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紀念館簡介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東郊的肥東縣。紀念館現有藏品125件,多爲渡江戰役有關的文物、文獻、資料等。其中較爲珍貴的有總前委領導人鄧小平、陳毅等使用過的公文包,文件箱、辦公桌、椅、牀等40餘件。還有嵌在陳毅臥室牆壁上陳毅親筆寫的七絕詩“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2005年,該館被中宣部公佈爲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共分九個部分,分別爲總前委舊址、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舊址、機要處舊址、秘書處舊址、後勤處舊址、警衛營舊址、醫院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紀念館現有實物、圖片700餘件,以及將帥題詞、書畫作品108幅,黨政領導題詞36幅。

總前委舊址原是清末五品官員王景賢的宅第,爲兩進四合院。一進正屋東房爲陳毅臥室,西邊第一間是時任華東局常委、宣傳部長、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的臥室,繼續往裡走,最裡面一間是劉伯承的臥室,兩側廂房是警衛人員的居室。

二進正廳是總前委會議室。正面屏風上懸掛毛澤東、朱德的畫像。北側正中的展櫥裡展出的是渡江戰役前夕,鄧小平在總前委、華東局聯席擴大會議上,部署渡江作戰任務和接管江南新區等文字材料。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的臥室在二進的東間,室內按原狀陳列着架子牀和一套西式辦公桌,還有鄧小平當年用過的一盞煤油燈。這盞燈是鄧小平離開瑤崗時送給房東的。

緊挨着總前委舊址西邊的是機要處舊址。它是三進四廂,兩座四合院,原是清末官員王景賢二弟的宅第,總前委進駐瑤崗後,機要處工作人員曾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再往西南行50米,便可見到防空洞遺址,防空洞面積約60平方米,深6米,中間留有直圓形土柱。

華東局舊址位於總前委舊址的東北部,爲兩進兩廂四合院。門上方的“中共中央華東局瑤崗村舊址”匾額爲原華東局第三書記魏文伯題寫。一進是時任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華東局常委、組織部長張鼎丞和財委主任曾山的辦公和住宿處。二進是會議室和工作人員辦公和住宿處。

從華東局舊址往西行約200米,便可見到又一座綠樹掩映中的四合院,這便是總前委參謀處舊址。參謀處現在爲渡江戰役及解放戰爭期間部分珍貴革命文物展廳,這裡收藏並陳列着渡江戰役及解放戰爭期間的各種槍支、槍套、斧頭、報刊、肩章、被褥和各種生活用品。在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內,設有名爲“渡江頌”的書畫展廳。“渡江頌”匾額爲原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親自題寫。

百萬雄師過大江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過後,國民黨的精銳軍事力量已被消滅殆盡。殘存的國民黨軍可用於作戰的兵力只剩下140萬人,而此時的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達400萬人,全國解放已指日可待。

蔣介石爲了贏取時間,重整兵力,一方面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並出面與中共和談。另一方面則積極組織長江防禦,企圖借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南進。

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央軍委早已看穿蔣介石的緩兵之計,於是也一邊與國民黨談判,爭取和平解放全中國,一方面開始籌備渡江戰役。

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劉伯承、鄧小平統帥的第二野戰軍從中原出發;陳毅、粟裕、譚震林統帥的第三野戰軍從沂蒙出發;林彪、羅榮桓統帥的第四野戰軍從平津出發。三路勁旅,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千里躍進,猶如鐵流滾滾,直撲長江北岸。

3月31日,總前委在瑤崗指揮部會議室召開二、三野戰軍高幹會議,鄧小平親自主持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決定組成東、中、西3個突擊集團,採取多路突擊的戰法實施渡江作戰。以第三野戰軍8個軍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在粟裕、張震指揮下,在揚中至靖江段渡江;以第三野戰軍7個軍30萬人組成中突擊集團,在譚震林指揮下,於安徽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以第二野戰軍9個軍35萬人組成西突擊集團,在劉伯承指揮下,於樅陽鎮至望江段渡江。

1949年4月15日,國共雙方和談代表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但南京國民黨政府卻拒絕簽字。

4月20日,中央軍

委下達命令:“二野、三野各兵團於20日開始攻擊,22日實行總攻”。20日下午5時,解放軍江北炮兵陣地萬炮齊發,6時整,由第三野戰軍7、9兵團組成的中突擊集團率先發起渡江作戰,由此拉開了渡江戰役的序幕。

21日,中突擊集團已佔領銅陵、繁昌、順安等地,東西兩突擊集團,也在解放區羣衆的大力支援下,開始橫渡長江。百萬大軍一舉擊破了國民黨軍水上障礙,粉碎了南岸守軍抵抗、突破江防。東集團在突破江防時,爭取到國軍江陰要塞守軍和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倒戈,於是江陰炮臺立即掉轉炮口向國民黨軍開炮,江面由此被解放軍所控制。

22日,渡江部隊佔領並擴大了灘頭陣地。至此,國民黨軍苦心經營達三個月之久的長江防線完全崩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

毛澤東在北平雙清別墅聞訊後,提筆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5月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杭州,至5月27日,又接連解放上海等地,共殲俘敵40餘萬。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自4月20日至6月2日崇明島解放宣告勝利結束,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大陸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合肥蜀山烈士陵園

陵園簡介

蜀山烈士陵園位於合肥西郊風景區大蜀山東麓,佔地約18萬平方米,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2009年,合肥蜀山烈士陵園被中宣部公佈爲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蜀山烈士陵園的前身爲安徽省烈士公園,始建於1955年。1976年3月,爲了突出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作用,從原安徽省烈士公園中分離出一部分,成立合肥蜀山烈士陵園。蜀山烈士陵園現由“安徽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大蜀山革命公墓”、“悼念廣場”、“烈士紀念碑”等部分組成。

安徽革命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2642平方米,陳列着全省具有代表性的190位烈士的光輝業績,其中有陳獨秀(中國共產黨初期重要領導人)之子陳延年、人民軍隊的傑出將領、軍事家許繼慎、羅炳輝和彭雪峰、安徽省第一任省委書記王步文等革命先烈。陳列館存有450幅圖畫及烈士手抄、名人字畫、領導題詞等,還有全省各地的烈士英名錄。

英烈譜

在合肥蜀山烈士陵園裡,記錄了許多革命烈士的光輝業績,其中既有人們所熟知的許繼慎、彭雪楓等革命將領,也有許多並不廣爲人知的革命英烈。

陳延年,安徽安慶人,陳獨秀長子,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1922年,陳延年與周恩來等人在法國巴黎一同創建了中國少年共產黨,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曾擔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參與組織過省港大罷工。“四一二”事變後,陳延年前往上海重新組織當地共產黨活動,1927年6月26日,不幸被國民黨政府逮捕。

1927年7月4日晚,國民黨反動軍警將陳延年押赴刑場。面對敵人的屠刀,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視死如歸。敵人喝令他跪下,陳延年卻巍然屹立,毫不理會。幾個敵人強行將他強摁倒在地,亂刀殺害。陳延年犧牲時,年僅29歲。

安徽壽縣籍革命烈士曹淵,北伐戰爭時任葉挺獨立團1營營長。作爲整支部隊的開路先鋒,曹淵在賀勝橋、汀泗橋等著名戰役中以少勝多,屢建奇功,後來在攻打武昌的戰鬥中犧牲,周恩來曾稱讚他“爲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

安徽籍戰士王克勤在解放戰爭中英勇獻身。他在犧牲前的兩年的時間裡,殲敵232名,俘敵14名,被譽爲殺敵模範。

在安徽長期的革命鬥爭歷史中,爲革命犧牲的烈士是無法統計的。在蜀山陵園裡的安徽革命烈士紀念館中,那些已經犧牲的革命烈士和他們的光輝事蹟,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被重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無數革命烈士的忠貞信仰和愛國熱情至今仍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皖西烈士陵園

陵園簡介

皖西烈士陵園位於安徽省六安市中心,建於1953年,是國家爲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發源地、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等重大歷史事件和革命先烈而建造的。2009年,皖西烈士陵園被中宣部公佈爲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烈士陵

園佔地55000平方米,四面環水。經過幾次較大規模的改建,園區現在建有烈士紀念塔、紀念館、塑像、雕塑、碑林、亭廊、悼念廣場等10多項紀念設施。

陵園先後徵集收藏烈士檔案263卷,烈士遺物、遺照300餘件,書籍文獻550件,貨幣票證1083件,戰鬥武器1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件。館藏文物數量、質量位居全省第一。

標誌建築烈士紀念塔位於陵園中央,由3000平方米的悼念廣場和3米高的護花牆帶包圍。塔高16米,正面是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他三面是碑文,記錄了皖西人民革命鬥爭的史實。

紀念塔西邊50米處是許繼慎銅像。銅像高3.05米,重3噸,爲純青銅鑄造。基座高2米,寬1.5米,長3米,正面是徐向前題詞“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許繼慎”。基座背面鐫刻有許繼慎生平事蹟。

建園以來朱德、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知名人士和國際友人,都先後前來參觀、題詞、留言。

許繼慎

在皖西烈士陵園內,有一座高大雄偉的烈士塑像,塑像單手叉腰,目光堅定,它的原型就是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許繼慎。

.tt kan .¢O

許繼慎,1901年出生,安徽省六安縣人。1924年5月,經黨組織推薦,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在軍校期間,他刻苦學習軍事,閱讀進步書刊,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1月,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留校,在新編教導2團任排長。在黃埔軍校學習和工作時期,他積極參加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爲骨幹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同國民黨右派進行堅決鬥爭。

1925年2月和10月,在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兩次東征中,許繼慎等一批黃埔出身的基層指揮員,率部奮力作戰,爲擊潰陳炯明等反動軍閥的主力部隊,扭轉戰局,立下了赫赫戰功。由於在淡水戰役中的突出表現,許繼慎升任連黨代表。在棉湖戰役中,因作戰勇敢,升任連長。同年10月,許繼慎調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7團少校幹事、團代理黨代表。

1926年3月,許繼慎被調往政治訓練班第2中隊任隊長。同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推動下,廣東國民政府正式舉行北伐。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作爲北伐先遣隊,5月初從廣東肇慶出師北伐。爲了加強這支部隊的領導,中共中央派出許繼慎等30多名黨團員到獨立團工作。許繼慎任第2營營長,參加了北伐戰爭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8月底,許繼慎在賀勝橋戰役中身負重傷,堅持帶傷指揮戰鬥,傷愈歸隊後,因作戰英勇頑強,升任第25師第73團參謀長。

1927年春,許繼慎調往葉挺任師長的第24師72團任團長。5月,率部參加擊退叛軍夏鬥寅部的戰鬥,再次負傷。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背叛革命後,曾以獨立師師長的職位作誘餌,妄圖策動許繼慎叛黨,被他斷然拒絕。大革命失敗後,他在安徽、上海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30年春,黨中央派許繼慎前往鄂豫皖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領導整編鄂東北、豫東南、皖西3塊根據地紅軍,實現了鄂豫皖紅軍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在許繼慎等的指揮下,紅1軍從6月到8月,先後攻克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許多城鎮,斃傷俘敵軍7000多人。紅1軍由組建時的2300多人很快發展到5000多人,有力地推動了鄂豫皖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9月,他率部先後攻克光山、羅山等城鎮。11月,許繼慎率部殲滅國民黨軍第26師第2混成旅大部。之後,他又率領部隊東進皖西,攻克金家寨、麻埠、獨山、葉家集等地,殲敵3000餘人,打亂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圍剿”的部署。

1931年1月,紅1軍和紅15軍合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許繼慎先後任紅4軍第11師、12師師長,率部採取迂迴包圍,穿插分割等戰術,取得孝感雙橋鎮大捷,獲鄂豫皖紅軍首次全殲國民黨軍1個師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隨後,他兼任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皖西分會主席。

在這期間,許繼慎堅決反對張國燾提出的遠離蘇區、冒險進攻的錯誤軍事行動方針,同年11月,不幸被張國燾殺害於河南省光山縣白雀園,年僅30歲。

2009年,許繼慎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本章完)

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省_方誌敏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江西省_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河南省_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河南省_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安徽省_陶行知紀念館河南省_駐馬店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河南省_林州紅旗渠紀念館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