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立儲

1878年六月,已經進入夏天的南京被太陽烤的跟火爐一樣,儘管有着極爲難得的冰塊,但是辦公室裡的林哲依舊被熱的有些煩悶。

今天的夏天似乎比去年還要更熱!

也怪不得陳靜這幾天一直嘮叨着,說這天是越來越熱了,想要去承德避暑山莊或者是去杭州天目山行宮。

南京到了夏天的時候,就是一個大烤爐,哪怕是生活條件最好的皇室,有着冰塊等降暑措施,但是這日子依舊難過得很,沒到盛夏的時候,林哲就無比懷念後世的空調。

爲了解決皇室避暑問題,皇室資產管理處選擇了國內的諸多避暑勝地,最後考慮到交通便利以及當地的民風、皇室根基等原因,選擇了中華帝國起家的地方,也就是浙北地區裡的天目山地區。

在那裡圈了一大片地區,然後修建了一座皇室園林。

由於是皇室自行出資購買土地、修建園林,那些官員們自然是無話可說。

不過林哲對避暑卻是不太熱衷,身爲一個皇帝,平常的出行就是非常麻煩了,更別說是一走就是好幾個月的避暑,這去避暑的話,至少也的帶上半個內閣走,各種工作人員少說也得幾千人呢。

麻煩不說,而且離開首都也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爲在他跑出去避暑的時候,有個膽大包天的人來一場政變怎麼辦?

說林哲怕麻煩也好,說林哲膽小也好,但是林哲都是不太喜歡到處亂跑的,出去避暑頂多是間隔兩三年去一次而已。

這一年,林哲並不打算出去避暑了,今年的夏天可是有不少事要做呢!

比如說立儲!

立儲問題已經是困擾帝國足足二十年了,自從1858年皇長子林碃出生以後,關於立儲的風聲就是沒有停下來過,因爲林哲並不願意遵循嫡長制,他並不介意繼承人是自己的嫡子還是庶子,他更在乎繼承人的能力。

所以他是強行壓着立儲問題,一直懸而不決,爲的就是等待自己的幾個兒子長大成年後,觀察他們的心性以及能力。

他需要的不是一個名正言順,或者說是平衡、妥協國內政治派系的繼承人,他需要的是一個才華傑出,有能力帶領帝國在二十世紀以後繼續走下去的繼承人。

哪怕是對近代歷史不太熟知的人也會知道,進入十九世紀末以後,各種各樣的思維就會擡頭,民族主義、民`主、自由等等詞彙就會被民衆所熟知,然後就會爆發出各種各樣的思潮。

雖然林哲自認爲自己建立帝國,並讓帝國開啓工業化已經足以奠定皇室在國內的統治根基,但是德國的霍亨索倫家族給近代德國帶來的成就同樣不小,統一德國並把德國帶領到世界第二強國,但是一戰期間,德國人是毫不猶豫的拋棄了他們爲之效忠的威廉二世。

同樣在一戰期間或者隨後的間戰和二戰期間失去權力的還有絕大部分歐洲君主,最倒黴的就是俄羅斯的羅曼諾夫家族,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其家人通通都被他們的人民給殺掉了。

原時空裡,滿清皇朝也是在一戰前夕滅亡。

這一切,都是讓林哲對二十世紀後的國內形勢抱有極大的警惕!

由於出於對絕對權勢的渴望,林哲建立的並不是君主立憲類的虛君制度,而是延續中原王朝的君主,而這種制度雖然滿足了皇帝自身對權力的渴望,但是天生就和十九世紀末期以後的各種新思維不對頭。

可以預見的是,哪怕是林氏王朝給帝國帶來再大的榮耀和領土,但是也無法徹底大小人民對權力和自由的渴望。

也就是說,如果皇室不願意主動放棄權力的話,那麼再等幾十年,國內的教育比較普及,各種新思潮出現後,皇室對帝國的統治將會面臨極大的風險和危機。

而到那個時候,大概也就是二十世紀初期,林哲就算還沒老死,但是也七十多甚至八十多歲了,要解決這些事情,註定還是需要他的繼承人。

而不管到時候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或是以強硬的態度進行鎮壓,然後保持君主,又或者是做出讓步,施行君主立憲制,對於動搖中的帝國而言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這個時候,沒有一個才華傑出的繼承人是難以解決這些事情的。

除了國內問題外,還和國際形勢有關,歷史上沒有中華帝國的出現,但是美國和德國、日本的強勢崛起,嚴重挑戰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的利益,出於對全球市場的瓜分,一場世界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這個時空裡,新崛起的國家多了一箇中華帝國,而當代的中華帝國比原歷史時空的日本更加龐大,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也更加大。

到時候,德國、美國、中華帝國這三家新崛起的國家將會極度渴望打開全球市場,然後就會不可避免的和英法等傳統殖民國家發生矛盾,戰爭依舊是不可避免。

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因爲奧匈皇儲的死,巴爾幹問題引起的,但是這只是一個引子而已,真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後崛起國家對國際市場的渴求。

這個原因在原歷史時空裡存在,在這個時空同樣存在,甚至因爲中華帝國的崛起而更加嚴重。

因此從世界發展的大勢去分析,爆發世界大戰是必然的。

現在的問題是,因爲林哲的到來,中華帝國的崛起,從而導致了世界歷史發展軌跡出現了極大的不同,林哲不敢肯定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會和歷史那樣一成不變的爆發,更加不敢肯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會準時在1914年爆發。

興許會更早一些,興許會更晚一些,甚至到時候誰和誰是敵國都難以估計。

不管到時候怎麼樣,一場世界大戰是必然會出現的,考慮到1914年以後林哲還活着的話,那都八十四歲了,而更大的可能性是林哲覺得自己可能活不了那麼久。

不管是自己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但是主導這場戰爭的,應該還是自己的繼承人。

世界大戰和國內形勢,這都是他的繼承人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林哲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龐大帝國和秦朝一樣,只持續二世就轟然倒塌,所以他需要一個心性和才華都是最優秀的繼承人。

林哲的這些兒子裡,初步被他納入候選人範疇的也就是年紀比較大的四位皇子,目前林哲一共有六個兒子,五子和六子都是七十年代出生,年紀太小,所以暫時基本不納入考慮範圍,而比較大的四個兒子嘛。

林哲對他們也是有所猶豫不決,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和歷史上很多王朝的皇子們才華能力都不咋地不同,林哲的這幾個兒子不說都聰明絕頂,才華過人,但是基本一個個都不是普通人。

這得益於林哲對皇子的特殊教育方式,和明朝把皇子當豬養不同,林哲對皇子的教育是非常上心的。

皇子滿五週歲就開始啓蒙,七週歲開始進入平仁堂進行,並脫離母妃搬入皇子所單獨居住。

學習內容方面,基本都是以帝皇學爲核心內容,並輔以軍事教育,他們和普通學子所學習的課程是不一樣的。

普通人會學習數理化,文科的也是專研文章之類的,但是皇子們的數理化教育,只涉及到常識而已,國學和經學這些也是沒有深入太多,他們學習最多的是一些統治國家之類的內容,從傳統的資政通鑑到現代的司法學等,還有一些尋常學校里根本就沒有的學科,比如國防經濟學、國際關係學、民生經濟學之類的。

至於外文、藝術修養這些也只是略微涉及,但是並不深入。

因爲林哲認爲,一個皇帝,他可以不懂物理、化學、數學的專業知識,但是他需要知道科學發展的重要性。他不需要寫一手漂亮的文章或者毛筆字,也可以不知道顧愷之是誰,但是他必須知道糧食產量的重要性,知道鋼鐵和煤炭的重要性。

他可以不知道詳細事務該怎麼做,但是他必須知道該選什麼樣的人去做這些事。

一個皇帝,他所會的東西和尋常人,甚至和那些高級官員們都是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林哲在他們七歲的時候,就是把他們當成未來的皇帝再培養,等他們到了十四周歲的時候,基本已經完成了基礎類的學科,然後林哲就會特地准許他們旁聽政務。

這兩年的很多御前會議或者內閣會議,幾位年長的皇子都是頻繁參加,不過他們只能聽,但是不能發表任何意見。

這樣旁聽幾年下來後,他們就會對帝國的整體環境,一些日常事務的處理會有一個比較簡單的瞭解,再結合他們還在學習中的課程,那麼將會給他們帶來更直觀的感受。

等到了十六歲的時候,林哲又是相繼給這幾個皇子授予榮譽軍銜,比如現在的皇長子林碃,目前就是榮譽少校,這個軍銜並不是單獨的陸軍或者海軍軍銜,而是海陸軍通用的榮譽性軍銜。

同時還在象徵性的在皇家近衛軍服役,還是以皇長子林碃爲例子,他十六歲就以少尉的軍銜在第一近衛師之第一騎兵團服役,目前以榮譽少校的軍銜,依舊在第一近衛師裡服役,擔任作戰參謀一職。

當然了,這個職務只是象徵性的,可沒人敢讓林碃天天去訓練甚至去打仗,林碃前後只去了兩次第一近衛師。

除了林碃外,其他幾個十六歲以上的皇子也是清一色在第一近衛師服役,並授予榮譽少尉到少校不等的軍銜。

林哲花了這麼大的心思培養他們,而且興許歷史的特定環境,所以林哲的這幾個兒子一個個都是人精,就沒有一個簡單貨色。

而且隨着年紀漸大,這幾個皇子們也是知道立儲的時間越來越近,所以一個個都是勾心鬥角,拼命表現自己,踩低別人。

這也是搞的林哲比較頭痛,這幾個兒子都比較優秀,但是選那個就不是那麼好選了。

本來早幾年的時候,他是打算在1875年左右就立儲,但是等着等着就是拖到了現在。

到了現在,就算是以林哲這麼強勢的開國君主,都是不太好拖下去了,因爲立儲問題一天不解決,國本就一日不穩。

很多大臣們都是心急了。

因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萬一哪天林哲要是嗝屁了,但是又沒有事先立儲的話,到時候就很容易出亂子,尤其是在這幾個皇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的情況下,一個搞不好就是宮變,甚至內戰都有可能。

因很多大臣在這兩年都是旁敲側擊,試圖讓林哲儘快立儲。

新任的帝國總理大臣郭龍雲就是在私底下的談話裡,數次在林哲面前透露出對立儲問題的擔心。

郭龍雲倒不是想要支持那個皇子,他本人是和前任總理大臣薛煥一樣,都是堅定的中立態度,林哲立那個皇子他們就支持那個皇子。

到了1878年的現在,林哲現在,立儲問題不能拖下去了,他打算在這個夏天就把此事敲定下來。。

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5章 南撤湖州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91章 攻城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19章 主動追擊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38章 電報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94章 狂傲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08章 勝了嗎?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
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5章 南撤湖州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91章 攻城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19章 主動追擊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38章 電報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94章 狂傲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08章 勝了嗎?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