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就藩之二

這一路,甭管熟或不熟的,反正沿途官員與其眷屬都見了一面,五皇子還順道請了幾位北嶺先生薦給他的先生,原本五皇子想令長史官去請,結果回府見這幾人所居地段分佈,都在自己的行程路線上,五皇子乾脆自己去請,順道禮賢下士了好幾遭。

五皇子還說,“也省事了。”

“這個江北嶺……”謝莫如笑笑,話間頗有未盡之意,最終只說一句,“看來他對殿下的確感觀不錯。”江北嶺要不是故意的,謝莫如就算白活這些年。江大儒乾的這事兒可真是盡得高人風範,你要人,我給你人,至於其他的,你就自己看着辦吧。皇子親去延請,與派長史官延請,效果當然是不同的。但是,他不會提醒你,他要你自己悟,悟到了,也就悟了。悟不到,也無妨,你不要人麼,人家給了。

五皇子也不好裝糊塗,笑,“你說我要是真派長史官去請,北嶺先生會不會說,唉喲,這人太笨了,竟未能領會我老先生的意思。”夫妻倆私下玩笑,五皇子就直接說了。

謝莫如笑,“他反正已經盡了心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不悟,他也沒法子,估計怪也得怪自己眼神不好。”

五皇子暢快大笑,不獨是妻子這話有趣,江北嶺的意態也令五皇子格外心喜。

因老穆家人丁不旺,算起來,這是東穆王朝第一次有皇子就藩,靖江王那個,靖江王也是藩王,但由於血統問題,靖江王沒做過皇子,他生來就是皇弟。相較之下,五皇子絕對是根正苗紅的正經皇子一枚啊!五皇子這去閩地,沿途官員過來拜見也是官場應有禮數,畢竟,五皇子是正常就藩,並非被流放發落,這是皇帝的親兒子,沿途官員要是愛搭不理,穆元帝纔會惱火。所以,五皇子在保持皇室風度的情形下,還是很矜持的控制了接待沿途官員的排場。

一則是五皇子這人素來低調,他不愛那些熱鬧排場。二則,他也想過了,他是趕去閩地救火的,不好因接見沿途官員而耽擱太多功夫的。三則,與沒途官員交往太過,也招忌諱。

基於這三點,五皇子想當低調。

不過,實惠一點兒沒少得。主要是他有個好媳婦,譬如,過來拜見的官員呈上名帖,謝莫如一瞧,若有帝都顯赫大族的族人親戚啥的,必會提醒五皇子一句,五皇子就知道怎麼拉關係了。若是寒門出身,五皇子就會嘉許其志向,讚揚其能力。再有謝莫如不認識的,也會提前命人出去打聽,好讓五皇子做足準備。

這一點,謝莫如比張長史還強。

這也不能怪張長史,他寒門小戶出身,能做到藩王長史也是有些本事的人了。謝莫如卻是在就藩一事上做足了功夫,還有相隨他們夫妻就藩的各路人士,家裡都有哪些親戚哪些族人,謝莫如都命人細細打聽了。所以,但有這幾家的親戚,也會令相隨的諸人出來與族人親戚相見。

人與人之間是怎麼熟悉起來的,無非是見得多了說得多了,也便熟悉了。這些人既願見一見親戚族人,也願意爲五皇子加分,對親戚族人熟悉的,難免多與親戚族人說一回五皇子的好處,再回頭同五皇子說一回我這親戚族人是怎麼回事,啥時候外放過來的,爲官如何,還有的會再說一回家庭情況。便是不熟的,他鄉遇親人,也覺着親熱,如此便熟了。

就這麼一個月的時間,五皇子一點兒事兒沒落下,卻也用最快速度到達閩地。

不過,一出皖地,經江南西道,過信州,將要到閩地時,又有一段小插曲。靖江王府有長史官率輕騎馳來,給五皇子謝莫如請安。五皇子心下皺眉,面兒上卻是不顯,問,“有勞靖江王惦記着,靖江王可好?”

那長史信馮,生得細眉細目細白麪皮,頜下三縷長鬚,一身緋紅官袍,斯斯文文的中年相貌,馮長史道,“我家王爺安好,王爺聽說殿下與王妃就藩,日思夜想,恨不能親見。只是王爺上了年歲,不能親至,遂着小臣過來給殿下、王妃請安。王爺說,輔聖公主之後,唯王妃一脈了。雖聽我家世子說起過王妃風華,王爺心下甚慰,只不能親見,甚爲憾事。殿下與王妃車馬勞頓,王爺命小臣備了些儀程奉上,望殿下與娘娘不要外道纔好。”

五皇子道,“有勞靖江王了。”命人將東西收了。

謝莫如望那馮長史一眼,淡淡道,“怕是陛下知曉靖江王對我的思念之情,方將殿下分封閩地,以後就是鄰居了,多有來往方好。我從未見過外祖母,於帝都倒是見過寧榮大長公主,只是聽說寧榮大長公主不與外祖母相像,我頗以爲憾。今與靖江王相近,何時靖江王有暇,只管過來閩州,也可骨肉相見,共敘哀思。”

接着,謝莫如吩咐一聲,“把我給靖江王的回禮讓馮長史帶回去。”

馮長史再三道謝,謝莫如打發他,“你身爲藩王屬官,不好輕離藩地,這就回吧。”

馮長史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五皇子這裡放下絳紅的大棉車簾,輕聲一句,“這老東西。”不是來挑撥他媳婦的吧。五皇子想到他媳婦早早預備下回禮,問,“早料到了?”

謝莫如靠着車背,手裡握着本書,道,“料是沒料到,但也防着他這一手呢。”

五皇子鬆口氣,謝莫如笑,“怎麼,還怕我被收買啊?”

五皇子這點兒自信還是有的,道,“咱們是夫妻,誰還能收買你,我是擔心你心情不好。”

謝莫如脣角微勾,“這有什麼心情不好的,看到被輔聖公主驅逐出帝都的靖江王,殿下該高興纔是。”

五皇子給妻子逗笑,“你說的是。”是啊,說到底,現在坐了江山是他皇爹,而不是靖江王。

兩人說着話,剛入閩境,就有總督巡撫帶着大小官員與永定侯帶着武將們在閩地驛相迎,閩地總督姓唐,單名一個甘字,唐甘唐總督發須花白,身量修直挺峭,形容微瘦,細長眉眼,雙目深邃,一襲紫袍站與永定侯持平而站,頗具風儀。永定侯年歲較唐總督要年輕一些,五皇子在帝都是見過永定侯的,以往端凝儒雅的侯爵,鬢間亦生了幾縷霜色,五皇子不由心下暗歎,好在永定侯面容堅毅,精神尚好。二人帶着同五皇子見禮,頭一遭相見,禮數自是不能差的。五皇子頗有威儀,待一羣人忽啦啦的行禮後方道,“諸位不必多禮。本王就藩,有勞諸位相迎,唐總督、永定侯與本王同乘如何?”

二人自然是願意的,只是還得先客氣一回,“微臣豈敢與殿下同駕。”

五皇子再行相邀,二人就客氣恭敬的跟着五皇子上車了。原本五皇子是與妻子一個車駕的,倆人比較方便說話,討論事情,入閩地前,謝莫如就去了自己車上。五皇子邀二人同乘,一則以示親近,二則也是給二人顆定心丸吃,其實倆人都是高官顯爵消息靈通之人,哪能不知道五皇子在御前替他們求情,力保他們的事呢。

五皇子也沒什麼廢話,直接就問了閩地現在的局勢。唐總督道,“閩境安穩。”永定侯道,“老臣無能,餘下海軍已悉數退歸岸上,沿岸封鎖,未再有海寇來犯。”

五皇子點點頭,問,“閩地現在還有多少兵馬?”

唐總督與永定侯都以爲五皇子問兵馬是想要出戰,均心下有些發懸,想着剛剛大敗,海軍葬送,這可不是打仗的好時機。暫且將五皇子的心意放在一畔,永定侯主管訓練海軍,聽此問不由羞慚,“海軍還剩兩千七百餘人。”

五皇子不動聲色,這個他早在永定侯的戰報中知道的,他倒不是有意讓永定侯難堪,但也沒太顧忌永定侯的顏面,畢竟敗了就是敗了。唐總督道,“各守城兵馬,加上閩地駐軍,有五萬人左右。”

唐總督又添了一句,道,“如今防守調度,多得侯爺相助。”他文官出身,並非親貴系官員,但這時候能替永定侯說話,想來二人如今關係是不差的。

永定侯躬身跪地請罪道,“臣奉命練兵,不想一敗塗地,留得此身,只想繼續報效朝廷,將功贖罪。臣本武將,能有益於百姓,是臣的本分。”

五皇子道,“海軍之事,本王已知,自來打仗,哪裡有常勝將軍呢。海匪時常騷擾閩境,本王亦深知,當初朝廷命侯爺練海軍,用意就在於此。我不說寬慰侯爺的話了,想來那些話侯爺聽得也多了,我只說一句,若覺侯爺無用,當初在父皇面前,我就不會力保侯爺。”五皇子還不大適應自己藩王的身份,說着說着就是我了。

永定侯沉聲道,“臣必性命以報陛下與殿下大恩。”

五皇子伸手虛扶一把,唐總督見狀忙扶起就定侯,待二人坐定,五皇子對唐總督亦道,“唐大人也是如此,只管安心當差,輔助本王將閩地治理好。先時的事,既已過去,就過去吧。想要彌補,後頭把差使當好,還百姓一個安寧閩地就是將功補過了。”

二人感受到五皇子的善意,皆沉聲應了。

五皇子這來得匆忙,估計閩地沒空給他建王府,又問起自己的住所,唐總督道,“臣已將總督府騰出,殿下暫且將就。聞知殿下要來就藩,殿下府邸已在營建中。”

五皇子道,“按制建就好,切不可奢靡。”

接下來,五皇子就說了些帝都瑣事,譬如築書樓大典,這是五皇子主持的,也是一件盛事,大家說些閒話,中間還在延平州住了一夜,第三日方到閩安州總督府。

總督府收拾的相當不錯,初到閩地,五皇子帶來的人不少,大家也累了,五皇子與唐總督、永定侯說了幾句話,便令長史官相送,明日再過來一道議事。

謝莫如這裡也要安排各院落,好在總督府不小,而她家的女眷也不太多,所以,側妃們仍是每人一個院子,除了昕姐兒與六郎在正院的東西跨院安置,大郎幾個仍是隨自己母親居住。難做安排的是男人們,女人無非是內院的事兒,謝莫如壓得住場子,隨手指派了住處,沒人敢說個“不”字。男人們這裡,因是身份不同,還有帶着官職的,就要格外慎重。

謝莫如在車上就想好了,先留出兩套最好的院子,這是不能動的,留給未來的藩王相傅的,接着就是張長史、薛長史,長史分左右,張長史是跟着五皇子的老人了,薛長史是五皇子從禮部挖來的。按資歷,張長史爲左長史,薛長史爲右長史。長史之後是藩王中尉官,這位中尉官就是五皇子的五千親衛將軍,姓陳,是穆元帝安排的。另外,李九江做了郎中令,柳扶風爲治書,另外還有典儀、郎中、太醫等人,這些都是藩王府編制內的屬官。

所以,甭看五皇子這裡算是個冷竈,而且是來閩地收拾爛攤子的,不過,藩王該有的也都有了。而且,燒冷竈還有個好處,如李九江、柳扶風等,直接就有了官職,竟爭力小,當然,兩人本身的才學也是很不錯的。

這是大大小小的屬官安排,另外如謝芝謝雲謝遠,這是親戚,就不好同屬官們混住一起。再有崔家子弟,這是過來幫永定侯的,乾脆給他們一套大院同住。另外,江北嶺薦的幾位大儒先生,也不能怠慢。

這一套安排下來,一個總督府都有些住不開,幸而唐總督慮在前頭,連總督府旁邊的幾家宅子也清空了,這般才堪堪安排妥當。

好在謝莫如只管分派,各人安置自有章呈,她與五皇子梳洗後換了衣衫,謝莫如道,“閩地果然地氣暖些,這會兒帝都的樹葉子都要掉光了,閩地的樹還是綠的。”

五皇子只覺着不大舒適,道,“陰冷陰冷的,又潮又溼。”

謝莫如拉過他右腕摸了摸,問,“是不是又不舒服了。”五皇子的手腕一直沒大好,颳風下雨的都會有影響。

五皇子道,“有些酸,倒也不礙事。”這幾年他把左手練的,比右手都靈活。

謝莫如命紫藤取出虎骨泡的藥酒,給五皇子揉了一回,還道,“怎麼不早說。”

五皇子不是個嬌氣人,且一路事忙,哪裡有個空閒的時候,他也沒大在意,道,“沒什麼大礙。”

“不舒坦就應該說的,有大礙就晚了。”謝莫如嗔一句,一直揉到五皇子腕間發燙,方罷了手,道,“閩地潮溼,孩子們也得小心着些,咱們先用飯,用過飯叫來太醫問一問,遠道而來,我就擔心孩子們水土不服。”

五皇子道,“剛來閩地,不好叫太醫。”

謝莫如道,“這不是爲了孩子麼,再說,咱自家地盤自家太醫,誰愛揣度誰揣度。”

五皇子便不再多說了。

一路過來,頗有些新奇吃食,不過,謝莫如素來細緻,怕孩子們不適應,故而飯桌上頂多擺一兩道新鮮東西,讓孩子們慢慢適應。晚飯時,謝莫如尤其叮囑紫藤一句,“這頭一天到,雖不至於亂,到底有些忙的。廚下多看着些,各處的飯菜,必要熱熱時放保溫的食盒裡送去,萬不能冷了。再與下頭人說,這些天都勞累了,這月加一個月的月錢。”

紫藤領命去了。

一家子在一處用飯,二郎是個好吃的,又正是好問的年紀,遇着好吃的還問,“母親,這叫什麼,很好吃。”

謝莫如晚上多是食素的,二郎有問,她便夾了一筷子,見此物雪白如玉,吃起來鮮潤異常,笑,“該是閩地的名菜西施舌吧。”

五皇子一家子用飯,因有兩樣新鮮菜色,故而主廚是在外廳侯着的,聽到謝莫如此言,主廚就知自家王妃是極懂行的,躬身道,“娘娘明斷,正是西施舌。”

二郎嚇一跳,他已經開蒙,平日裡聽先生聽謝莫如教導,也知道西施是個美女,一聽是美人的舌頭,頓時嚇得不輕。謝莫如笑,“就是個名字,這該是海里的一種貝類燒的菜。我們來的巧,據說這種貝就是冬天最肥,過了正月就逐漸不見了。”

二郎這才放心繼續吃了,五皇子瞧着兒子吃相好,心下亦是喜悅。他自幼在宮裡長大,宮中規矩繁多不說,小時候同母妃一起住還好。待略大些分了自己的院子,給皇子的供奉自然是好的,也不會有人敢怠慢他,但飯菜送到時,總有些溫涼不盞。是故,五皇子對自家孩子們的飯食就格外上心。

一家人用過飯,因二郎讚了這主廚的菜,謝莫如賞了主廚十兩銀子。

主廚恭恭敬敬的接賞告退。

謝莫如命人宣了太醫過來,給五皇子看過手腕,又給孩子們都瞧了瞧,王府家的孩子們瞧太醫不是什麼新鮮事,三天一次平安脈,人人都要看,孩子們都乖乖給太醫看了,太醫姓程,也是鬍子花白的年歲了,程太醫笑道,“小殿下們小郡主都很好,殿下這裡,閩地潮溼,會有些不適,臣也預備着,一會兒煮好湯藥,殿下泡一泡,三日用一次虎骨酒。”

謝莫如認真聽了,笑問,“程太醫可用過飯了?”

程太醫道,“臣已用過了,晚上用些滾湯滾水的,格外舒坦。”這一路行來,飯食再沒有不襯心的,程太醫時常出入宮闈,也知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且他人老經事,縱使對謝莫如不大瞭解,也知五皇子府在事務安排上不同尋常,必有能人主持。

謝莫如道,“閩地潮溼,要覺天冷,晚上讓丫環備幾個湯婆子。薛長史有了年歲,柳治書身子骨不大結實,就勞你繞道過去也一併給瞧瞧,用什麼藥,只管去藥庫那裡取,倘是有什麼藥沒有,只管過來同我說。”

程太醫應一聲是,想着王妃真是個周全人哪。

程太醫躬身退下,五皇子道,“還是你想的周全。”

謝莫如笑,“這些瑣事,原是我分內的,殿下腕上用過藥,再去找他們商議事情吧。”明日要正式接見藩地各州府官員,今天當然要跟屬官們碰個頭兒。甭以爲藩王這差使好乾,你縱使帝都來的強龍,當地的地頭蛇也得掂一掂你的份量。

當然,自來官員不得在祖籍爲官,這是官場明例,所以,總督、巡撫、知府等,都是外任,算不上地頭蛇。但,如果這樣就以爲他們與藩王一條心,那就是發夢了。

便是謝莫如,也得準備接見各官屬女眷了。

所以,自己人這裡的心,當然更得攏齊了。

作者有話要說:  PS:謝莫如這種纔算賢內助吧~~~~~~~哈哈哈,晚安~~~~~~~~~~~~~

第152章 各方第185章 在朝第137章 閃着了第305章 奪嫡之八第322章 奪嫡之二五第22章 青松明月第56章 百靈~第173章 就藩之二第80章 變色第61章 位子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158章 分封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87章 於氏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36章 賞賜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119章 逼宮計一第20章 行雲第87章 於氏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219章 積累~第234章 巡南第184章 天下烏鴉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355章 東宮之十八第384章第175章 祭奠第280章 交峰之告靖王書第219章 積累~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93章 命運之一第101章 目的第115章 真相大白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31章 一擊必中第167章 一件東西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111章 崔氏第213章 形勢~~~~~第53章 外書館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243章 交鋒之五第63章 帝心若何第304章 奪嫡之七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152章 各方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308章 奪嫡之十一第257章 交鋒之十九第28章 暴雨第178章 報償第63章 帝心若何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181章 恩威並施之二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220章 終我一生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52章 志向第267章 交鋒之昭德殿第72章 玄機第64章 柳妃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221章 爭功第229章 副手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13章 奪嫡之十六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219章 積累~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第342章 東宮之五第391章 太皇太后之六第49章 值得第232章 蜀中……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218章 戰局第128章 趙霖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229章 副手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41章 無人不知
第152章 各方第185章 在朝第137章 閃着了第305章 奪嫡之八第322章 奪嫡之二五第22章 青松明月第56章 百靈~第173章 就藩之二第80章 變色第61章 位子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158章 分封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87章 於氏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36章 賞賜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119章 逼宮計一第20章 行雲第87章 於氏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219章 積累~第234章 巡南第184章 天下烏鴉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355章 東宮之十八第384章第175章 祭奠第280章 交峰之告靖王書第219章 積累~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93章 命運之一第101章 目的第115章 真相大白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31章 一擊必中第167章 一件東西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111章 崔氏第213章 形勢~~~~~第53章 外書館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243章 交鋒之五第63章 帝心若何第304章 奪嫡之七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152章 各方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308章 奪嫡之十一第257章 交鋒之十九第28章 暴雨第178章 報償第63章 帝心若何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181章 恩威並施之二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220章 終我一生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52章 志向第267章 交鋒之昭德殿第72章 玄機第64章 柳妃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221章 爭功第229章 副手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13章 奪嫡之十六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219章 積累~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第342章 東宮之五第391章 太皇太后之六第49章 值得第232章 蜀中……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218章 戰局第128章 趙霖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229章 副手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41章 無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