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漢奸之路

在西羅城閱兵完畢之後,吳三桂在衆多親兵的護衛下,翻身上馬,返回山海衛,一路上但見不少牛馬車輛,百姓們肩扛手推,源源不斷地運送着大批糧食向山海衛的方向而去。有眼尖的百姓從吳三桂的衣飾裝扮上大致地猜出了他的身份,於是紛紛投之以好奇和敬仰的目光,“平西伯,是平西伯啊!”

“吳大帥的相貌生得可真是威風啊!”

“是啊是啊,吳大帥可是大明的忠臣,他要替君父報仇,把那些賊寇們統統剿滅,收復燕京,重興大明呢,可真了不起哪!”

……

甚至已經有不少百姓對吳三桂下跪叩拜,簡直把他當成了救世主一般。吳三桂見狀,連忙在馬上向百姓們拱手致意,接着又慷慨地發表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豪言壯語,這纔在衆民景仰的注目禮下策馬而過。

看到自己如此受百姓擁戴,起碼在順民心這一點上,他就已經遠遠勝過了目光短淺,思想麻痹的李自成。因此,吳三桂心中不由竊喜,看來這數日來的輿論散佈,確實大大地收到了成效。

這十數日來,面對大順朝廷作爲一個政策在推行的“追贓助餉”和“拷夾”活動,還有大順軍中一部分害羣之馬的燒殺*行爲,不少京城官員和家屬、商戶、百姓陸續開始逃亡,以至於李自成趕忙採取了連坐制度,一人逃走,十戶連坐。於是相當部分在京的明降官和士紳,甚至百姓都開始對大順政權感到失望甚至抱有了敵意。

即便如此,也不能有效地遏制京城官民們私下子攜家帶口,潛逃出城的趨勢。隨着逐漸逃入永平,榆林,遵化還有山海關等地的明朝官民們越來越多,他們所帶來的消息,很快散播遍了整個冀北地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賊寇們的惡行。

燕京城裡發生的這些情況和大順政權的所作做爲,讓吳三桂本人和他手下不少關寧將士以及京畿、山海關地區的不少士紳、百姓,都開始對大順朝廷產生了巨大的敵意,並且導致他們認爲大順政權不具備真正統治天下的能力。於是,山海關一帶不少士紳商戶知道雙方決裂後,對吳三桂部隊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進行大力支持,紛紛出錢出人出物,輸助糧餉七千八百五十餘兩,戰馬一百二十餘匹。吳三桂又從當地百姓中新募集到數千軍士,自古燕趙之地盛產豪傑勇士,因此這些新兵絕非烏合之衆,個個都是強壯悍勇之輩。

而眼下這一路上運送糧食的百姓們,大多是由當地士紳們派遣過來送糧食給吳三桂守城官兵們充作軍餉的,也難怪吳三桂格外神清氣爽,心中暗暗得意了。

回到山海衛的官衙之後,吳三桂屏退所有無關人員,單單留下了他的心腹親信,官居副將的楊輔。因爲有一件大事已經迫在眉睫了,他必須要儘快找個足智多謀的幕僚商議之後,準備妥當纔好,而楊輔則剛好符合這個條件。

“子玉,你看看這封信。”吳三桂沒有多說廢話,直接將先前在西羅城上接到的那封書信遞給楊輔閱看。

楊輔仔細地將信看完之後,擡起頭來,用目光詢問着這位軍門的意思,沒有得到暗示之前,他還不敢輕易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吳三桂當然明白楊輔的顧忌,於是頗爲開明地說道:“子玉有何建議,但言無妨,我也是自己感到委決難下,因此才找你過來商議的。”

楊輔看到吳三桂這樣的態度,心中有數了,於是將自己心中的實話說了出來,“那就斗膽了,依在下看來,如今我軍前遇狼,後有虎,進退兩難,倘若不早作決斷,則一而倚仗的話,那麼覆滅之日就不遠了。”

“是啊,”吳三桂慨嘆一聲,“我前幾日給李賊的使臣下達了最後通牒,估計這一兩日,已經接到消息的李賊必然正在緊鑼密鼓地與羣臣商議出兵之事。如果我的預算沒有錯,賊寇出兵之日,應該就在明後天,即可見分曉。”

楊輔是吳三桂的下屬,然而已經跟隨吳三桂多年,兩人的私交已經遠遠超過了上司與部下的關係,到了可以推心置腹,密議大事的地步,因此他乾脆直截了當地擺明了當前的形勢:

“如今擺在大帥面前的路,一共有三條。其一,大帥率領五萬部下與李賊血戰到底,爲已經覆滅的大明壯烈殉國。”說到這裡,楊輔微微一笑,話音一轉道:“不過大帥此前已經歸降過了大順,所以現在即使死了也只是爲報私仇而死,恐怕將來在史書上也不一定會有什麼光彩形象記載下來,這種送命的方式可真不值得。”

吳三桂點了點頭,喟然道:“你說得沒錯,如果死後連個忠烈之名都撈不到,那可死得太冤枉太不划算了。再說,這樣一來我父母家小也必然爲李賊所殺,那麼我連孝道都被毀了,可就實實在在地成了個不忠不孝之徒了。”

楊輔知道他的這位上司是絕對不願意與賊寇們來個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否則他就不會回到山海關,而是直接殺奔京師與賊寇決一死戰了。他很清楚吳三桂的爲人和處世態度,吳三桂要留着自己的性命,保存着自己的實力,將來好建立更大的功勳,贏得更高的榮華富貴,怎麼可能輕易捐軀呢?

於是楊輔繼續說道:“其二,再次歸順李自成,唾面自乾,眼睜睜地看着劉宗敏等輩攜着邢夫人,日日夜夜花天酒地,而只得委曲求全,仰仗着這些大順權貴們的鼻息苟活下去。”

聽到這裡,尤其又提到了陳圓圓,吳三桂不由得火從心頭起,怒氣再次涌了上來,他猛地一拍桌案,恨聲道:“劉賊欺我太甚!倘若如此,傳將出去,人人都道我吳三桂忘卻君父之仇而厚顏事敵,主動獻上妻妾邀寵,還恬不知恥地爲賊寇效力,豈不是天下最爲卑鄙猥瑣之徒?”

“大帥息怒,且先聽在下將話說完。”楊輔不緊不慢地替吳三桂一一剖析眼下的局勢,接着又將投降李自成的另一弊處指了出來:“如果大帥爲保全身家性命,果真的又一次歸順了賊寇,只恐怕馬上就要和前來攻打燕京的大清軍隊來上一場龍爭虎鬥,慘烈廝殺。這樣的話,後世史家必然會說評價大帥此舉是爲了顧全了民族大義,不計個人得失、忍辱負重、保全了漢人的江山——即便那坐江山的是一羣賊寇,卻也遠勝過東虜韃子的鳩佔鵲巢。”

吳三桂冷笑一聲:“哼,那李賊當然算盤打得極好,我一旦歸順,不過就是封我一個侯爵的虛名,藉此籠絡,派我去抵擋滿清的八旗大軍。我在山海關出生入死,他卻在燕京城作壁上觀,白白叫咱們關寧將士充當了炮灰!這樣的蠢事,我怎麼可能去做?”

楊輔看到差不多了,於是將最關鍵的一條,也就是吳三桂所期待的那一條拋了出來,“這前兩條,當然萬萬不可取。那麼大帥眼前,也只有最後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向滿清‘借兵’!”

這條路是這十數日來吳三桂已經不記得反覆掂量過多少遍,思慮躊躇過多少次的了,然而真正從楊輔口中說出來之後,卻如同雷霆震耳,令他竟是禁不住心頭一顫。

雖然是最爲有利和可行之策,然而吳三桂畢竟從小深受儒家學說教誨薰陶,滿腦子都是忠君報國之道,不能不說是位前明忠臣。他守衛遼東諸城,駐守寧遠近六載,無不是兢兢業業,枕戈待旦,多少次阻清軍于堅城之下;哪怕是到了後來困守孤城,連續十四個月接不到朝廷的一文軍餉,他也照舊堅持下來。甚至將清廷數次送來的勸降信統統撕碎,大罵使者拒絕投降。

而今他竟然不得不走上這條求助於滿清這個多年宿敵的道路,怎能不格外痛心無奈?然而現在大明已亡,他已無效忠之主,譬如無根之樹,漂浮之萍,除此一途,他已經別無選擇。

楊輔從吳三桂眼神中看得出來那瞬間的消沉和陰鬱,這位平西伯的確正處於艱難的抉擇當中,說實話,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不是到了後路已絕,面臨萬丈深淵的地步,又怎麼會去做求助於昔日敵人,又是外族的虎狼之輩呢?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這樣一來,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卻會不會終成引狼入室之禍呢?

吳三桂定定地看了這位得力下屬一陣,緩緩道:“子玉,你有何苦與我一道揹負引狼入室,做漢室罪人的罵名呢?往昔曹孟德率雄兵數十萬欲下吳地,魯肅曾向孫權諫言:‘臣等降曹,尚有牛車可乘,官職可委,不失州郡之守,而主公則置之何所?’當今形勢,也大致等同。我投降大順,被衆人恥笑乃是情理之中;而你們則照樣可封官任職,安享富貴,又何必如此費心爲我籌謀,於我一道擔負將來罵名?”

楊輔看得出來,吳三桂此言並非全然出於試探之意,而是由衷地出自肺腑,於是他也鄭重地回答道:“大帥,在下跟隨您多年,深受恩惠,怎能顧及一己之私,而不爲大帥謀劃?而今看來,我軍若是歸附大順,必然會被推上與滿清作戰的最前線,而清軍十餘萬虎狼之師,我等豈能戰勝?恐怕拼死抵敵之時,大順卻不肯派一兵一卒援助!

然倘若我軍借清廷之兵相助,我軍出山海衛,清軍出西協,兩面夾擊京師,何愁賊寇不滅?當今之計,唯有借兵一途,還望大帥悉納!”

吳三桂默然一陣,而後起身走向窗口,對着外面剛剛冒出新芽的香椿樹怔怔地凝望着,低聲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即將唸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最後一句時,他的話音嘎然而止,刻意將這句隱下,因爲他已經知道,自己根本已經配不上這最後一句了。

難耐的沉寂過去了良久,吳三桂方纔轉過身來,終於下定了決心,“好吧,那就這麼定了,咱們現在就起草封書信,送與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接閱,好好斟酌斟酌怎樣遣詞用句吧!”

於是乎,吳三桂就和楊輔一道,幾經推敲琢磨之後,終於擬定了一封令他生前富貴至極,身後遺臭萬年的“借兵”書信。

不論吳三桂以後終於成了漢奸,但他的軍政才華,謀略過人之處確實不能完全抹煞,比如這封信中,他的良苦用心,就可見一斑:信中稱滿清爲“北朝”,自稱“我國”,官職是明朝的“遼東總兵”,並聲明是“求助”:“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吳三桂的精明之處在於:先說清身份表明立場,以兩國之間的談判爲起點,擺明姿態是借兵。然後要求清軍從中協、西協入關,也就是當時多爾袞正在行進中的漠南蒙古——喜峰口、牆子嶺路線,而不是從山海關入關。這樣一來,多爾袞會從西北方向進逼山海關之大順軍和燕京城發起進攻,吳三桂則從東北方向開始進攻,大順軍和燕京城將遭受他們的前後夾擊。

同時吳三桂心裡很清楚,歷年來就是因爲山海關掌握在明軍手中,導致清軍無法建立一條安全通暢的後勤補給路線,而且腹背受敵,所以最後因人力物力消耗過大而被迫撤回關外。因此在擊敗大順軍、收復燕京以後,清軍已經是長途奔襲外加大戰後的強弩之末,只要山海關掌握在自己手裡,清軍基本不可能馬上在關內長期立足。因此所謂的“裂土以酬”,最多就是把崇禎皇帝已經放棄的遼東讓給滿清而已,實際上這是一句空話,等於一樁無本而萬利的買賣,此時的吳三桂怎麼能想得到,結果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

他已經儘可能地算到了每一個步驟,可以說是爲了故國大明,爲了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手下的關寧將士們謀求了一條最穩妥的道路。如果說,吳三桂遇到的不是多爾袞,那麼他極有可能成爲興復明朝的復國勳臣而流芳百世,起碼也是個田單、申包胥、郭子儀;或者本朝的于謙,決不至於那般聲名狼藉,死後入清史稿的[貳臣傳]。

然而歷史是沒有如果的,當吳三桂在岔路口徘徊猶豫時,李自成和多爾袞無意間聯合起來,狠狠地推了他一把,將他送上了那條徹底的漢奸之路。

第1節 失敗的開頭第92節 我只在乎你第20節 大戲開鑼第91節 多鐸的決定第49節 穩定後方第109節 大事不好第8節 戰略同盟第61節 意外的誤會第58節 臨機應變第152節 破格的迎親第41節 殺人滅口第43節 姻緣天定第12節 精妙奕局第39節 柴房雨夜第44節 幼童的心思第50節 夜黑賞月第12節 雪上加霜第142節 雪夜私會第58節 連山篝火第146節 圓滿方案第5節 明廷邸報第56節 兄弟約定第123節 不相見第128節 禍水東引第106節 舊愛來信第46節 古怪的撞邪第110節 感性與理性第3節 各懷鬼胎.第41節 古怪的風寒第8節 草原情歌第13節 脣槍舌劍第41節 智者千慮第158節 恐怖之夜第36節 短兵相接第49節 瓜田李下第145節 佔有或毀滅第5節 石破天驚第17節 宴後驚變第148節 家庭暴力第17節 化險爲夷第112節 心如枯木第57節 禍不單行第52節 醉夢驚雷第157節 終於開竅第167節 固爾瑪慧第20節 天網恢恢第49節 慘烈攻城第130節 危險的相似第116節 聰明累第118節 心隨風逝第29節 平安符第48節 屠夫的養成第60節 借尿遁第15節 冷水塞牙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147節 戰略眼光第61節 首鼠兩端第6節 東青東莪第53節 色膽包天第8節 意外邂逅第80節 舉杯同酌第22節 兩肋插刀第24節 藕斷絲連第34節 女人的對決第4節 混世魔王第26節 假公濟私第116節 身心俱痛第72節 落魄三人行第9節 廬山真面目第67節 如此陰謀第34節 怒火焚身第51節 肯去承擔愛第21節 童夢驚魂第27節 斂錢新招第167節 固爾瑪慧第104節 以血決絕第3節 禍從口出第65節 賬目兩清第11節 肥美羔羊第16節 算無遺策第12節 緊鑼密鼓第43節 極度尷尬第23節 夾棍拶指第54節 愚人遊戲第88節 恨生瑜亮第117節 公主初長成第29節 初春圍獵第72節 落魄三人行第33節 刮目相看第24節 玉樹後庭花第49節 慘烈攻城第57節 父子和解第64節 勝利與悲哀第10節 血雨腥風第83節 薄倖良人第7節 波瀾再起第31節 異訊驚心第157節 終於開竅第35節 鋌而走險
第1節 失敗的開頭第92節 我只在乎你第20節 大戲開鑼第91節 多鐸的決定第49節 穩定後方第109節 大事不好第8節 戰略同盟第61節 意外的誤會第58節 臨機應變第152節 破格的迎親第41節 殺人滅口第43節 姻緣天定第12節 精妙奕局第39節 柴房雨夜第44節 幼童的心思第50節 夜黑賞月第12節 雪上加霜第142節 雪夜私會第58節 連山篝火第146節 圓滿方案第5節 明廷邸報第56節 兄弟約定第123節 不相見第128節 禍水東引第106節 舊愛來信第46節 古怪的撞邪第110節 感性與理性第3節 各懷鬼胎.第41節 古怪的風寒第8節 草原情歌第13節 脣槍舌劍第41節 智者千慮第158節 恐怖之夜第36節 短兵相接第49節 瓜田李下第145節 佔有或毀滅第5節 石破天驚第17節 宴後驚變第148節 家庭暴力第17節 化險爲夷第112節 心如枯木第57節 禍不單行第52節 醉夢驚雷第157節 終於開竅第167節 固爾瑪慧第20節 天網恢恢第49節 慘烈攻城第130節 危險的相似第116節 聰明累第118節 心隨風逝第29節 平安符第48節 屠夫的養成第60節 借尿遁第15節 冷水塞牙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147節 戰略眼光第61節 首鼠兩端第6節 東青東莪第53節 色膽包天第8節 意外邂逅第80節 舉杯同酌第22節 兩肋插刀第24節 藕斷絲連第34節 女人的對決第4節 混世魔王第26節 假公濟私第116節 身心俱痛第72節 落魄三人行第9節 廬山真面目第67節 如此陰謀第34節 怒火焚身第51節 肯去承擔愛第21節 童夢驚魂第27節 斂錢新招第167節 固爾瑪慧第104節 以血決絕第3節 禍從口出第65節 賬目兩清第11節 肥美羔羊第16節 算無遺策第12節 緊鑼密鼓第43節 極度尷尬第23節 夾棍拶指第54節 愚人遊戲第88節 恨生瑜亮第117節 公主初長成第29節 初春圍獵第72節 落魄三人行第33節 刮目相看第24節 玉樹後庭花第49節 慘烈攻城第57節 父子和解第64節 勝利與悲哀第10節 血雨腥風第83節 薄倖良人第7節 波瀾再起第31節 異訊驚心第157節 終於開竅第35節 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