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盤算

王掌櫃沒兩日就帶來了好消息,流民裡面幾個帶頭的都對“劉主簿”提出的安置方案很是滿意,紛紛表示只要縣衙下令,他們一定帶頭響應!

當然,這幾位裡頭也有精明的人物,提了點額外的小小要求,比如說:先抽籤決定各戶人家在哪裡蓋房子,再動工,說是這樣一來,那家人知道蓋的是自己家的屋子,必然更用心;又比如說,新開墾的荒地,頭一年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收成,不如就免一兩年稅賦吧?再比如說,又是蓋房子又是開荒,這麼忙碌,哪裡還能抽出時間來幫人服役?反正本地那些百姓年年都要服役的,也就不必他們多事了吧?如果真要做,也不是不行,但除了包伙食,還是要給點工錢的好,總不能叫人白乾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青雲心裡明白,如果先決定了哪家人住哪塊地,那除了那戶人家的成員以外,能有幾個人會用心幫他們蓋房子?新開墾的荒地確實有顆粒無收的危險,但如果直接免了稅,現在正缺錢的縣衙能答應嗎?幫本地人服役,本來就是爲了換取民間存糧以解糧困的法子,如果連這種事兒都不答應了,難道這些流民們還願意自包伙食?至於工錢,如果縣衙發得出銀子,現在也不必遲遲不敢有所動作了!

青雲將事情告訴劉謝時,私下抱怨:“這世上精明人也太多了,誰都想多佔便宜,少做事,可天上又不掉餡餅兒,他們也想得太美了吧?”

劉謝笑道:“他們幾個在山上落草,都是領頭的大當家,自在慣了,哪裡肯受苦?你大可放心,即便他們不滿意,其他流民也未必會聽。若不是被逼到了絕路,誰會放着光明前程不要,只隨幾個人的私心非得跟官府作對呢?”

青雲想想也是,便笑說:“既然民意也多是贊成的,現在就看周縣令的意思了。又不用花什麼錢,他如果還要優柔寡斷,那還不如回家當公子哥兒算了!”

劉謝嚇了一跳:“你這孩子,胡說什麼?也不怕被人聽見!”

青雲向他做了個鬼臉,嬉皮笑臉的,心裡卻已拿定了主意。

周康沒想到劉謝會連民意調查都幫着做了,吃驚之餘,也有幾分埋怨:“你的提議還有不少需要商榷的地方,怎麼就把風聲泄露出去了?這不是要催着我照你的意思辦麼?!”

劉謝心中惶恐,忙恭敬道:“卑職不敢,只是大人常擔心流民不服管教,不願接受縣衙安排,因此卑職纔想着悄悄打探一下他們的口風而已。大人放心,他們並不知道縣衙的打算,只知道可能有房子住,有田可耕罷了。”

周康心下還是有些不悅,隨意說幾句話就打發他下去了,然後坐在桌邊,翻來覆去地看劉謝呈上來的計劃書,心中糾結。

劉謝爲人老實,也有真才實幹,而且真心爲百姓着想,確實是個好幫手,只可惜不夠機靈,也太心軟了,流民與治下的百姓是不同的,對他們太好,那真正在他們治下的百姓又何辜?他雖對蔣盧兩位先生並不完全信任,但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對劉謝的評價很有道理。

劉謝對周康的想法一無所知,他只是覺得要做就做到最好,都已經到了這一步,縣令大人每天又“忙”,沒法將心力都放在這一件事上,他索性就多做一些吧。

於是,在青雲的幫助下,他又在私下向城中幾個熟悉的人探了口風,詢問他們關於拿糧食來抵徭役的看法。大多數家境殷實的人都沒什麼意見,反正他們每年都要花錢免役的,但有幾個身家平平的就另有想法了。因爲服徭役的人如果在法定的服役期結束後,繼續工作下去,是可以領工錢的,在農閒時期,這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他們不想將這份收入讓出去。

劉謝將這部分人的意見記了下來,打算對原有的方案做點小修改,只有那些願意花錢免去徭役的人,流民纔會代替他們做工,其他人則照舊不變。

青雲又開始忙起了畫房屋圖紙。她不是建築專業出身,原本對這種事可以說完全外行,但此前同福客棧草建時,她還沒認劉謝做乾爹,便天天跟着王掌櫃、木匠尤金寶和泥瓦匠馬老二他們混在工地上,這古人建房子的方法,她各方面都知道一些,加上那段時間衆人爲了蓋房開店,已經研究過不少省錢法子,她如今就都利用上了。

當初因爲不懂燒磚,又不認識懂行的人,所以他們選擇了蓋木屋,如今有清河縣衙出面,找幾個燒磚的匠人,那是易如反掌!如果縣衙免了這些匠人的徭役,說不定連工錢都省下來了。燒磚的泥可以現挖,她知道縣內有不少地方早有磚窯,不管是重建一個,還是利用舊窯,都是縣令一句話的事。

木材可以直接利用雜木林子。如果不是有必要,她也不想做破壞環境的事,但如今這五千多人的命比雜木林子要珍貴,反正清河三面都有山,山上都是樹,只要不是珍稀樹種,或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砍掉一部分也問題不大。尤木匠當初想出了不少最大限度利用木材的法子,就讓他將經驗傳授給大家吧!

清河周邊氣候都偏乾燥,但因爲有幾條河流,因此氣候條件還算理想,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地震,最嚴重的一次洪水也沒淹進縣城,只把碼頭邊的河東鎮給淹了,大風大雨有過幾次,塌了幾間土房,飛走了十來戶人家的屋頂,死的人都是在露天裡被風捲來的東西砸了頭,或是掉進河裡被水捲走的。青雲來回考慮了很久,覺得木材加紅磚,再加茅草屋頂,蓋的房子在安全方面也差不多了。

根據劉謝清點出來的清河縣不可耕種荒地面積,以及流民的戶頭數,他與青雲合力商定一間院子佔地兩百平方米,也就是三分地。她又設計了幾種最省材料的房屋式樣,都是怎麼簡單怎麼來,長方形的屋,每戶一式三間,一正二偏廂,都有六根支撐的粗柱子,分別在四角和中線上,裡頭如何間隔,就讓各家人自己用木板解決。籬笆都用細樹枝或竹枝建,竈臺統一在院角盤。只要將材料都加工成差不多的大小,再按照設計好的方法組裝起來,釘緊、上榫,完全就是流水線作業。只要一切順利,差不多三四天就能蓋好一整個院子。流民人手有這麼多,又曾經有過蓋窩棚的經驗,想必兩個月內就一定能將所有院子蓋出來了,正好趕上清河本地的雨季。

流民如今人口一共是五千出頭,四百餘戶,除去只剩下單身漢的、孤兒以及孤寡老人,多數是夫妻帶着孩子的組合,也有十來戶人口超過二十的大家族。對這樣的家族來說,三分地略嫌小了點兒,青雲倒想建議他們分家,反正分房子分地都是按戶頭分的,還可以多佔點地方。而劉謝也覺得,流民落草爲寇,多以鄉黨親友爲主,如果能讓大家族分家,再利用抽籤的方式把他們不知不覺地分開來,對控制流民中的不安分人士十分有用。

青雲對此不置可否,只將精心畫好的圖紙以及補充的計劃書再次整理好,交給劉謝帶去給周康。她已經累好些天了,想得腦仁兒發疼,得好好歇一歇。

曹玦明提着兩包藥來看青雲,從高大娘處得知她大白天就睡下了,心裡就有些難受。高大娘說:“青姐兒向來是個勤快孩子,若不是這幾天幫着劉主簿算算數、寫字兒累着了,也不至於大白天就睡下了。小曹大夫,我這就叫她去……”

“不必了。”曹玦明連忙攔下她,笑道,“我也沒什麼事兒,不過是見她近日辛苦,想着她年紀小,身子弱,萬一累壞了身子可怎麼辦?這裡有兩包補藥,勞煩大娘熬給她喝,每日早晚吃一付,吃完了我再送來。”

高大娘接過藥,連聲嘆道:“小曹大夫真是好兄長!咱們青姐兒得您照應,真是天大的福氣!”

曹玦明勉強笑着告辭離開了,心裡卻一抽一抽地,回到自己屋裡,就坐着不動,沉思了許久。

太陽西下,天色暗了下來,麥冬拿着燭臺進屋,見他呆坐,神色頓時沉了沉,輕聲勸他:“少爺,您這是怎麼了?”

曹玦明動了動,彷彿剛剛醒過神來似的,笑了笑:“沒什麼,大概是……累了吧?”

麥冬皺皺眉,決定開門見山:“少爺,送去姜家的信已經出發三月了,差不多該跟姜姑娘透口風了吧?總要讓她知道姜家不會來接人,我們纔好勸她啊!”

曹玦明有些不自在地道:“急什麼?才三個月罷了。你瞧青姐兒哪裡象是心急的模樣?況且她近日有正事要辦,且等她事兒完了再說。”

麥冬不以爲然:“她雖是好心,但流民安置這種大事兒,自有官府擔着,與她什麼相干?她不過就是想讓劉主簿高升罷了。您就不怕劉主簿果然升遷了,姜姑娘有了靠山,就不想走了?少爺,眼下可不是心軟的時候!”

“我沒有心軟!”曹玦明低吼一聲,眼睛緊緊盯着對方,“我只是覺得眼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而已!你也看見了,她如今全副心神都在流民安置的事上,就算勸她離開,她也不會答應的!反而叫她疑心我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加重了語氣,彷彿既是爲了說服麥冬,也是爲了說服自己:“該怎麼做,我心裡有數。等到最好的時機來臨時,我絕不會動搖的!”

麥冬欲言又止,但還是閉了嘴,轉身掀開簾子走了出去。

劉謝再一次獻上修改過的計劃書,這一回設想得更全面了。周康看了也無話可說,反而覺得劉謝這人雖軟弱些,卻有股子一往無前的勇氣,倒也算是難得。況且他的設想十分周到,方方面面都考慮得很仔細,可行性也很強。若真照他的法子做,縣衙也許用不着花什麼錢,就能把流民安置好了,順便給清河添上幾百戶良民,用不了幾年,就能給縣衙增添數千兩的錢糧收入。

他幾乎已經要點頭同意了,只是最後關頭還是矜持了一下,笑容滿面地打發走了劉謝,便叫來蔣盧兩位師爺,正色道:“先生們還是覺得劉謝的想法不周全麼?依我看,這已經不錯了。再拖下去,流民又出了亂子,他們固然沒了活路,但我臉上豈是有光的?我受了冤屈,被貶至此地,正該做一番事業,讓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看纔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豈是大丈夫所爲?!”

他轉向蔣友先:“我知道先生前些日子在外時曾被流民衝撞,受了委屈,但先生不曾受傷,那沒眼色的流民又已經被收押監禁了,先生若還要遷怒其他流民,未免太過了些!”

這話說得有些重了,蔣友先本就不是心胸開闊之人,又一向自視甚高,聞言臉色就有些難看。

盧孟義連忙幫着打圓場:“大人誤會了,蔣兄只是怕事情倉促,劉主簿設想得不夠周全,日後若有後患,反而連累了大人。其實朝中有侯爺打點,大人只要不出差錯,三年後自然得以高升,大人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周康不以爲然:“什麼都不做,只靠岳家提拔,我豈不是太無用了?況且劉謝設想得已經夠周到了,再拖下去,又有何益處?此事已定,就這樣吧!”

蔣友先還想說什麼,被盧孟義暗暗拉了一把,只得忿忿地閉了嘴。待出得門來,他忍不住向盧孟義抱怨:“一個小小的吏員,也想騎到我們頭上了,盧兄你倒也好胸襟!”

盧孟義微笑道:“蔣兄稍安勿躁,不過是幾個流民罷了,若真安置好了,也是大人的功勞,侯爺想必也會爲此高興的。你我的當務之急,是把侯爺交待的東西找到!除此之外,一點虛名又算什麼呢?”

第21章 猜想第58章 透露第33章 陽錯第75章 當年第55章 打點第89章 對峙第93章 攤牌第6章 升職第28章 丈量第37章 珠兒第26章 三方第81章 變故第25章 驚動第78章 整頓第78章 整頓第35章 請託第7章 尷尬第6章 升職第50章 變數第82章 密道第70章 暗涌第1章 升遷第39章 離別第84章 憂鬱第7章 執念第70章 暗涌第48章 隱患第70章 邀請第69章 計劃第34章 皇族第23章 爭宅第46章 團圓第23章 爭宅第78章 整頓第15章 方案第16章 迷霧第40章 帶走第35章 請託第56章 請醫難第60章 心冷第83章 攀親第46章 團圓第28章 懸案第14章 狹路第76章 西門第3章 心思第67章 躲藏第30章 金秋楔子第87章 煩惱第42章 圍堵第24章 探病第8章 盤算第53章 匹配第33章 詭死第86章 觀戰第33章 詭死第60章 混亂第44章 迴歸第29章 挽回第67章 躲藏第58章 怪異第53章 驚聞第69章 八卦第93章 攤牌第25章 驚動第56章 絡繹第40章 帶走第22章 納涼第89章 醒來第55章 揭破第81章 變故第19章 買地第26章 三方第2章 商議第3章 來歷第86章 觀戰第77章 青煙第46章 團圓第8章 盤算第30章 壓力第53章 匹配第57章 探監第41章 苦肉計第23章 爭宅第41章 氣焰(上)第15章 生疑第27章 佈置第1章 野店第108章 開堂第89章 對峙第69章 八卦第12章 席上第80章 失蹤第67章 躲藏第30章 壓力第24章 探病第62章 父親第12章 分析第81章 變故
第21章 猜想第58章 透露第33章 陽錯第75章 當年第55章 打點第89章 對峙第93章 攤牌第6章 升職第28章 丈量第37章 珠兒第26章 三方第81章 變故第25章 驚動第78章 整頓第78章 整頓第35章 請託第7章 尷尬第6章 升職第50章 變數第82章 密道第70章 暗涌第1章 升遷第39章 離別第84章 憂鬱第7章 執念第70章 暗涌第48章 隱患第70章 邀請第69章 計劃第34章 皇族第23章 爭宅第46章 團圓第23章 爭宅第78章 整頓第15章 方案第16章 迷霧第40章 帶走第35章 請託第56章 請醫難第60章 心冷第83章 攀親第46章 團圓第28章 懸案第14章 狹路第76章 西門第3章 心思第67章 躲藏第30章 金秋楔子第87章 煩惱第42章 圍堵第24章 探病第8章 盤算第53章 匹配第33章 詭死第86章 觀戰第33章 詭死第60章 混亂第44章 迴歸第29章 挽回第67章 躲藏第58章 怪異第53章 驚聞第69章 八卦第93章 攤牌第25章 驚動第56章 絡繹第40章 帶走第22章 納涼第89章 醒來第55章 揭破第81章 變故第19章 買地第26章 三方第2章 商議第3章 來歷第86章 觀戰第77章 青煙第46章 團圓第8章 盤算第30章 壓力第53章 匹配第57章 探監第41章 苦肉計第23章 爭宅第41章 氣焰(上)第15章 生疑第27章 佈置第1章 野店第108章 開堂第89章 對峙第69章 八卦第12章 席上第80章 失蹤第67章 躲藏第30章 壓力第24章 探病第62章 父親第12章 分析第81章 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