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

宋關前對於威妥瑪爵士把話題從關稅問題上轉移開並不在意,自從1878年帝國通過新關稅法案後,中英兩國就關稅問題已經是反覆談判多次,分歧比較大,不過經過這兩年的水墨功夫下來,再加上中英兩國的貿易額非常大,所以拖着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所以趁着這個機會,帝國和英國這邊是各讓一步,勉勉強強總算是達成了雙方都滿意的新關稅協議。

至於寧王國那邊,他也知道威妥瑪爲什麼會在今天的話題裡說起,這寧王國自從李昊通掌權後,早十年還算是比較老實。

不過寧王國到底是一個獨立國家,而且李昊通這種人也是有着野心的,在掌權的前十年裡,,李昊通是忙着肅清異己,掌控權力以及推動寧王國的現代化改革。

通過發展農業,木材等基礎加工業,也是讓寧王國的國力有所增加。

不過這兩年,李昊通仗着寧王國的國力有所增加,而且寧王國的軍事力量本來就是比較強悍,對抗中英兩國不行,但是要打暹羅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話,基本是十拿九穩,所以這兩年就是打起了隔壁暹羅的主意來。

這兩年來,寧王國和暹羅已經爆發了數次的軍事衝突。

不久前,寧王國和暹羅在邊境又是打了一場,暹羅軍大敗,損兵折將高達五千人,寧軍深入暹羅兩百多裡,這就是引起了暹羅的極大恐慌,連忙請英國、帝國、法國等進行調解。

英國人自然是不願意看見暹羅這個被用來作爲緩衝地的國家被滅掉的,更不願意看見寧王國做大,所以這一次,英國人對調解寧王國和暹羅兩國的戰爭非常積極。

對此,帝國是心知肚明,寧王國的李昊通可是親中派,而且逐漸年長的寧王國國王也在前幾年迎娶了帝國貴族之女,這寧王國基本上是半隻腳已經是踏上了帝國的戰車。

所以對寧王國的擴張舉動,帝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允許寧王國的擴張也是有限度的,帝國雖然想要把寧王國拉上自己的戰車用來對抗英國,但是也不願意看見寧王國的實力過於強悍,甚至是佔領暹羅或者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大片領土。

這些年,帝國對寧王國是一邊拉攏一邊防備,拉攏就不用說了,而防備的話,主要手段就是通過滲透、掌控撣邦、克欽邦這兩個土司轄區。

撣邦和克欽邦這兩個乃是土司轄區,早年的時候寧王國殺入緬甸,一開始就是在這兩個地方盤踞,因此後面寧王國建國後,這兩個地方也是被林成庭納入寧王國。

所以當地的土司勢力一直沒有消散,寧王國成立後,這兩個地方的土司重建了政權,除了名義上歸屬於寧王國外,基本上是屬於自治狀態,擁有獨立的軍隊。

當然這和帝國的扶持有着極大的關係,要不然的話,以林成庭當年敢和英國人打仗數年的氣勢,早就把這兩個土司轄區給滅掉了。

這兩個土司轄區,就是帝國插入寧王國,甚至整個緬甸地區的兩根釘子!

對於近年來寧王國的擴張,帝國也是有所不滿的,所以這一次英國人進行調解的話,帝國多半是會減少對寧王國的支持。

李昊通發動的這一場戰爭,雖然不至於顆粒無收,但是也別指望着從暹羅身上割佔一大片領土了。

估計等李昊通想明白了後,就會改變擴張的方向,暹羅等地方不是什麼好地方,不過西北部的欽邦等尚遊離在寧王國和英國人直接控制之外的地區進行擴張,甚至一路朝西擴張到印度地界,又或者是膽子夠大,直接和英國人開戰,奪取下緬甸的話,帝國肯定是舉手歡迎的。

不過讓李昊通打欽邦估計沒問題,但如果和英國人直接開戰,估計李昊通沒那膽子。

宋關前略微斟酌了後,也是道:“帝國也是希望看見中南半島保持和平和穩定的!”

這個回答,基本上也就代表帝國同意和英國人一起,遏制寧王國向東擴張的舉動。

再過來就是兩個人又是談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問題,這兩個是老問題的,基本上不可能直接談出什麼結果來,反正英國人是不願意看見帝國控制阿拉斯加,進而威脅到加拿大的安全。

不過自從帝國和俄國簽訂阿拉斯加出售協議後,帝國已經是名正言順獲得了阿拉斯加,英國人想要反對也只能是口頭反對,要不然的話就只能是發動戰爭了,只是爲了區區一個阿拉斯加這種不毛之地就發動戰爭,對於英國人來說得不償失,所以也只是保持口頭的反對。

不過爲了打消英國人的戒心,防止把英國人惹毛了,所以帝國是很謹慎的不在阿拉斯加地區派出過多的兵力,現在帝國在阿拉斯加那邊,只是在沿海的幾個重要據點駐紮了不到千人的正規兵力,這種兵力只能算是聊勝於無,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不過駐紮的陸軍不多,不代表帝國對阿拉斯加的掌控力度差了,畢竟阿拉斯加這種鬼地方,要想掌控起來靠的還是海軍,陸軍的意義並不大。

帝國以碧德港爲依託,可是在北太平洋駐紮了不少戰艦,小型裝甲巡洋艦和常規巡洋艦之類的不說,有時候一些主力艦也會北上訓練,用以增強對北太平洋海域的掌控力度。

目前的阿留申海域,基本上就是帝國海軍的自家後院,帝國海軍在這一海域活動的非常頻繁。

夏威夷問題的話,其實英國人和法國人一樣,也是沒有太大的發言權,早十幾二十年的時候,英法等國還試圖掌控這個羣島,但是帝國和美國崛起後,英法等國基本已經放棄了掌控夏威夷羣島的想法。

目前夏威夷羣島的爭端,主要是帝國和美國之間。

爲了增加對夏威夷的掌控力度,又朝一日把夏威夷羣島徹底吞併,帝國可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勵國內民衆移居到夏威夷羣島。

帝國剛獲得珍珠港的時候,在夏威夷常駐的華人不足百人,而且多數是過往的商旅,定居的移民一個都沒有。

不過在帝國獲得珍珠港後,以珍珠港爲核心,彙集了大量的華人居民,一開始華人大部分都是駐紮當地的軍人以及家屬,還有部分是商人,但是後來慢慢有人前往夏威夷羣島開種植園,經商,工作等。

這普通的華人移民數量也就逐漸多了起來。

到1880年的時候,夏威夷羣島裡的華人數量已經是接近萬人,其中除了三分之一是軍人以及家屬外,其他的都是普通移民。

當然了,這就算是移民,但是他們也不算是夏威夷王國的臣民,因爲他們都還保留着帝國的國籍。

這也是當代移民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那就是大量出洋工作生活的移民,他們基本都會保留帝國的國籍,很少有說會加入當地國家的國籍的。

只要在夏威夷羣島的華人數量多起來,那麼帝國就有把握在後續若干年把夏威夷徹底吞併。

只是這樣的事不僅僅是帝國在做,美國人也在這麼幹。

如今中美兩國在夏威夷那邊是針鋒相對,美國人靠着距離近,而帝國靠着珍珠港這個軍事基地,一時間倒是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

英國人雖然已經無心掌控夏威夷,但是宋關前爲什麼還和威妥瑪爵士說起夏威夷問題呢嗎,那是因爲這年頭英國是世界老大啊。

如果夏威夷問題能夠獲得英國人的支持,到時候和美國人爭奪夏威夷羣島的時候,帝國面臨的阻力也就更小了。

英國人這個世界老大,其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不過要想獲得英國人的支持,帝國需要付出的代價可不小,畢竟英國人也不是什麼善良之輩,不拿出點真金白銀,休想英國人支持帝國,別說支持了,到時候英國人不拖你後退就得燒高香了。

而帝國自然也是不願意付出太大的代價,不管是英國人讓帝國放棄支持蘭港國,還是說讓帝國放棄在新幾內亞島東北部地區辛辛苦苦建立的兩個殖民據點,這都是不太可能的事。

帝國最近幾年,隨着國力的發展,海軍力量的強大,也是開始嘗試在太平洋上搶佔島嶼,一開始是在南海海域。

這南海海域裡甭管有沒有人去過,甭管是島礁還是小島,通通都被立上了帝國的主權碑,上述“大中華帝國某某地”等字樣。

隨後帝國是在太平洋深處的一些尚未被其他國家實際控制,或者發現的島嶼,可惜的是太平洋上雖然島嶼衆多,但是大多都是已經有主之物,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這四個國家佔據了大部分的太平洋大小島嶼。

給帝國留下的都是一些殘羹剩飯!

而且即便如此,各國對於這些沒什麼實際價值的島嶼也是爭論不休,你說是你的,我說是我的,結果就是甭管是誰的,先搶了再說。

這些年來,帝國在太平洋深處也是獲得了少量的島嶼作爲殖民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東仁羣島’。

所謂的東仁羣島,實際上就是後世的‘卑斯麥羣島’,帝國能夠獲得這片羣島實屬運氣!

因爲這片羣島很早就被歐洲國家所發現,但是這些國家普遍對這片島嶼沒什麼興趣,而最近一二十年,荷蘭人和英國人的精力也都放在新幾內亞島上面,所以對這片要啥沒啥的羣島不怎麼感興趣。

七十年代早期,帝國的相關官員翻了翻各國的文書,然而驚奇的發現,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宣佈對這片羣島的主權。

於是乎,滿腦子都是開疆擴土的帝國海軍和相關的外交官們一結合,就是派遣了諸多探險船隊抵達這片羣島,然後挨個立下主權碑,最後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建立了若干象徵性的殖民據點。

然後很不要臉的宣佈了對這片羣島的主權!

並在1878年,帝國各方藉着爲太子獻禮的藉口,宣佈把這一片島嶼統稱爲‘東仁羣島’,並建立南太平洋總督區,統轄東仁羣島以及新幾內亞島東北部的幾個殖民據點。

其東仁這兩個字,也就是太子所住的宮殿名稱,外界一般稱呼太子多用東宮,有時候也用東仁殿等。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這些島嶼人家歐洲人這幾百年來都沒要這地方,那是有理由的,這些島嶼基本要啥沒啥,而且那些野蠻人還不少,別說開發了,就算是想要在這裡建立殖民據點,然後生存下去都不容易。

這麼多年過去了,帝國在南太平洋總督區的常駐人口不足兩千人,而且五百多人都是分散駐紮各地殖民據點的軍人以及爲軍人服務的冒險商人之類的,其他的都是一些當地開化了的土著,至於普通華人移民,很抱歉,一個都沒有。

這種鬼地方,沒有物產也就算了,當地的土著一個個也都是狠角色,吃人什麼的都是小意思,而且氣候也是相當惡劣,一個不小心就染病死翹翹了,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抗生素之類的,在赤道這種自然環境極度惡劣的島嶼裡生活,能不能活下去純粹看老天給不給面子。

除了軍人和冒險商人外,基本上沒有多少國人願意移民到這裡來,畢竟這不是夏威夷那等物產豐富的地方。

不過林哲倒是不在乎這些地方能不能開發,自然環境惡不惡劣,現在不能開發,就先佔着以後慢慢開發唄,哪怕是真開發不了,放在太平洋上當風景看也好啊!

林哲對搶佔殖民地比較支持,所以下面人也是很積極,以至於這些年來,帝國雖然沒有在太平洋上搶到什麼戰略要地之類的,但是一些雜七雜八,沒啥實際價值的島嶼還是有那麼一些的。

總的來說,現在帝國在太平洋上乾的事,實際上和歷史上德國人在這一地區乾的事差不多,都是來的太晚,所以能夠有兩個破島嶼給你就不錯了,至於想要更多,更好的殖民地,除了戰爭沒有第二條路。

一些普通島嶼自然是沒有什麼戰略價值的,帝國也是抱着能搶多少是多少的心態,不過新幾內亞島就不一樣了,這地方雖然也是窮山惡水,開發難度極大,嚴格上來說就沒什麼開發的意義,不過其戰略地位卻是比較重要。

如果能夠控制該島,並依託島嶼上的港口,那麼就可以爲帝國海軍提供一個深入南太平洋的前出基地了。

不過很可惜的是,現在的新幾內亞島西部地區在荷蘭人手裡,東南部則是有着英國人的殖民據點,其最優良的莫爾茲比港就是在英國人手裡,現在帝國只能是在新幾內亞島的東北部地區建立幾個殖民據點。

最近兩年,帝國在新幾內亞島的問題上,也是和英國人、荷蘭人有着一定的衝突,英國人想要趁着這一次談判,或者是借用夏威夷問題等讓帝國推出新幾內亞島,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

當然了,如果英國人捨得用一些比較重要的殖民地,比如說新加坡什麼的用來交換,別說區區一個新幾內亞島東北部的兩個殖民地點了,把整個南太平洋總督區換給英國人都可以隨便帝國還可以再加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圓的購買費用!

可惜的是,英國人還沒傻到那地步!(。)

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618章 閱艦式第654章 火藥第173章 馮寶才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8章 黎明危機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17章 長興初戰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471章 窮教育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618章 閱艦式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96章 沉默衝鋒第779章 立儲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57章 一路橫掃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636章 風波起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6章 他敢打嗎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71章 擴軍五千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48章 厘金初顯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94章 餓狼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
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618章 閱艦式第654章 火藥第173章 馮寶才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8章 黎明危機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17章 長興初戰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471章 窮教育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618章 閱艦式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96章 沉默衝鋒第779章 立儲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57章 一路橫掃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636章 風波起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6章 他敢打嗎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71章 擴軍五千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48章 厘金初顯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94章 餓狼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