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5節 賭注

bookmark

?身旁的小茶几翻倒在地上,黃石已經站得筆直。他低頭看了右掌,伸出左手用力一拔,把一塊刺入手中的碎瓷片拔了出來。另外兩個人都呆若木雞,沒有一個能說得出話來。?

門口響起了急促的的腳步聲,緊跟着洪安通不安的聲音就從外面傳來:“大人!大人!”?

“黃將軍……黃將軍何出此言啊?”趙引弓臉色蒼白地站了起來,手足無措地問道。?

黃石也不回答,輕輕地把右手屈伸了幾下,鮮紅的血從指縫間不停滲出來,滴滴答答地落到了地上。黃石確認自己只是皮肉劃了個傷口,便長嘆了一口氣,轉過頭向房門走去,再也沒有看袁崇煥或者趙引弓一眼。在衆人吃驚的目光中推開房門,黃石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我們回覺華吧。”?

黃石吐出這幾個字後就大步向前廳走去,臉上的表情非常平靜,心裡覺得就像是卸下了千鈞重擔一般。洪安通在後面冷冷掃了一眼屋裡的兩個人,然後繃着臉、把刀柄握得緊緊的,甩開大步跟在黃石背後。洪安通的眉宇間顯示出一股煞氣,廳內廳外看見他們的官署兵丁、僕役紛紛退後,把背緊貼在牆壁上目送他們二人通過。?

到了前廳後,黃石帶來的內衛們也都圍攏了上來,其中就有人把黃石的盔甲捧了過來,黃石把手一擺:“不必換了,我一刻也不想留在寧遠了,立刻回覺華。”?

黃石一行離開寧遠官署的時候,背後跑出來幾個蒼頭,遠遠地喊着“黃將軍留步”之類的話。似乎是想把他再請回去。但黃石臉上就像大理石一樣紋絲不動,雙腿一夾就縱馬向城門馳去。後面的內衛們也把將旗揚起,跟着黃石離開,沒有一個人發出一句聲音。?

路上黃石對洪安通簡略說了說剛纔他們對話的內容。洪安通今年虛歲才二十二歲,自然年輕氣盛。不如黃石能忍耐,還不等黃石提到歲款的問題,只是一個招安地念頭就讓洪安通怒形於色、發盡上指冠,臉上先是一片赤紅、馬上就又變成鐵青色。?

“狗官!”?

歲款的話黃石才一出口。洪安通就把牙齒咬得咯吱作響,大喝了一聲:建奴**擄掠,無惡不作,吾輩邊軍將士,恨不能日啖其肉而夜寢其皮,豈能議和?”?

黃石笑了一聲:“袁大人說的是招安。不是議和。”?

洪安通孤身一人,全家人都已經死於建奴之手,他切齒大叫道:“高皇帝曾言:賊亦華夏赤子,且多爲貪官所害。故我大明定鼎天下三百載,對內地流賊多用招撫。但韃子無故啓釁。屠戮遼東良民數百萬,見勢不好就希求招安免死,天下哪有這種便宜事?”?

洪安通說的就是朱元璋當年定下的大明國策。對內地繳納皇糧地子民,大明的政策始終是能撫則撫,而不願意對他們揮舞屠刀。比如聞香教造反被鎮壓後,天啓皇帝讓教首們具結保證。不再作亂就可以了。崇禎皇帝也說過“寇亦朕赤子”這樣的話,張獻忠等人把鳳陽皇陵燒了以後,只要肯接受招安,崇禎一樣既往不咎。?

而大明對於外族的侵略則一向堅持不妥協地傳統,從明太祖開始就是死硬派。明成祖死在遠征蒙古的路上。明武宗爲保衛國家親自上戰場殺敵……哪怕是像明英宗這種軍事白癡,被俘後也不會爲自身的安危而簽訂任何條款。嘉靖朝時北虜打到北京城下、倭寇打到南京城下。大明君臣除了打仗再沒有二話;萬曆三大徵,也是從頭打到尾。?

“狗官,國庫的金銀布匹都是民脂民膏,小民一年到頭忙碌,千辛萬苦才能交足皇糧,怎麼白白送予建奴?一個銅板也不能給!”洪安通又氣憤憤地罵了幾句,黃石在默默不語地聽着。?

大明一年徵稅才二百多萬兩白銀。黃石剛纔對袁崇煥說的後一種歲款是:一萬兩黃金,十萬兩白銀,十萬匹布,雖然這比歷史上袁崇煥建議朝廷接受地“金十萬、銀百萬,布百萬”要少得多,但正如洪安通所說,這憑什麼啊??

“不過……”洪安通罵了一會兒就止住了,眉頭皺了起來:“屬下剛纔好像聽見大人在罵那狗官賣國?用這個罵袁狗官好像有些過了吧,大人何出此言?”?

“是嗎?”黃石聽到洪安通問出了和趙引弓一樣的問題後,也不過是輕輕反問了一句,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回到覺華島後,黃石本打算立刻回大營去找金求德,但一進營門卻撞上了吳穆和歐陽欣,前者正逼着後者爲他畫棱堡的各種細節圖。覺華之戰後,吳公公早有把這工事剽竊到他的兵書裡去的打算,他原本思量着今天黃石不太可能會回來,所以就趁機把歐陽欣找來詳加詢問。?

現在被黃石堵了個正着,吳穆登時滿臉通紅,一邊強笑着問黃石怎麼不在寧遠多呆兩天,一邊把桌子上地幾十張細節圖收了起來,說到底吳公公還是很珍惜今天的勞動成果的。而歐陽欣則如蒙大赦,連忙溜之乎也。今晨自從黃石走後,他已經被吳公公困住了整整一天,畫圖畫得手腕都快斷了。?

自從剛纔和洪安通交流過看法後,黃石充滿壓抑和憤怒的胸腔中就猶如開了一個小窗口,流入了一絲絲的清爽,因此他略一猶豫就把實情告知了吳穆。開始吳穆表面裝着在聽,實際在忙着收拾自己的東西。但漸漸地他越聽手下的動作越慢,最後不由得停住了,擡頭凝視着黃石。?

“糊塗啊,太糊塗了。”聽黃石說清原委後,吳穆滿臉都是焦急,連連頓足道:“我大明幅員萬里,生民億兆。但無論從何處隨便拉來一個童子,問他:‘韃虜可信否?’都必然立刻回答:‘不可信’。招安後我們要不要減員減餉,還要不要修築堡壘?如果我們減了,那建奴再打過來怎麼辦?如果不減,那豈不是白白多給了他們一份?”?

黃石點了點頭。朗聲道:“吳公公高見。”?

“當然了。”吳穆一挺胸,手也習慣性地按上了心口。雖然他臉上沒有露出笑容,但根據黃石以往的經驗,這說明吳公公不是心中得意、就是有長篇大論要一吐爲快了。果然。吳公公接下來的聲音都提高了八度:“不是說行萬里路勝讀十年書嗎,咱家以前好歹也行走江湖多年,大風大浪那是見的得?

多啦……”?

眼看着吳公公海闊天空的扯了起來,不過,幸好。最後他還是自己找到了回來地路:“……好比我們走鏢,如果手裡的刀子不硬,那山頭上地點子是怎麼也不會放我們過去的,寄希望於賊寇發善心的鏢師是最大的蠢貨……咱家覺得這跟平遼有共通之處,求人不如求己。再說了。建奴要是能轉性不搶劫了,咱家就一路拿大頂爬回北京去!”?

黃石忍不住笑了一下:“吳公公高見。”?

“咱家估計那蠢貨也就是自己在家說說,以爲長袖一抖再加咳嗽兩聲,讓蠻夷納頭就拜,做做白日夢罷了。嗨,那蠢貨要是真敢上書說:他能憑三寸不爛之舌把建奴感動得痛哭流涕、改邪歸正的話。那他第二天就能揚名京師,成爲說書先生口中地天字一號大白癡……那蠢貨發瘋,黃將軍聽聽也就是了,不陪他上書也就可以了,何必罵他呢?讓他去上書。讓他去出醜啊。”?

吳穆又唾沫橫飛地編排了袁崇煥一會兒,臉上忽然露出了些不解的神色:“不過黃將軍爲啥要罵他賣國呢?這個罪名似乎有些重了。他只是個嘴皮子厲害的蠢貨啊。”?

“吳公公說得是,末將魯莽了。”黃石笑了一下,把話題支吾了過去。?

議和在大明雖然多半行不通,但並非提出議和就是賣國,歷史上袁崇煥不但公然說了,還不止和一個人說。大家雖然不同意但也沒有就此給他扣上賣國的帽子,畢竟袁崇煥沒有公然說要棄土,黃石覺得這說明袁崇煥還有點腦子。?

大明天子爲華夏守土、牧守華夏之民,每一寸領土都是祖宗之地,每一個百姓都是祖宗之民,不要說現在地袁崇煥,或者未來提議靠割讓土地議和的陳新甲,還是皇帝本人,都沒有權利拋棄哪怕是一寸土地。這也是黃石最欣賞明朝的地方,一個國家奮起反抗外敵、保衛自己的百姓,這不是最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麼??

黃石和吳穆、洪安通聊了聊,覺得心頭舒暢了很多。自從來到大明之後,黃石常常覺得這個國家病得很厲害,今天袁崇煥地一番話更讓黃石猶如墜入冰窟:大明養士三百年,到底都培養出來些什麼人物啊??

“幸好我結識了張元祉、張盤這些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大丈夫;幸好我能生活在一羣勇士之中;這些勇士的志氣、還有我在遼陽的遭遇……”黃石走出營帳望着星空,那些英烈們彷彿正在他眼前微笑,遼陽商人吐過來的口水彷彿還在臉上流動,讓黃石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自己地臉頰,心臟方佛被紮了一樣的劇痛起來:“如果不曾結識你們,我恐怕早已墮落成一個小人、墮落成一個打不過就想着屈膝求饒的奴才。”?

雖然心中有很多感慨,但黃石還是立刻恢復了過來。他把金求德找來部署軍務,給金求德的命令就是立刻派兵去覺華的幾個倉庫搬東西,以防趙引弓斷了東江軍的補給,給長生軍找不痛快,這個命令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

各項事情都安排下去以後,黃石看見金求德一臉地疑惑,就退去旁人,跟他單獨敘述了今天發生在寧遠官署的事情。?

一開始金求德還全神貫注地聽得蠻用心,但漸漸臉上就滿是嘲弄的笑容,等黃石說到歲款的時候,金求德便哼哼冷笑起來了:“能戰方能和,但如果我們能戰,那爲什麼要和呢?如果我們不能戰。建奴會跟我們和?癡人說夢罷了。再說,把他們養得肥肥的,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黃石輕輕點了點頭:“自古漢賊不兩立,對於首先衝我們拔刀地人,我們只能接受投降。不能接受議和。”?

聽到黃石說只能接受投降、不能接受議和時,金求德擊節叫道:“大人說得好啊,一語道出大明縱橫三百年的原因。好比這建奴雖然縱橫十餘年,但除了科爾沁蒙古和女真這些不和我大明接壤地部落以外。哪個敢和建奴芶且?還不都是因爲我們的強大麼?”?

蒙古各部落和大明已經打了三百年的交道了,而長期以來明朝的國策一直類似黃石前世的美國,所以後金雖然勇悍,但蒙古各部落還是不看好後金地前途。因爲明朝一向是以堅決不妥協聞名的。自現任成吉思汗以下,蒙古人目前主要也是在琢磨怎麼多砍幾個後金首級。好去大明換銀子,而不是和後金同流合污。?

黃石同樣記得前世滿清對外的奴顏婢膝政策,打敗也賠款、打勝也賠款,甚至隨便誰來威脅一下都能榨些油水。不光是大流氓國家常來做客,其他的小流氓國家也都要來佔些便宜。虧得有些人還把這種行徑稱爲高瞻遠矚、大丈夫能屈能伸。一個好好地有骨氣的中國,這都是被建虜的包衣邏輯帶到了什麼地方啊,自開天闢地以來,中國什麼時候被欺負成這個樣子啊??

——袁崇煥這種議和思路,不是也被某些專家、教授稱爲救大明的必由之路了麼?果然包衣奴才的邏輯是不變地,他們的膝蓋生來就是用來跪的。永遠也不能理解華夏寧折不彎的風骨……雖然我回不去我的時代了,但我堅信:已經站起來了地中國人民,再也不會被這種包衣邏輯所迷惑。?

“我大明雖然一時受窘,但無論建奴如何拉攏,蒙古各部多不願輕舉妄動。因爲他們皆知中國無久屈之理,今日上了建奴的賊船明日可就下不來了。”金求德嘿嘿笑了幾聲。語氣裡充滿了不屑和輕蔑:“要是朝廷真的打算議和,人家恐怕會覺得我大明心虛,會想他們今日搶劫一把、明日也能有退路,嘿嘿,末將恐怕那就真要國無寧日了。建奴對袁大人言辭謙卑,這件事情以末將觀之,多半就是要藉此堅蒙古各部之心,以打破大明對他們的四面包圍之勢。”?

金求德的見識讓黃石又嘆了口氣。歷史上“勇於任事”的某人自作聰明,不經過朝廷許可就派人去和後金通信議和,後金政權也故作低姿態,更引得某人去弔唁努爾哈赤,並把這事情大肆在蒙古宣揚,結果等天啓六年十月,明朝再派員去蒙古動員時,大明地官員竟然被蒙古人鞭打,還怒斥他們:“你們漢人好不曉事,成天讓我們去打死打活,自己卻今日議和、明日弔唁,那我們還不如投了後金去呢。”?

金求德歪着頭琢磨了一忽兒,突然又是一聲冷笑:“這袁大人也蠻精明的嘛,似乎反覆試?

探大人是不是有畏懼他之意;對於大人所談打擊建虜的種種計劃,他準是擔心大人的計劃成功,財權會從遼西流向長生島,而且也沒有了他立功的機會;至於招安,他明明是想替自己請功,卻想讓大人來承擔朝野痛罵地風險,嗯……”?

“大人拒絕了就是,”金求德的眉毛一揚,臉上也露出了些許困惑:“大人又何必罵他賣國?這既得罪人,而且也和賣國根本不沾邊嘛。”?

“你認爲什麼是賣國。”?

金求德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爲了個人地權勢、財富或者生命,而讓國家蒙受損失。”?

“嗯,不錯。”黃石沉思了片刻,擡頭對金求德說道:“我意已決,我要彈劾按察使袁大人:妄受節將叩拜,無人臣體!”?

金求德愣了一會兒,失笑道:“大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您這是欲加之罪。”?

“是的,我知道,但這封彈劾一上,我和袁大人從此便是水火不容了,這個明眼人也是一看便知。”?

金求德盯着黃石的眼睛看了許久。才緩緩說道:“大人,屬下敢請大人三思,這樣肆意攻擊一個剛立下大功的文官,不但對大人清譽極其有害,而且簡直就是公然與天下的文官爲敵。”?

“大人。”金求德又加重了語氣,沉聲問道:“屬下斗膽,能問一問大人決心這麼做的原因麼?”?

“原因麼……我想皇上還是更欣賞我一點,我想皇上爲了息事寧人。會把他調離遼東地。至於原因麼?”黃石用手指在桌面上輕輕地敲打着……?

¸ttκΛ n ¸CO

今天他和袁崇煥交流了沒有多久,黃石就證實了袁崇煥對武將及其鄙視。這個發現讓黃石心中涌動起莫名的煩躁,似乎自己以往對袁崇煥的認識有一個隱患,但他怎麼找也找不到這個隱藏的危險,這更加劇了黃石心中的不安。?

直到袁崇煥開始講述他對遼餉地意見時。黃石才猛然意識到:他以前根據漢奸劉興祚的秘信而做出的推論是經不起考驗的。自己一廂情願地認爲那封信可以同時證明毛文龍和袁崇煥的清白,但是他錯了,那封信只能說明在劉興祚和皇太極眼裡,毛文龍是不會叛變的,但絕不說明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因爲中了反間計。?

既然袁崇煥對毛文龍、對滿桂、對自己都是這種瞧不起的態度。那麼一個新近投靠的漢奸劉興祚,又有什麼資格取得他地信任,又憑什麼能把左都督告倒呢?不,這絕不可能。?

黃石猛然醒悟,這裡面一定另有原因,那原因是什麼呢?究竟是什麼呢??

當袁崇煥得意洋洋地提到了議和後。黃石一下子豁然開朗,眼前的迷霧一下子被風徹底吹去,血淋淋的真相一下子就出現在了眼前,讓黃石几乎無力承受。?

實際上這原因本已經明明白白地寫在了書上,但滿清的遺毒讓黃石一直不肯面對這事實。所以他總試圖用善意去揣摩袁崇煥的用心,爲自己編造出了一個反間計地故事。?

“反間計啊。反間計。”黃石自嘲地笑了出來,他曾從浩瀚的史料中把知識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出來,這些知識讓他了解到:奴酋弘曆所謂的反間計根本就不曾存在過。?

出於對建虜的警惕,黃石總是選擇相信漢人自己的史書,他本以爲自己已經擺脫了建奴地洗腦:“但建奴植下的這些遺毒原來還是藏在我體內啊,而且還藏得這麼深!”?

三朝遼師錄、崇禎實錄、國榷、明季北略、東江遺事、鎮海春秋、東江客問……所有這些,只要是漢人寫的史書,記載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因都驚人的一致;所有漢人地史書,都把理由明明白白地擺在了你眼前,只要你肯翻開書看一眼,那血淋淋的理由就觸目可及。?

“但我就是不信,就是不信,民族英雄啊,民族英雄,這個稱號實在是太崇高了,它散發出來地光芒刺得人睜不開眼,讓人心存敬畏而不敢直視其人。哪怕我明知是建奴僞造的,但仍然本能地想替他辯解、還想爲他找到理由,爲此甚至不惜自己欺騙自己……我不相信明史關於袁崇煥反間計的孤證,卻根據一封殘缺信件,硬給自己生造了一個毛文龍反間計出來,我只要看到一點兒對他可能有利的史料,就像落水的人看到稻草一樣,硬要騙自己說他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些文人連皇帝都敢罵,難道他們會不敢在書下寫下事實麼?這是大明,不是滿清!?

黃石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自言自語着,既然眼前的迷霧已經落下,那麼他看過的大量材料就如同火車一樣從眼前滾滾而過。?

——袁崇煥上臺後和皇太極議和,在東江軍仍和後金軍激戰的時候,他把東江軍的糧餉斷絕了;?

——袁崇煥在後金的災荒年賣米給皇太極;?

——明廷收到報告:皇太極給袁崇煥的議和條件中有一條:殺毛文龍;?

——事後王洽被指認爲議和的成員之一,他爲了擺脫罪名拿出了袁崇煥給他的親筆信,在信中袁崇煥是這麼寫的:“關東款議(和皇太極的和議),廟堂主張已有其人。文龍能協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

……?

黃石到底還是沒有對金求德說明道理,因爲這個根本無法說清:“把軍國大事當兒戲,爲了圓上自己的大話而議和,一個爲議和而切斷邊軍將士補給的人、一個爲議和而殺害主戰將領的人、一個爲議和而屈膝獻媚於敵的人……這樣的人是民族英雄,那什麼樣的人才配叫賣國賊呢?”?

“我華夏人傑地靈,豪傑輩出,是誰在企圖侮辱我們的民族,讓英雄這樣崇高的稱號變得如此低賤?如此顛倒黑白、作踐我們民族的奴酋弘曆,我真恨不能寢汝之皮,啖汝之肉?”?

黃石又是一掌拍在桌面上,本已經合攏了的傷口一下子又崩裂開來:“趁着他還沒來得及賣國,我就是拼卻前程不要,也要把這個自以爲是的袁大忽悠踢出遼東;我定把建奴一掃而空、以永絕後患。”?

第21節 歸去第28節 炮兵第48節 工兵第30節 患難第二節第53節 橫掃第51節 激勵第22節 技巧第36節 獨木第17節 猜想第9節 魔戒第60節 開關(上)第37節 心軟第四節第七節第九節第十一節第18節 潛流第23節 登城第54節 狂瀾(中)第27節 廉恥第42節 回家第46節 終線第十二節第48節 工兵第27節 登餉第55節 水師第53節 橫掃第45節 兩難第29節 轉折第51節 激勵第14節 遲疑第8節 詩人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32節 選擇引子第32節 選擇第37節 準點第十八節第47節 相識第八節第32節 選擇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3節 友軍第一節第一節第35節 詔獄第三節第十七節第56節 側擊第11節 捷報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1節 漩渦第40節 餘波第37節 準點第26節 英雄第26節 解圍第三節第38節 臨危第39節 震動第25節 後續第十一節第15節 對射第3節 騎戰第八節第十九節第十五節第52節 攻守第六節第24節 反撲第7節 協助第28節 出兵第46節 分憂第14節 決裂第10節 戰備第57節 收穫第60節 開關(中)第十四節第52節 攻守第35節 詔獄第7節 膽色第十五節第8節 詩人第十三節第21節 訛詐第50節 防線第50節 防線第7節 協助第24節 煩惱第十九節第38節 難支第十二節第十二節第28節 出兵第十二節第23節 分歧第32節 殺機第33節 覺華(中)第43節 義利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
第21節 歸去第28節 炮兵第48節 工兵第30節 患難第二節第53節 橫掃第51節 激勵第22節 技巧第36節 獨木第17節 猜想第9節 魔戒第60節 開關(上)第37節 心軟第四節第七節第九節第十一節第18節 潛流第23節 登城第54節 狂瀾(中)第27節 廉恥第42節 回家第46節 終線第十二節第48節 工兵第27節 登餉第55節 水師第53節 橫掃第45節 兩難第29節 轉折第51節 激勵第14節 遲疑第8節 詩人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32節 選擇引子第32節 選擇第37節 準點第十八節第47節 相識第八節第32節 選擇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3節 友軍第一節第一節第35節 詔獄第三節第十七節第56節 側擊第11節 捷報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1節 漩渦第40節 餘波第37節 準點第26節 英雄第26節 解圍第三節第38節 臨危第39節 震動第25節 後續第十一節第15節 對射第3節 騎戰第八節第十九節第十五節第52節 攻守第六節第24節 反撲第7節 協助第28節 出兵第46節 分憂第14節 決裂第10節 戰備第57節 收穫第60節 開關(中)第十四節第52節 攻守第35節 詔獄第7節 膽色第十五節第8節 詩人第十三節第21節 訛詐第50節 防線第50節 防線第7節 協助第24節 煩惱第十九節第38節 難支第十二節第十二節第28節 出兵第十二節第23節 分歧第32節 殺機第33節 覺華(中)第43節 義利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