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站在乾清宮門口的漢白玉臺階上, 胤礽極目遠眺自己的那座流光閃動, 絢麗奪目的毓慶宮黃琉璃瓦歇山頂, 心裡感慨良多。

位於齋宮東側,奉先殿傍邊, 內宮和外宮之間的毓慶宮, 也就是後來歷代大清皇帝齋戒, 進學讀書的地方,是在前朝奉慈殿,也就是前朝太子東宮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

目前它還只是有四排長方形的院落組成,沒有歷史上大清末期時候的規模宏大。一個兩進的大院落,三排院子的佈局都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正門前星門, 門內是一個小院落,西牆開了陽曜門與齋宮相通。穿過這個小院向北走, 祥旭門爲第一大進院落, 正殿惇本殿,東西配殿各三間,現在是詹士府官員們議事辦公的地方。

第二大進院是走道假山花園等等,東西兩側各有圍房十多間,由此直達第二個大進院,也就是毓慶宮的正殿,工字形的殿宇建築,前檐明間開門,次間、梢間爲檻窗式樣, 後檐明間接穿廊與後殿相通。

胤礽的寢殿就在後檐,小阿哥們來毓慶宮留宿,也是住在這裡。

後殿的正室明間懸着一塊匾,上面寫着“繼德堂”三個大字,除西次間爲毓慶宮之藏書室外,其餘的房間都是留作未來的太子妃和太子側妃們的居所。

最後面一進院子是黃琉璃瓦懸山頂的後罩房,是留給將來胤礽的女兒們的住處,東西兩側有耳房數間,目前只住着當值宮女,與東西廡房轉角相接。

所有毓慶宮的建築都是隨着地勢高低的走向,玲瓏起伏,一道清溪橫貫其間,好似銀河傾瀉而下,而後殿的院落就是順勢而建,成天橋貫通銀河的姿態,並且按照織女仙界閨閣的名字,稱呼爲雲錦宮。

整個毓慶宮內各個角落地方都裝修的極爲考究,精緻,典雅。尤其是後殿內以隔斷分成的那些小房間,其門或真或假,構思精妙絕倫,向來有“皇宮小迷宮”之稱。

而毓慶宮屋頂採用的歇山頂建築式樣,在規格上僅次於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廡殿頂,共有九條屋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

屋脊上裝飾有各種脊獸,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和仙人走獸。

當然,毓慶宮的屋頂脊獸裝飾也是僅次於太和殿和乾清宮的等級規制。

結合了直線和斜線的幾何美學優點,線條完美流暢的歇山頂,本來在視覺效果上,就給人一種棱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自前朝到現在,隨着歇山頂式樣建築的不斷變化,越建越高大不說,其收山的尺寸規格也是越縮越小,正脊的規格反而不斷加長,這使得毓慶宮的建築看起來更加的高峻凝重。

可是對於胤礽來說,這些都不是他看重的。在他眼裡,毓慶宮最好的,最關鍵的地方是,它在整個紫禁城的位置。

胤礽可以從紫禁城的前路景運門這裡,直接去乾清宮,御花園,慈寧宮,慈仁宮;還有兄弟們住的南三所;無逸齋,箭亭,內務府,等等這些他經常活動的地方,都不需要經過康熙皇帝的後宮。所以說毓慶宮的位置非常的巧妙高明。

當然,隨着他和兄弟們年齡的增長,在太皇太后和皇貴妃有意無意的約束下,後宮中的妃嬪們平時也都不敢去御花園閒逛了,雖然她們以前也只是偶爾結伴去賞個花而已。

胤礽清楚的記得,公元一六七九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他的天花剛剛痊癒不久,康熙皇帝特地祭掃了方澤、太廟、社稷等等,向天下臣民宣示了這一國之喜訊。

隨後就開始籌建這座以示對大清太子恩寵的毓慶宮,當時皇阿瑪是這麼對他說的,“毓,稚苗嫩草遍地而起,天生地養,孕育無限生機;慶,福慶,吉慶,福澤。《國語·周語》中寫道,有慶未嘗不怡,特別標註,慶乃福也。”

“毓慶宮,建於奉先殿和齋宮之間,太子沐浴在先祖們的榮光下,就有了先祖們的保佑,會在天地萬物的滋養下,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繼承先祖們的聰明勇敢,睿智通達。”

他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其中的每一個字,可是那個時候的他,初來大清,懵懵懂懂的,壓根兒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是沒有心思去深究。

毓慶宮剛剛建好的時候,他唯一的感覺就是太過奢侈華麗,金碧輝煌的讓他怎麼也喜歡不起來。雖然毓慶宮的吃穿用度比乾清宮還好,可他還是更喜歡跑乾清宮,覺得那裡更有人味兒,住起來更舒坦。

康熙皇帝以爲他嫌棄毓慶宮不夠華麗精緻,就更加使勁的朝毓慶宮裡面送那些稀世珍寶,曠世古玩。

後來他開始學習四書五經,熟悉了儒家文化,明白了毓慶宮的意義,也明白了康熙皇帝費盡心機的,想要讓他平安健康長大成人的那份舐犢之情。

雖然他知道那時候康熙皇帝爲的是“保成太子”,不是他。可他還是動容,感動於康熙皇帝毫無保留的一腔父愛,當然也就更加的內疚不安,因爲他不是“保成太子”。

後來他和康熙皇帝說清楚了他的來歷後,雖然大家默契的和睦相處,把所有的過往都遺忘,可他還是有一種在大清做客的感覺。

他沒有康熙皇帝揹負的,對愛新覺羅家,滿清八旗,乃至整個天下的,那種非他不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沒有阿茹娜格格對這片生他養他兩輩子的華夏大地,那份兒深深的恩怨糾纏。

所以在他被山門中人打了一掌,奄奄一息的躺在去玩具處的路上的時候,雖然是死命的吊住一口氣等待救治,可他對於離開這個世界,卻也是沒有任何的遺憾牽掛。

康熙皇帝看出來這一點,就在他將將脫離生死險境,傷勢都還沒穩定的時候,就按照他原先的計劃北巡,開始和俄羅斯的戰事,逼得他躺在牀上接手了監國的重任,跟着留守的大臣們努力的學習如何處理國事。

胤礽承認,對於掌控人心這一方面,他確實永遠也學不來自家皇阿瑪的果斷決絕。他也承認,他縱然對石溪道人的斷情斷親有所向往,可是更割捨不下這份親情和友情,做不到那樣的冷心冷腸,一生只寄託于山水。

四年監國,還有和太皇太后,阿茹娜格格,弟弟們的常年相處,雖然還沒有把這個紫禁城,當做他上輩子的爺爺奶奶給的那個“家”一樣,感情卻也是非常的深厚了。

現在皇阿瑪在他的大婚之禮中折騰的這些兒花樣,···好像是無聲的要補給他一場太子冊封大典一樣,胤礽除了被深深的觸動之外,還有一份沉甸甸的壓力放進心裡,抗在肩頭。

人一旦投入過多的感情,就會失去理性,不自覺的就會做出一些自以爲很合理,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判斷和決定。

就好像自家皇阿瑪一樣,他心裡其實也明白的很,對於這些老臣的各種縱容是非常不對的,非常的不符合法規禮制,可他還是因爲他們君臣曾經的“共患難”,想要“同富貴”。

胤礽站在乾清宮的漢白玉臺階上,東想西想的,思緒飛揚,全然沒有察覺已經有不少來往的宮人侍衛們都盯着他瞅。

當然,這也和他已經適應了被所有人的眼光盯着,天天被人圍觀的大清太子的生活模式有關。

大家夥兒就看着乾清宮那高高的臺階上,他們的太子殿下一身兒明晃晃的太子常服,黃彤彤的一個小人影兒,在晚春夕陽的照射下,通體發着金燦燦的光芒,筆直挺拔的站在那裡,遠望着毓慶宮的方向,一副“小聖人”思考人生的“深沉”模樣。

特別的顯眼,非常的突出,讓人想裝看不見都做不到,都是越看越想笑,還只能努力的憋着,不敢笑出聲來打擾到太子殿下思考大事兒。

這真的不能怪宮人侍衛們,實在是他們的太子殿下,這幾年雖然是抽條兒長高了,可是也越長越俊俏了,皮膚白嫩的就跟剛剛出鍋的大白麪饅頭一樣,和諧卻又分明立體的五官,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特別的親切舒心。

所以,這幅長相導致的結果就是,不管太子殿下怎麼端着臉裝一本正經,怎麼眯着眼嚇唬人,看起來就是絲毫沒有康熙皇帝的威嚴氣勢。

每次出宮都惹得街上的小姑娘們紛紛春心萌動。開春的時候,康熙皇帝要去巡視那幾個今年新開辦的學院,尤其是那四個女子學院,愣是沒敢帶他去。

老人們都說,太子殿下長得實在太招人眼,笑或者不笑的時候都一樣。一雙和藍天一樣乾淨清透,和桃花瓣兒一樣的形狀,略帶點兒紅暈的雙眼,無意識的一瞥,上翹的眼尾就能勾人心魂,別提有多麼風流溫柔。

於是等胤礽發現了周圍紛亂的氣息,回過神來,不光看到了紛紛慌張忙亂的躲避開他視線的宮人侍衛們,還看到了不遠處的四阿哥和明珠大人等一夥兒人。

今兒下午四阿哥帶着弟弟們在箭亭上課,左等右等的沒等來自家太子二哥,發現一向勤勉準時的天子殿下今兒居然逃課後,小傢伙們驚訝之餘,勉強的湊活完了今天的騎射課,就直奔毓慶宮找他們的太子二哥。

從喜梅姑姑口中得知,太子殿下這兩天一直在乾清宮,小哥幾個就轉頭朝乾清宮尋來。剛好就遇到了前來給康熙皇帝彙報事兒的明珠大人等幾個大臣。

“見過太子二哥。”在外頭,小阿哥們都乖巧的按照規矩行禮。

“奴才參見太子殿下。”發現太子殿下看向他們的視線,明珠大人等也都趕緊的上前行禮。

“弟弟們免禮。諸位大臣也請起。孤只是在此看看風景。”

幾個小阿哥齊齊轉身,學着太子殿下的模樣兒,伸着脖子遠眺,哦,天很藍,夕陽溫溫柔柔的,不耀眼,也不灼熱,璀璨的一片。

雞蛋黃兒一樣的大太陽,餘輝映照着紅霞漫天,給紫禁城的建築上都鍍上了一層薄薄的涼涼的金光。

讓宮殿建築羣屋頂上色彩鮮豔,釉色光潤的金黃琉璃瓦,和清澈的五水金橋下的泉水,都泛起層層疊疊的光影,一幅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動人畫面映在衆人的眼裡,美不勝收。

確實是很好看,小阿哥們一起點頭。他們以前怎麼都沒有察覺到,原來皇宮是這麼的溫暖舒心,美麗多姿?

尤其是太和殿之上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和岔脊上的是十一個鎮瓦獸,在夕陽的照耀下,活靈活現的就跟活過來了一樣。

“一 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鬥牛,最後行什像個猴。”

天下間,也唯有在太和殿上面,可以見到這十隻鎮瓦獸的全貌了。

它們畫龍點睛的裝飾在古樸笨拙的屋脊上,成爲這座美麗莊嚴,天下無二,古華夏級別最高的建築無言的冠冕。

尤其打頭領隊的第一個鎮瓦獸,也就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的瓦釘帽,按照慣例都是騎鳳仙人式樣。

衆位小阿哥眯着眼睛遠望,就好像看到了當年齊湣王走投無路之時,一隻鳳凰飛到他眼前,齊湣王飛身跨上鳳凰背項,騎乘着它渡過大河,於絕處逢生的情景。

明珠大人等諸位大臣···

皇宮裡頭有哪個地方,哪個時候不好看?

作者有話要說:  啊,早上把的36個小節修了一下,中午午休鬧鐘定錯了, 應該是上午的11點50醒來,結果定了下午的。 一覺睡到下午一點。 真害怕今天的二更,改不出來。 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