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2節 回家

bookmark

根據天啓的命令,紫禁城南門大開,黃石昂首走出大明門的時候,背後還有十八個太監同時在奮力揮舞着響鞭,皇帝親自登上城樓,站着目送他。黃石出了皇城門,衝着城樓上最後拜倒,用盡力氣高聲叫道:“皇上,微臣這便去了。”

方冠龍袍的天啓皇帝俯視着腳下的寬闊御道,道路兩側站滿了威風凜凜的羽林近衛,在這些金盔銀甲、猶如天兵天將的羽林郎外圍,是黑鴉鴉的無數京師百姓。關於黃石的消息早已不徑而走,趕來的百姓已經等了好久了,誰也不願錯過大飽眼福的機會,皇帝給將軍送行可是難得一見的情景啊!

天啓在城樓上剛一出現,百姓們不約而同地向着天子跪拜,併發出向神祈禱一樣的呼聲。似乎是受到了這排山倒海的歡呼聲的影響,性格一向有些羞澀的天啓也滿面笑容——君臨天下,臣民億兆,皇帝胸中油然升起了一股豪情,他笑吟吟地說道:“凱旋京師獻捷日,朕爲將軍解戰袍。”

皇帝輕聲說出的話被身後的兩個太監大聲地複述了一遍,接着就是四個、八個、十六個、三十二個……傳到紫禁城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千千萬萬羽林禁衛的齊聲呼喊,這響遏行雲的聲音瀰漫在天地之間,就如同天神從蒼穹中發來的雷鳴一般。

三叩以後,黃石就站起來走向禁軍牽過來的戰馬,他輕鬆地一躍而上,縱馬向等在遠處的金求德和長生島內衛們奔去……

雖然有禁軍拼命地鳴鑼開道,但御街兩側還是有無數的百姓涌上來想近睹黃石的風采。不少人衝破了兩側禁軍的封鎖線,手裡高舉着香燭向黃石遙祝:“黃宮保此去請一定要擊退東虜,保護百姓平安啊。”

剛剛聽到消息、從城市的遠處趕來地人們越聚越多,拼命地向黃石喊好。歷史上任何時代。人民總是需要一個英雄的引導,並在內心深處竭力地把他加以美化。黃石憑藉他耀眼的功績,比原本歷史上的毛文龍風頭更盛。正如歷史上天啓年間有無數文人歌頌深入敵後的毛文龍一樣,現在取代了毛文龍原本地位的黃石也成爲了平民關注的焦點,當這個有着無數傳奇故事的人出現他們地面前時,狂熱就在京師的市民中傳播開來。就連前世多次見識過追星場面的黃石,也被眼前的沸騰景象感動得熱淚盈眶。

黃石看見一個又一個商人裝扮的人掙扎着和負責秩序的衙役扭成一團,那些人在被衙役、兵丁推回去的時候還在揮舞着手中的東西。朝黃石喊道:“宮保爺,聽說東江軍地軍餉不足,小人願意助餉,願意助餉啊!”

平時,說書先生爲了感染羣衆,總是把東江軍描述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東北嚴寒的天氣裡連棉衣都沒有,久而久之老百姓對這套說法深信不疑。街道兩旁的人都情緒激動。紛紛掏出一點碎銀,或是摸出幾個銅錢,要爲苦戰在敵後的戰士們出一份力。

九爺早就來了,他在人羣中高舉着一大錠五兩的銀子向黃石地方向擠過去,但也同樣被衙役擋了回來。雖然九爺把喉嚨都快喊破了,可他的聲音還是被淹沒在人羣中了。身上衣服被拉扯破了幾處,九爺也恍然不覺。他滿心歡喜,今天真是沒白過。想不到竟然見到了黃宮保!他看着漸漸騎馬遠去的黃石,用盡吃奶的力氣發出最後地大吼:“宮保爺,小人朱磊,明天就把直隸這邊的生意停了去山東,小人去給東江鎮運貨,明天就去啊~~~~~”

離開北京以後,黃石和手下一路快馬加鞭,十里一換馬。直奔渤海而去。抵達天津衛以後,地方官告訴黃石,他們接到命令後立刻徵用了不少民用的海船,目前四十艘大船和足夠的水手已經在路上了,另外一艘專用的快船正在等待着黃石一行……

天啓五年十二月十六日,長生島

現在島上已經有了十五萬居民,其中有八萬男丁。黃石之所以把這麼多人集中到長生島而不是新收復的復州,就是爲了避免軍戶都去種地。這些人在鮑九孫的指揮下。已經又在中島修築起了四座風車和另一座窯爐。這些設備等到明年河流化凍後就可以開始工作了。以前給北京寫信匯報工作時,鮑九孫還信心十足地告訴黃石。他打算在開春後再修起兩座風車來,地址也都已經選好了,水庫也要擴建一番。

黃石跳下小船,回到了闊別四個月之久的根據地。很快,吳穆、趙慢熊和鮑九孫就趕來老營參見,讓黃石意外地是,章明河和章觀水兄弟也在島上。自從選鋒營主動提出接受整編後,章家這對義兄弟已經以嫡系自居了,滿嘴“大人、大人”叫得比長生島的舊人們還親熱。

而黃石現在也確實把他們當作嫡系看待,因爲無論是官兵構成,還是指揮體系,選鋒營都已經和救火、磐石兩營並無兩樣。爲了拉近關係,那章觀水私下向章明河提議改軍旗,這個主意和後者心裡的打算不謀而合,現在選鋒營新改的軍旗上也有一條和救火、磐石營旗上一模一樣的毒蛇,區別在於選鋒營把背景改成了一把寶劍——相當於救火營的雲紋和磐石營的青山。

雖然沒有看見賀定遠和楊致遠,但黃石還是先簡要介紹了一下他回來的目地,然後就告訴一屋子地部下,他希望能在十五日前出兵。天津衛的大批地海船緊跟黃石前後腳到達長生島,隨時都可以出發。說完後黃石就問趙慢熊道:“各營戰備狀態如何?賀遊擊和楊遊擊何在?”

聽到這個問題後,留守的趙慢熊頓時就滿臉都是喪氣,他首先看了眼站在黃石身邊的吳穆,後者已經是滿臉通紅。趙慢熊哭喪着臉說道:“回大人,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回事兒,吳公公派賀遊擊、張試百戶和磐石營去復州了,他們還帶走了一半的鐵甲。嗯,也就是一千三百副。”

黃石驚訝看向躲在一邊的吳穆,這還是監軍上島來第一次直接干涉軍事行動:“吳公公,這是怎麼回事?”

自黃石說完目的後,吳穆就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又把差事搞砸了,眼看黃石問到頭上吳穆把脖子一縮,滿臉羞慚地說道:“毛帥下令東江左協戒嚴。咱家想長生島自然沒有什麼威脅,就把磐石營派去復州協防了,還……”

吳穆挑眼看了一眼黃石的臉色,撓了撓頭又吞吞吐吐地說道:“咱家還用了黃軍門地大印,命令金州、旅順等地的軍隊往復州集結協防。”

既然黃石入京,他的副將印信自然是監軍保管,吳穆這次一聽說後金動員了一百六十個牛錄就覺得軍情緊急,所以吳公公就當機立斷。把東江左協的精銳都派去復州了。自從吳穆上書,天啓生氣,魏忠賢來信大罵吳穆之後,吳穆雖然覺得很對不起黃石,但心中也有點竊喜——他覺得自己發揮一下的機會到了。童貫童王爺的光輝榜樣似乎也正在眼前向他招手。

“要是黃軍門早回來一天,他們就還沒有走,這也是巧了。”吳穆吞吞吐吐地給自己找了個藉口,跟着又如同擠牙膏一樣地吐出了另一個壞消息:“咱家聽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所以就讓楊遊擊把儲備的軍糧也都押送去復州了。”

眼看黃石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吳穆急忙說道:“鄧千總地炮隊還沒有都運走,現在應該還有不少在北信口碼頭等着裝船!”

“去把鄧肯喊回來,上了船的炮也都給我搬下來。”黃石立刻打發了一個內衛去傳信,然後安慰吳穆:“吳公公,這也不是您的錯,把大軍調去復州防守也可以說是穩妥之道。”

“是啊。是啊,咱家也是想爲黃軍門分憂嘛。”吳穆不安地搓動着雙手,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咱家不也是怕蓋州的建奴來偷襲麼?”

“蓋州現在有建奴麼?”黃石狐疑地看了趙慢熊一眼,他記得十月時趙慢熊就彙報後金基本放棄蓋州了,到了十一月已經基本是一座空城了,後金把蓋州城內和周圍的百姓都搬去海州了。

趙慢熊又看了看臉紅得能去演關羽的吳穆,訕訕地說道:“回大人,基本沒有。最多有五十個漢軍的哨探。”

吳穆脖子漲得更紅了。他抗聲道:“咱家也是怕中伏,所以派李督司去偵查蓋州虛實了。”

“中伏?中什麼伏?”黃石覺得自己越聽越亂。已經開始有點着急了。

“回大人,吳公公制定了一個計劃,”趙慢熊把調子拉得好長,一聽這個腔調就知道他對吳穆地計劃一肚子怨氣:“是陳試百戶和張試百戶幫吳公公想出來的,說如果努爾哈赤真的去了遼西的話,就要動員我左協兩萬兵力去攻打有五十人駐守的蓋州,陳試百戶說這招叫‘猛虎搏兔’,屬下說不過陳兄弟,吳公公就用了印。”

這段日子黃石一直不在島上,吳穆頤指氣使地非常得意,但他也看出趙慢熊一夥兒嘴上恭敬,心裡卻不怎麼瞧得上他的指揮才能。這樣吳公公感到十二萬分的委屈,他覺得自己這幾年表現得一直不錯——從來都是很鎮靜、很勇敢,也不避矢石地親臨前線,還跟着大夥兒一起吃苜蓿,按照兵書上的說法自己明明應該得到官兵一致愛戴纔對。

以前沒有受到熱烈擁戴吳穆倒也不介意,他也承認自己遠遠比不上黃石,但黃石走了以後自己還沒有得到足夠地愛戴就讓吳穆有些想不通了。他在連續失眠了幾個夜晚後,自認爲找到了原因,那就是在復州之戰中擅自調動後衛是個大敗筆。

既然吳公公分析出這個是大家看輕自己的原因,那他就卯足了勁一心要打個翻身仗。他從東江塘報看到後金要出兵遼西后,吳穆就一直在琢磨靠收復蓋州來讓官兵心服口服。爲了保證一定要打個勝仗,吳穆把倒黴的情報頭子李雲睿在大冬天裡趕去蓋州野外偵查敵情,不僅如此,他還自以爲是地抽調了每一個他能抽調的兵往復州集結,如果不是軍糧實在跟不上了。他本想把救火營也派去復州的。

“咱家是怕建奴殺個回馬槍!”吳穆從趙慢熊的語氣裡聽出了諷刺的意味,他地聲調也變得高亢起來了:“咱家要吸收復州之戰地經驗教訓。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爲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

“吳公公做的很好……”

黃石看吳穆滿臉都是委屈,好像還要繼續引經據典下去。於是就趕忙打斷他的話頭,安慰他起來,剛說了幾句話就看見鄧肯衝了進來。

“將軍,請允許我……”

鄧肯用力給了黃石一個熱烈的擁抱,放開了手臂退開後他略帶不好意思地說道:“抱歉,將軍,我忘了這是軍事會議了。”他端詳了黃石兩眼,突然蹦出一句很傳統的中國祝辭:“將軍。您胖了。”

黃石聽了不禁莞爾,心中似乎也有一團暖意驟然擴散開來:“鄧肯你也胖了。”這個時代在冬季裡從事戶外工作時,手上爲了防凍都會塗上厚厚的油脂,鄧肯自然也不例外,黃石一邊把鄧肯抹到他衣甲上的油擦下去。一邊詢問他炮兵地情況。

“將軍,四門三磅銅炮昨天就已經給蓋州運去了,兩門六磅銅炮還沒有運走,卑職已經下令他們搬下來了。”

“幸好還有兩門。”黃石開心地點了點頭。然後瞥了一眼旁邊地鮑九孫:“你們不是說要鑄新炮麼?鑄好了麼?”

鄧肯和鮑九孫同時叫起來:“鑄好了。”

這兩人對視一笑,鮑九孫就閉嘴不說話了,鄧肯興奮地告訴黃石,新式地熟鐵三磅炮已經鑄造完成。長生島生產出的第一批坩堝鋼都被加工成了刀具,那座水力鏜牀自然也換上了精煉地鋼製鏜刀,所以現在長生島已經可以用熟鐵而不是銅鑄炮了。

用熟鐵鑄炮確實導致一些問題,比如以前積累的銅炮鑄造技術就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無論黃石、鮑九孫還是鄧肯都毫不懷疑使用熟鐵纔是正確的道路。畢竟熟鐵比銅便宜太多了,現在三磅炮地成本已經降低到了原本的三成。

此外,鄧肯還把炮車上的很多木製部件都換成了熟鐵的,還加裝了不少鐵製的機械,這雖然導致了一定地成本提高,但卻大大減輕了炮車重量和方便了火炮的使用。剛剛通過測試的熟鐵三磅炮只有三百斤重,而且還有進一步降低重量的餘地,操作起來也更加靈便。鄧肯和鮑九孫都認爲這種炮完全可以跟上步兵行軍。

既然有這種炮爲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鄧肯和鮑九孫就認爲黃石以前要求製造地超級火銃沒有必要了,鄧肯還堅持認定黃石想象中的那種武器就是一磅炮。而且。首先鄧肯反對把炮兵交給步隊指揮,他認爲那會讓炮兵增加額外的繁冗的步兵訓練,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專業化的炮兵纔是正道;其次趙慢熊和賀定遠更堅決反對編制的火炮超過每千人四門,他們都擔心這會讓長生軍失去建軍以來的白刃作戰傳統,導致部隊的指揮官像其他很多明軍將佐一樣失去主動進攻地銳氣和進攻精神。

有這些長生島高級軍官們幾乎一致的反對意見在前,鮑九孫就大着膽子,大筆一揮槍斃了黃石的大號火銃計劃,轉而全力支持鄧肯鑄造了三磅熟鐵炮,現在已經有六門通過了驗收,重量從早期的五百斤到最新的三百二十多斤不等。

“從復州把磐石營調回來恐怕要幾天,而我們估計沒有太多時間了,軍隊裝船大概還要一天,就算海上一切順利,我們至少也需要三天時間才能抵達覺華上岸。卸船也要花上不少的時間,然後軍隊必須要休息一天到兩天來恢復體力。”黃石記得塘報上說後金大軍會在十五日從海州出發撲向遼西,現在後金的先鋒部隊可能已經渡過三岔河,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了。

“磐石營地五個步兵隊立刻作登船準備,把幾門炮也都拉上去。”黃石下了命令後,又調頭向章明河和章觀水看過去,剛纔趙慢熊彙報說島上現在還有選鋒營地兩個步兵隊,這兩個隊剛剛完成訓練,章明河這次來長生島就是要把這兩隊領走的

“章督司,我想用一下你地……”

不等黃石說完,章明河就一個屈身,朗聲抱拳道:“大人有命,卑職自當效死。”

第46節 終線第32節 選擇第七節第7節 膽色第59節 回頭第19節 愛戴第23節 分歧第21節 訛詐第十六節第1章 主線劇情的解釋第1章 主線劇情的解釋第十五節第7節 膽色第三節第11節 捷報第四節第21節 勳章第37節 內鬥第25節 越權第14節 決裂第21節 歸去第57節 收穫第7節 協助第51節 虎威第18節 車輪第49節 豪傑第二十節第20節 交情第四節第18節 勸降第24節 煩惱第十三節第一節第四節第48節 工兵第56節 重建第十五節第4節 追逐第12節 分功第37節 心軟第12節 分功第60節 開關(上)第五節第34節 新兵第十節第三節第1節 形勢第七節第十節第十六節第七節第55節 鐵壁第二十節第五節第16節 互動第六十一節 重任下第31節 應對第52節 接觸第10節 戰備第46節 終線第二節第16節 白兵第45節 兄妹第60節 開關(上)第31節 漩渦第十一節第一節第四節第23節 伙食第45節 兄妹第40節 垂詢第23節 鋼錠第22節 職責第21節 勳章第30節 患難第四節第25節 變化第十四節第13節 忍耐第38節 追星第24節 乞討第47節 西行第5節 窮鼠第七節第21節 歸去第25節 綢繆第49節 豪傑第53節 赤水(中)第18節 勸降第一節第20節 交情第30節 軍備第十七節第六節第八節第14節 決裂第十三節第三節
第46節 終線第32節 選擇第七節第7節 膽色第59節 回頭第19節 愛戴第23節 分歧第21節 訛詐第十六節第1章 主線劇情的解釋第1章 主線劇情的解釋第十五節第7節 膽色第三節第11節 捷報第四節第21節 勳章第37節 內鬥第25節 越權第14節 決裂第21節 歸去第57節 收穫第7節 協助第51節 虎威第18節 車輪第49節 豪傑第二十節第20節 交情第四節第18節 勸降第24節 煩惱第十三節第一節第四節第48節 工兵第56節 重建第十五節第4節 追逐第12節 分功第37節 心軟第12節 分功第60節 開關(上)第五節第34節 新兵第十節第三節第1節 形勢第七節第十節第十六節第七節第55節 鐵壁第二十節第五節第16節 互動第六十一節 重任下第31節 應對第52節 接觸第10節 戰備第46節 終線第二節第16節 白兵第45節 兄妹第60節 開關(上)第31節 漩渦第十一節第一節第四節第23節 伙食第45節 兄妹第40節 垂詢第23節 鋼錠第22節 職責第21節 勳章第30節 患難第四節第25節 變化第十四節第13節 忍耐第38節 追星第24節 乞討第47節 西行第5節 窮鼠第七節第21節 歸去第25節 綢繆第49節 豪傑第53節 赤水(中)第18節 勸降第一節第20節 交情第30節 軍備第十七節第六節第八節第14節 決裂第十三節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