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崔彥朋

一支質地上等的白玉簪子, 很受主人的喜愛,經常佩帶和撫弄,因沾染了女人的靈氣和磬香而越發的溫潤玲瓏……

這是李重最沉溺的時刻;清早醒來, 納蘭總要先起來, 自己把內衣和中衣都穿好, 把頭髮梳理整齊再讓侍女進來幫自己梳妝打扮。因爲她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經受歡愛的身體和模樣, 這不但是因爲害羞, 還因爲倔強;所以李重覺得很可愛,總是故意賴在牀上,靜靜地偷看着她的一舉一動。現在納蘭已經能夠很熟練地穿好衣服和整理自己的頭髮了。可她還坐在鏡子前, 手上拿着一支白玉簪子,一動不動, 陷入了沉思……已經過了好一會了, 還是如此。那式樣古樸的東西, 不是宮中之物,李重認得它, 它是納蘭從孃家帶進來的,應該是從她的母親那裡得來的。李重起身,穿上外衣,輕輕的走近,把手搭在納蘭的肩上, 納蘭一驚, 才從沉思中抽神, 說:“皇上醒了。”

李重在納蘭的額上一吻, 柔聲道:“在想什麼?想得這般入神?”

納蘭把玉簪放進妝匣, 帶着幾分調皮的神色說:“不想什麼,只是發發呆。”

“你可是知道的, 欺君是大罪。”

“可陛下怎麼料定臣妾是欺君了?”

“朕是天子,就是知道。”

“哼!”雖然不是明顯,但納蘭的這一聲確實是有一絲的蔑視和不屑,但她故意表現的像無傷大雅的撒嬌一樣。李重寵溺地咬了咬納蘭的耳垂,重複說:“朕就是知道!”

這一天的傍晚,太陽展現它最後的也是最溫柔瑰麗的光明和色彩,西邊的雲被染成金黃色,那璀璨的色彩映在宮牆上,在地上畫出柔和的影子。納蘭坐在對着院子的書房裡看書,可她這時的心思全放在研究太陽的光影上,覺得那真是有趣極了。正在此時一位太監進來,在一旁的蘋兒問那太監:“有什麼事?”

“啓稟皇后娘娘,趙國公在殿外求見娘娘。”

主僕倆對望一眼,交流着驚訝和疑惑;蘋兒對那太監嚷道:“胡說的麼!你知道誰是趙國公嗎?現在的趙國公應該是皇后娘娘的弟弟,在千里之外的清河郡,哪來的趙國公!”

“可……可那人自稱是趙國公……奴才哪敢胡說,只是據實通報!”

“宣進來!”納蘭急切地說;她覺得驚訝,急不可待地要揭開謎底。

片刻,一位身材修長、容貌俊美的少年公子跟在太監的身後走了進來。納蘭只覺得一陣眩暈,眼前這張臉跟三年前的那張臉重合在一起,儘管線條變硬朗了幾分,可納蘭怎會認不出自己的弟弟——世間僅存的與自己流着一樣的血的人!

“你是彥朋?!你是彥朋——”

進來的少年,看到納蘭,冷峻的臉一下子變得悲欣難分,眼中竟涌出淚水。他楞在那裡,似乎動彈不了了。納蘭的淚也不自覺地流出來,三年前的那次相見的情形突然變得歷歷在目:

崔太后崩後的第二年十月,失勢的崔處晦已經在病牀上奄奄一息。他位高權重,處事謀劃一生,自然知道樹倒猢孫散的道理。到了臨走的時刻他倒是變得坦然了,吩咐管家把唯一的兒子崔彥朋送回老家,提前脫離自己死後無法預料的紛爭。這時他也想到自己的女兒,他可憐的女兒,只能無助地呆在皇宮裡等待命運對她的判決。他讓兒子在離開之前見一見自己的親姐姐——按最壞的打算這是最後的相見。自從他們的姑母、崔太后故後他們已經漸漸明瞭自己每況愈下的處境,於是姐弟在皇宮裡不禁抱頭而哭;有什麼比骨肉親人的生離死別更讓人悲慟的呢!

現在想起來那種悲痛的感覺以及淒涼的氣氛還是刻骨銘心。這張臉她一刻不忘,時時出現在夢中,卻沒有想過像現在這樣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

她無法相信,可事實就在眼前——

“弟弟!”

夕陽金色的光芒映在彥朋臉上、衣袍上,他冷峻的面容有了溫熱的血淚,上前伸開手抱住納蘭,再也抑制不住的激動,大聲喊道:“姐姐——姐姐,我又見到你了!”

簌簌掉下來的淚包含着無盡的激動和喜悅,納蘭斷斷續續地說:“弟弟……是啊……我的弟弟,終於見到你了!”

在一旁的蘋兒也高興地流着淚,她雖然不及芸兒呆在納蘭的身邊時間長,是納蘭出嫁前兩年纔到崔家的,可也知道主人與弟弟的姐弟感情很好。在崔府只有他們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做姐姐的自然十分疼愛比自己小六歲的弟弟,弟弟也整日粘乎着姐姐,片刻也不願離。在姐姐出嫁的時候哭得悽慘無比。

激動地擁抱了很久,倆人才分開。納蘭這時才仔細打量弟弟;三年前彥朋同她一樣高,現在已經比她高一個半頭了;以前是美得像姑娘一樣,現在臉上的線條硬了一些,筆挺的鼻子和薄薄的嘴脣都是美男子特有的,眉頭上淡淡的憂愁和冷漠是與他雙十華年不相符的。納蘭憐愛萬分地擡起手撫摩弟弟入鬢的劍眉和光潔的額頭——她知道這額頭與自己很相象。彥朋飛快地抹去自己的淚水,像溫順的貓一樣任由姐姐撫弄自己的眉毛和臉,這樣一種親暱非得是最親愛的人之間纔有的,對於他而言是久違了。然後納蘭拉着他一起坐在錦榻上,兩隻手都是牽着的,像小時候一樣。一時間相對無語,只是看着對方。好久了,納蘭纔想起自己的迷惑,問道:“你怎麼在這裡——你是怎麼回來了?還進宮來!”

看着一時變得激動有些失控的姐姐,彥朋的表情卻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些年他已經習慣對一切事情都處變不驚了,況且這是他意料之中的問題。他靜靜地說:“不但我回來了,彥明哥哥也回來了。”

“什麼!你們忘記了父親的話了?”

“不是,可皇命難違——是皇上的聖旨要我們回來的。”——臉上的表情還是一樣的清冷。

“皇上?”

“恩。”

之後姐弟倆又沉默了。

“我很擔心,古往今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是不變的。”

彥朋也嘆了一口氣,但他以戲謔的口吻說:“是啊,特別是那隻老虎還是你的姐夫。”

納蘭想不到弟弟竟拿自己來開玩笑,頓時有些生氣,伸手要打他,卻聽到有人進來的聲音。仔細一聽,便知道是誰來了,有些慌張,拉着弟弟的手不由自主的加了些力。

“臣妾叩見陛下,陛下聖安!”

“微臣叩見吾皇,吾皇萬歲!”

“哦——你來了,看來腳程很快啊。”——李重認真打量一番崔彥朋,果然是胞親的弟弟,眉目和神韻與納蘭有七分的相象,最大的不同是那股冷漠的氣質是如此的明顯,就算此刻對自己滿懷戒心也濃烈地顯現出來,要不是年少的那份稚氣到底還殘留了一些,那就真是太冷峻的一位男子了。再把目光轉向納蘭的時候,李重不難推斷他的皇后剛纔哭過,因爲她的眼睛是紅紅的,臉上還殘留激動的痕跡。他愛惜地摟着皇后,輕聲說:“高興了嗎?”

納蘭吃驚看着他——是一副寵溺的模樣,單純的希望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她心一震:莫非召回彥朋只是純粹爲了使自己高興!納蘭只叫了聲“皇上……”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只把頭靠在李重身上,禁不住有些顫抖。李重用力地抱了抱她,然後坐到錦榻上,對崔彥朋說:“現在趙國公府正在修繕,國舅就先住在宮中吧,好好的陪陪皇后,她可想念弟弟了。”

“謝皇上隆恩!”

年輕的趙國公回到京城,竟還住在皇宮,一時之間各種各樣的傳言飄散到皇都的每個角落;外間傳得沸沸揚揚的,可宮裡的生活卻依舊是平靜的。沒過幾天,宮裡上下都知道了這位美男子國舅爺是一座巨大的冰山,難以討好,跟誰都不親近——除了他的姐姐。可大家都喜歡他,彷彿經天匠以白玉精心雕琢的面容,像春柳一樣風流的身段,如此的一位美少年,脾氣上的一點不討喜還是值得原諒的。皇帝也是喜歡他的,因爲他有着與愛妻相象的樣貌,在性格上也有幾分相似,按李重的理解是:一樣的傲慢——這是一種不經意流露的傲慢,是天生的。當然此外還同樣的有着聰明的頭腦,這隻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打了一場馬球之後,皇帝對自己的小舅子更是另眼相看;一般而言,聰明的人都有些傲氣,而太傲氣的人必定不合羣,不合羣是成就一個人的大敵;這位冷峻的美男子無疑是聰明、傲氣的,也顯得不合羣,可他懂得審時度勢、與人配合和信任別人,盡力而爲又有自知之明。李重看着他,想到他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岳父司徒崔處晦,這是一位李重不得不承認他曾經害怕的男人。聽說在他尚未貪權好位的年輕時代,確實是一名厲害能幹的國樑之才,那時候的皇帝,也就是李重的祖父是很喜歡和信任他的,把他當兒子一樣看待。有其父必有其子不一定是真話,可如今這位年輕人確實流露着虎父無犬子的天賦。

大半月就這樣過去了,崔彥朋住在自己姐姐的宮裡,過着受寵愛的慵懶得像一隻貓的日子。直到有一天——

這一天早上,李重下了早朝又折回明德殿,在彥朋暫住的殿室裡他才找到自己的妻子:她溫柔的像剛做母親的少婦一樣細心的梳理着枕在自己大腿上的弟弟的頭髮,而蘋兒在另一頭則正在爲他穿靴子,底下的四位太監手上捧着的應該就是國舅爺今日的早點……

原本這樣的情景對於久別的親姐弟也算不了什麼,可是男人吃起醋來是沒有理智可言的,李重馬上想到在這段時間裡自己在忙於公務時這位小舅子不知享受了多少這樣原本應該只有自己才能享受的待遇,覺得又氣又恨,當日他就下了聖旨敕封趙國公崔彥朋爲殿中省少監。殿中省是監管天子服御之事的機構,與皇帝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此任職的盡是皇帝所親信和貴佞之人,是很多人嚮往“肥缺”。少監是副手,從四品上;古往今來都是主事的空閒,做副的反而事多。李重爲妻弟分派這樣的差事可謂一舉幾得;讓他上朝,讓他忙碌,讓他在諸多瑣事中鍛鍊才幹,很重要的令他不要再把大把大把的時間花在像懶貓一樣賴在明德宮的溫柔鄉里!

至於與崔彥朋一同被召回的崔彥明:崔家的長孫、大司徒崔處晦生前最得意的侄子,則官復原職爲右散騎常侍,從三品上。此人精明能幹、辦事很得力,在同僚中是有口皆碑,就是因爲他爲自己的叔父辦事辦得太好了,李重當初不得不把他放逐,雖然內心是很欣賞這樣一位人才的。

又過了半月,趙國公府修繕好了,速度有些驚人,皇帝出得起錢這也一點都不奇怪。於是崔彥朋就離開皇宮回自己的家了,明德宮裡的宮女們對他真是依依不捨,都掉眼淚了——更別說他的姐姐。

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4.落水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6.沈譽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7.芸兒1.金秋壽慶13.遇刺14.第 14 章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1.金秋壽慶6.沈譽4.落水10.千秋節11.崔彥朋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1.金秋壽慶10.千秋節7.芸兒7.芸兒11.崔彥朋10.千秋節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4.落水7.芸兒6.沈譽10.千秋節4.落水10.千秋節11.崔彥朋10.千秋節7.芸兒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2.裴中洛14.第 14 章4.落水10.千秋節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5.長寧公主6.沈譽2.裴中洛7.芸兒7.芸兒1.金秋壽慶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2.裴中洛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7.芸兒7.芸兒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4.落水6.沈譽8.情義兩全成佳偶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7.芸兒7.芸兒6.沈譽13.遇刺4.落水11.崔彥朋11.崔彥朋1.金秋壽慶8.情義兩全成佳偶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4.落水
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4.落水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6.沈譽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7.芸兒1.金秋壽慶13.遇刺14.第 14 章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1.金秋壽慶6.沈譽4.落水10.千秋節11.崔彥朋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1.金秋壽慶10.千秋節7.芸兒7.芸兒11.崔彥朋10.千秋節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4.落水7.芸兒6.沈譽10.千秋節4.落水10.千秋節11.崔彥朋10.千秋節7.芸兒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2.裴中洛14.第 14 章4.落水10.千秋節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5.長寧公主6.沈譽2.裴中洛7.芸兒7.芸兒1.金秋壽慶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2.裴中洛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7.芸兒7.芸兒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4.落水6.沈譽8.情義兩全成佳偶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7.芸兒7.芸兒6.沈譽13.遇刺4.落水11.崔彥朋11.崔彥朋1.金秋壽慶8.情義兩全成佳偶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4.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