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晚膳,老太君乏了要休息,衆人便依次散了。
二老爺卻專門留了下來,侍候着母親進內室休息。
老太君躺在軟榻上,二老爺從丫鬟的手裡端了茶過來,坐在母親身邊陪着說話。
無非是聊一些今日進宮的情形。
外命婦進宮見的是後宮的女眷,皇帝但凡是不攙和的,想要見到皇上的機率很小。
“母親今日進宮太后娘娘可有說什麼沒有?”
老太君閒適的閉着眼睛,半天才輕嘆口氣:
“能說什麼,倒是瞧着承兒媳婦還算喜歡的樣子,這就行了,之前我還一直擔心,子卿一個庶出的身份入不了太后的眼,如今倒是不用擔心了。”
二老爺可不想聽這些,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朝廷裡的風向,後宮雖然有明文規定女眷不得干政,可是誰不知道,那裡最能影射前朝。
這些年若不是有母親時常進宮面見太后,進而把握宮中的風向,他們趙家怎麼可能還有如今的模樣。
“太后娘娘就沒跟您透漏一點關於立儲的心思?這幾年聖上的身體。。。可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要知道太后和母親之間可是無話不談的。
想來這樣大的事情,太后娘娘不可能一點的口風也不露。
老太君原本閉着的眼睛因着這一句話,豁然張開。
“放肆,這也是你能說的?文武百官全都算上,誰敢妄議立儲,你這是活膩歪了不是?”
二老爺被老太君這一嗓子嚇了一跳,回過神來也知道自己沒能管住嘴。
“兒子一時嘴上沒把門,母親不要見怪。”
老太君冷哼一聲:
“我見不見怪的不要緊,只要上面那一位不見怪才成。”
二老爺自是連連點頭稱是。
這個話題只能就此打住。
二老爺只得再問起另外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
“母親,聖上要去麓山行宮的事可是定準了?”
老太君這次倒是點點頭。
“八九不離十了。”
二老爺瞬間鬆了口氣。
“可是定下了哪位皇子留下來監國?”
老太君搖搖頭,
“這個太后也不清楚,只聽昨兒皇上去瞧她的時候,感嘆了一句,說是睿親王最近身子不適,也不知道能不能隨行?”
二老爺一聽立刻欣喜萬分。
“既如此,兒子是不是也要準備份禮物過去探望一下?”
老太君重新閉上眼睛。
“你們看着辦吧。”
這就是同意了。
二老爺歡歡喜喜的應承下來,覺得時候也差不多了,這才辭別了母親。
回到屋子,二太太已經有些坐立不安的等着了,一見二老爺回來迫不及待的問道:
“可是問清楚了?”
二老爺點點頭。
“雖然還不清楚上面的意思,但是睿親王這邊倒是可以下一下功夫了。”
二太太一聽有門。立刻仔細詢問起了老太君的意思。
二老爺倒也不瞞着她,將剛剛在母親那邊的對話,一五一十都告訴了妻子。
二太太的心也慢慢的跟着放了下來,歡喜的叫了貼身的婆子進來準備給睿親王府送禮的事情。
忙活了一通才想起還有一件大事。於是便放下了手裡的禮單,過去二老爺那邊說道:
“我今日請了保山去了永平侯府提親。永平侯夫人這次倒是沒有向前兩次那樣直接拒絕,只說還要跟侯爺商量一下。”
二老爺一聽立刻道:
“這是。。。有門?”
二太太心裡也是這樣想的,於是點點頭。
二老爺這下更是高興了,直不停撫掌道:
“我們家的喜事真是一樁挨着一樁啊!”
子卿隨着徐夫人去百香居,將路上買的小食拿出來給婆母和小姑品嚐。
易安高興的不得了,徐夫人瞧着女兒高興的樣子,臉上的神情愈加的緩和了。
想到今日二太太跟她說的那一番話,徐夫人少不得還是要說道幾句自己的兒媳婦。
“我雖知道那二房也不是個好的,但你須知,咱們是長房長子,繼承爵位是理所當然的,那二房就是再算計也只是徒勞罷了,我們不能因着二房如何,就因此失了本分,也學着他們跟着沒深沒淺的算計。”
子卿垂下頭低聲道:
“娘說的是,媳婦兒都記住了。”
徐夫人瞧着子卿低眉順目地一副聽懂了的模樣,心裡滿意了,這才笑道:
“你是個好孩子,娘都知道的。”
子卿擡起頭靦腆地笑道:
“媳婦兒也只是想着咱們一家人能和和樂樂,平平安安的,其他的真的都無所謂的。”
這是實話,任誰也反駁不了的。
那點子不愉快就這樣算是解開了,婆媳兩個外加個貪吃的小丫頭,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倒是也其樂融融的。
子卿臨走的時候,徐夫人還讓孫嬤嬤從自己的首飾匣子裡專門挑了一支通體晶瑩的玉鐲,拉過子卿的小手將它套了上去。
子卿手小,腕細,皮膚白皙,配上這樣的翡翠綠,更顯得柔弱漂亮,看得徐夫人和孫嬤嬤不住的感嘆,真是生的一雙好手啊。
小易安今年已經十二了,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只不過是因着性子的緣故,不大活潑,這些時日跟在子卿身邊,倒是有了不少的長進,難得也不吝嗇的直誇漂亮。
子卿看着身邊的小丫頭,一雙晶瑩明亮的眼睛,忍不住問道:
“母親不若什麼時候也給安安請個女先生吧?”
徐夫人目光微閃,嘆了口氣,瞧了瞧女兒。
“這個。。。再說吧!”
她的女兒畢竟和別家的孩子不一樣。
子卿眼睛眨了眨看出了徐夫人的顧慮,不禁開口道:
“若不然就讓安安先跟着媳婦兒吧,媳婦兒從前家裡是請過女先生的,教一些簡單的還是可以的。”
徐夫人想到自從子卿嫁進來之後,易安倒是開朗了不少,於是便點點頭。
“既如此,你就試試吧。看看她願不願意跟着你學。”
趙明承今日很晚纔回來,子卿坐在軟榻上等着差點就睡着了,睜開眼睛見他已經回來了,慌忙起身,侍候着她洗漱換了家常的衣裳。又吩咐立春去小廚房,將提前做好的飯菜端上來。
趙明承用膳的功夫,子卿就去了裡屋,將牀榻重新鋪好,甩了鞋子先上了牀,隨手拿了一本書,邊看邊等。
趙明承用完了飯,進了屋,隨手還拿了公文,顯然是在衙署沒有看完,見子卿在看書,便也不打擾,徑自上了牀,靠在牀邊繼續翻看公文。
這樣不知過了多久,等到將所有的公文都處理完了,轉過身來,子卿已經睡着了,閉上眼睛,氣息平穩,只是仍舊卷着被子縮成一團的樣子。
趙明承就這樣瞪着眼睛看了半晌,最後也只能輕嘆口氣,轉頭熄了牀頭燈,伸出手將一旁的女人攬進了懷裡。
原本顧大老爺的生辰就該回去的,可是出了永平侯府的事情,就拖了兩日,這會上倒是不好再拖了,子卿一大早去老太君那邊說了此事,得了老太君和徐夫人的允許,這才帶着人坐上了去顧家的馬車。
親家過生辰,趙家這邊怎麼着也要備上厚禮的,是以今日子卿回門,趙家是專門趕了兩輛馬車,一輛坐了子卿和隨身的丫鬟,一輛是專門帶回去的禮物。
剛下了馬車,身後就有人在叫:
“三姐姐,三姐姐。”
子卿回頭去瞧,原來是子瑩,沒想到子瑩今天也回來了。
既然碰上了少不得要互相關心兩句。
都是出嫁的姑奶奶了,從前針鋒相對的時候似乎也就煙消雲散了,至少表面上是一團和氣,姐妹兩個就這樣攜手進了院子。
進了門自然要先去老太太的院子,姐妹兩個一進去,正巧大太太也在。
一番行禮過後,老太太將兩人叫到了身邊坐下。
大太太擡眼仔細打量了子卿的裝扮,頭上是碧璽的簪子跟步搖,身上是桃紅的衫子,繡着遍地芙蓉的牡丹裙,一身的打扮十分的明豔。
大太太一時裡竟然看的微微的出身,直到子卿讓人將帶回來的禮物一一給衆人看的時候,大太太纔回過神來,一見滿桌子珍貴的禮品,心裡又是堵得慌。
因着顧廉還沒有下衙,這宴席一時半會兒也開不上,孃兒幾個索性就呆在了老太太這邊,不多時二太太徐氏也得了風聲過來跟着湊趣,一家子坐在一起氣氛倒也和諧。
子卿想起自己今日回來的目的還有一個,少不得在老太太跟前說道:
“侯府裡四房四叔家的六弟明宇,侯爺從前就專門請了有名的先生過來教習,而且只教他一個人,我想着天賜和明宇的年齡差不多。。。不若。。。。。。”
一個先生教一羣孩子和只交一兩個孩子到底是有差別的。
老太太一聽倒是有些動心。
“只不知這位教習的先生是哪一位?”
子卿想到昨兒趙明承換衣裳的時候和她提的一嘴:
“是伯家的後人,祖母怕是也應該聽過,先帝時期的探花郎伯安伯子夷先生。”
老太太一聽大喜道:
“若真是伯安先生,那感情好,這可是請都請不來的,等晚上你父親回來了,我再和他商量商量。”
子卿點點頭。
老太太又道:
“早知道你們要回來,就應該告訴你們父親今日早些回來的。若是侯爺得空也應該一併請了來。”
子卿微笑着答道:
“侯爺比較忙。”
她今日回門並沒有告訴他,他怎麼可能過來。
這樣又坐了一會兒,子華也來了,聽說早上出門去了萬壽寺代老太太禮佛去了,這會兒纔回來,姐妹三個見了面自然還要寒暄一陣,這樣一耽擱,轉眼就到了半下午,中午的時候大家也沒特意準備什麼席面,都是簡單的吃了兩口,就等着晚上顧大老爺回來一塊吃。
顧大老爺倒是挺給面子的早回來了,於是晚上的宴席便開得早了些。
一會兒丫鬟過來稟報:
“飯準備好了。”
一衆人聽了正準備去花廳,就有二門處的聽差婆子又過來回話。
“侯爺來了。”
子卿先是一愣,繼而有些不敢置信的望過去。
屋子裡的女眷們也是沒想到,不由都面面相覷,還是老太太先回過神來笑道:
“侯爺來了?那就別在這裡說話了,三丫頭趕緊過去前頭迎迎侯爺纔是。”
子卿聽了只好起身,二太太也和子卿一起,兩人邊往前頭花廳走邊閒話:
“我等下就去廚房瞧瞧,讓他們專門做上幾道侯爺愛吃的菜色端上去。”
子卿有些不好意思道:
“麻煩二嬸嬸了。”
徐氏擺擺手。
“又客套了不是。”
趙明承忽然過來,一時裡顧府衆人都跟着忙碌起來,子卿瞧着這樣的情形,忽然就想起了從前子凝帶着周勝謹回來的情形,卻是跟眼前一般無二,只是當時她還是顧府的一個小透明,誰也沒有將角落裡的她放在眼裡,轉眼間卻是物是人非。
老太太的屋子裡,大家分賓主落座之後,坐在一起說話。
有趙明承在,衆人不免都有些拘謹,只有子卿的臉色還算正常一些。
老太太吩咐人重新上了點心和茶水,擡眼去瞧趙明承,正好撞見她轉頭去瞧子卿,眼裡的笑意很是明顯,老太君心裡不禁感嘆:
以後顧府怕是要看着子卿都喜歡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