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驅逐犬戎

爲解申後太子之急,申侯裡通外國引入犬戎,徹底消滅了周幽王這一屆腐朽的領導班子。不料犬戎在王城爲非作歹,根本沒有離開王城的意思。

放眼望去,經過這場變亂,最高領導周幽王死了,奸臣虢公與尹球也死了,忠臣鄭伯友也死了。

要解王城之亂,只能寄希望於申侯。

申侯屬地申,國弱兵微,根本沒有與犬戎抗爭的能力。但是兩兵相逢,智者勝。申侯這個太極高手,要讓犬戎退兵,當然得借力打力,引入外援了。上次借犬戎之兵打敗周幽王已經是借力的一個典範,可惜沒有料想到最後結果不可收拾。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申侯再借兵就成熟的多了。

申侯連發三封密信,送往三路諸侯處,約會三國勤王助力。哪三路諸侯?這三路諸侯分別是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贏開。又派人告知鄭國鄭伯犧牲的壯烈事蹟,請世子掘突一同起兵。

從申侯邀請的救兵就可以看出,實踐鬥爭鍛鍊人,他的確成熟了。這幾路諸侯來自四面八方,可以從不同方位趕來王城;從爵位上看,有周天子的宗室,也有沒有爵位的附庸國——秦。這就避免了將來真正趕走犬戎之後,會有權利爭奪現象的發生。

收到信的諸侯,先到的是鄭國世子掘突。

爲何?只因爲替父報仇心切,掘突帥車三百乘,星夜趕來。到了之後,他迫不及待,馬上要求進兵。隨行的公子成持反對意見。認爲鄭兵連夜兼程,疲憊不堪,應該築起堡壘,與犬戎對抗,等到諸侯兵到,會和之後一同進攻。周朝的公子並非後代對青年男子的尊稱,而是諸侯之子,除了繼承諸侯爵位的世子之外的列位同志。公子成身份尊貴,又言之有理。可惜掘突此時一心報仇,根本聽不進去。掘突認爲爲父報仇,只能進,不能退,這才合乎禮制。況且犬戎正是驕傲得瑟的時候,我們出兵不正是出其不意嗎?

公子成一看這位已經被仇恨燒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去勸告了。那您是老大,自然您說了算。

掘突麾軍直*王城,奇怪了,這王城之上偃旗息鼓,沒有動靜。幾次叫罵,沒人迴應。掘突一看這是要裝縮頭烏龜啊,命令大軍開始攻城。誰知背後忽然殺聲震天,居然是犬戎從後面殺來。掘突慌了神,後隊變作前隊,來戰犬戎。兩兵還未交戰,城門大開,犬戎又有兵士從城裡殺出。

孛丁、滿也速兩面夾擊,鄭兵抵擋不住,撒丫子快跑啊!戎兵追趕三十里纔回軍王城。

掘突這時候才悔不聽公子成之計,問計於公子成,這可如何是好?

公子成說此地靠近濮陽,衛侯老成多計,不如投靠衛侯,鄭衛合兵,必然獲勝。

兩日後,鄭兵行進中正遇衛侯。這老爺爺八十多歲,鶴髮童顏,真有諸侯之威。掘突向前拜見,訴說兵敗之事。衛侯呵呵一笑,孤傾國勤王,秦、晉之兵也將到來,不愁犬戎不敗。

於是兩國行進,離鎬京二十里分處下寨。不多時秦、晉援兵來到,各位領導首先召開作戰會議。

要說和犬戎作戰,最有經驗的非秦伯莫屬。雖然這時候秦只是大周的一個附庸國,不是什麼宗室皇親,但是秦與犬戎交界,經常發生戰爭。而且秦兵驍勇善戰,向來是犬戎所顧忌的。

果然對於這次會戰秦襄公提出了一個好主意。建議趁着大軍初到,犬戎還沒防備發動突然襲擊,分兵東南北三路攻打王城,但是留出西門,放犬戎出城。這可不是放他一條生路,而是命世子掘突伏兵於此,從後面發動突然襲擊。

這邊申侯聽說勤王大軍已到,高興不已,命令只等攻城就開門接應。申侯還是不大放心,又心生一計。告訴戎主,您看這可四面給我們圍上了,您這麼辛苦折騰一趟,不就爲點金銀財寶嗎?不如先將金珠寶貝着先鋒孛丁押送回國,免得打起來有損失。

戎主這時候已經被金子晃花了眼了,全沒想到此時矛盾已經轉化了,不是合作關係,已經是敵我關係了。這押送寶貝不是分兵少將了嗎?戎主命令孛丁押送金銀財寶回國,滿也速出門迎敵。

滿也速派使者約好明日交戰。

誰料到三更之後,衛軍出兵劫營。黑燈瞎火,一團混亂,也看不明白誰是誰了。三路大軍一同攻城,犬戎兵敗如山倒,百餘人護着戎主出西門而去。

逃命逃的好辛苦啊!

剛出西門,又聽見殺聲震天,掘突伏兵在此!

虧得滿也速殺出城外,救了戎主,逃命去也!

估計這幫犬戎人還得在路上暗罵,這幫大周的臣民,太狡猾了!說話不算數啊!

是不能算數,您在鎬京已經屬於遠離故土的侵略者了,還指望被侵略的一方跟您仁義禮智信呢?只能說犬戎爲利出兵,不仁;據城不退,不義;與周大戰,不智!這不是找打呢嗎?

王城內一夜混戰,亂七八糟的趕走了虎狼之師——犬戎。申侯大擺筵席,款待各位勤王諸侯。不料一人站立反對:諸位,這是我們喝酒的時候嗎?國破君亡了!

原來是衛武公反對。

想必申侯當時臉色不甚好看。的確,申侯最大的缺點,就是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爲小利失大義。但是衛武公接下來的倡議使得他開心不已。衛武公聲如洪鐘,“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迎立太子宜臼。”各位一致同意,草成表章,決定派掘突同志赴申,迎接太子宜臼入王城登基。

太子宜臼一直在申地,所以王城發生的一切,都毫不知情,心情忐忑無比。直到看見了諸侯聯名的表章,這才知道周幽王已經被戎主所殺。宜臼不由得放聲大哭。這哭聲是對周幽王父子親情的不捨,是對母親與自己不幸遭遇的委屈,恐怕還有危機過後的放鬆。

甭管怎麼說,啓程上任當天子去呀!

諸侯與文武百官在王城三十里之外迎接宜臼。太子宜臼看到被犬戎損毀的王城、宮室再次潸然落淚。稟明申後之後,宜臼即位,是爲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爲各位諸侯按功行賞。

首先將申侯晉爲申公。申侯再三推辭,說這都是大家的功勞啊,我怎麼敢居功呢?而且獲罪於先王,還敢領賞嗎?

於是平王將申侯復爲侯爵。

其次應衛武公之請,貶斥褒姒母子與虢公、尹球等一干奸臣。

最後分封諸位諸侯,衛侯晉爲公爵,晉侯加封河內附庸之地,鄭伯友賜諡爲桓,掘突襲伯爵,加封祊田千頃。秦君原來只是附庸國,加封秦伯。申後封爲太后。

接着平王出安民榜,安撫百姓。再封衛侯爲司徒,鄭伯掘突爲卿士,留於朝中輔政。

朝政基本安定,百姓基本滿意,申侯與晉侯先後準備告辭。申侯應該是不止見鄭伯掘突英武果敢,還主要是出於穩定執政關係的考慮,將女兒武姜嫁給掘突。

這一場連綿數載的風波,貌似都過去了。

唯一從這場風波中出力不討好的,只有犬戎。

第十一章遷都辯論會辯論會主持人周平王:自從上次犬戎把我們王城侵入擾亂一番,虧得各位諸侯出力,讓他們無功而返。可是這幫強盜自此認得來時戰略要地,回去之後一直就沒老實,大舉進攻。到現在岐、豐之地已經半數被犬戎攻佔。而且經過犬戎入侵,宮殿被焚燬無數,實在是破破爛爛的,好像丐幫總部。

我們大周既定都鎬京,又有修建了洛邑,那現在就討論一下,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是否應該遷都呢?

正方代表太宰:我看天子所言有理。你看看現在的宮殿,燒成露天廣場了,你說要是重新修建吧,還不是勞民傷財嗎?經過上次的犬戎入侵,老百姓已經夠苦的了。如果我們在修宮殿的時候,正好西戎再次入侵,還怎麼抵禦呢?還不如遷都於洛邑,那都是現房,多方便啊!

反方代表司徒衛武公:其實吧,作爲一個九十歲的老臣,有些話我還真是不想說,但是呢,承蒙天子您看得起,讓我徒佔六卿之位。如果我知而不言,對您就是不忠;和大家意見不同呢,就是不和於友。但是老臣寧願得罪朋友,也不願意對您不忠。

(羣臣:汗……果然人老話多,您就直接說得了,誰還能去捂着您的嘴嗎?)

反方司徒衛武公:我們來分析一下兩地形勢。鎬京,左有崤山與函谷關,右有隴、蜀,所謂披山帶河,沃野千里啊!全天下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了。洛邑,雖然在天下的中心地帶,但是地勢太平坦了。如果打仗,那絕對是四面受敵。這也是先王並建兩都,但是定都鎬京的原因。東都洛邑那就是天子出巡的臨時住所。您現在如果放棄鎬京,定都洛邑,恐怕我們大周要從此衰微了!

主持人周平王:您看您說的這話,我這不是讓犬戎*的沒招了嗎?這宮殿殘破,還總有犬戎騷擾,也不能放心的住啊!

反方司徒衛武公:說起來犬戎,那是豺狼虎豹啊!本來就不應該引入王城。您現在應該節用愛民,練兵強國,將來效仿先王南征北戰,俘虜他們的戎主,獻於七廟,這才能一雪前恥。如果您現在一味退讓,我退一尺,敵進一丈,那時候就不止是岐、豐危險了!再說堯舜時代,那宮殿還是茅草房呢,也沒有覺得恥辱啊!國家強盛也不能單獨從宮殿來看。

正方代表太宰:老司徒,您這是比較保守的看法,也不通變啊!這犬戎入侵不全是先王自找的嗎?這篇翻過去,現在也不用說了。現在天子雖然打退犬戎入侵,但是國庫空虛,沒錢啥事也辦不了啊!再說老百姓現在多害怕犬戎呢?假如犬戎大舉進攻,勢如破竹,誰能承擔得起誤國之罪?

反方衛武公:申侯既然能招來犬戎,當然能有辦法退兵。天子不如問計於申侯,一定有安邦良策。

周平王:(汗汗汗……我姥爺那不是爲了我急眼沒招了纔出此下策嗎?)申侯幾天前才上表,說犬戎總攻打他的申地,估計是上次的事記仇了。他現在自顧不暇,還能顧得上我嗎?

行了,不說了,兩方各有優點和缺點。現在當務之急,國家需要安定。就這麼定了,我們就遷都洛陽!

反方衛武公:既然您決定了,那我們不能導致百姓民不聊生。這是司徒的責任,老臣義不容辭。

實踐部分:衛武公出榜昭告百姓,願意隨聖駕東遷的百姓,趕緊打包行李準備,大家一起出發。

祝史,也就是主持祭祀祈禱的官員,作文將遷都的原因告於宗廟。

至東遷之期,大宗伯報七廟神主,登車作爲先導。

秦伯贏開親自領兵護駕。百姓們扶老攜幼,跟從的人不計其數。

第70章 長使英雄淚滿襟第79章 強權派第14章 重耳悲催的流亡之旅第48章 子楚歸來第53章 魯莊公在行動第3章 雷厲風行的錯招第40章 未卜先知的小孩第45章 執着的復仇者第38章 齊楚頂尖辯論賽第80章 野外婚禮第11章 祈年宮之亂第7章 嚴遂的決心第4章 最富魅力領導第48章 需要小強第49章 無處不在的機會第24章 變幻不定的盟友第42章 祭足的選擇第18章 楚國的敵後武工隊第57章 申生之死第12章 穆姬在崇臺第48章 高貴是高貴者的墓誌銘第39章 借貸人品第53章 魯莊公在行動第19章 一鳴驚人第18章 苦難中第44章 嘗不到的新麥第23章 亡國與救國第15章 馬陵第13章 呂不韋之死第12章 誰是軟柿子?第17章 風吹雲散第19章 閉不上的臨淄城第42章 趙氏孤兒第44章 嘗不到的新麥第39章 聲勢驚人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第20章 不再沉默第20章 我先撤第43章 白日見鬼第25章 愛我就請離開我第7章 嚴遂的決心第20章 石碏的選擇第13章 “怕”就一個字第57章 申生之死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第33章 狷介者介子推第16章 禍禍與反禍禍第31章 魯難未已第41章 郵遞員:伍子胥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23章 奇妙的轉化第86章 聲討狼外婆第72章 一念之差第26章 弄巧成拙第18章 案發地:馬廄第88章 辱人者人必辱之第92章 木有金桃第23章 亡國與救國第9章 晉國人事變動第39章 聲勢驚人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54章 齊襄公的道德觀第28章 不能吃的蛋糕第47章 轉換軌道第22章 秉筆直書第9章 人生得一知己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1章 信陵君竊符救趙第41章 命運輪轉第46章 春秋第一射手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30章 魯國發燒第40章 三分之一的冰山第30章 孟嘗君到咸陽第24章 驛動的心第20章 我先撤第28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17章 百變奇葩公孫敖第36章 天子一怒第14章 領導去世帶來的一切第21章 瘋狂娛樂場所:桃園第65章 無辜替罪羊第31章 馮諼收德第28章 旱海難尋第31章 尷尬的周遊列國第31章 馮諼收德第25章 連衡第8章 史上最輕鬆政變第31章 美麗無罪第85章 總有妙計的狠心人第18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88章 辱人者人必辱之第4章 最富魅力領導第8章 春申君之死第21章 共同的代價第1章 周宣王的昏招第33章 演技派第31章 魯難未已第54章 勇鬥偪陽第28章 誰的lady gaga
第70章 長使英雄淚滿襟第79章 強權派第14章 重耳悲催的流亡之旅第48章 子楚歸來第53章 魯莊公在行動第3章 雷厲風行的錯招第40章 未卜先知的小孩第45章 執着的復仇者第38章 齊楚頂尖辯論賽第80章 野外婚禮第11章 祈年宮之亂第7章 嚴遂的決心第4章 最富魅力領導第48章 需要小強第49章 無處不在的機會第24章 變幻不定的盟友第42章 祭足的選擇第18章 楚國的敵後武工隊第57章 申生之死第12章 穆姬在崇臺第48章 高貴是高貴者的墓誌銘第39章 借貸人品第53章 魯莊公在行動第19章 一鳴驚人第18章 苦難中第44章 嘗不到的新麥第23章 亡國與救國第15章 馬陵第13章 呂不韋之死第12章 誰是軟柿子?第17章 風吹雲散第19章 閉不上的臨淄城第42章 趙氏孤兒第44章 嘗不到的新麥第39章 聲勢驚人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第20章 不再沉默第20章 我先撤第43章 白日見鬼第25章 愛我就請離開我第7章 嚴遂的決心第20章 石碏的選擇第13章 “怕”就一個字第57章 申生之死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第33章 狷介者介子推第16章 禍禍與反禍禍第31章 魯難未已第41章 郵遞員:伍子胥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23章 奇妙的轉化第86章 聲討狼外婆第72章 一念之差第26章 弄巧成拙第18章 案發地:馬廄第88章 辱人者人必辱之第92章 木有金桃第23章 亡國與救國第9章 晉國人事變動第39章 聲勢驚人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54章 齊襄公的道德觀第28章 不能吃的蛋糕第47章 轉換軌道第22章 秉筆直書第9章 人生得一知己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1章 信陵君竊符救趙第41章 命運輪轉第46章 春秋第一射手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30章 魯國發燒第40章 三分之一的冰山第30章 孟嘗君到咸陽第24章 驛動的心第20章 我先撤第28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17章 百變奇葩公孫敖第36章 天子一怒第14章 領導去世帶來的一切第21章 瘋狂娛樂場所:桃園第65章 無辜替罪羊第31章 馮諼收德第28章 旱海難尋第31章 尷尬的周遊列國第31章 馮諼收德第25章 連衡第8章 史上最輕鬆政變第31章 美麗無罪第85章 總有妙計的狠心人第18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88章 辱人者人必辱之第4章 最富魅力領導第8章 春申君之死第21章 共同的代價第1章 周宣王的昏招第33章 演技派第31章 魯難未已第54章 勇鬥偪陽第28章 誰的lady g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