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當年先帝是沒有選秀的,倒不是朝廷不允先帝選秀,其實,朝廷非常支持先帝選秀,奈何先帝對謝莫如用情極深,出國孝後,便未選秀。

安泰帝這裡,有些不好意思。

他剛登基,是想事事效仿他爹的。

他爹當年沒選秀,他本身也不是多好色的人,只是審美與他爹不大相同罷了,安泰帝就想着,自己這裡也不選秀了。蘇皇后勸他道,“先帝當年六子一女,故而朝臣也不說什麼。陛下,眼下咱們膝下只阿煊阿熠兩個兒子,我總想着多子多孫多福分呢。咱們皇家,難道還怕孩子多不成?正因兒女多了,才顯得興旺。”

安泰帝道,“藩王們剛剛就藩,朝廷也不寬裕,何必勞民傷財。”

蘇皇后接了侍女捧上的溫茶奉予丈夫,柔聲道,“其實也不必弄太大排場的選秀,就在帝都,擇名門淑媛,如何?”

安泰帝道,“明兒你去問問母后的意思。”

蘇皇后笑道,“母后等着抱孫女呢。”

安泰帝聽了,亦是一笑。

謝太后喜歡女孩子是權貴圈裡都有名的,如端寧長公主,便一直是在謝太后膝下長大,深得謝太后寵愛。如藩王就藩謝太后便留下了趙王家的嘉純郡主養在了慈恩宮。

故而,蘇皇后提及選秀之事,謝太后道,“理當如此,今既出了國孝,皇帝只有兩位妃子,也太單薄了些。”

蘇皇后又說了安泰帝不欲大舉選秀,只是想在帝都擇幾位名門淑媛,也節省些開銷,謝太后更是沒二話,謝太后道,“這是皇帝賢明,不欲鋪張。”便讓蘇皇后去操持此事。

蘇皇后提及選秀,曹戚二人的臉色均有些僵硬,但明顯戚賢妃的反應更快,笑道,“以後宮裡多幾位姐妹就更熱鬧了。”

曹淑妃此時也反應了過來,笑道,“可不是麼,介時娘娘這裡服侍的人就更多了。”

謝太后交待好蘇皇后把選秀的事辦好,蘇皇后說,到時要請謝太后幫着掌掌眼,謝太后也應了。

後宮選秀,謝太后並沒有過多幹涉,她就一件事,注意下輩分,不要差了輩分。其他的,謝莫如便沒有多管,主要是蘇皇后不笨,蘇皇后也摸出了安泰帝的喜好,照着嬌俏柔美的那種,多挑了幾個,立刻便分了曹淑妃的寵。曹淑妃氣的,牙都要咬碎了。

要謝太后說,曹淑妃委實太過沒有耐心。

而且吧,讓謝太后頗覺好笑的是,嬌俏柔美的多了,安泰帝反是多去了皇后宮裡幾回。謝太后感慨,看來,再好吃的菜,多吃幾回,也會膩的。

安泰帝在女色上並不似先帝,不過,安泰帝對於後宮的事十分理智,完全是照着爹封閨女,譬如,禮部韋尚書的女兒封了昭媛,餘者,薛氏崔氏雖皆出身大族,但都是旁支,父祖尋常,便都是才人,另外還有趙、王、吳三位寶林,六位御女。

像安泰帝很喜歡的一位張御女,安泰帝也就是多些賞賜,並未給張御史升職。而對韋昭媛,安泰帝也很照顧,但韋昭媛在寵愛上,反是不若幾位低品階的後宮。

好在,韋昭媛出身書香門第,文才好,謝太后常召她服侍筆墨,也算頗得謝太后的眼緣了。

選秀之後,太宗皇帝的十一子十二子也到了成親的年紀,謝太后一道給指了婚,各賜了郡王爵,一人一塊小小封地便就藩去了。

入了四月,先是江行雲、馮飛羽回朝述職陛見,去歲督撫入朝,安泰帝與謝太后商議過後,卻是未令領兵大將來朝的,只讓他們遞了請安摺子,然後今年出了國孝,方令他們分批來朝,第一個回來的是馮飛羽江行雲夫婦,二人還把兩個兒子帶了回來,長子馮烈次子宋然。

二人見過新君,上稟了海軍的籌建情況,之後,謝太后慈恩宮設宴,安泰帝也見到了馮家的兩個小傢伙,約摸兒子多似母親的,江行雲年輕時便是帝都第一美人,馮飛羽亦是有名的好相貌,她家這兩個兒子生得,那相貌,就甭提了。安泰帝知道馮烈已被賜婚嘉純郡主,見到宋然,安泰問及婚姻,江行雲笑,“阿然還小,親事尚未定下。"

這絕不只是因江行雲馮飛羽二人皆權重之故,就宋然這小小年紀便一幅端然漂亮的小模樣,安泰帝就很是喜歡,道,“江姨暫莫要給阿然定下,待朕有了公主,必招阿然爲婿。”

江行雲笑道,“這是阿然的福氣。”又道,“陛下已經登基,還是稱臣的官銜吧。”

安泰帝笑,“一時順了嘴兒。”然後,安泰帝問了宋然些話,小小年紀,倒也吐字清楚,會念幾句千字文了。安泰帝十分喜歡,道,“以前聽母后說,宋大將軍當然就是有名的美男子。”

江行雲點頭,“我年輕時相貌多爲人所推祟,但也遠不如家父。”

馮飛羽表示很牙疼的抽了抽脣角,江行雲問他,“你那是什麼怪樣?”

馮飛羽道,“沒啥沒啥。”

安泰帝笑道,“馮將軍亦是當朝難得的美男子了。”

馮飛羽謙道,“勉強湊合,只是常被人嫌棄罷了。”

安泰帝忍俊不禁。

待午膳後,馮飛羽同安泰帝去了,江行雲在謝太后這裡說話,兩個兒子去與嘉純郡主、兩個皇子玩兒去了。江行雲道,“去歲得先帝過逝的消息,我就爲你擔心。”看着謝太后鬢間白髮,道,“先帝這一輩子,不論做皇子、藩王、還是一國之君,都是極清明的人,人終有一死,活過的人,總比那些沒活過就死了的強。”江行雲一向頗具性格,她自己大半輩子已是人所不及的波瀾壯闊,她自己是這樣的人,故而,能入她眼的,皆是有所做爲之人。在江行雲看來,人之一生,必有有所做爲,才叫活過。在江行雲看來,先帝雖壽數短些,但活着時極有作爲,也算沒白活。

謝太后道,“都過去了。”

謝太后細問了江行雲海軍之事,又問他們這次回帝都,江南可安排好了人,江行雲道,“商月在南面兒,沒什麼事,他素來是妥當的。”

謝太后道,“今江南之事,有你與飛羽在練海軍,有歐陽靖與壽宜長公主,對了,今先帝孝期已過,壽宜大長公主打算再去江南同歐陽駙馬團聚,她一個女眷,無人護送是不成的,待你們再去江南,與壽宜長公主同行吧。”

江行雲自是一口應下,謝太后又爲了江浙曹總督之事,江行雲道,“他做官也有些年頭兒了,娘娘也知道,在太宗皇帝時,他便熬到了晉中巡撫之位,後來,由晉中巡撫轉江浙巡撫,這次升了總督。爲人頗善鑽營,但,做事也還做得。江南官場,一向複雜,有一事,不能記於書信中,還是我親自同你說的好。”

謝太后正色傾聽,江行雲道,“去歲陛下下秘旨,處決了徐寧一家。那徐寧,娘娘可還記得?”

謝太后記性一直不錯,點頭,“他是太宗時的榜眼,說來與現下的陝甘巡撫趙時雨是同科,他也是寧祭酒的女婿,太宗皇帝時孝忠過悼太子。”當然,謝太后也知道,這個徐寧,就是安泰帝生母凌霄的前夫。

“徐寧當時,就在曹大人府上爲幕僚。”

謝太后道,“此事不要再對人提了。”

江行雲應下。

江行雲與馮飛羽來去匆匆,海軍那裡的事離不得他們,述職之後,也就在帝都呆了半個月,便回了江南,同行的還有壽宜大長公主。

之後便是忠勇伯帶着兒子們回帝都述職,端寧長公主就隨了丈夫在述職後一共去了西寧關。還有北靖大將軍紀容攜妻回朝陛見,南安大將軍平遠侯李宇攜妻女回朝陛下等事,便不一一細述。

總之安泰帝忙的腳不沾地,與其同時,唐家孝滿,來朝謀起復之事。

唐家孫輩早在前年就都起復了,這次來的是兒子輩,也就是小唐那輩。安泰帝見了小唐很是親切,直說,“朕算着,去年你便該出孝了,如何這會兒纔來帝都。”

說到這個,小唐眼圈兒紅紅的,“原是到了出孝的日子,就聽到先帝過逝的事兒,臣難受的了不得,就在家爲先帝守了一年的孝。”

唉喲,這說的,安泰帝心裡也酸酸的,安泰帝本就同他爹情分好,小唐這樣一說,安泰帝就覺着小唐有良心,當下便將小唐安排到了內務司做副總管。

內務司總管當然不是六部九卿那樣顯赫的地界兒啦,但,小唐守孝前也不過五品御史,內務司副總管卻是從三品職,不得不說安泰帝是將小唐越級提拔了。就是唐家其他幾個兄弟,因有先時唐相遺澤,還有小唐這個會刷好感的傢伙,而且小唐同吏部尚書李九江師徒相稱,故而唐家人缺都不錯,起碼都是原品起復。雖不似小唐這樣被安泰帝越階提拔的,但能謀到不錯的實缺,也是幸事了。四個兄長看着小弟跟皇室關係好,也十分欣慰,家族中必要有這樣人才行,有這樣的人,今上才能記住唐家。雖然小弟的運道也叫人怪羨慕的,不過,唐家兄長們也都是做祖父的人了,自然只是羨慕而不會嫉妒。待他們的缺下來,陛見後就要各自上任去了,都叮囑了小弟一番,讓小弟定要好生給陛下當差,要是有什麼難事,只管打發人過去與他們說。

小唐很有些不捨的送走了兄長們,唐老夫人還是住在帝都,跟着小兒子住,小唐就開始頂門立戶的生涯了。

安泰帝將對小唐的安排與謝太后說了一聲,安泰帝道,“小唐是個心裡最乾淨不過的,內務司的差使,別的不打緊,忠心是第一位的。”

謝太后道,“這很妥當。小唐自你父皇就藩時就在咱們府裡了,我看他長大,再妥當不過的人。”謝太后對於唐家的感覺也不錯,知唐老夫人回帝都,還特意召唐老夫人進宮說話來着。就是小唐成了從三品的官兒,謝太后也立刻賞了小唐太太鐵氏從三品誥命。

小唐回帝都後,先去聞道堂祭了回他家師祖江北嶺,然後又去見他師傅李九江,說到先帝故去之事,小唐仍是眼淚汪汪,道,“要不是先帝,我也不能認師傅爲師。我小時候其實挺一般的,都是跟着先帝,纔有了師傅,有了出息。這可真是好人不長命。”

比先帝年紀還長的李九江師傅表示:小唐這是嫌他命長麼。

小唐跟他師傅絮叨了一回,帶了許多蜀中的土特產給他師傅。李九江問,“薛帝師過逝之事,你知道嗎?”

“這怎麼能不知道哩,我還去祭了一回薛帝師哩。”小唐道,“說來真是福氣,薛帝師正在賞杏花,忽然說,吾大限將至,爾後立定不動,再一摸,就沒氣了。師傅,你說稀奇不?”

李九江點頭,“稀奇。這樣的人,竟還能死得這般舒坦,怎麼不稀奇呢?”簡直是沒天理。

小唐眨眨眼,“師傅,你跟薛帝師不合啊?”

李九江看小唐一眼,“我有這麼說過嗎?”

“我看出來的。”

李九江不理他,小唐看他家先生畫案上鋪着一幅山水圖,問,“師傅,這是你送給娘娘的壽禮嗎?”

李九江徑自品茶,小唐過去賞鑑了一番,說他家師傅,“您可真會省事,每年就自己畫幅畫,也就費些紙墨,虧得娘娘寬宏,不嫌棄你這壽禮太過簡陋。”

謝太后出國孝後的第一個千秋,安泰帝有心爲嫡母大爲慶賀,雖謝太后說一切從簡,也頗是熱鬧。謝太后收禮收到手軟。謝太后千秋之後,宮裡有兩位後宮診出身孕,一則就是頗爲受寵的張御女,一則是蘇皇后身邊的一位宮女叫青酥的。

蘇皇后立刻提高了兩人的待遇,尤其青酥,聽說原是姓駱的,既有身孕,也不能再做宮女了,稟明謝太后後,謝太后道,“與張御女一起,先提爲寶林。”

蘇皇后柔聲應了。

待第二年春,先帝的陵便修好了,安泰帝爲他爹舉行了盛大的移槨入陵的儀式。同時,安泰帝開始修自己的墳了。

三月初,張寶林產下一女,駱寶林產下一子。謝太后與安泰帝都十分高興,不論皇子還是皇女,安泰帝都不多呢。

尤其張寶林生的小公主,謝太后還親自去看了一回,張寶林頗是受寵若驚,謝太后笑道,“你只管好生養着,我看看公主。”

張寶林雖未能誕下皇子,但見謝太后如此喜愛公主,也頗是喜悅。待她出了月子,見謝太后對公主十分關愛,安泰帝問她可願意把公主放到慈恩宮教養,張寶林簡直巴不得,一派感激道,“妾身年輕,見識更是不及太后娘娘萬分之一,就是在民間,孫女能放到祖母身邊教養,也是孩子的福氣。太后娘娘喜歡公主,正好讓公主代陛下與妾身在太后娘娘身邊兒盡孝了。”宮裡沒傻子,安泰帝的帝位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當年他是唯一一位養在謝太后膝下的皇子,子以母貴,就此立儲。經了安泰帝之事,大家恨不能把小皇子們都送給謝太后養呢,但謝太后一直對小皇子們沒什麼興趣,她比較喜歡公主,但,即便是公主,如張寶林這樣的低品妃嬪,能將公主放到慈恩宮,將來對公主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見張寶林懂事,安泰帝也很高興,便將把公主送給嫡母養的事說了,謝太后笑道,“我雖喜歡公主,就是想着不好生離張寶林與公主呢。”

安泰帝笑,“她每日都要過來給母后請安,一樣能見着公主。朕已問過她了,她十分願意。”

謝太后自然高興。

謝太后又與安泰帝說了給張駱二位寶林升位份之事,謝太后道,“不爲別個,皇子公主的生母,位份不能太低,不然,以後皇子公主面兒不好看。”

安泰帝也同意,母子二人一商量,張駱二人便自寶林越過才人直接升到了正四品美人例。因駱美人獻公主有功,安泰帝給駱美人賜了個封號,柔。從此,張美人便成了柔美人。

駱美人因以前是蘇皇后的宮人,她被封美人後,也一直居住在鳳儀宮的偏殿,駱美人不大受寵。蘇皇后稟過謝太后之後,將駱美人所出三皇子養在了自己宮裡。

駱美人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謝太后對此無可無不可。

蘇皇后原想着請謝太后給三皇子賜名,但見謝太后態度淡淡的,也沒敢開這個口。祖母孝期滿,重來帝都的蘇航夫婦,蘇夫人進宮時,蘇皇后很是憂心的同母親道,“母后似是不大喜歡三皇子。”

蘇夫人安慰道,“眼下孩子尚小,臣婦說句不當說的話,便是太后娘娘當年,也是將先帝諸子一視同仁的。娘娘,您是國母,就要拿出國母的氣度來。以後將三皇子教好,皇子出息了,太后娘娘是諸皇子祖母,怎會不喜歡呢?”

不過,後宮妃嬪見到了駱美人柔美人生了孩子後的三級跳,而且,不論是生皇子還是生公主,只要有的生,位份便可提升,一時,人人都恨不能立刻便給陛下生出三五兒女來。

安泰帝亦正當年輕,他並非貪歡好色之人,身體也非常好,皇室一時進入生產高峰期。

安泰三年,宮中便有薛才人生下四皇子,趙寶林升下五皇子,韋昭媛生下六皇子。謝太后對諸人除了按例賞賜外,韋昭媛升了韋昭儀,薛才人升了薛婕妤,趙寶林升了趙美人。

皇家子嗣興旺,國事亦是平穩順遂。

安泰三年夏,謝柏出孝,謝柏致仕時爲工部尚書,今既出孝,他又是謝太后嫡親的叔叔,偏生六部都有人了。好在謝柏年輕,六十三歲。對於六部大員或封疆大吏,這是相當年輕的歲數了。

安泰帝與謝太后商量後,謝柏外放爲直隸總督。

安泰三年冬,蘇不語母孝期滿,再次到帝都起復,此次,蘇不語官運終於來了,他前腳剛到帝都,起復的摺子遞到吏部,刑部左侍郎就在家裡嚥了氣。左侍郎家裡還說呢,明明晚上睡覺時還好好兒的,第二天美妾叫侍郎大人起身,人就沒氣兒了。把個美妾嚇得半死。

人都死了,官兒自然是當不成了。

蘇不語便留在帝都任刑部左侍郎。

安泰四年,大皇子穆煊,二皇子穆熠正式入學唸書。同年,謝太后爲太宗皇帝第十三子指婚,成親後,同樣賜一郡王爵,就藩去了。刑部尚書邱山家裡死了老孃,辭官守孝,蘇不語繼而升任刑部尚書。這倒不是蘇不語走了謝太后的關係什麼的,蘇不語少時便是有名的才子,原是探花出身,多年外任,官至巡撫,後轉任刑部任右侍郎,他任右侍郎多年,但當時他爹蘇相爲內閣首輔,父子避嫌,他升不到六部主官上去,就在侍郎位打磨多年。自蘇相近逝,蘇不語官運就不大順遂,守過父孝來帝都起復,竟未能起復爲帝都官員,不得不外任陝甘按察使,在按察使一職上,蘇不語也很有建樹,當初西蠻王破西寧關,就是蘇不語與趙時雨主持了死守晉城的戰役,等來了援兵。待安泰帝登基,大理寺卿出缺,安泰帝有意蘇不語,可沒等他接任呢,嫡母過逝,蘇不語又得回老家守母孝。蹉跎十餘載,直至如今,官登尚書位,總算是熬出頭了。

而且,蘇不語做官頗有一手,先帝時就看他順眼,如今安泰帝當政,依舊看他順眼。

安泰五年,西蠻王再上國書,語意間柔婉伏順,願與東穆國父子之國相稱,當然,東穆國是當爹那一方,請求再開榷場。安泰帝與謝太后商議後,着內閣商議,與西蠻重啓榷場談判。

安泰六年,薛相去逝。

安泰帝很爲這位歷經三朝的老臣感慨,親賜文端二字爲諡。

薛相去後,安泰帝提內閣資歷最老且曾爲安泰帝先生的禮部尚書韋尚書爲首輔,以掌院學士葛學士升任禮部尚書。

安泰六年冬,吳寶林生七皇子,李御女生二公主,同時,二人同升美人位。

安泰皇帝在外人看來是個命運非常不錯的皇帝,他在先帝諸子中,論生母,他的生母出身最低,但因撫於謝太后膝下,由謝太后一手推他到帝位,根本不是他爹那會兒,想當皇帝得拼死拼活的玩命折騰。安泰皇帝完全就是謝太后直接將皇冠捧至他的面前。而繼位後,也是國泰民安,樣樣平順。較之太宗時的江南之亂,先帝時的西寧關之戰,安泰皇帝自登基起,簡直是國家太平,風調雨順。整個東穆國的人口,太宗時江南之戰後的1600萬戶,增加到了2000萬戶,可見整個東穆國的發展。

這位命運很好的帝王,偏生有一樣像了先帝,先帝那樣聖明的皇帝,偏生壽數難永。安泰皇帝論年紀不過三旬,他的父皇昭明皇帝,當年起碼是活到五十歲的。但安泰皇帝的身體也開始逐漸衰弱下去,開始就是發燒,用藥剛退下去,過一時就會繼續燒起來。

謝太后立刻命人去把夏青城請回帝都,給安泰皇帝診治,同時讓內閣代行硃批,令安泰皇帝好生休養。安泰皇帝雖然是個運道非常好的皇帝,但要把國家能國泰民安,少不得他的勤勉與心血。先帝當時有六位成年皇子,安泰皇帝的皇子們,最大的大皇子,今年不過十三歲。

安泰皇帝哪裡放心的下,謝太后道,“再重重不過皇帝,把身子養好,以後還怕沒有看奏摺的時候嗎?你這麼病着折騰,反是因小失大。”

安泰皇帝嘆道,“國事尚可讓內閣接掌,只是,朕以爲,朕壽數倘能及父皇,也可慢慢擇儲。今諸皇子年少,當如何呢?”

謝太后道,“把心定了,還沒到那一步兒,人誰不生病呢。”

安泰皇帝倘是小病,不至有此感慨,病人自己心裡明白,安泰皇帝心中有此事放不下,病更難將養。待夏青城來帝都後,也沒什麼好法子。

安泰皇帝不得不考慮儲位之事,偏生在此時,蘇皇后有妊。

蘇皇后是安泰皇帝結髮妻子,成親後,安泰帝與蘇皇后的情分,雖不及先帝與謝太后,但倆人也不錯。蘇皇后寵愛也一直沒斷過,但,蘇皇后多年無子,還將駱美人所出三皇子養於膝下,偏生此時,皇后有妊。

倘蘇皇后生下皇子,便是元嫡皇子,身份在諸皇子之上。

但,同時,即便蘇皇后生下嫡皇子,縱立嫡皇子爲儲,一旦安泰皇帝故去,這位襁褓中的小皇子十五年之內怕是不能掌政,那麼,國家要如何呢?

可,倘有嫡皇子不立嫡皇子,那嫡皇子之後將何去何從?

安泰皇帝病中發此愁緒,身子愈發不好了,夏青城醫囑,“陛下定要安心養病,莫思慮過甚,對龍體不利!”

安泰帝哪裡還顧得上龍體,他跟他爹一個脾氣,死前得把江山安排好啊,不然,死後也無面目見列祖列宗啊。

安泰帝之猶豫,蘇家亦知,曹家亦知。

蘇皇后召母親進宮商議,蘇夫人回家告訴丈夫,蘇航去找了自己的三叔蘇不語。蘇不語嘆道,“帝心莫測啊。”

蘇航苦求這位與自己年紀相仿的三叔,就因倆人年紀相仿,蘇航同蘇不語關係很不錯。蘇航道,“若皇后娘娘生下嫡皇子而不能繼位,嫡皇子將來如何自處呢?”

這個道理,蘇不語也不是不明白。

不客氣的說,蘇皇后肚子裡這個孩子,倘是公主還好,倘是皇子,那麼,皇子繼位與否,關乎蘇家百年命數生死。

蘇不語思量再三,求見了謝太后。

這個時候,能爲蘇皇后爭一爭的,就是謝太后了。

當然,也得謝太后肯出面才行。

但其實,哪位皇子繼位,對謝太后的影響不大。當然,謝太后更願意看到嫡皇子出世,但嫡皇子繼位也代表了主少國疑的局面。

謝太后雖不喜曹淑妃,但不得不說,眼下朝局,更需要一個年長的皇子。

謝太后道,“不語,你實在令我爲難。”

謝太后的外祖母便是當年的輔聖公主,權傾一時。太宗皇帝在位時,十分忌諱謝太后,便是因輔聖公主而來。如今的局面,縱皇長子繼位,都是少年君主,何況是未出世的五成可能性的嫡皇子呢。

蘇不語也已老了,但,縱老了,也是個帥老頭兒。蘇不語道,“實在是蘇家於我有大恩,在此關要,雖知令娘娘爲難,我也不得不厚顏一試了。”

謝太后挑眉,有些不明白蘇不語的意思,什麼叫,蘇家於他有大恩?蘇不語本就是蘇相三子。

蘇不語嘆道,“此事我亦是在父親臨終前方得知曉,不瞞娘娘,父親生性肅穆,如何會納一絕世美妾,進而生下我呢?當年,英國公方家被族誅,英國公府當年顯赫非常,與各大家大族多有聯姻,蘇家亦有女納入方家。這位蘇氏女,就是我的嫡母。我的生母,原是當年英國公府的一個婢女,因此,英國公府當年與輔聖公主翻臉,安能不提前做些準備,留些後手。嫡母便放了她的身契。也是因此,嫡母將我的生母拜託給了父親,那會兒父親在外任上,故而,無人知曉。”

謝太后大爲驚愕,“蘇相他當年竟然……”蘇相,這位輔佐了太宗皇帝大半個皇帝生涯的首輔,竟然暗中私藏了方家的骨肉。

謝太后頓時想到李九江與蘇不語肖似的面容,不禁問,“難不成九江也是……”

“我們的母親,的確是一對孿生姐妹。”

謝太后頓時覺着,不能相信人生了。這些穆元帝的心腹之臣,妹夫,竟然藏了方家的骨血……謝太后道,“你與我說這些做什麼?”

“想告訴娘娘,我與娘娘相交於少時,倘不是必需如此,我不想讓娘娘爲難。”

謝太后倒不在意蘇不語姓蘇還是姓方,蘇不語將身世闔盤托出,再拿出少時情義來,謝太后還真得給他這個面子。

蘇不語求見謝太后之事,也沒瞞着人,也瞞不住。與其偷偷摸摸,不如大大方方。

安泰帝有難爲之事向來是與嫡母商議的,這件事,自然也是如此,謝太后也不瞞安泰帝,謝太后道,“皇帝病着,蘇不語去我那裡說了回話。”

安泰帝便知謝太后的意思了,嘆道,“縱皇后生下嫡子,朕這個身子,怕是撐不到他長大那一日了。”

謝太后道,“皇帝可知靖江之亂由何而來?”

安泰帝一時沉默了。謝太后嘆道,“當年,太\祖皇帝開國無子,靖江王,原是太\祖同母弟弟,因自己無子,太\祖便有以靖江爲儲之意。太\祖皇帝不過是有這麼個意思,後來,胡氏爲太\祖皇帝生下一子,便是太宗皇帝。有了自己的骨肉,江山自然是要自己的骨肉繼承。但,靖江便因太\祖曾以他爲儲之事,心氣難平,後就藩靖江,也是一腔反意。他怎麼不想想,依他的血統,封藩王已是恩典。人哪,不會這樣想的。他只會想自己失去的,不會想自己得到的。”

謝太后道,“靖江本無繼大統資格,猶一世不平。倘皇后生下嫡子,而這位嫡皇子不能繼位,他心裡,會如何想?他還不是靖江那種非皇室血統的藩王,他是理所應當的,最純正的嫡系血統繼承人。若嫡皇子不能繼位,不是將他推至死路,就是將他推至反路。”

作者有話要說:  PS:晚安~~~~~~

第95章 命運之二第362章 皇后之五第235章 生辰禮~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34章 點個贊第112章 後續第316章 奪嫡之十九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214章 打架~第56章 百靈~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388章第4章 華章 堂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155章 功夫第213章 形勢~~~~~第217章 白哭~了呀~第188章 鐵御史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236章 轟動~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90章 要出手了第1章 謝莫如第160章 時機第34章 生辰禮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108章 應對第95章 命運之二第24章 人間記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6章 逗她第254章 交鋒之十六第56章 百靈~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91章 表章第187章 兵事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27章 反常必有妖!第223章 舉薦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74章 迴歸第25章 看到第168章 將行之一第128章 趙霖第79章 原因第55章 團圓酒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151章 局勢第39章 生辰~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98章 命運之五第27章 禍根已生第85章 自立門戶第141章 庸人自擾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283章 交鋒飛羽你怎麼看第5章 丈夫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392章 太皇太后之七第325章 奪嫡之二八第180章 商議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231章 有小唐歡樂多第382章第77章 南安侯第162章 發散思維第189章 小勝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328章 奪嫡之三一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229章 副手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239章 交鋒之一第91章 表章第84章 出孝第62章 講筵之後第112章 後續第207章 契成第89章 見面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340章 東宮之三第74章 迴歸第383章 元旦番外
第95章 命運之二第362章 皇后之五第235章 生辰禮~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34章 點個贊第112章 後續第316章 奪嫡之十九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214章 打架~第56章 百靈~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388章第4章 華章 堂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155章 功夫第213章 形勢~~~~~第217章 白哭~了呀~第188章 鐵御史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236章 轟動~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90章 要出手了第1章 謝莫如第160章 時機第34章 生辰禮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108章 應對第95章 命運之二第24章 人間記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6章 逗她第254章 交鋒之十六第56章 百靈~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91章 表章第187章 兵事第203章 臣心之四第127章 反常必有妖!第223章 舉薦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74章 迴歸第25章 看到第168章 將行之一第128章 趙霖第79章 原因第55章 團圓酒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第151章 局勢第39章 生辰~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98章 命運之五第27章 禍根已生第85章 自立門戶第141章 庸人自擾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283章 交鋒飛羽你怎麼看第5章 丈夫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392章 太皇太后之七第325章 奪嫡之二八第180章 商議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231章 有小唐歡樂多第382章第77章 南安侯第162章 發散思維第189章 小勝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328章 奪嫡之三一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229章 副手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239章 交鋒之一第91章 表章第84章 出孝第62章 講筵之後第112章 後續第207章 契成第89章 見面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340章 東宮之三第74章 迴歸第383章 元旦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