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裴中洛

壽宴過後,掖庭宮恢復日復一日的平常生活。崔皇后沒有爲自己的壽宴歡欣,也就不會爲它的過去並日漸遠離而悵有所失,她還是很有樂趣的過眼前的日子。譬如,每隔三天的下午,中書舍人、知制誥裴中洛就會到明德殿教授她書法。

書法是皇后半年前興起要學習的項目,能夠充當皇后老師的這位裴中洛大人,布衣出身,有一段悽傷的經歷,十年寒窗,進士及第,最讓人注目的是寫得一手端整嚴秀的字;於是被皇帝親自提拔爲中書舍人,並專門負責書寫皇帝的誥令。

這位裴中洛大人是一位神情憂鬱的俊朗男子,總是彬彬有禮、穩重和善。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倆人就熟絡了,皇后才知道裴大人眉宇間的憂愁與一位薄命女子有關;原來裴中洛父母早亡,由舅舅家撫養,同青梅竹馬的表妹情投意合,並定下婚約,不料紅顏命薄,在裴中洛上京趕考期間,伊人染恙,不久就魂飛西冥。她的死對原本就沉靜的裴中洛打擊很大,此後心如古井,再也無心續姻緣。所以已過而立之年,官祿優渥,仍是冷冷清清的一個人。

知道了這段故事之後,崔皇后欣賞他的才學之餘,自然又添上一份敬重。

另一方面,皇后的冰雪聰明、善解人意也讓裴中洛覺得這份老師的工作是一份不錯的差事。皇后對宮牆外的世界天真淳樸的好奇和關懷讓他看到如今已在他的世界中消失的不染纖塵的美好。既然這樣互存好感,彼此間就有了知己良朋般的情誼,所以原本兩個時辰的授課常常延續到入夜。除了教授書法,還品評詩賦,暢談歷史典故,偶爾還會談到裴中洛那位早亡的未婚妻:

“如今想想,她也許不過是位稍有見識、性情文靜一些的鄉野村姑罷了。”

“可有大人這樣思念她,把她放在心上,她就成了天底下最出衆、最幸福的姑娘了。反倒是你,總這樣憂愁冷清是不對的,既然心裡有所深愛的人,雖然她不能在身旁,心裡仍會覺得欣慰——依我看,天底下三妻四妾環繞的男子也不及你心裡踏實、高興纔對。”皇后講得情真意切,也在心裡暗暗的羨慕那一位不在人世的姑娘。

皇后看看院中的月桂樹,那一串串淺黃色的小花在秋日溫和的陽光下很是可愛;午後有着輕微的涼風,於是樹影婆娑,一陣陣桂花的清香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納蘭想,剛纔說的話是虛僞的吧,死去的人哪還能感覺到幸福呢?瞧,這樣帶桂花香的微風就只有活着的人能感受到,難不成死人躺在黑黢黢的黃土下也能感受到麼?就象姑母和父親,無論生前是多麼的榮華顯赫,如今也不過是在黃土下慢慢腐爛罷了——想到此處,皇后不禁黯然傷神。

正在這時,青兒領了一位小太監進來。那小太監很伶俐的樣子,說:“皇上在承德殿院裡招待衆位王爺、駙馬爺打馬球,王妃們 、公主們大多都在了;皇上差奴才來問問皇后娘娘是否也有興趣去看看。”

若是平日無聊之時,皇后會去,可現在她認爲同裴中洛聊聊天、練練字倒比看一堆男人玩馬球更有意思。於是說:“勞煩你回皇上,多謝美意,可我近日身體倦怠,就免了。請皇上及各位王爺、駙馬爺玩得盡興些。”

小太監領命退了出去,疾步趕回承德殿回話。

承德殿大院中,馬匹和各種儀具均已齊備。年輕的皇帝身穿雪白武弁,英氣蓬勃,要在這樣的涼風送爽的秋日好好舒展筋骨。其他貴人也穿上絹布甲,腰際繫上表示各自隊伍的紅或綠色絲帶,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從明德殿回來的小太監向李總管報告,李牧再向前對皇上說:“皇后玉體違和,不來了,請皇上和各位王爺、駙馬爺玩的盡興。”

李重聽聞不悅的“嗯”了一聲,跨上馬,小跑了一陣,又轉回來,問李牧:“那,皇后在那邊幹什麼?”

“啊……在練書法呢。您不會忘了吧,是您親自準的,由裴大人教授的書法課。”

“身體不適還練什麼書法?一派胡言!”說完揮起馬鞭用力刺刺馬背,跑了開去。

這可嚇壞了李牧。原來他是已故的崔太后挑選給剛剛入主龍位、年少輕狂的皇帝的,一直以來盡心盡力的伺候着皇帝。他穩重謹慎,重舊情,雖然現在崔氏敗落,他還是心向着崔皇后,同皇后宮裡的芸兒她們也熟絡友善。聽到皇帝語言中對皇后不滿,一陣着急,暗想:早知我親自去請——皇后也不知想什麼,皇上這麼給臉,偏要不識擡舉。

主動示好但不被接納對於任何一位男子來說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況且對一個從不知道自己會被拒絕的人來說呢。——看來重修舊好的計劃比想象中的要難很多。因爲在他的生活里根本不需要去討好女人,所以他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去討好這位名義上早已屬於自己的女人。於是年輕的皇帝大感懊惱,對後宮其他女人更感到興致索然,就決定把處理政務外身爲男子的剩餘精力用在田獵上。

狩獵是李重少年時代一直延續至今的嗜好,就象幾乎所有深居宮幃的皇帝一樣,喜歡這種彰顯男子漢氣概的活動。現在趁着秋風獵獵,飛禽走獸脂肥肉美,皇帝召集一批宗室子弟,帶備羽林軍,策騎出城,直奔北苑獵場。

皇帝不在,宮中顯得更加寂靜,況且秋氣漸重,木葉搖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蕭索寂寥之感。

明德殿中皇后的生活如舊。這天下午,是她的書法課,師徒二人即興談到古今書寫秋日的詩賦。裴中洛滿腹經綸,又鍾情於文學,,他一邊以端麗的字體羅列自己認爲好的句子,一邊講解;皇后在旁認真的看,認真的聽。芸兒在旁邊研墨伺候着,恍恍惚惚的聽,腦海不禁浮想翩翩:若小姐嫁的是這樣一位儒雅的士大夫,雖不象如今的榮華富貴,卻會夫妻恩愛,情投意合的;象裴大人這樣的癡情的男人肯定會一輩子對小姐好的……生兒育女,那該多好啊……正在癡想着,眼前晃出皇上的身影,彷彿在做夢似的!芸兒大吃一驚,定睛再看仔細,慌忙下跪行禮:“皇上聖安!”

這時皇后和裴中洛才發現皇帝已到面前。急忙放下手中的紙筆,行禮如儀。

皇上靜靜的看看皇后,再看看裴中洛,就是一聲不吭。跟在他身後的李牧目光不安的閃爍着。片刻後,李重才笑了笑,上前看了看書桌上鋪疊的寫滿詩句的紙,然後問裴中洛:“裴卿,皇后的書法可有進步?”

“皇后天姿聰慧,原本就寫得一手好字。微臣實在羞愧受任。”

聽他說得如此謙遜,皇后不禁插上話說:“裴大人實在過謙了,我學習不夠刻苦,只要學得大人的十分之一就滿足了。陛下,裴大人是國柱之才,讓大人花費時間來教臣妾練字還真是委屈大人了。”

“朕知道裴大人是朝中的才子清臣。朕聽聞裴卿至今未娶——這是否屬實呢?”

裴中洛屬於皇帝的近臣,可之前也從未被問起這種私人問題,感到一絲慌亂,臉色微赫,說:“微臣年少時曾與舅家的表妹訂下婚約,後來她染疾歸天了。此後微臣自認命中無妻房之緣,故沒有娶妻。”

“可如今愛卿的妻房之緣來了。前幾日,九王叔對朕說,三女兒臨川郡主寡居多時,想爲她再覓佳婿。王叔說裴卿姿貌秀雅,富於文學,言語中有納卿爲東牀之意。王叔如此美意,朕望裴卿不要推辭。”

這——這簡直是強行推銷的婚姻!裴中洛楞在那,感到自己的意志在皇帝和親王的權威下變得可憐巴巴、微不足道。

看到裴中洛不作一聲,李重轉身對崔皇后說:“皇后也曾見過臨川郡主的,依你看,郡主與裴大人相不相配?”

皇后想這並不是相不相配,而是願不願意的問題,她說:“臨川郡主是位秀麗佳人,裴大人是瀟灑才俊,依臣妾看是相配的。可是男婚女嫁之事是兩情相悅的最好,豈能強人所難。您說呢,陛下。”

可皇帝毫不理會妻子的言中之意,漫不經心而決斷地說:“既是才子佳人,談何強人所難。裴愛卿就勿需多慮,答應這親事吧。”

裴中洛知道是不能推卻,無法挽回了,只得硬着頭皮謝恩,告退。

看見皇上如此武斷的決定了一個男人的幸福和生活,崔皇后實在有些見怪,可又不便再說什麼。惟有在心中默默祈求同是失偶之人的倆人能夠接納對方,幸福生活。

此時李重看到庭院中高大的月桂樹枝葉扶疏,玲瓏桂花清香撲面,頓感怡然,說:“皇后這個院落真是秋色溶溶,好光景啊!”

“恩,在秋天裡這月桂樹確實顯得特別可愛的——皇上狩獵可盡興?”皇后靠在書案前,邊收拾邊說,閒話家常似的。倆人相處了十年,發生了不少變故,使他們的關係既親近又疏遠,彼此之間既熟識又深有嫌隙。

“很好——宮中烹調的鹿子肉怎麼樣?”

“再好不過了,謝皇上的一番美意,在外面還記掛着我們。”

“倘若母后尚在,肯定很高興的。母后最喜歡吃秋天的烤鹿子肉了。”

“是呢,從前皇上一出宮狩獵,姑母就天天記掛着。”

“記掛着朕,還是記掛着鹿子肉?”皇帝不無嘲弄的詰問。

“當然是記掛着太后的皇兒何時獻上親自射獵的鹿子了。”皇后也帶上一絲狡黠答道。倆人不約而同的笑,一掃剛纔的嫌隙氣氛。

“說起來,今晚在這院子裡堆一堆火烤鹿肉吃會很不錯。”

“這可使不得,皇上只想到拷肉好吃,卻忘了這屋子裡的書冊,明火可是大忌啊。”

“也對,秋高氣爽,慎用明火。不過,這烤肉可得即烤即吃,味道纔是最香的——對了,在郊外,芳草萋萋,暮色四垂,弄一大堆火,大家圍坐着,聞着肉香,喝酒聊天,那纔是最有意思的!”

“那倒是真的,這烤肉原本就是塞外遊獵民族的飲食,當然是按他們的做法最地道、最美味了。”

“下回朕去狩獵,皇后也一同去吧,嚐嚐地道的烤肉。”

李重看來興致勃勃,使他的皇后有些奇怪;她想起她姑母崔太后有一次在比較這對父子時說:先帝雖薄倖,可骨子裡是位深情之人,不會忘了別人對他的好;皇上卻是地道的薄情之人,不會親近別人,也不讓別人親近他,我行我素。一直以來,皇后認爲姑母說的話很對,皇上從不會同任何人過分親近,專斷獨行。——是什麼使他改變?是什麼讓他主動邀別人分享自己的樂趣呢?

當天的晚膳,皇帝就在皇后的宮裡吃,菜餚中當然少不了鹿肉。餐後,倆人閒坐聊天,燭光影裡,皇后容顏如花,腰肢慵懶,李重頓時覺得心猿意馬;這種時候,若是在別的嬪妃房裡,旁邊的人早就悄悄的退下去了。可在皇后的宮裡,那些宮娥侍女就是盡忠職守的杵在那裡,皇后也絲毫沒有要侍寢親好的舉動(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基於長期的習慣),還一本正經地坐着同他說話;這樣的場景使從來就只等女人主動投懷送抱的年輕皇帝,不知如何是好……夜越來越深,再呆下去似乎愈發難受了,只好告退。皇后正乏困,巴不得他快走,見此就差人提燈送他們主僕回長生殿。

7.芸兒1.金秋壽慶11.崔彥朋5.長寧公主11.崔彥朋4.落水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10.千秋節6.沈譽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6.沈譽5.長寧公主4.落水10.千秋節10.千秋節8.情義兩全成佳偶6.沈譽14.第 14 章14.第 14 章13.遇刺13.遇刺4.落水1.金秋壽慶2.裴中洛7.芸兒2.裴中洛13.遇刺2.裴中洛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10.千秋節8.情義兩全成佳偶6.沈譽10.千秋節13.遇刺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14.第 14 章7.芸兒1.金秋壽慶11.崔彥朋1.金秋壽慶14.第 14 章4.落水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7.芸兒2.裴中洛1.金秋壽慶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0.千秋節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2.裴中洛13.遇刺5.長寧公主5.長寧公主5.長寧公主6.沈譽10.千秋節14.第 14 章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5.長寧公主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2.裴中洛14.第 14 章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4.落水7.芸兒
7.芸兒1.金秋壽慶11.崔彥朋5.長寧公主11.崔彥朋4.落水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10.千秋節6.沈譽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6.沈譽5.長寧公主4.落水10.千秋節10.千秋節8.情義兩全成佳偶6.沈譽14.第 14 章14.第 14 章13.遇刺13.遇刺4.落水1.金秋壽慶2.裴中洛7.芸兒2.裴中洛13.遇刺2.裴中洛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10.千秋節8.情義兩全成佳偶6.沈譽10.千秋節13.遇刺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14.第 14 章7.芸兒1.金秋壽慶11.崔彥朋1.金秋壽慶14.第 14 章4.落水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7.芸兒2.裴中洛1.金秋壽慶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0.千秋節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2.裴中洛13.遇刺5.長寧公主5.長寧公主5.長寧公主6.沈譽10.千秋節14.第 14 章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5.長寧公主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1.崔彥朋2.裴中洛14.第 14 章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4.落水7.芸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