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開始了

除了這八條尚算創新的法規之外。《天佑新政》還用了大量篇幅。將一些社會各界約定俗成的規矩法則。全部落在了紙面上。賦予其不容置疑的法律的地位。

這些舊約新法林林總總有百條之多。既有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的政體闡述。也有尊老敬老、善待婦孺的行爲規範。其中竟沒有一條與民風民情相牴觸。完全可以看成是大秦朝的民衆生活教材。

與《新政》詔書同時下發的。還有天佑陛下與武成王那次書房談話的實錄。只不過關於繼承人選擇的那一段。被天佑帝刪節去了。沒有刊行在冊。秦雷問其原因。他很直接的告訴秦雷:你現在還沒當上皇帝。難免不把這皇位當回事。可日後登基久了。說不定想改變主意。所以如果真想這麼幹。就在你坐上龍椅、把事情想明白之後。自己再去下旨吧。

但僅是這些。足以震驚天下。在整個夏天裡。從士紳大族到平頭百姓。都在熱議着這部法令……無論身在哪個階層。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從中找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話題。令他們全神貫注。卻又興致盎然全部或者部分條款。

全部研究的不外乎三種人。士族地主、庶族地主和朝廷官員。他們希望通過對這部發令的解讀。爲全面的解析此次變法對自身的利弊……不止是眼下地。還有將來地。只有有利可圖。或者至少利大於弊。他們纔會支持或不反對這次變法。要是所受到的損害超過了承受範圍、且無法在變法中得到彌補。那麼爺們們說不得要起來鬥一鬥……好吧。就算你武成王權勢熏天。俺們不敢當面鑼對面鼓。但下絆子、使陰招總是可以吧?

所以在發令頒佈之初。上流社會普遍不看好這次變法。皆以爲是年青人的理想主義。必然不會持久。因爲在他們的認知中。只要有一部分人得利。另一部分人必然會受損。受損羣體必然會奮起反抗。即使眼前被壓住了。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後總有翻身的時候。

但結果出人意料。無論是哪一方。都對變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爲自己是收益一方。至少是沒吃虧……

對於世家大族來說。他們早就對南方那個復興衙門垂涎三尺了。那強大的財力人脈匯聚在一起。足以抵禦任何風險。產生難以想象的收益。造成絕對可怕的影響力。乃是保持家族長盛不衰地不二法門啊。

知道復興衙門是什麼嗎?是控制!是壟斷!那幫南方土財主已經完全控制了江北和山南二省的財政民生。完全壟斷了兩省的運河交通、銀鐵礦藏等一系列經濟命脈。天下還有比這更舒坦、更暴利的營生嗎?

所以在過去幾年裡。他們削減了腦袋。想往復興衙門裡鑽。無奈國人地域意識及排外思想極爲嚴重。根本不容許外鄉人甚至是後來者加入。再加上秦雷預先設定的規則十分嚴謹。以至於復興衙門成立至今。竟沒有哪怕一份話事權外流。這纔打消了這些外省人的覬覦之心。

現在王爺大開方便之門。要讓各省或者相鄰兩省分別組建各自的復興衙門。對於這些大族來說。簡直是乾柴烈火。不激動都不行。

當他們得到了這隻朝思暮想的。會下金蛋地母雞後。什麼重新丈量土地。什麼官紳一體繳納丁稅、什麼科舉選官之類。都變得不那麼刺撓人了……他們可都看到了。南方士紳對待官府的態度。那叫一個牛啊。完全將其放在眼裡。

而官府卻只能小心賠笑……這也是沒辦法的。比起士紳雲集地復興衙門。無論是人脈、實力、還是威信。兩省官府都差得遠呢。

不幹活能拿錢。還比官府更體面。嗓門更大。這纔是我們要過的生活嘛!

我們本來就是高貴無比的士族子弟。本來就厭倦官府那些管理俗務。本來就應該享受輕鬆自在的奢華人生……難道還有比復興衙門更好地選擇嗎?

當然他們也不免要擔心。如果把朝堂全部讓出去。萬一哪天風向一變。會不會雞飛蛋打。人財兩空了呢?

但這個擔心很快消失不見。因爲他們從附在《新政詔書》的奏對實錄上。找到了這樣一句話六部以下、省州府縣。皆出於科舉;然臺諫則由各省復興衙門推舉。再比照實錄

而對於庶族地主來說。那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以及重科舉兩條發令。也是深得他們的歡心。

大秦朝進百年來。早已經形成了大地主家族統治城市。小地主家族統治鄉村的穩定格局。大地主便是士族。小地主便是庶族。在新政出現以前。士族向來是通過官府控制縣城以上地大城市。

而縣以下也有一套鄉、保、甲的機構直接行使政府地職能。但策劃指揮之大權。卻同樣都掌握在士紳手中。這種習俗可謂歷史久遠。自從秦漢時期便是這些不支朝庭奉祿。不受朝庭官位。也不佔闊綽公堂。而是守居鄉村的士紳。對鄉鎮村屯進行間接的管理。

這便是所謂的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

你可能要爲。士紳既不在朝。也不支薪。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紳權又從何而來呢?原因很簡單。有句古話說得好。叫不怕縣官。就怕現管只有保持相當地影響力。甚至直接掌握一定地權力。才能更好的維護家族利益。

而且儒家文化中還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優良傳統。大丈夫就應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在這些讀過書的庶族地主看來。要實現個人價值。勢必需要通過造福一方的社會活動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他們去幹也是自願的、樂意的。

但鄉紳們有個最大的苦惱。那就是沒有名分!以至於雖然如此做了千年。但在與官府交涉中總有些底氣不足。雖然平日裡知府那樣的高官。對他們都能客客氣氣。但真要翻起臉來。一個小小地縣令就能跟他們拍桌子罵娘!

誰讓大家一個是官。一個是民呢?

現在好了。《新政》裡明確規定。裡設老人。選年高爲衆所服者。導民善。平鄉里爭訟。明明白白的賦予他們對鄉里的管轄權。

再說朝廷整頓科舉之後。想當官就要靠真才實學了。對於這些家境富裕、子弟多讀書的中小地主來說。真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之前不敢奢望的廟堂之上。終於變的現實起來。而且終將爲他們所掌控。到那時。進可居廟堂之高、治國平天下;退則處江湖之遠、保一方平安。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至此。庶族地主對改革。對武成王的支持毋庸復言。懷揣着對美好未來地憧憬。他們將堅定不移站在秦雷身後。誓死捍衛改革的成果。

而對於人數最多的普通農民階層來說。想要讓他們高興、死心塌地跟着走。其實是最容易地。秦雷不過是將百姓頭上不合理的稅負砍掉。輕徭薄賦。取消勞役。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有更多的糧食養家糊

除此之外。他什麼也沒有做。既沒有賦予他們政治上地特權。也沒有爲普及教育撥款。甚至連往昔被大戶巧取豪奪的田產。都沒有幫着奪回來。但大秦南北的無數鄉村之中。幾乎家家供奉上他的生祠。把他當做救苦救難地菩薩。日夜供奉。無論是老人孩子、還是婦人漢子。都將其奉若神明。聽不得人說他半個不字!

老百姓就是這樣容易滿足。這樣感恩圖報。可千年以來。卻沒有幾個帝王將相做到……所以說任何一個被推翻的朝代。都活該!

至於商人階層。也是歡欣鼓舞地擁護這次改革……這些精打細算的行家們。驚喜萬分的發現。興工商條目下的取消國內的重重稅卡、實現稅不重徵。以及大幅降低稅率兩項相加。便可直接爲他們節省三到七成的本錢;據說省得最多的。竟達到了九成。

至於斥巨資修建水陸交通。提升國家運輸能力;以及規定工商業者可以財產作抵押。由五人以上互保。向名叫大同錢莊、哦。不。現在已經改名爲華夏票號的機構。申請利率僅半成的低息貸款。

而且這些商人也可以把錢存進票號。在異地支取。且額度在五百兩以上不收取手續費。這就大大降低了商人們款項遭劫的風險。還節省了僱傭保鏢的成本。

這種種利好消息之下。怎能不讓商人們對新政萬分期待。將秦雷奉爲再生父母?

可以說。大秦朝上上下下。除了世家大族尚能保持一絲矜持之外。其餘的各色人等。都熱烈歡迎着變法的到來!

“上下一心。泰山可移!”館陶衷心的拱手道:“王爺這個多方共贏的法子。實在是太巧妙、太高明、太強大了!”法令頒佈不久。他便奉命離開京山城。直接入閣任永安殿大學士。兼總理新政事務大臣。官居從一品。負責新政的調度事宜。可謂是一步登天。春風得意。

“先不要高興太早。”秦雷搖搖頭。面上並無一絲喜色道:“甭管多好地經。和尚多了就有唱歪地時候。咱們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應該不至於吧。”館陶頗爲自信道:“從昭武十六年。王爺和卑職醞釀此事。到現在已經五個年頭了。每個環節都推敲了不下十遍。小問題肯定會有。但大方向上應該不會犯錯。”

“但願如此吧。”秦雷的表情這才緩和一些。淡淡笑道:“爲了達成孤王這多方共贏的要求。你都愁出白頭髮了。”就像以往一樣。秦雷都是給出個思路。具體細節全部交給館陶完善。但其艱鉅程度。要超過以往歷次之總和。幾乎要把個可憐的張諫之。徹底榨成人幹。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館陶苦笑一聲。深有感觸道:“其實華髮早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你都官居一品了。也算是封了吧?”秦雷笑眯眯道。

“封了、封了。徹底封了。”館陶滿面感激的向秦雷作揖道:“屬下能平步青雲。實現平生抱負。皆是王爺所賜……大恩不敢言謝。唯有粉身以報。”

“該說謝謝的是孤王。”秦雷擺擺手道:“這些年來孤王橫行霸道、無所畏懼。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受盡了崇拜。但我自己清楚。沒有你館陶在後面嘔心瀝血的給我當好大管家。我秦雷可能什麼也幹不成。”說着也向館陶作個揖道:“還是那句話。我秦雨田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你是第一功臣。”

館陶趕緊側身躲過。但聽到王爺如此稱讚自己。自然是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攏嘴。卻還要裝作謙虛道:“王爺折殺屬下了。折殺屬下了……”

秦雷搖頭笑道:“你當得起。”說完便緩緩起身。走到窗前。輕輕推開窗子。暖風便徐徐吹了進來。望着窗外地花紅柳綠。他低聲感嘆道:“真希望一切順利啊。”

“一定會的。”館陶輕聲道:“只要這變法能堅持下去。大秦就能長治久安。王爺的萬世基業也會穩如泰山。”

“萬世基業?”秦雷失笑道:“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說着擡起頭來。盯着蔚藍深邃的天空。幽幽道:“你信不信。最多不過三代。我們現在立下的規矩就會面目全非。能有五分之一倖存的條款就不錯了。”

“不會吧?”館陶面色一沉道:“王爺似乎很悲觀啊。”想一想。安慰秦雷道:“我們如此周密的計劃。要比商鞅公的變法可強多了。他雖然身遭橫死。但已經深入人心地變法卻繼續發揮功效。爲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着呵呵一笑道:“可見只要能順勢而爲。民心所向。就一定會成功的……當然誰也不敢動王爺一根汗毛。”

“但願如此吧。”秦雷淡淡一笑道:“也許我真是多慮了。”他沒法告訴館陶。中國歷史上三次最著名地變法。結果是一勝一敗一平。第一次就是館陶所說的商鞅變法。就像館陶說的。雖然人死了。但政策還是得以延續下去。應該算是成功了吧;第二次。是在另一個時空裡。與現在差不多同時發生的王安石變法。結果人還沒死。便被一干所謂地清流夥同兩宮皇太后給廢掉了。可憐的王相公還白白揹負了七百多年的罵名。是以絕對不能算是成功。

至於第三次。則是幾百年後的張居正變法。可以說這次應該是三次變法中水平最高。效果最明顯地一次。但因爲自稱吾非相。乃攝也!的太嶽先生。與萬曆皇帝地個人恩怨。沒有逃脫人亡政息的可悲局面。但其變法至少爲神經錯亂的明朝續命一個甲子。這是公認的。且在他家人遭受虐待的時候。就連昔日的政敵也站出來爲他說話。

而且僅過了四十年。到天啓時便恢復名譽。崇禎皇帝還曾感嘆道: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相一也。最終爲張居正徹底平反。識者感慨其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在江陵。張居正故宅有題詩云:恩怨盡時方論定。封疆危日見才難。

所以他沒有敗。當然也沒有勝……

三次最有名地變法。連帶那些諸如范仲淹變法、戊戌變法等影響稍差地變革。這一系列的變法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變法失敗居多。變法之人全部倒黴。

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彷彿有種強大的魔力。在詛咒着那些憂國憂民的大智慧者。讓他們的結局無比悽慘。

在決意變法之前。秦雷便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他還是在反覆權衡之後。義無反顧的打開了這個神秘的盒子。不管從中飛出來的是仙女還是魔鬼。他都認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們民族地美德之一。如果他秦雨田是個平頭百姓。三餐還難以爲繼呢。就想着治國平天下。那純屬腦子被驢踢了。可他現在身爲一國執政。威望冠絕全國。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如果還想着獨善其身。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就成。虛食重祿,素餐尸位的話。那可真成了大秦的罪人。歷史的罪人了!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對的。在其位。謀其政更沒有一點錯。

當然秦雷也不是僅憑着滿腔的熱血。準備當一個夸父一樣的神經錯亂者。他也有自己地法寶----那就一位位先驅者的經驗和教訓……

他知道商鞅的變法雖然方向正確。雖然得到了廣大平民地用戶。卻嚴重侵犯了貴族的利益。這才導致了慘遭橫死。

他知道王安石過於急功近利。過於避重就輕了。明明財政危機是由官府冗員過多引起。他卻不敢動這個毒瘤。只是一味的想通過開源來解決。根本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能成功才叫有鬼。而且他的政策本身就有很大問題。許多法子看似合理。但實際執行時卻千差萬別。亂象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沒有經過足夠地實際調查。僅憑着想象拍腦門決定的。

他還知道張居正對百官過於苛責。後期又剛愎自用。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而且他爲人孤直。這才樹敵太多;卻又不羣不黨。這才招致了身後橫禍。連帶着好好的變法也跟着完蛋了。

他接受了這些前人的教訓。將其反覆刻在心間。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當然也虛心地學習幾位的成功之處。踏着巨人地肩膀。總能看得更遠。這是真理!

雖然滿懷着誠惶誠恐。但秦雷和他的新法始終是上路了。這一去千山萬水、這一去荊棘密佈。這一去。再也沒有回頭的路……

出發啦!不想問那路在哪。

不怕運命。給什麼關卡;

當馬車隆隆。夢開始陣痛。

它捲起了風。重新雕塑每個面孔!

夜霧那麼濃。開闊也洶涌。

有一種預感。路的終點是晴空!

我一定會成功!

天佑二年六月。全國範圍內的清查土地開始了。秦雷共出動十九萬人次。在全國九省中同時進行。用時八個月。將全國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稅的田產。到次年二月。統計全國查實徵糧土地達二百七十萬萬三千九百三十三頃。再比照一下清查前的數字。整整增加了一百三十三萬頃。多了足足一倍有餘!

當年的賦稅便大大增加。扣除所收的四百萬兩丁稅。又按照新標準大幅減稅。但數額仍然達到了兩千九百萬兩白銀。若是加上丁稅。便足足是前一年的一倍。

可見歷年來。有多少國帑被損公肥私了?---分割-----

今天死活寫不出來了。真不好意思。沒補上。我改正。我改正。敬禮。呵呵!

第545章 戰之殤第120章 歸去來兮第361章 京都變奏曲之歲月第385章 射第364章 京都變奏曲之匕現第200章 我們的王爺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132章 帷幕徐徐拉開(下)第666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第599章 無恥的勾結第287章 樂布衣舌戰館陶 秦雨田解說軍制第664章 誰敢橫刀立馬?第626章 攻門!第277章 秦球球抓單槓 隆郡王鬧吏部第322章 給你摘朵大紅花第401章 鑽石恆久遠,牛人就是牛第225章 相府行第561章 尤愛富歐第112章 石老闆看宅第58章 若有閒事掛心頭第618章 周維公第200章 我們的王爺第400章 二十一響皇家禮炮第260章 秦革月猜天地玄黃 樂向古請九菜一湯第348章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266章 慈寧宮秦雷問道 戲孫孫太后參禪第499章 親王婚禮進行曲之序曲第155章 江北遍地狼煙起第521章 造化弄陳第426章 臨行第130章 帷幕徐徐拉開(上)第28章 我叫秦雷第396章 明心見性第360章 京都變奏曲之激動第17章 突襲齊營關於辣椒的問題第255章 隆郡王赤膊上陣第88章 包圍被包圍被被包圍第254章 秦雨田智激老宗親 秦玄仩憤聲話龍起第596章 鳴金!第153章 荊州軍討餉記第616章 百年孤獨第513章 初戰第289章 慰舊臣秦雷解心結 鬥楹聯館陶考布衣第4章 武瘋子暴起傷人 新三國紛爭不休第690章 這個冬天有點冷第147章 晴川湖上的遊船第563章 和約第249章 湯中牢丸第125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 那更寒蟲四壁第187章 有情況第690章 這個冬天有點冷第248章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22章 千里大逃亡第605章 殊榮第628章 得意洋洋第285章 艾家渡石勇接將軍 京山營新丁終到站醉了寫不了了大家別等了第127章 綾羅綢緞洞中藏第七零三章第347章 高手高手高高手第15章 秦教官深山練兵第611章 回家第23章 最終還是背水一戰第229章 活土匪第139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 竹林把酒聽春雨第9章 齊丞相擺酒 止戈公扮癡第331章 打太極第56章 打狗棒與馴逆杖第208章 雞血、抹布、饅頭、墨寶第296章 秀才遇到兵第56章 打狗棒與馴逆杖第169章 酒不醉人用藥催第504章 去京山城喝喜酒第483章 黃土高坡第549章 七戰七捷(上)第604章 凱旋第88章 包圍被包圍被被包圍第35章 進城!進城!!第180章 八個老豆第512章 抉擇!第107章 隆郡王判斷聾啞案第606章 宣戰第51章 說吧,都想扁誰?第68章 我們的理想在哪裡呀第248章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153章 荊州軍討餉記第351章 送別叉插第566章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第408章 皇榜傳臚第37章 朝太后第668章 最後一夜第166章 北伐第25章 過河!過河!!第77章 稍息立正齊步走第639章 君臣共治第179章 芻狗第195章 黑衣女子之死第498章 我秦雨田又回來了!!第569章 一個人的傳奇
第545章 戰之殤第120章 歸去來兮第361章 京都變奏曲之歲月第385章 射第364章 京都變奏曲之匕現第200章 我們的王爺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132章 帷幕徐徐拉開(下)第666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第599章 無恥的勾結第287章 樂布衣舌戰館陶 秦雨田解說軍制第664章 誰敢橫刀立馬?第626章 攻門!第277章 秦球球抓單槓 隆郡王鬧吏部第322章 給你摘朵大紅花第401章 鑽石恆久遠,牛人就是牛第225章 相府行第561章 尤愛富歐第112章 石老闆看宅第58章 若有閒事掛心頭第618章 周維公第200章 我們的王爺第400章 二十一響皇家禮炮第260章 秦革月猜天地玄黃 樂向古請九菜一湯第348章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266章 慈寧宮秦雷問道 戲孫孫太后參禪第499章 親王婚禮進行曲之序曲第155章 江北遍地狼煙起第521章 造化弄陳第426章 臨行第130章 帷幕徐徐拉開(上)第28章 我叫秦雷第396章 明心見性第360章 京都變奏曲之激動第17章 突襲齊營關於辣椒的問題第255章 隆郡王赤膊上陣第88章 包圍被包圍被被包圍第254章 秦雨田智激老宗親 秦玄仩憤聲話龍起第596章 鳴金!第153章 荊州軍討餉記第616章 百年孤獨第513章 初戰第289章 慰舊臣秦雷解心結 鬥楹聯館陶考布衣第4章 武瘋子暴起傷人 新三國紛爭不休第690章 這個冬天有點冷第147章 晴川湖上的遊船第563章 和約第249章 湯中牢丸第125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 那更寒蟲四壁第187章 有情況第690章 這個冬天有點冷第248章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22章 千里大逃亡第605章 殊榮第628章 得意洋洋第285章 艾家渡石勇接將軍 京山營新丁終到站醉了寫不了了大家別等了第127章 綾羅綢緞洞中藏第七零三章第347章 高手高手高高手第15章 秦教官深山練兵第611章 回家第23章 最終還是背水一戰第229章 活土匪第139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 竹林把酒聽春雨第9章 齊丞相擺酒 止戈公扮癡第331章 打太極第56章 打狗棒與馴逆杖第208章 雞血、抹布、饅頭、墨寶第296章 秀才遇到兵第56章 打狗棒與馴逆杖第169章 酒不醉人用藥催第504章 去京山城喝喜酒第483章 黃土高坡第549章 七戰七捷(上)第604章 凱旋第88章 包圍被包圍被被包圍第35章 進城!進城!!第180章 八個老豆第512章 抉擇!第107章 隆郡王判斷聾啞案第606章 宣戰第51章 說吧,都想扁誰?第68章 我們的理想在哪裡呀第248章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153章 荊州軍討餉記第351章 送別叉插第566章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第408章 皇榜傳臚第37章 朝太后第668章 最後一夜第166章 北伐第25章 過河!過河!!第77章 稍息立正齊步走第639章 君臣共治第179章 芻狗第195章 黑衣女子之死第498章 我秦雨田又回來了!!第569章 一個人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