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邀請

青雲跟在喬致和的馬車後面去了龔家。說來龔家離得也不遠,離喬家也就是三條街的距離,周圍環境不錯,左鄰右舍基本都是朝廷命官。龔家宅子不算大,也就是三進而已,但門前卻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龔樂林是先帝信重的青壯派官員,如今在地方上任期滿了回京,很有可能要入六部或內閣了。與他際遇相近的喬致和丁憂起復後,都能升上正三品,更何況他在邊境還多逗留了幾年,又有撫邊之功?京城中人都長着勢利眼,見他回京,哪有不上趕着示好的?他昨天才到家,客人就一直沒停過,據說他一家子連行李都還沒時間安置好呢。

喬致和與龔家相熟,龔家管事一見是他,立刻就引了他去龔樂林的書房,沒讓他和其他來客一起在前廳上等候,同時命人飛報龔樂林,顯然待遇不一樣。青雲雖然只在錦東待了幾個月,龔家內宅裡認得她的下人也不是沒有,又見她命人遞上了帖子,知是“清河縣主”來報,連忙報到後宅去,不一會兒,龔太太便親自迎了出來。

青雲見龔太太額頭上還冒着汗,不由得有些愧疚:“龔大人和龔太太纔回到京中,旅途疲憊,需要休息,又要收拾行李,接待上門來的客人。我卻未能體諒,巴巴兒地跑過來給您添亂,實在是魯莽了,還請龔太太不要見怪。”

龔太太忙笑道:“縣主這麼說,我們夫妻可就無地自容了。您能來看我們,不忘當年情誼,便是我們夫妻的福氣。若您要與我們客氣,那就是瞧不起我們了。”

青雲笑着行禮,口稱不敢,兩人說笑寒暄了兩句。心中各自都鬆了口氣。青雲鬆口氣,是爲對方沒有因爲她身份的轉變而改了態度,表示日後來往時不會有問題;而龔太太鬆口氣,則是因爲青雲身份由下屬義女一躍成爲宗室貴女,不知會不會因爲從前的些許怠慢而懷恨在心,又或是端起貴人架子對他們夫妻耍威風,如今青雲態度一如既往地親切,彷彿雙方是平等相交,怎不讓她有好感?宗室裡頭,能用謙和態度看待官員的人已不多了。大部分的人即使家道中落,也會死端着一個龍子鳳孫的空架子,瞧不起旁人的。

青雲跟龔太太在花廳裡說了幾句話。龔太太又讓女兒出來與她見禮,青雲見姜五太太和姜融君都不見蹤影,便直接問起:“怎麼不見五舅母和姜家表姐?”

龔太太愣了一愣,纔想起青雲是已故溫郡王之女,而溫郡王的妻子正是姜家女兒。她是姜家外孫女,不正該叫姜五太太舅母,和姜融君也是表姐妹嗎?忙解釋道:“姑母昨兒就被姜家人接回去住了,此時並不在這裡。融君則身上有些不好,這兩日一直歇着,我怕她勞神。也不敢讓她出來招呼客人。縣主若想見她,我這就命人喚她去。”

青雲有些意外,姜家接走姜五太太。這也沒什麼出奇的,但既然接走了姜五太太,怎麼會讓姜融君繼續留在龔家呢?便道:“表姐既然不舒服,就不要讓她出來了。”又問,“我聽說。表姐在回京的路上生病了,龔大人和龔太太怕她病情加重。就陪着她在當地養病,直到病好了,才重新上路。怎麼她到了京城後又病倒了呢?難道是先前的病還沒治好?”

龔太太嘆了口氣:“先前她的病,其實已經大好了,只是在路上耽誤的時間長了,她怕誤了我們家大人的公務,便催我們加快行程。我們見她臉色還好,也沒多想,誰知回到家裡後,才發現她只是硬撐着,其實早就累得不行了。請了大夫來看,說是路上吹了風,勾起了舊病,加上心思重,纔會發作起來,倒不是什麼大症,但若是沒有調養好,怕是後患無窮。我正想着,等過幾日忙完了,就給她尋一位好大夫來,細細調理一番呢。”

青雲聽得有些擔心:“那是要好好調理一番,她從前在錦東時,身體就不算很好。若是需要什麼藥材,請儘管跟我說,我那兒有不少存貨呢。”大約是跟錢老大夫和曹玦明混久了,她有存藥材和成藥的習慣,雖然庫存不算多,但真有需要時,只要跟太醫院打聲招呼,想要什麼都能拿到。相比之下,龔家恐怕只能在市面上的藥店買而已。

青雲又問:“表姐今天精神還好吧?我能不能進去瞧瞧她?方便嗎?”

龔太太猶豫了一下,笑道:“這有什麼不方便的?縣主與融君是表姐妹,原是自己人。”便親自領着青雲往後院走去。

姜融君在龔家其實算是客居,雖然在龔樂林夫妻心中,跟她們的女兒沒兩樣,卻不會象龔家姑娘一樣住在正院的廂房裡。她是住在正院東面的側院中的,一人獨佔三間小小巧巧的屋子,收拾得倒也精緻整齊,西廂有兩間屋子,是給杜嬤嬤住的,南面一排小屋,則是丫頭婆子們的居所。

姜融君正靠在窗下的美人榻上發呆,屋裡的丫環無人敢說什麼,連杜嬤嬤也在廊下坐着唉聲嘆氣,也不知愁什麼呢,猛一瞧見青雲來了,立刻站了起來,雙眼瞪得老大。

青雲笑着跟她打招呼:“杜嬤嬤,你還記得我嗎?”

杜嬤嬤不自然地笑了笑,看青雲的目光有些複雜,接着看到龔太太的眼色,纔想起青雲如今的身份,忙上前行了一禮:“見過清河縣主。”

青雲忙扶起她:“不必多禮。您是六舅舅的乳母,便是我的長輩,我可不敢受您的禮。”

杜嬤嬤乾笑着,沒有說什麼,青雲隱隱約約察覺到一些異狀。這時,姜融君迎出來了,臉上倒是帶着真誠的微笑:“是你來啦?我還想着,你若不是個勢利眼,聽說我回了京城,也該來瞧我了。楠兒昨日就來過了呢。”

青雲拉着她的手笑說:“原來她已經來過了,我還是剛知道你回來了呢,一聽說就跑了過來。怎麼楠姐姐早知道了,卻不告訴我呢?明兒我非要找她算賬不可!”

這不過是說笑罷了。她也不是天天能見到周楠,周楠有事也不能馬上傳信給她。但她與周楠最熟,而周楠與姜融君在錦東相伴多年,又有很深的交情,借周楠來緩和一下局面,倒是個不錯的法子。青雲現在是越發感覺到姜融君身邊人對自己的態度有異了。

姜融君只是笑笑,沒有說什麼,便轉向龔太太:“這裡有我呢,縣主也不是外人。您就忙您的事去吧。”

龔太太有些擔心地看着她:“這會不會太過怠慢了些?你身上又不好。”

“我沒事。”姜融君非常平靜,“不過是精神差些罷了。”

龔太太已經把幾位上門的女客晾了一會兒了,不過是借了青雲的縣主名頭。才能脫身罷了,但把人晾太久,又太得罪人了些。眼下龔樂林還未得授新官職,她不能失了禮數,便跟青雲賠了罪。然後匆匆離去。

姜融君又打發杜嬤嬤:“舅母今日必定很忙,身邊兩個得力的大丫頭,又都病倒了。嬤嬤去幫一幫她吧?”

杜嬤嬤擔心地看了一眼青雲,沒說什麼就退了下去。姜融君這才請青雲進屋看茶。

青雲納悶地進了屋,喝了一口茶,便直接問:“龔太太和杜嬤嬤態度都怪怪的。難不成是我在不知道的時候,得罪了你?”

姜融君笑笑:“你別見怪,她們不過是想起當年對你的身世有多番猜測。結果卻發現事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時迴轉不過來罷了,習慣就好了。”

青雲更糊塗了。她的“身世”——其實是對部分知情人士編出來的版本——早在兩年多前,便在寫給劉謝的信件中說過了,就是當年楚王妃與溫郡王妃不和。爲報復把其女抱走,結果溫郡王妃受打擊太大死了。楚王妃怕事情暴露會對自己不利,就派人追殺其女……對別人而已,這個解釋版本已經可以糊弄出去了,但姜融君是苦主,大約會覺得不夠份量吧?但再不能接受,都是兩年多前的事了,她都不覺得有什麼,龔太太和杜嬤嬤這兩位只能算是相關人士,居然至今還未能接受?

青雲猶豫了下,道:“說真的,當初知道事情真相時,我也很訝異。明明用不着做得這麼絕,楚王太妃卻做了,可見她本來就是心狠手辣的,這種人害死了那麼多人,居然還能保住性命,真叫人鬱悶!她也是走運,生了個孝順又忠於朝廷的兒子,不然先帝也不會看在她兒子苦苦求情的份上,沒有將她處死。不過我想,象她這種野心勃勃又心黑手辣的人,遲早會再做壞事的,到時候可就不能再饒過她了!”

姜融君臉上淡淡的:“先帝仁慈,留她性命,我們這些苦主又能說什麼呢?你失了母親,我失了家人,卻比不上她有個好兒子。其實我也不覺得她兒子有什麼好的,只能說是老天沒眼,連天花都沒能弄死那個人,這都是命!”

青雲聽出對方心中仍有怨恨,事實上她也有。雖然不是真的因爲楚王太妃而失去了母親,但姜鋒教養過她多年,姜鈞也是她堂舅,加上那幾年裡吃過的苦頭,這口氣她沒那麼容易嚥下去!說起來,齊郡王妃的謀逆,好象背後隱隱約約還有楚王妃的影子,雖然沒有證據,但她總覺得兩者之間是有聯繫的,等她查出證據,絕不會放過那女人!

青雲低哼一聲,鄭重對姜融君道:“你耐心等一等吧,那女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現在她孃家失勢,在姜家族中掌握大權的是與二房不睦的長房,她婆家這邊,丈夫是早已失去實權了,兒子也不大管事,只做個富貴閒人,女兒還被許給了十分落魄的人家,原本追隨他們的文武官員也漸漸散了。她再想做什麼,都不可能成功的,但她若再敢有妄動,就沒人能護得住她了!太后與皇上也恨着她呢!”

姜融君有些意外:“太后與她是親姐妹,即便有些仇怨,也不至於到置其於死地的程度吧?否則這幾年裡,皇上登基了,也沒對楚王太妃做什麼?”

青雲笑笑:“楚王太妃都要害皇帝,好把自個兒子送上皇位了,太后怎會不恨她?我這些年一直陪在太后身邊,對她的想法再清楚不過了。你瞧她連孃家兄弟都能捨了,楚王太妃又算什麼?”

姜融君的臉色好看了許多:“既如此,我就等着看那女人的下場吧。”

青雲見她神色緩和下來,暗暗鬆了口氣,笑問:“五舅母怎麼回姜家去了?卻又不帶上你呢?”

姜融君的臉色又僵了僵:“大伯母親自來接五伯母,她又怎能不回去?我卻是不耐煩與長房打交道的。長房雖與二房不睦,但當初我家遭難時,也不見長房說什麼,如今雖說好些了,但我看大伯母也不怎麼看得上我。五伯母有孃家,又是守節之人,長房不敢不敬她,我又算什麼呢?一介孤女罷了,去了她家,平白受長房的人白眼,又有什麼意思?”

青雲皺起眉頭:“大舅母和兩位妹妹待我倒還好,應該不至於吧?回頭我去試一試她們的口風,如果真象你說的那樣,就算了。倒是你跟我別外道纔是,我在城外有個莊園,風景極好的,前些時候一直有事不得空,也沒能住過去散散心。你且好生養病,待你好了,我也閒了,就拉上楠姐姐,三人一道去我那莊園上住幾天,沒有長輩看着,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你說好不好?”她還湊近了姜融君的耳朵小聲說:“我養了幾匹馬,都不錯的,莊園上也沒有外人,咱們還騎馬玩,怎麼樣?”

姜融君低頭抿嘴一笑,看向她的雙眼中帶着溫和與親切:“小時候也就罷了,你如今都多大年紀了?還總唸叨着玩耍。”話雖如此,但她在錦東也學會騎馬了,偶爾散散心,是個很好的消遣,只可惜在京城不方便。青雲既然提供了機會,她當然要心動的。猶豫了一會兒,她才咬脣說:“去就去,只是得問過五伯母與舅母才行。”

青雲馬上自告奮勇:“我馬上就去姜家問五舅母的意思!”只是看天色漸暗,才改了口:“算了,明天再去。”

姜融君抿嘴偷笑,心情漸好,只是想起了那個傳聞,心下又隱隱作痛起來。

第93章 攤牌第57章 牛痘第56章 請醫難第18章 商議第11章 消息第82章 荷包第54章 流言第50章 圖紙第50章 圖紙第24章 隨筆第87章 煩惱第11章 赴宴第55章 揭破第38章 初議第58章 透露第106章 救人第51章 擄人第102章 流言第3章 重遇第52章 證據第58章 舊事第24章 隨筆第14章 狹路第51章 擄人第15章 方案第52章 江上第54章 流言第79章 密報第53章 驚聞第18章 舊居第110章 明證第87章 煩惱第65章 臨行第74章 放手第10章 求娶第41章 苦肉計第31章 端倪第30章 金秋第89章 對峙第30章 壓力第29章 夜談第59章 庚帖第24章 隨筆第18章 舊居第4章 嬤嬤第25章 驚動第77章 跟蹤第87章 煩惱第23章 小九第24章 逃奴第52章 江上第55章 宴請第24章 逃奴第22章 鄙夷第60章 爭奪第110章 明證第39章 賬冊第99章 御前第9章 出行第77章 青煙第38章 秋日第43章 欺瞞第93章 攤牌第70章 新芽第19章 對策第83章 繞道第18章 舊居第18章 舊居第69章 回家第56章 請醫難第85章 傳話第18章 安置第83章 攀親第9章 身世第61章 戒備第20章 趙三第30章 威脅第63章 真相?第4章 心聲第71章 說親第54章 流言第8章 疑點第111章 天亮第14章 狹路第87章 冷箭第61章 破壞第60章 混亂第89章 醒來第37章 逼問第56章 絡繹第34章 淮紙第18章 安置第83章 攀親第79章 上門第52章 恐懼第40章 元宵第4章 嬤嬤第52章 江上第48章 行刺第10章 劇變
第93章 攤牌第57章 牛痘第56章 請醫難第18章 商議第11章 消息第82章 荷包第54章 流言第50章 圖紙第50章 圖紙第24章 隨筆第87章 煩惱第11章 赴宴第55章 揭破第38章 初議第58章 透露第106章 救人第51章 擄人第102章 流言第3章 重遇第52章 證據第58章 舊事第24章 隨筆第14章 狹路第51章 擄人第15章 方案第52章 江上第54章 流言第79章 密報第53章 驚聞第18章 舊居第110章 明證第87章 煩惱第65章 臨行第74章 放手第10章 求娶第41章 苦肉計第31章 端倪第30章 金秋第89章 對峙第30章 壓力第29章 夜談第59章 庚帖第24章 隨筆第18章 舊居第4章 嬤嬤第25章 驚動第77章 跟蹤第87章 煩惱第23章 小九第24章 逃奴第52章 江上第55章 宴請第24章 逃奴第22章 鄙夷第60章 爭奪第110章 明證第39章 賬冊第99章 御前第9章 出行第77章 青煙第38章 秋日第43章 欺瞞第93章 攤牌第70章 新芽第19章 對策第83章 繞道第18章 舊居第18章 舊居第69章 回家第56章 請醫難第85章 傳話第18章 安置第83章 攀親第9章 身世第61章 戒備第20章 趙三第30章 威脅第63章 真相?第4章 心聲第71章 說親第54章 流言第8章 疑點第111章 天亮第14章 狹路第87章 冷箭第61章 破壞第60章 混亂第89章 醒來第37章 逼問第56章 絡繹第34章 淮紙第18章 安置第83章 攀親第79章 上門第52章 恐懼第40章 元宵第4章 嬤嬤第52章 江上第48章 行刺第10章 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