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說怎麼辦,他在外面養外室,總不能不管吧!”完顏氏道。
“公主,您一個正福晉,還怕爭不過一個外室!剛纔老奴不是說了,您就把心放在爺身上,慢慢籠絡回他的心,外室自然就斷了。”奶孃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完顏氏哭啼着在她的奶孃的勸道下,這才收了回孃家的打算。
那廂,四爺的雙胞胎兒子洗三禮,在奶孃的提醒下,完顏氏便開始準備起來了。爲了籠絡住十四的心,她答應奶孃好好穩住十四的心,不再胡鬧了。
宮裡頭傳話過來,康熙要來參加孩子的洗三。德妃也自然跟着出來看自己的親孫子啦!
康熙一來,那麼其他皇子也跟着來了,誰都想在康熙面前留個好印象不是!於是弘曆和弘晝的洗三禮就異常的盛大了。
四爺特意讓人在前院準備洗三禮,畢竟那麼多男眷去南小院實在不合適。男眷一律都在前院,而女眷則被安排去南小院看蘭琴。
蘭琴坐月子,自然不能操持,大嬤嬤就負責其了操持兩個小阿哥的洗三禮。宋氏和耿氏、武氏都幫忙,年氏藉口照顧五阿哥,沒有參與。她心裡可是堵得慌。同樣是生阿哥,可是蘭琴的這兩位小阿哥可是比她的五阿哥受重視得多!另外,還有一個人處境也很尷尬,那便是烏雅氏。蘭琴生了兩個小阿哥,四爺幾乎天天宿在南小院,她已經又好一陣子沒見着四爺了。
如今蘭琴一舉得了兩個阿哥,頓時就將四爺所有的關注力都拉到了她那邊去了。不過洗三的日子,都可以去參加的。到那個時候,再想辦法引起四爺的注意。
雙胞胎的洗三的日子終於到了。四爺一早起來就開始與大嬤嬤準備相應的事情。特別是還有接待康熙,那可是大事兒。
“啓稟主子爺,七爺到了!”蘇培盛進來與四爺稟報,他正在與大嬤嬤商議洗三的流程。
“老七怎麼這麼早。”四爺詫異道。
“七爺說,是來幫襯幫襯的,四爺有什麼吩咐,儘管讓他幫忙呢。”蘇培盛道。
四爺神色一動,對蘇培盛道:“請七爺過來幫忙看看佈置的洗三地方的器皿可否都擺到了位置吧。”
蘇培盛得令後便去傳話,跟着七爺一起進府來的自然是馨怡了。她則直接去了南小院去看望蘭琴。
“主子,七側福晉來了呢!”崔娘見是馨怡扶着她的貼身丫鬟進了門,連忙走到蘭琴房門口,對斜躺在牀上的蘭琴道。
“快叫她進來!”蘭琴高興地說道。她也想見見人,每日這樣躺在牀上,實在是無聊得很。
“三姐真是好福氣!”馨怡走進來,走到蘭琴跟前,崔娘給端了一個圓繡凳。
“五妹妹如今看着體態豐潤,想必日子過得很舒心。七貝勒對你好吧!”蘭琴笑道。
“恩,七爺很好。他又不多納格格妾侍,妹妹我知足了。”馨怡衷心地說道。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是最好的。馨怡,也只有你有這個福分了。”蘭琴感嘆地說道。
“三姐,兩個小阿哥呢,抱過來看看吧。我可是準備兩套小衣服,給兩個小阿哥的。”馨怡道。
蘭琴示意崔娘去抱孩子過來給馨怡看。
緊接着,凌柱府上的也來人了。凌柱與安佳氏,帶着石氏來了。安佳氏與兒媳婦石氏如今也不像以前那般了。石氏自從生了孩子後,讓安佳氏有了事情可做。再加上楊氏的失寵,她與凌柱的關係反而比以前好了。
“快讓老夫人看看孩子。”崔娘招呼着奶孃將兩個孩子抱給安佳氏看。
蘭琴一臉幸福地看着自己的“孃家人”團聚一起,心裡略略有些感嘆。自己穿到着滿街都是大辮子的年代,從剛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到學會自我保護,再到未雨綢繆,一步步一個腳印,一步步走來。蘭琴想想,自己如今也跟每一個生活在深宮後宅裡的女子一般,一步步地走,算計着得失。
那廂,參加兩個小阿哥的皇室宗親紛紛都來了。她們多半是爲了與四爺拉拉關係,也是見四爺逐漸在康熙面前得了器重,這才趕着來送禮了。
到了吉時,康熙與德妃的轎攆也已經到了四貝勒府的大門口。一應人等俱都在門口跪着迎接皇帝和宮妃的到來。康熙特令蘭琴不必出來接駕,不過兩個孩子卻被抱了出來。
康熙在樑九功的攙扶下下了轎攆,對跪了一地的皇室宗親點了點頭,道了句平身後,便跟着四爺入內。
因爲洗三是有吉時的,所以康熙德妃一來,正式的洗三就開始了。
洗三儀式仍舊是由着大嬤嬤主持的,其他人都裡裡外外地站了一層又一層。兩個小傢伙俱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的樣子,壓根也不知道這些個大人這樣圍着自己是在做什麼。
洗三完畢後,康熙和德妃這才一人抱了一個,好好打量這兩個孩子。
和碩親王、三爺、五爺、八爺、九爺站在一旁看着,心裡都各是一番滋味。
“皇上,這個小的更像老四一些。您手上的那個倒是像鈕鈷祿氏。”德妃道。
“恩,弘曆長得更討人喜歡些呀~”康熙笑道。
“老四,這對阿哥可真是討皇阿瑪喜歡,居然能親自來參加洗三。”三爺道。
“可不是,皇阿瑪抱着那個孩子都不肯鬆手了。連名字都已經賜了,可見重視程度了。”九爺道。
康熙與德妃參加完了,又對兩個孩子一番賞賜後,就回宮了。
和碩親王等人也紛紛告辭了,反正皇帝面前的臉也露了,該回去了。去蘭琴那邊的人也紛紛都是說幾句吉祥話,也都沒有久坐,留下送給小阿哥的東西后也都告辭了。
蘭琴只留了孃家人,其他都只是來見個面,說幾句話,便匆匆離開了。
四爺也肯定是留了幾個要留的人,其他人都客套着過去了。
蘭琴特意令膳房準備酒宴,她說起來也還沒有好好招待幾個親眷。
果然,四爺留了七爺、十爺和十四,其他都回了。再就是與四爺交好的官員,湊了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