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芸兒

夏日早晨的涼風吹得人特別舒服,這段時間皇后總是一大早就起來,不再像春天的時候,早上總是庸懶的呆在牀上不願下來。

早上,皇后習慣坐在面對院落開軒的側殿讀她最喜歡的六朝詩文;在清爽的晨風中悠閒的感受文字中的那份玲瓏剔透、文采風流;時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於是在一旁的芸兒常像往常一樣嘻笑道:“皇后娘娘每日一早這樣用功讀書,想考狀元不成。”

納蘭嗔道:“就你喜歡貧嘴!”

“是——要叫人來把奴婢的嘴撕爛嗎?皇后娘娘!”顯然這樣的恐嚇已是司空見慣的了。

對於這位自從自己五歲的時候就跟在身邊,現在已經“放肆”到不成樣子的侍女,皇后只能顯出無奈的樣子,嘆道:“都怪我,心慈手軟,一直縱然了你,讓你變成今日這樣子——是本宮的不是,也只能認了。”

“既然認錯了,就賞娘娘吃百花糕吧!”

“那就謝過芸兒姑娘了!”

宮廷中的生活安樂,也平淡,主僕這樣打打趣,就把眼前的日子過下去了。

可這幾日芸兒卻多了一份心思:長寧公主出嫁那天家宴後,皇后在皇帝的寢宮留宿,這是宮裡宮外都知道的事。雖然伺候皇后的起居生活的她知道並沒有發生外人所猜測的那回事,可這件事到底使她十分疑惑——她是清楚的,這一對有名無實的夫妻已經好多年沒有“同牀共寢”了。她想直接問皇后本人,可又怕……她比其他任何人更清楚皇后本人對自己處境的尷尬和難受。這麼多年了,皇后終於能夠擺脫那樣的感情,平靜地生活,難道自己要去驚擾這難得的平靜嗎?

就這樣,芸兒站在皇后身邊,前前後後地思量着……突然,她以爲自己出現了幻覺——可地板上那動着的確實是一條蛇!

是——確實是蛇!——暗黑的身體上有許多白色的橫紋,吐着信子,露出兩隻白亮的尖牙,正在“吁吁”地往皇后腳邊的方向探去——是一條毒蛇!這一感知令芸兒眼前突然一片黑,幾乎要昏厥,可她就要消失的意識中保護主人的意念讓她一下子變得堅強而有力氣,她大步上前,神經質的一把抓起蛇身,死死的抓住——納蘭已經發現一條毒蛇正向她的腳下爬來,倒吸一口氣,想要逃,卻感到渾身乏力,動彈不得,這時只見芸兒竟衝上來,一把抓起那毒物,不禁驚叫起來:“芸兒,蛇毒啊——快鬆手,它會咬你的!”

芸兒的臉由於巨大的恐懼和努力克服這樣的恐懼形成的矛盾,已經變成有一絲猙獰的青色,她大聲叫道:“皇后,快走!——啊!”正說着,那蛇已經扭曲着它那柔軟的身體,一張嘴,咬住芸兒的右手臂了!

芸兒一陣麻痛,本能的用力一甩,就把那毒蛇甩回地面。那蛇扭動了幾下,似乎受了傷,可還能動,就本能地向外邊逃走……

看着蛇走了,芸兒剛纔強撐着的力氣一下子全沒了,下意識的按住自己被咬傷的手臂,身子一軟就往下倒。皇后叫着:“芸兒——”上前想扶着她,可她自己的身體也使不上力,被芸兒下墜的身子一帶,一同倒在地上。看着芸兒青白的臉色,蹙緊的眉頭,一種新的恐懼即刻佔據了皇后的心,她發出絕望的聲音,幾乎是嘶叫道:“快來人——救命——請御醫——快!”

經過剛纔的一陣聲響,待在這個偏殿旁邊殿室的太監和宮女已經來到了,沒弄清發生什麼事,聽到皇后的叫喊,更是慌張,有幾個就急急的跑去請御醫了。皇后抱着芸兒,擡起頭,眼睛已經佈滿淚水,這時她是悲傷、害怕的,卻是清醒的,她馬上清楚的吩咐:“快——傳我的命令,讓人,讓羽林軍到這院裡抓毒蛇,剛纔還在的,趕快,要快!”

片刻之後,年輕大膽的太監,還有披掛整齊的羽林軍填滿了明德宮的庭院,搜查那條肇事的毒物。

可御醫還沒有到,這裡離御醫院有一段路,芸兒手臂的傷口是兩個明顯的牙痕,顏色已經比片刻之前深了……皇后急得不停的掉淚,嗚咽的聲音不斷地喊着:“芸兒……不要死……不要……快醒來……芸兒……”宮女們忙去勸、去扶,可皇后不理會她們,只一味抱着芸兒在哭。正在這時殿中進來了意料不到的人物:皇帝和他的貼身的侍衛官宋延之。

李重剛下了早朝,連朝服還沒換,就往明德殿來了——這段時間他總是想方設法的親近皇后;很明顯,這是陷入愛河的男子的正常表現,只是旁人不知道,而當事人又不懂,因爲這在於他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舉動。

還沒有進宮門,他就發覺裡面肯定發生了事,平日在宮門站崗的御林軍都不見了,而且裡面傳出吵雜的人聲——李重警惕的與他的侍衛、羽林軍都尉宋延之交換了個眼色,倆人就飛的似的衝進內殿。

當他們到達人羣密集的偏殿時,就看見了這番情景:皇后不理旁人的勸慰,像任性的孩子一樣抱着已經昏厥的芸兒在哭泣。

“怎麼回事?”

其他人終於發現皇上來了,全都急忙跪下,在皇后旁邊,本來要扶起皇后的青兒紅着眼,她哽咽着回話:“芸兒姐姐被毒蛇咬了……怕是死了……”

進來的兩個男人臉色一沉,宋延之馬上走上前,看了一眼芸兒的傷口,再用手探了探芸兒的鼻息,大聲說:“別胡說,芸兒姑娘沒有死——也不會死的!”

說着,他徑自抱起芸兒,向青兒問道:“牀在哪?”

青兒一聽人還有救,顧不了別的,馬上站起來把宋延之引向內殿。

懷裡的人忽地被抱走,嗚咽中的皇后茫然的擡起那梨花帶雨的臉,神色悽楚地張望。李重走到她身邊,像抱小孩似的溫柔地把她一把抱起,貼在懷裡,滿是憐愛和心痛。

他是第一次看見她表現得如此失態,哭得像小女孩一樣。這樣嬌貴的一位女子,平日總是表現得那樣的莊重高貴,爲了自己的侍女竟這般的情真意切、真情流露,她的真誠、她的善良、她的柔弱、她的美好都令他覺得倍加珍惜。

他問道:“傳御醫沒有?”

有人答道傳了。皇帝又說:“再派人去傳,說清楚是被毒蛇咬了,拿最好的藥來。,然後他揮了揮手,讓所以的人都退下,自己扶着皇后走進內殿。

在正殿內室的榻上,芸兒躺在上面,手臂傷口的上方一寸處紮了條繩子,宋延之正在用嘴把傷口的毒血吸出來,青兒用一個銀鉢接住那些暗紅的毒血,她臉色青白,顯然是硬撐着才能夠這樣繼續服務的——她的膽子向來最小。

宋延之不斷的吸毒血,再吐出來,還不時的鬆開傷口上方扎着的繩子,一會又紮上,動作有條不紊,顯然是訓練有素,可他的額上的汗密密的滲出來,顯示他是處在極度緊張的狀態!

鉢裡已經裝了大半的血,宋延之再吐出來血的顏色才終於像正常的紅色——見此,納蘭的心鬆了下來,剛纔止住的淚又簌簌的往下掉,李重再次用手臂把她緊緊的圈在懷中。

這時氣喘噓噓的太醫纔到,如果不是樂意抱着皇后,李重真要發火了,心裡想:這些老廢物!——不等他抖抖顫顫的要跪下行禮,就說“免禮了,快救人!”

於是太醫走到榻前,認真的察看芸兒的臉色和傷口,又仔細看看裝在銀鉢的毒血,心裡已有數,再靜靜地把了會脈,就站起來,回稟道:“芸兒姑娘是被一種江南的毒蛇咬傷;被這蛇咬的人,起初並無症狀,所以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可一時辰後就會全身癱瘓,沒有氣息,無法救治了。幸虧宋都尉警覺,把毒血都吸出來了,現在已無大礙……”

這樣說來,你們更是廢物!——“這麼說來,沒事了。用不着你們了?”

年輕張狂的皇帝是不好伺候的主子,這是宮裡達成的共識;太醫聽到皇帝言語中的不滿和嘲弄,不覺冒冷汗——見此,皇后也不滿皇帝總是喜歡嚇唬爲難人(這人中也包括她)的行爲,溫和地向太醫問道:“可剛纔芸兒暈過去了,被蛇咬了,是不是很疼?”

“哦……不,應該只是像螞蟻或蜜蜂咬似的一下刺痛……芸姑娘會暈倒,怕是,嚇到的。”

原來自己的眼淚有一半是自作多情的——可沒事是最好的,但還是不放心,又問:“真的沒事了嗎?”

皇后是好說話的,太醫鎮定下來,說:“體內留有一點餘毒是必定的,那需調養半月左右就能痊癒。”

又說“左右”了,這些人就愛說這種模糊不清的話,正要開口,皇后已搶先說:“那就有勞御醫了——你們事也多,就讓御醫院把藥材直接送到這裡吧。”——意思是我們自己熬藥就可以了;是不信任,是謹慎,也可以是體貼。能把話講的婉轉又有力,確實要有十年的功力才行。

李重看着他的妻子、皇后,剛纔還像無助的孩子一樣哭泣,現在又變回一位尊貴理智的後宮女主、一國之母了。

太醫下去後,納蘭又柔聲對還愣愣地看着榻上雙目緊閉的人的宋延之說:“本宮要感謝宋都尉,也代芸兒感謝你。”

聽到聲音,宋延之纔回過神來,立刻跪在地上說:“能爲皇后盡力,是微臣的榮幸!”

“宋都尉請起。”

“皇后,外面的人在幹什麼?”

“陛下,是臣妾讓人抓那咬人的毒蛇,剛纔讓它逃了,應該是逃到院子裡了。”

這時突然有一個聲音說:“奴才有事報稟——剛纔小春子已經抓到那毒蛇了,正在殿外候旨。”原來說話的是剛纔在殿外就被丟下的太監總管李牧,他不知幾時已經進來了,站在不遠處候着。

想到剛纔的情景,皇后不覺慄然,一時不知道要怎樣處置這個特殊的罪犯。她的丈夫擅自幫她拿主意了,他滿不在乎的說:“拿進來看看是怎樣的一條毒物,把皇后的宮裡搞的烏煙瘴氣的。”

“不——”對於恐懼的本能反應使她不能苟同他“輕率”的做法。

“不怕,有朕在!”嬉笑中充滿寵溺——像往常一樣,她把他的這種表情和做法理解成對她的嘲笑和戲弄。事實上,確實有一點,不管李重承不承認和意識到沒意識到,他就喜歡看她變得軟弱無助的樣子。

片刻,李牧領着一名樣子伶俐的小太監進來。那小太監約十五六歲的樣子,兩手抓住那毒蛇首尾兩端,神態鎮定得很,彷彿手中抓的只是一根木棍之類。納蘭見那蛇還不停的吐着舌信子,不由自主的靠在李重身上。李重體貼地伸手抱住她,低頭輕聲說:“不怕。”

他溫柔之至的舉動反而提醒了納蘭不該這樣懦弱,這樣依賴他的保護和撫慰。她很不自在地掙脫他的懷抱和溫暖。氣氛一時變得尷尬,衆人一時無語。又是李牧老到,打破沉靜問道:“奴才想請明示——該如何處置?要不要把他交到廚房,讓人燉了給芸兒姑娘壓驚?”

“什麼——”皇后恨不得離它遠遠的,萬萬沒有想到還要讓芸兒吃它!

“啓稟皇后娘娘,小春子剛纔說他們家鄉的風俗是被蛇咬的人,要把咬人的蛇燉吃了,這是壓驚。”李牧又不慌不忙地解釋。這時旁邊的那名小太監也開口了,聲音清脆好聽,“是的,皇后娘娘,奴才家鄉很多人是靠抓蛇過活的。我娘說,要吃了蛇才能把魂要回來,若不是的話,被它吸走的魂就回不來了。”小太監講的很懇切。

皇后還在猶豫,他的丈夫又替她做決定了;他對李牧說:“好了,你把它交到廚房,讓人好好的看着,不要發生任何意外,怎樣處置以後再說——還有,去查查是不是哪個宮裡的廚房跑出這樣一條嚇人的毒物。”

“遵旨。”

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11.崔彥朋1.金秋壽慶13.遇刺6.沈譽7.芸兒2.裴中洛4.落水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金秋壽慶13.遇刺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6.沈譽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2.裴中洛10.千秋節8.情義兩全成佳偶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2.裴中洛1.金秋壽慶6.沈譽10.千秋節6.沈譽6.沈譽10.千秋節10.千秋節6.沈譽1.金秋壽慶5.長寧公主6.沈譽10.千秋節14.第 14 章14.第 14 章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10.千秋節6.沈譽2.裴中洛2.裴中洛6.沈譽13.遇刺6.沈譽7.芸兒11.崔彥朋14.第 14 章6.沈譽1.金秋壽慶6.沈譽1.金秋壽慶11.崔彥朋5.長寧公主10.千秋節4.落水4.落水5.長寧公主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5.長寧公主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10.千秋節13.遇刺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11.崔彥朋14.第 14 章2.裴中洛1.金秋壽慶4.落水13.遇刺10.千秋節1.金秋壽慶13.遇刺5.長寧公主13.遇刺1.金秋壽慶4.落水2.裴中洛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4.落水11.崔彥朋
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11.崔彥朋1.金秋壽慶13.遇刺6.沈譽7.芸兒2.裴中洛4.落水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金秋壽慶13.遇刺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6.沈譽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2.裴中洛10.千秋節8.情義兩全成佳偶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2.裴中洛1.金秋壽慶6.沈譽10.千秋節6.沈譽6.沈譽10.千秋節10.千秋節6.沈譽1.金秋壽慶5.長寧公主6.沈譽10.千秋節14.第 14 章14.第 14 章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10.千秋節6.沈譽2.裴中洛2.裴中洛6.沈譽13.遇刺6.沈譽7.芸兒11.崔彥朋14.第 14 章6.沈譽1.金秋壽慶6.沈譽1.金秋壽慶11.崔彥朋5.長寧公主10.千秋節4.落水4.落水5.長寧公主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5.長寧公主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10.千秋節13.遇刺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11.崔彥朋14.第 14 章2.裴中洛1.金秋壽慶4.落水13.遇刺10.千秋節1.金秋壽慶13.遇刺5.長寧公主13.遇刺1.金秋壽慶4.落水2.裴中洛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4.落水11.崔彥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