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6節 智勇

bookmark

當年努爾哈赤贏得薩爾滸戰役之後,萬曆火線提拔了熊廷弼經略遼東,在熊廷弼的治理下遼東邊軍迅速恢復了元氣。熊經略着重於培養軍隊的野戰能力,他主持遼東軍務期間,頂住了軍方和朝中的壓力把各營拆散,並奏請皇帝從全國各地抽調邊軍來遼東作種子部隊。

經過一年多以後,努爾哈赤對遼東的襲擾已經基本被制止,明軍還在部分地段展開了反擊。比如當時的定遼右衛的守將毛文龍就收復了邊牆內數座堡壘,並受到熊廷弼的通令嘉獎和保舉。毛文龍正是這段時間逐漸在遼東人中間樹立了很高的聲望,後來組建了東江軍。

熊廷弼還厲行經濟封鎖政策,軟硬兼施地迫使蒙古各部落中止和後金政權的貿易。泰昌元年六月,努爾哈赤出動全軍進攻瀋陽,其先鋒三日內被熊廷弼在野戰中連續擊敗兩次(這是薩爾滸戰役後,明軍對後金中央精銳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野戰勝利),就又灰溜溜地退回赫圖阿拉去了。蒙古人原本是牆頭草,看到明軍已經呈現出轉守爲攻的態勢後,也紛紛斷絕了和努爾哈赤的關係。

但對戰爭所有的希望都隨着萬曆的死亡而化作了泡影。萬曆皇帝生前把所有對熊廷弼的彈劾奏摺都留中不發,萬曆臨死前病重得爬不下牀的時候還天天看熊廷弼的奏章,對他的要求也都立刻發放內幣予以滿足,以免貽誤時機。

早在萬曆死前,朝臣們的普遍看法就是熊大臭嘴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們通過一番仔細觀察,自以爲是地下了個結論,認爲熊廷弼也就是找皇上要要錢,閒時練練兵、修修城堡,還有就是沒事兒就去和蒙古人搞點外交。這都沒啥稀奇的嘛。既然不需要親冒矢石,那朝中的大部分文臣就認爲他們也可以幹得比熊廷弼更好,至少也不會比他差。

萬曆死後,得勢的東林黨在遼東野戰勝利的形勢下被衝昏頭腦,他們給熊廷弼硬扣了一個“邪黨”成員地帽子,把他扒拉下去了,然後……然後遼東的大好局面就沒有了,熊廷弼整訓的邊軍也都沒有了。

聽到黃石的一句問話後。熊廷弼回想起萬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和提拔,以及當時的功敗垂成,一時間竟然是百感交集,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了。他眯細了眼睛默默思考,喉結上下翻滾着發出咕嚕聲,似乎是把憤怒的咆哮聲強行憋在了胸中。

“若,若是顯皇帝還在,還在的話……”熊廷弼再張口地時候。他的呼吸聲如同破舊風箱吹出的冷風,嘶啞得令人不忍卒聞。熊廷弼的話語也變得結結巴巴起來:“若是顯皇帝再,再重用我三年,不,不。不用那麼久,再給我兩年時間,建虜就算不被剿滅也餓死在山中了,何至於有今日之患?何至於還要歲耗國家數百萬兩軍餉啊?”

熊廷弼說到後面又變得慷慨激昂。意氣風發起來:“後生,當知老夫落到今日境地,並非我無能,實乃朝中有奸佞陷害……”

其實黃石深知熊廷弼並不是一個完全優秀的統帥,因爲熊廷弼的個人的缺陷也實在是太明顯了,他似乎根本不懂官場險惡,不懂得怎麼和同僚相處,所以一旦失去了萬曆這個靠山。在互相傾軋的朝廷上熊廷弼立刻就被羣起而攻之。

當熊廷弼和王化貞分別任職遼東經略、遼東巡撫地時候,王化貞上奏朝廷,計劃編組廣寧軍十三萬兵,歲餉三百萬,以確保河西之地。熊廷弼就公然反對說:若是靠王化貞掌軍,必須從全國抽調精銳,歲餉千萬,組建四十萬廣寧軍方能平安無事。

後來王化貞根據努爾哈赤只有兩萬批甲的實力。提出以六萬戰兵、計三倍的兵力優勢攻入河東。還氣吞山海地提出“必一舉蕩平建虜”的口號。熊廷弼看完王化貞的軍事計劃後,也不提一個字意見。直接上書天啓說:王化貞和他地六萬戰兵“必一舉被建虜蕩平!”

皇帝委任東林的張鶴鳴等人全權負責處理奢安之亂和建州之亂,熊廷弼就又陰陽怪氣地說張鶴鳴等人全是草包,他們的本事也就是逛逛窯子、拽拽酸詩,還預言遼東、雲南的官軍都必然大敗。

如此等等,熊廷弼最後把自己弄到遍地都是敵人地處境,而且這熊大臭嘴還每料必中,所有被他諷刺的人都確實像他所預言的那樣落馬。事後,熊廷弼還總是得意洋洋地痛打落水狗,反覆強調自己的先見之明,結果就是所有和熊廷弼共事的人都恨他入骨。

就黃石的私下意見來說,熊廷弼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戰略眼光突出、充滿自信並有決斷力,是一個很優秀的參謀長……估計比現任的長生島參謀長金求德要優秀,但這個人黃石以爲並不是很適合做統帥。在明末地名臣中,黃石最佩服的是孫承宗的胸懷氣度、熊廷弼的戰略戰術和盧象升的勇武膽略。但就他個人而言,那肯定還是更喜歡爲孫承宗效勞,而不是給熊廷弼打工。

不過黃石不打算浪費時間在這個問題上,因爲今天黃石是來辦正經事的,無論熊廷弼怎麼大發雷霆,他也絕對不會和熊廷弼爭論、吵架的,熊廷弼目前的反應正在黃石意料之中。他等前遼東經略發泄完了以後又輕聲說了起來:“顯皇帝以遼事委託熊翁,明日熊翁在九泉之下見了顯皇帝,該如何向他老人家交待呢?”

熊廷弼臉色怫然,盡是不悅之色:“非吾不欲報效顯皇帝地隆恩簡拔,可是豺狼當道,奸佞滿朝,明日日落前吾已是黃泉路上人,奈何?奈何?”

“小子方纔所謂地熊公未了之事,正是此事。”黃石雙手捧住頭盔輕輕摘下,把它抱在左臂臂彎中,正色對熊廷弼說道:“小子不才。願以公之志爲己志,敢情熊公傳授小子兩年平遼之法,他日大功告成、奴酋授首之日,小子必親祭熊公在天之靈。”

熊廷弼瞪着表情嚴肅的黃石,一會兒,喃喃地說道:“兩年平遼,那說地是建奴尚未進入遼地之前,現在建奴已經成了氣候。兩年恐怕來不及了。孫閣部雖然志向高潔,但他長於運籌、短於軍旅,吾恐其練出來的兵不堪大用。”

“熊公明鑑,小子於練兵一途略有心得,只是運用不靈。”黃石看着熊廷弼滿臉的狐疑之色,頓了一頓說道:“熊公明日便非世上之人,小子不敢相欺,復州之戰小子以五營兵力抗建奴七十牛錄。並非大話炎炎。”

說完後黃石就又用力挺了一下胸。熊廷弼緊閉着嘴、眯着眼睛掂量着他,黃石面無懼色地看了回去,一站一坐的兩個人對視着,就像兩個紋絲不動地石像。

熊廷弼皺着的眉頭漸漸鬆開了,眼睛又開始轉動。他上上下下打量了黃石一番,然後緩緩收回了雙手,撐在牀上把自己的身體挪到了牀邊,跟着一聲嘆息就把自己的雙腿搬到了牀下。黃石抱着頭盔站在一邊看熊廷弼摸索着穿好了布鞋。熊廷弼端坐起來以後,左臂側搭在牀上的小桌面上,右手向着左面的客座指了一下:“後生——坐。”

簡要地介紹過幾次戰鬥的經過後,黃石又講起自己的練兵心得來,這個本來就是黃石地得意之處,他講的時候也變得眉飛色舞:“每次戰鬥結束,小子都把老兵和新兵混編,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這樣組建起來的新營戰鬥力甚是可觀。”

熊廷弼聽過之後皺了一下眉毛,摸了摸鬍鬚說道:“新兵和老兵混編,這好像是老夫的辦法。”

最近幾十年,尤其是在遼東地區,確實只有熊廷弼這麼做了,所以他認爲黃石顯然是在抄襲他的辦法。黃石也不爭辯,只是微笑着點頭道:“正是熊公的妙計,小子抄去了。熊公莫怪。”

這話讓熊廷弼皺起來的眉毛一下子鬆開了。他寬宏大量地一揮手道:“不怪,不怪。黃將軍抄得好,儘管拿去用吧。不過,這裡面有幾個要點,老夫給黃將軍指點一下吧!”

黃石笑着輕輕一抱拳:“謝熊公海涵,請熊公賜教。”經過兩個人這半天的交談對答,他現在感覺有點摸清對面人地脾氣了,熊廷弼很有點小虛榮,還蠻好爲人師的。

“老兵拆散帶新兵當然沒錯,但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實在太浪費了,而且三個營十五個步隊都是如此實在太愚蠢了。正確的辦法是新營一個老兵帶五個新兵,而老營只補充進去很少量的新兵,這樣可以快速形成勁旅和大批敢戰的新部隊。再說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還是帶五個,對新兵成長並沒有什麼大區別。”熊廷弼一邊說一邊在空中揮舞着手臂,說到激動地時候手也緊握成拳,他敏銳的在黃石臉上捕捉到一些不解之情,當即大喝道:“小子,你有什麼不懂的麼?”

黃石確實聽得有些不明白,他急忙問道:“熊公,這樣豈不是有些部隊戰鬥力很弱,萬一敵軍打擊在這些……”

“真蠢材,”熊廷弼粗暴地打斷了黃石,他大聲地反問道:“哪支強,哪支弱你心裡自然有數,你根據戰場形勢讓強的去攻擊敵軍,弱地掩護不就好了麼?”

“比如你剛纔說的復州之戰,”熊廷弼說着就一把抓過桌面上的紙稿,指着黃石剛纔畫好的戰場示意圖講了起來:“你用了一個愚蠢的圓陣。你用圓陣的時候,一個營突破,一個營掩護,對吧?那麼就有一半的老兵在幹看着,沒有打仗。如果你不是把所有的步隊都搞成這個德性,你本來可以擺一個長陣,然後用超過七成地老兵投入第一次突擊,同時在官道兩翼也發動牽制攻勢,一旦擊穿建奴中央防線後迅速向兩翼包抄。如果是老夫在指揮這仗,建奴本來是絕對不會有機會打成後來那種爛仗的。”

黃石猶豫了一下,還是發問了:“熊公,那如果建奴正好攻擊在小子的弱隊上怎麼辦?”

“你預判啊,”熊廷弼瞪大了眼睛,手指在紙上的簡易地圖上連戳了幾下。力量大得好似要把桌面戳穿一般:“你根據地形,天色,對比我的兵力、兵種,預判對方的陣型、可能的進攻路線、攻擊地地點和每次能投入地兵力啊,然後不就可以進行鍼鋒相對地部署了嘛。”

“熊公能給小子講講怎麼預判麼?”

熊廷弼的鬍子都吹起來了,他像是盯着陌生人一樣地盯着黃石看了半天,臉上又露出些不屑地神情,嘴角也嘲諷地彎了起來:“黃將軍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你到底會不會打仗啊?”

黃石臉頓時變得通紅。長久以來黃石一直以力取勝,他也知道自己的指揮確實很粗糙,但他早就放棄了古代的名將拼指揮水平的念頭了。

但不等他說話,熊廷弼地眉頭就又皺起來了:“不對啊,老夫剛纔看你簡略說過金州之戰,感覺你的預判明明很準確啊。”

熊廷弼說着就把金州之戰的示意圖從下面翻了出來了,黃石給他講的金州之戰是真實的實情而不是什麼八百破六千,熊廷弼皺着大眉頭開始仔細盤問起黃石戰役的經過。這次熊廷弼把幾場戰鬥的每個細節都反覆推敲,眉毛也越擰越緊,嘴裡不停地嘟噥着:“蠢材,真是蠢材。”

只是問過了金州、蓋州、南關三仗後,熊廷弼就擡起頭。滿眼都是不解:“小子,你的金州之戰打得很有靈氣啊,可與古之名將比肩,連老夫都有自愧不如之感。怎麼蓋州和南關會打成這個樣子?簡直……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嗯,金州之戰後小子你可是生過什麼大病麼?”

黃石心裡暗道了一聲慚愧,金州之戰伏擊那批出逃地後金軍他是佔了歷史的便宜,事先知道了對方後來的每一步行動,戰略上當然是絕對的料敵先機。而在蓋州之戰的時候,黃石就兩眼一摸黑了,再到了南關之戰。黃石地對手已經是這個時代的一流軍事家,黃石每次都完全是靠蠻力取勝了。

熊廷弼狐疑地又掃了直流冷汗的黃石一眼,又低頭看了看南關之戰,嘴裡兀自小聲囉嗦:“真正蠢材……不過你小子的力量真地是很大,這樣的局面都能被你翻盤,老夫不記得建奴有這麼差啊。”

“好,”熊廷弼把這張紙也擺到了一邊,他粗粗瀏覽了一遍復州之戰的示意圖:“我們再來說這仗吧!”

雖然明知不會得到好評價。但黃石明白現在不是好面子的時候。他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把心一橫:“嗯。熊公明鑑,這仗是如此這般……”

雙目呆滯的熊廷弼微微張着嘴,直愣愣地看着地圖,連話都已經說不出來了。黃石看着他這模樣都替他感到難受,滿臉羞愧地低聲說道:“熊公,小子自知確實是蠢材一個,讓您老人家失望了。”

那熊廷弼對黃石的話彷彿沒有聽到一樣,仍然保持着石化的狀態,黃石見狀又低聲叫了一聲:“熊公。”

“啊,”如大夢初醒地熊廷弼看着地圖搖頭連連嘆息:“黃將軍你料敵、用兵的資質,以老夫觀之,不過中人罷了,最高不過中上。復州這仗你輕敵冒進,你中了埋伏,你布了一個發揮不出兵力的圓陣,不做牽制攻擊,你還遇到了拒馬和弩機,但……”熊廷弼的手指輕輕在官道上劃了一條線,眼皮一擡死死盯住了黃石的臉孔:“你就用一個步隊這麼簡簡單單的一衝,那建奴就垮了?”

黃石諾諾地小聲回答道:“是的。”

對面的人臉色反覆變換,神情一會兒高深莫測,一會兒猙獰可怖,真是古怪之極……

“天下奇才!”熊廷弼大叫一聲就從牀上跳了起來,拱手就是一個深躬:“黃將軍,老夫服矣。”

天已經矇矇亮了,熊廷弼久困牢房,畢竟體力不支,他伸手掩住嘴,重重地打了個哈欠。經過一天一夜長談,熊廷弼把自己畢生所學所知地精華都傳授給了黃石,希望黃石以後能少中計、少吃虧。熊廷弼對着仍在埋頭記錄地黃石笑道:“黃將軍,不知不覺的,天都亮了。”

黃石已經寫完了最後幾個字,把筆擱在了一邊,他看着地上堆着地幾隻茶壺,昨夜爲了提神,黃石和熊廷弼真是喝了不少濃茶。跟着他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心裡不禁爲熊廷弼感到深深的刺痛:“熊翁昨夜的教誨,小子回去一定熟讀。只恐資質鄙陋、不通智謀,白白浪費了熊翁的這番心血。”

熊廷弼聞言搖了搖頭:“不然,黃將軍不可妄自菲薄。兩軍交戰,歸根到底拼的還是雙方的軍力,兵家所謂尚智、尚謀,不過是靠智謀去削弱對手的力罷了。智將善謀敵,大智者,敵有十力而先去其九,後以十全之我擊一力之敵,故智將百戰不殆;勇將善謀己,大勇者,我之一力可當敵十力,我之十力可當敵百力,故勇將所向無敵。”

說到這裡熊廷弼停頓了一會兒,臉上浮現出一種滿足的微笑:“智勇雖殊途,但終同歸。今觀黃將軍有信布之勇,破建奴必矣,老夫雖在九泉亦無憾也。哈哈,便是顯皇帝以遼事相責,老夫也可言盡託付於黃將軍矣。”

第16節 堅守第二節本書的架空劇本第十四節第1節 形勢第31節 漩渦第31節 應對第六節第50節 偵查第47節 相識第43節 馳援第58節 勾結第18節 冤家第11節 捷報第47節 相識第十二節第58節 瓜分第24節 煩惱第58節 瓜分第21節 歸去第41節 重任第60節 開關(下)第34節 天平第55節 鐵壁第一節第六節第32節 選擇第一節第20節 交情第35節 對峙第一節第三節第十節第30節 軍備第27節 廉恥第33節 覺華(上)第八節第22節 技巧第一節第六節第15節 賭注第十七節第56節 側擊第52節 接觸第6節 歸心第十五節第60節 開關(下)第十三節第六節第15節 對射第17節 族權第33節 覺華(下)第九節第四節第4節 銀幣第十節第二十節第十六節第11節 捷報第八節第42節 回家第43節 馳援第16節 堅守第50節 偵查第14節 遲疑第52節 攻守第5節 窮鼠第四節第29節 轉折第4節 銀幣第十三節第十六節第八節第八節第53節 赤水(下)第十五節第十二節第3節 騎戰第21節 歸去第24節 煩惱第4節 追逐第十八節第40節 合力第54節 狂瀾(中)第24節 反撲第23節 伙食第34節 新兵第十六節第二十節第53節 赤水(上)第38節 臨危第40節 合力第29節 暗流第13節 定計第15節 對射第23節 登城第51節 激勵
第16節 堅守第二節本書的架空劇本第十四節第1節 形勢第31節 漩渦第31節 應對第六節第50節 偵查第47節 相識第43節 馳援第58節 勾結第18節 冤家第11節 捷報第47節 相識第十二節第58節 瓜分第24節 煩惱第58節 瓜分第21節 歸去第41節 重任第60節 開關(下)第34節 天平第55節 鐵壁第一節第六節第32節 選擇第一節第20節 交情第35節 對峙第一節第三節第十節第30節 軍備第27節 廉恥第33節 覺華(上)第八節第22節 技巧第一節第六節第15節 賭注第十七節第56節 側擊第52節 接觸第6節 歸心第十五節第60節 開關(下)第十三節第六節第15節 對射第17節 族權第33節 覺華(下)第九節第四節第4節 銀幣第十節第二十節第十六節第11節 捷報第八節第42節 回家第43節 馳援第16節 堅守第50節 偵查第14節 遲疑第52節 攻守第5節 窮鼠第四節第29節 轉折第4節 銀幣第十三節第十六節第八節第八節第53節 赤水(下)第十五節第十二節第3節 騎戰第21節 歸去第24節 煩惱第4節 追逐第十八節第40節 合力第54節 狂瀾(中)第24節 反撲第23節 伙食第34節 新兵第十六節第二十節第53節 赤水(上)第38節 臨危第40節 合力第29節 暗流第13節 定計第15節 對射第23節 登城第51節 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