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固山之戰(上)

bookmark

固山是五峰山脈北麓面邊沿的一座山峰,隔着道峽谷與東面的泰山山脈北麓的玉皇山竦立相對,穿過兩山之間的狹長谷口,向南百里可直達泰山腳下,是青州中西部通往泰山郡和徐州各地的咽喉要道。

一個月前,青兗黃巾軍東路統帥張饒在固山與玉皇山之間修築關隘,如同一道巨大閘門,鎖住了百里咽喉要道入口,盤踞關隘以南方圓數百里羣山中的各路黃巾軍,隨時可通過固山關隘傾巢而出進入平原,對固山關隘西面的盧縣、北面的祝阿、東北面的歷城、西平陵等地發起攻擊。

青兗各路黃巾攻打濟南國和北海郡西南部初期,劉存並沒有意識到百里咽喉要道入口的重要戰略價值,直到九月初,攻勢受挫的張饒迅速整合大小各路黃巾,秘密抽調近萬士卒民夫在固山與玉皇山之間築起關隘,劉存才醒悟過來,但已經追悔莫及了。

爲此,劉存對張饒的眼光和能力佩服不已,私下裡對身經百戰的張饒評價非常高,遠高於本朝那些所謂功勳卓著名冠天下的名將。

劉存所不知的是,出自青州北海國都昌縣(今山東昌邑)年僅二十九歲的張饒,同樣對他劉存評價很高,認爲被皇帝劉宏封爲“蕩寇將軍”的劉存,絕對是當今大漢將領中最會練兵和用兵的將領,而且張饒在濟南國佈下的情報網非常高效,劉存秘密抵達祝阿的第三天下午,張饒就收到了祝阿城中送出的急報。

得知劉存抵達祝阿三天後依然沒露面,深感危機的張饒坐不住了,立刻召集年近四十的軍師倉岐、副將成遙、李淄水來到設於關上的中軍大帳一同商討,讓大家都說說,青州刺史劉存不在平原一線對付張舉十四萬大軍,偷偷跑到祝阿來幹什麼?

軍師倉岐之前並沒有聽張饒提起過此事,聞言大吃一驚,隨即緊張思考起來。

倉岐與張饒同鄉,還在都昌縣衙做過十二年曹吏,長相有點怪異,碩大的腦袋,瘦小的軀體,雙眼細長,分得很開,兼之眉骨高聳,下顎嶙峋,因此從小到大不討人喜歡,這也是他擁有滿腹真才實學卻沒有任何出仕機會的根本原因。

正是如此一個倉岐,卻擁有不遜於皇帝座下太卜博士的天文學和地理學知識,更難能可貴的是,倉岐從小在渤海邊長大,非常癡迷潮起潮落的規律和四季氣候的變幻,通過二十多年的細緻觀察,他積累了豐富的氣象經驗,時常能對天氣變化做出準確預測,兼之做事低調,從不居功,深得張饒和黃巾將領們的尊重。

張饒和幾個副將看到倉岐臉色非常難看,不由得跟着慌張起來,沒等到倉岐擡起頭,兩名小校突然衝到來,氣喘吁吁地大聲稟報:“官兵五萬人馬兵分三路逼上來了,正對着咱們關隘的官兵,打出的是琅琊軍戰旗,還有數百輛用兩匹馬拉的馬車夾雜在中間,很可能就是傳言中能連續射出五支巨箭的弩牀!”

張饒再也顧不上倉岐,抓起銅盔衝出大帳,副將成遙、李淄水等人緊隨其後,很快跑到關隘正上方,伏在粗大原木做成的護牆上緊張觀望。

不一會,三人的臉色變得發白,身材高大渾身肌肉的副將成遙驚呼起來:“那定是琅琊軍主帥劉存的大旗!”

“慌什麼?”

張饒低喝一聲,再次凝神觀察,嘴裡不斷吐出惱怒的聲音:“他孃的劉子鑑,太欺負人了!竟敢逼到咱們兵力最厚實的正面兩裡之內,看樣子弟兄們被琅琊軍的名聲嚇住了,連出去試探一下都不敢,全縮在柵欄裡頭。”

“大帥不能怪弟兄們,你看,琅琊軍的幾百輛馬車把屁股轉向咱們了……是弩箭!不……是牀弩啊大帥!看看,擺開了至少三百輛啊!”

副將李淄水禁不住微微發抖,半月前張舉派來的信使私下對他說過琅琊軍牀弩的巨大殺傷力,如同長矛般的弩箭閃電般飛出來時,會發出一種滲人的尖叫聲,只要被這種一丈五尺長的巨箭射中,無論是馬是人,都如同草扎的一樣,多厚多重的大盾都不頂事,不是被巨箭射飛就轟然破碎,那位信使最後心有餘悸地說,他曾看到過一箭串起四個士卒的經過。

張饒腮幫緊咬,吩咐傳令各部緊守不許出戰,再次望向正前方快速佈陣的琅琊軍:“一字排開的槍陣刀陣十二個,車陣後面定是琅琊遊騎兵,看樣子不下三千人馬,清一色盔甲,真他孃的有錢啊!要是老子也有這樣的兵器盔甲和高頭大馬,早打進東平陵的王城了,狗日的琅琊軍!看來這仗麻煩了。”

“大帥,怎麼辦?陣中的弟兄們像是慌了。”冷靜下來的副將成遙大聲提醒。

張饒戴上銅盔,探身出去衝關下大吼一聲:“給老子備馬!老子要出營會會劉子鑑!”

“大帥千萬不可出去啊!劉存武藝高強,張純麾下猛將張蓽碰到他,僅一個照面就讓他挑下腦袋啊!”李淄水一把抓住張饒,急得呲牙咧嘴,偏又不敢說不吉利的話。

張饒哈哈大笑,擡起手很不客氣地拍了拍李淄水慘白的臉:“三弟啊三弟,近六年來南征北戰,咱們無論跟誰打,你小子都扛着九環刀衝在最前面,從沒見過你像今天這樣慫過,你怕什麼啊?他劉存就不是爹孃養的?放心吧,劉存雖然率軍和咱們拼命,可他比任何官軍將校都要仁義,而且他從不殺俘,更不會在兩軍戰前相互打個招呼的時候下黑手,大哥我呢,多年來一直想看看劉存到底長得啥樣,做夢都想啊!要真是因爲這事死在他手上,那也是我張饒的榮幸,就像管大帥說的那樣,總比死在無名小卒手裡強萬倍,說不定還能留名青史呢,哈哈!”

固山關前已是戰旗獵獵,刀槍如林,最先逼到關隘正前方紮下陣營的琅琊軍一萬五千將士,以無以比擬的膽氣和精良裝備,生生鎮住了三萬餘黃巾士卒,濟南國和齊郡官兵看到關隘前方兩翼陣地的黃巾軍快速收縮,紛紛躲入延綿數裡的柵欄之內,立刻抓住時機快速開進,迅速靠向琅琊軍左右兩翼佈陣。

一時間,長八里寬三裡的地域塵煙瀰漫,人吼馬嘶,一種從未有過的惶恐不安,很快在黃巾軍陣地上無聲蔓延。

琅琊軍兩個車弩陣之間的長槍陣正前方,全身鎧甲的劉存和齊郡太守焦和並馬佇立在火紅的帥旗下,一邊觀察前線敵陣的反應一邊交談,身後是威風凜凜的琅琊軍都尉秦義、徐巖和六名副尉,他們此刻居於三軍五萬將士的正前方,距離已擺滿鹿角和拒馬的黃巾軍轅門不到五百步距離,黃巾軍的一舉一動都能看得很清楚。

焦和是第一次與劉存並肩作戰,也是平生首次在一觸即發的大戰前夕距離敵陣如此接近,只覺得心臟狂跳,腦子嗡鳴,熱血沸騰,一股從未有過的強烈自豪感,隨着熱血在他體內奔流咆哮。

шшш.тт kΛn.¢ ○

PS:上架了,巨火求訂閱和月票,感激不盡!R1152

第237章 決斷(上)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255章 借道(上)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194章 決戰(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168章 錯綜複雜(上)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245章 決戰前夕(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174章 四方來投(上)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52章 求賢(下)第266章 將星隕落(下)第88章 誓言(下)第146章 亂局(上)第241章 安撫(下)第265章 將星隕落(上)第36章 東莞城(下)第22章 擴張(續)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88章 誓言(下)第229章 牽制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44章 朝貢(上)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162章 步步蠶食(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26章 擴軍第261章 決斷(上)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58章 勤王(下)第19章 商機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58章 勤王(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37章 利益交換第18章 譭譽參半第17章 出仕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220章 伺機而動第27章 歲貢第188章 誘敵(上)第25章 築城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121章 亂中取利第94章 得失之間(上)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228章 激怒(下)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185章 圍城(下)第59章 君君臣臣(上)第181章 問鼎之基(下)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72章 整合(下)第283章 各方反應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230章 天下大亂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188章 誘敵(上)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188章 誘敵(上)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139章 反制(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234章 錯綜複雜(下)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127章 管亥歸來(上)第103章 陽謀(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52章 求賢(下)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15章 決斷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
第237章 決斷(上)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255章 借道(上)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194章 決戰(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168章 錯綜複雜(上)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245章 決戰前夕(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174章 四方來投(上)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52章 求賢(下)第266章 將星隕落(下)第88章 誓言(下)第146章 亂局(上)第241章 安撫(下)第265章 將星隕落(上)第36章 東莞城(下)第22章 擴張(續)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88章 誓言(下)第229章 牽制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44章 朝貢(上)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162章 步步蠶食(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26章 擴軍第261章 決斷(上)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58章 勤王(下)第19章 商機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58章 勤王(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37章 利益交換第18章 譭譽參半第17章 出仕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220章 伺機而動第27章 歲貢第188章 誘敵(上)第25章 築城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121章 亂中取利第94章 得失之間(上)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228章 激怒(下)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185章 圍城(下)第59章 君君臣臣(上)第181章 問鼎之基(下)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72章 整合(下)第283章 各方反應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230章 天下大亂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188章 誘敵(上)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188章 誘敵(上)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139章 反制(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234章 錯綜複雜(下)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127章 管亥歸來(上)第103章 陽謀(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52章 求賢(下)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15章 決斷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