也無處施展。

太子屢屢在閩王身上失手,閩王自身,包括閩王系,都極難對付,就是朝中大臣,也多有願爲閩王說話者。在帝都收拾不了閩王,寧祭酒出此主意,倒合了太子心意。太子早不待見閩王,只是,太子也有自身難處,太子低聲道,“如果沒有恰當的理由,不要說蘇皇后,就是皇祖母那裡,怕也說不過去。”

胡太后還好糊弄,可是,蘇皇后不成,這女人以往跟沒有似的,突然發作起來,胡太后在她跟前就是白給,幾句話能將胡太后繞暈。何況,蘇皇后畢竟是嫡母,倘有什麼話,她說出來,便是太子,也要聽從的。

李相對於此計極不贊同,眉心一皺,立刻道,“朝中,靖南公、南安侯、忠勇伯,都是赫赫戰將,縱有戰事,難不成放着大將不用,非要派皇子出征?世間沒有這個道理,何況正當陛下病重之時,但凡殿下在朝中提此一句,必受朝臣攻詰。”

寧祭酒也是兩朝老臣,腦子活泛,非常人可比,他轉念再生一法,建議太子道,“靖南公、南巡侯、忠勇伯等人,皆閩王羽翼,太子不趁此剪去,更待何時?先行將三人分調出帝都,再收拾閩王,豈不容易。”

太子頗是心動,又有爲難,“天下太平,未有戰事。”

寧祭酒笑望李相一眼,頗有深意道,“別的地方不容易,李相於陝甘經營多年,想來定有心得。”

聞此言,李相險氣個仰倒,想着我內閣相爺,要你個小小祭酒指揮!何況,寧祭酒話中之意,李相便是想做首輔,想輔佐太子上位,也再也容不得姓寧的這般陰毒主意!靖南公、南安侯、忠勇伯等人雖與五皇子相交,可一樣是朝廷的臣子啊。李相併不是看這些人多順眼,可,尼瑪現下把人都弄沒了,以後打仗,難道叫姓寧的去披掛上陣麼?李相登時大怒,指着寧祭酒的鼻子大罵,“但凡戰事,各地匪類,可用當地駐軍繅滅,倘當地駐軍不敵,朝廷方會派兵。即便派兵,如靖南公等人,皆公侯伯爵,何等顯貴!等閒小戰事,何需他們出馬!但用他們,必是大戰!我等雖爲殿下謀劃,亦是在朝多年,焉能視戰事爲兒戲,視子民性命爲無物!爭,便在帝都爭!倘弄得江山頹敗,天下大亂,這帝位,不要也罷!便是臣,深受兩代帝王深恩,於朝不說戰戰兢兢,卻也擔不起禍國二字!更恥與小人爲伍!”話畢,拂袖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PS:今天有一點晚,晚安~~~~~~~~~~~~~~想說的是,這個時候,蘇皇后自然不會再做擺設。而李相這個人,他當然是太子的人,但,他的地位,他的身份,必然導致,這是個愛惜羽毛的人,跟寧祭酒還是有差別的~~~~~

第243章 交鋒之五第107章 重陽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第58章 提議第263章 交鋒之爭功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194章 女人與女人第57章 鸚鵡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9章 生辰~第157章 是不是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64章 延師之二第53章 外書館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148章 凌霄~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44章 公主與公主第162章 發散思維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130章 哥哥們這是怎麼了?第106章 憶往昔第363章 皇后之六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21章 宋家,逸事第338章 東宮之一第175章 祭奠第36章 賞賜第103章 賜婚第330章 奪嫡之三三第150章 迴歸~第29章 誅心第92章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29章 誅心第71章 刀光劍影第112章 後續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17章 分曉第88章 美貌與智慧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269章 交鋒之老唐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第42章 揣度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233章 心急第35章 神交第27章 禍根已生第247章 交鋒之九第96章 命運之三第188章 鐵御史第48章 再無相干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158章 分封第106章 憶往昔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103章 賜婚第4章 華章 堂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42章 揣度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28章 暴雨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87章 於氏第137章 閃着了第311章 奪嫡之十四第8章 三老太太第369章 皇后之十二第84章 出孝第28章 暴雨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214章 打架~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245章 交鋒之七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61章 位子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158章 分封第34章 生辰禮第25章 看到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57章 鸚鵡
第243章 交鋒之五第107章 重陽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第58章 提議第263章 交鋒之爭功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194章 女人與女人第57章 鸚鵡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9章 生辰~第157章 是不是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64章 延師之二第53章 外書館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148章 凌霄~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44章 公主與公主第162章 發散思維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130章 哥哥們這是怎麼了?第106章 憶往昔第363章 皇后之六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21章 宋家,逸事第338章 東宮之一第175章 祭奠第36章 賞賜第103章 賜婚第330章 奪嫡之三三第150章 迴歸~第29章 誅心第92章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29章 誅心第71章 刀光劍影第112章 後續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17章 分曉第88章 美貌與智慧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269章 交鋒之老唐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第42章 揣度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233章 心急第35章 神交第27章 禍根已生第247章 交鋒之九第96章 命運之三第188章 鐵御史第48章 再無相干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158章 分封第106章 憶往昔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103章 賜婚第4章 華章 堂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42章 揣度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28章 暴雨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87章 於氏第137章 閃着了第311章 奪嫡之十四第8章 三老太太第369章 皇后之十二第84章 出孝第28章 暴雨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214章 打架~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245章 交鋒之七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61章 位子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158章 分封第34章 生辰禮第25章 看到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57章 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