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

“好,北方各省糧食欠收的問題就這麼解決,接下來,大司徒,你說一下土地拋荒的事情。若是朕所料不錯的話,土地拋荒,大多發生在東南諸省吧?”

“聖明無過皇上。”王紹徵起身:“皇上,各位同僚,南方諸省近年來土地拋荒的問題愈演愈烈,除了讓朝廷在徵收賦稅方面多了很多麻煩外,也連帶的產生了諸多的其他問題。”

作爲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大明在朱由棟強勢改變之前,社會上幾乎所有階層,只要稍微手裡有點盈餘,都是想的買入土地,然後靠着土地上的產出盈利。

在朱由棟大力推廣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以及改良稻種之前。大明北方各省的土地,平均畝產是2~3石。在糧價穩定的時候,這點產出值銀1~1.5兩。而南方諸省的土地,如四川、湖廣、江浙,畝產一般是4~6石,值銀2~3兩。而在兩廣、福建、贛南、湖南一些極佳的水田上,可以一年兩熟,這收入就可以實現翻番——當然,這畢竟是極少數。

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地主和佃農在拿到產出後,是五五分賬,然後再由地主向國家交稅。

大明的賦稅種類雖然繁多,但總的加在一起一般不會超過畝產量的十分之一。而各種臨時加派,地方政府上下其手的東西,往往加不到大地主的頭上,而是去壓榨自耕農。所以,大明的地主其收益基本可以測算:一個有一百餘畝土地的地主,在北方,一年大概能夠收入45~65兩白銀,而在南方,則可能會有90~135兩甚至更高。

而這還只是家裡沒有舉人的小地主,若是家裡有了舉人,自家的土地完全免稅不說,還會有大量的土地投獻。雖說投獻的土地肯定不可能給你交50%的租子,但多少也是筆收入是吧?所以,一般而言,家裡出了舉人的,家中每年的收益,不會低於300兩。

按照明代白銀一兩的購買力約等於現代社會250元來計算,300兩白銀,就是7.5萬元。

由此可見,其實小地主的日子過得也不怎麼樣。但,明代的生產力就這樣了。畢竟在21世紀,大天朝還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呢。在明朝,除了做官、當兵、務農之外,還真的沒有什麼更好的就業渠道了。能夠做個小地主,吃喝不愁,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富豪在哪朝哪代都是有的。比如松江徐家,手裡捏着20萬畝土地——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這樣膏腴之地的土地。一年的收入至少不下20萬兩白銀。折算成人民幣,就是5000萬元——是年入5000萬,可不是資產只有5000萬。

但,也就如此了。徐家已經是那個時代頂級的富豪,其收入比起今日的福報、波尼來,還是不夠看的——畢竟生產力在那裡限制着呢。

地主階層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了,而社會底層的佃農呢?

一般而言,一個佃農家庭,男主人和長子,兩個壯勞力,在耕牛的幫助下,最多能夠耕種60畝土地。但事實上,大明人口繁多,北方諸省的農民頂天能夠租賃到30~40畝土地,南方的農民能夠租到10畝土地就很不錯了。

這麼點土地,就算再加上家裡的女主人和女兒做點蠶桑或者其他針頭線腦的活計。其家裡所有的收入,在減掉人頭稅和徭役稅後——這還是朱由棟上位後才明確了徭役稅,在此之前,農民是要服徭役的,而徭役這玩意已經說過多次,是多重傷害!

總之,在收入減去賦稅後,這個四口之家,頂天一年能掙到10兩白銀。

10兩白銀,大約價值2500元人民幣,這就是大明一個底層的四口之家的年收入——這點收入,也就是勉強餓不死了。稍微出點什麼紕漏,比如旱災、洪災,家裡有人生病啥的,那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場。至於說供家裡的孩子讀書以便用於階層晉升機會啥的,麻煩你們一家在無病無災的情況下,小心謹慎的積累四五代人之後再說吧!

而在朱由棟引導大明開始了工業革命,並且將南洋諸國變爲自己的產糧基地,以及整個大東亞都成了大明的商品傾銷地後。整個大明,尤其是東南諸省的工廠,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的冒了出來,對這個地方的農業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工廠建立起來了,要招工人是吧?而現在松江府的工廠工人的薪資是多少呢?工廠種類不同,稍有偏差。但基本上,童工一月大約是60個銅板,成年女工80個,成年男工1塊銀元,熟練工1.5塊。若是匠師階層,那就更高,可以每月拿到3~5塊。

還是以剛纔那個四口之家的佃農家庭爲例。若是其全家都進入工廠,那他們一家每月的收入就是3塊銀元,一年就是36塊。在減去人頭稅和徭役稅後,怎麼都能剩下25塊以上的銀元。其家庭收入直接翻了一倍都不止!而若是他們當中出了熟練工或者匠師呢?

中國人都是天生會算賬的,哪怕這個四口之家全都是文盲,這麼簡單的賬,他們還是會算得過來。你說,當他們有機會進工廠做工的時候,他們會怎麼選?

此外,雖然大明沒有什麼殖民地,但宗藩卻是多得很啊。所以,大明的工業品目前根本不愁銷路,所以在可以預期的十年內,大明的工人其薪酬會越來越高。

而與之對應的則是,雖說大明戶部在國家層面上的海外購糧還算有節制,生怕購入糧食太多摧毀國內糧價,導致穀賤傷農。但大明的糧商可管不了這麼多:人家南洋諸國畝產高不說,還一年三熟。這糧價比我們大明低多了。我們直接從南洋購入糧食在國內或者朝鮮、日本售賣,這利潤相當的大啊!

也就是這些年因爲大明、福國、桂國、日本都以國家力量在南洋大力買糧,使得糧價升高,間接抑制了民間糧食交易,不然民間的糧商都能把大明國內的糧價沖垮!

但也就是這樣了,雖說國家層面的大力買糧,使得大明國內的糧價基本穩定在一塊銀元兩石糧食的價位上。可是你要知道,大明始終是一個出超的國家,白銀在源源不斷的流入,銀元的購買力實際上實在不斷下降的。所以,表面上的糧價穩定,其實是意味着糧價下降,農民和地主的收入減少。

“皇上,各位同僚。最近這五六年來,國家的情況就是如此。工人的薪資在不斷上漲,農夫的收入實際上在不斷下降。所以,一旦有新的工廠開工,往往就是整村的農夫全家搬進工廠做工。甚至有些村落,乾脆全村人集資,或者以全村土地爲抵押,去銀行貸款來開辦工廠。

這人都進了工廠,種地的人自然就少了。現在,江南各省的地租,已經降到了四成、三成半,就這樣,還是不容易招到佃農耕種。可是地租卻不能再降了,再降,地主得到的收益在繳納了田賦後,就剩不了幾個了......如此一來,土地自然大量拋荒。

更有藩王分封海外後,紛紛到各地以各種優厚政策招攬本國百姓去海外定居。而各藩王最青睞的就是我東南沿海的百姓。因爲當地百姓思路活,適應力強嘛。但這對於本就耕種不足的東南各省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皇上,如您方纔所言,北方各省未來二三十年,可能都是天災不斷。若是這南方各省土地拋荒的問題得不到遏制,南方的糧食產量也會持續下降。這個,雖然我們可以繼續從南洋買糧,但是臣覺得,糧食這種事關天下穩定之根本的東西,還是應該保證自給自足。”

“皇上。”銀行行長曹三喜起身:“大司徒所言,句句屬實。土地拋荒,在臣這裡也有體現。最典型的一個案例便是,五年前,華亭徐家以20萬畝土地做抵押,向本行貸款200萬元開辦新廠。在當時,松江的土地大約是20元至30元一畝,這20萬畝土地,銀行只貸給了200萬元,當時全行上下都覺得賺大了。誰知道,現在五年過去了,徐家該還款了。可他們卻說,除了利息外,只還100萬,確保10萬畝土地在手就行。剩下的10萬畝土地,他們不要了!”

說到這裡曹三喜把手一攤:“臣要這十萬畝土地幹嘛?銀行拿來了,根本就找不到足夠的佃農耕種啊。就算是有那麼多佃農耕種吧,臣最多也就能開三成的地租,再多,佃農就跑光了!可是三成地租,臣在交了賦稅後,所得利潤,比起那100萬貸款的利息,可是差得老遠了!”

“皇上,諸位同僚,徐家這個案例只是個典型。實際上,現在我大明皇家銀行在全國各地的分行,都出現了類似的壞賬。貸款人賺了錢,就是不肯還貸款。你催他吧,他就說把抵押的土地交給你。我銀行要那麼多土地幹什麼?這樣的事情多了,銀行也沒有辦法,只能是在貸款前,盡力壓低抵押土地的估值。甚至在江浙一帶,有的分行已經拒絕接受土地作爲抵押物放貸!而這麼一來,又使得民間的借貸業務重新興盛。長此以往,我銀行就沒法盈利哪!”

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
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