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生氣地瞅了周氏一眼,說:“那也不是老周家的孩子,親家能答應?再說了,你十年沒開懷,如今不是也有了嗎?你二妹還年輕,再等兩年也不是不可以。”
“舊年爹不就是這麼勸我的?我倒是不着急,看娘着急了想勸勸,我這不吃了一年的藥就驗效了,這銀子還真沒白花。要不,讓二妹也找我那個大夫看看,興許也有用?”周氏聽了又不爽,故意提到舊事。
見田氏沒有吱聲,周氏想了想又說:“爹,娘,趁大家都在,我有幾句話問,如今我也有孩子了,娘剛纔也說了,現今娶個媳婦要好些銀子,我們一家手裡一直不寬裕,子萍她爹的銀子大部分都給了娘,就今年一年因爲我腿摔傷了,躺了幾個月,二弟看我們困難,才幫我們把銀子墊上了,我想問問,二妹已出閣了,也不用花那一筆藥費了,小妹還有幾個月也要出閣,以後爹孃的花銷也用不了這麼多吧?家裡的銀子怎麼給?子萍也不小了,我還沒給她存一個子的嫁妝呢。”
周氏的話一說完,田氏不知如何接口,看了看老爺子,老爺子沉默了一會,說:“以後你們一年就給二兩銀子吧,大米還是照舊兩石。怎麼說你們是長子,不能說一分不出,說出去也不好聽,你們的意思呢?”
曾瑞慶剛要說話,周氏扒拉了他一下,說:“那二弟一家還給多少?”
“我們還是照舊吧,一年十二兩。”曾瑞祥怕他爹爲難,趕緊表態。
“二弟往後一年給十二兩,今年給了十八兩,小妹出嫁的銀子早預備了吧?這樣一來,爹、娘。往後一年你們兩人有十二兩銀子零花,米麪菜蔬也不用買。豬喂不了還是可以養雞的。足足比我們還富裕,夠夠的了,不如,小妹出嫁的時候我們給二兩銀子添妝。以後每年我們就給兩石大米,子萍轉年也十三了。也就這兩三年的事,我們做爹孃的,怎麼也要想方設法攢幾個錢給孩子壓箱底。以後嫁到婆家手裡能有幾個體己。也不至於太受氣。娘,你說是不是這理?你也嫁過好幾個女兒了?”
田氏的臉有些紅了,說是吧,以後就不能從周氏那要銀子了,說不是吧,她要銀子不就爲了給幾個女兒嫁的體面些。再說,周氏說的也是實情。子萍的確不小了。
老爺子聽了轉頭問大兒子:“瑞慶,你說呢?”
“爹,子萍她娘說的也是實情,如今她好不容易有了身孕,家裡地裡的事肯定做不了,年後,我們還是搬去城裡,她一個人在家我也不放心,城裡要租房子,又不能種菜餵豬什麼的,就是能做,如今也不敢讓她做了,兒子也沒有別的進項,一年就這十兩銀子,好在還有地裡、田裡的出產能貼補些,她孃家兄弟還隔三差五地送些米麪菜蔬,也就剛把日子對付上,不說小的,子萍也確實沒幾年要出閣了,也不能到時候什麼也拿不出送她出門。如今二弟家的日子寬裕些,就讓二弟多擔待些,一年十二兩銀子應該足夠你和孃的花銷了,萬一以後有個什麼頭疼腦熱的,你們手頭緊了,我們兩家各自分擔就是了。”
老頭子聽了低頭尋思,田氏見他不說話,也沒有出聲。
曾瑞慶說了這麼一大通,也確實是這個情況,一家子需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了。可一錢不出,作爲長子,確實有些說不過去,外面的人知道了還不定怎麼傳呢?所以他一年出兩石大米,好賴說出去好聽些,糧食是他出的。
子晴覺得他們一家一年的花費有個三四兩足夠了,因爲周氏一直很儉省的,米麪菜蔬一直有人供着。子晴不知道自己家如果不是自己的謀劃,就靠着家裡原來的套路種地種田,如今是否還是要一年給阿婆他們十二兩的銀子,那自家的日子跟大姑家也差不多了,連溫飽也難以解決。
“爹,娘,大哥說的也是實理,再說了,都是自己爹孃,誰養還不是一樣的,大哥一年不還給兩石大米了嗎?以前大哥的銀兩不都也上交了嗎?如今家裡事多,讓大哥緩個幾年以後條件好些了再說。”曾瑞祥怕大家爲難,把話接了。
“那要是萬一哪天你不願意了,說咱們偏心,或是你媳婦不願意了,這銀子也不想給了,我們老兩口靠誰去?現在不就成天養着你丈母孃,好吃好喝地供着,誰眼裡有我們那?”田氏憤憤說道。
沈氏聽了擡眼看着周氏,氣的不知說什麼好,這麼多年委曲求全,如今好不容易能跟自己親孃聚聚,居然也能拿來說事?
子晴一看沈氏的表情,正想開口替自己親孃說幾句話,這時曾瑞慶開口了:“二弟願意養着誰,也沒有短了爹孃的那份,既然沒有短着爹孃的,那二弟願意養誰就養誰,關別人的屁事。你女兒要有能耐,也讓女婿養養,別光想着從孃家佔便宜。這麼多年了,弟妹孃家從來沒有給家裡添亂,逢年過節也就是來看看,哪回人家也沒空過手,如今好不容易有條件了,親家婆婆也這麼大歲數了,娘倆想一起過過日子,也是人之常情。”曾瑞慶的話讓瑞祥、沈氏很是感動,這番話他們是絕對不敢說出口的。
本來好好的年夜飯因爲贍養費的問題彆扭上了,田氏和周氏誰也不肯退讓,還是曾瑞祥拉着沈氏一致保證,每年都會及時給田氏送銀子過去,並且沈氏還主動提出仍給小姑子六兩銀子的添妝,才把田氏給答兌滿意了。
最後當然是賓主盡歡了,秋玉和子萍在淨房洗個澡才走的。
初一初二跟往年一樣,乏善可陳,初三一早,秋玉來了,說周天清找人過來送信,無論如何孩子們要去一趟橋村,他們村的風俗好客,說誰家客人少了,尤其是孃家沒客來,會被全村笑話的。秋玉問:“二嫂,你看是今日過去還是明日?”
“那就明日吧,今日我孃家來人,明日本來準備請大妹一家的,那就等從橋村回來再請。”
“二嫂,要我說今日去也一樣的,二嫂孃家來人,想來二嫂準備的也差不多了,子福他們在不在也沒什麼要緊的,依我說,孩子們都在家,更亂乎,再說了,昨日他們不是去舅家拜過年了嗎?”
沈氏聽了只得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