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離岸平衡手

在歐洲,英國一直扮演着極爲特殊,也至關重要的角色。

歷史上,英國很少被看成歐洲國家,更多的時候扮演着“歐洲勢力平衡者”的角色。

比如在十九世紀之前,英國的主要政策都是遏制法國,阻止法國成爲歐洲大陸上唯一的強國。在拿破崙時期,英國的這一政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長期的戰略封鎖,以及積極組建反法聯盟,是顛覆拿破崙王朝的主要因素。在普法戰爭時期,英國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忽視。只是在普魯士統一了德國之後,英國的歐洲大陸戰略悄然轉變,不再以反法爲主,而是以遏制德國爲主。從某種意義上講,兩次世界大戰都與英國的對德政策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就是英國遏制德國,導致德國不得不通過戰爭方式拓展生存空間,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根本矛盾也是英國的強烈打壓,使得德國爲了生存別無選擇。

可以說,在數百年裡,英國一直是歐洲大陸的“離岸平衡手”。

這一基本政策,即保證了英國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內,一直是全球頭號大國,也不可避免的讓英國遠離歐洲。

隨着“日不落帝國”的皇冠失色,英國的處境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在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秩序中,英國的角色十分尷尬。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面臨着一個非常關鍵的選擇,即到底是融入歐洲,還是依託美國。受戰爭、特別是戰後嚴重的國家危機影響,英國選擇了後者。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英國逐漸與歐洲大陸脫節。

雖然在戰後數十年,特別是美蘇冷戰時期,英國仍然是歐洲國家,在北約內的地位僅次於美國,也在此期間爲歐盟的成立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在更多的時候,英國在歐盟發揮的不是積極作用,而是消極作用。在一些法國、德國、意大利人眼裡,英國更像是美國在歐盟的代言人。

事實上,這完全可以理解。

對英國來說,融入歐盟比依靠美國更加困難,因爲在歷史、文化等層面上,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的差異極爲明顯,而美國本身就是一個海洋性國家,而不是傳統的大陸性國家,反而與英國更加相似。

當然,這也與美國繼承了英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有直接關係。

別的不說,在建立歐洲統一貨幣的時候,英國就是主要反對者,而且英國也是歐盟主要成員國中,唯一沒有加入歐元區的國家。

問題是,在政治一體化進程中,英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政治一體化的最初階段,法國、德國與意大利沒有排擠英國,反而希望通過拉攏英國加快一體化進程。可惜的是,歐洲大陸國家做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不但沒能拉攏英國,反而因此受到牽制。

最具有代表性的事情發生在二零一一年,當時歐盟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英國不但沒有伸出援手,反而通過使英鎊大幅度貶值,從歐元區吸收資本,並且在法國提出成立統一財政部的時候加以阻撓。

英國的種種表現,使得法德意等歐洲大陸國家不得不另尋出路。

在第二輪政治一體化浪潮,即德國與奧地利的和平談判中,德國就繞過了英國,根本沒有把英國放在眼裡。

只是,誰也不能否認,英國仍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比如,在德國與奧地利進行談判的時候,英國媒體首先提出,大德意志聯邦只會促成歐洲大陸勢力極端化,提高德國在歐洲大陸地區的影響力,對其他國家,特別是在歐洲發揮了重大作用的國家沒有任何幫助。

顯然,這裡的“其他國家”,主要指的就是法國。

要知道,法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一直髮揮着積極作用,也一直以歐洲大陸領導者的身份自居。在歷史上,法國曾經在數百年之內稱霸歐洲大陸,而與之相比,德國不過是一個在一百多年前纔出現的新興國家。更重要的是,在近代歷史上,德國一直是法國的敵人,而且是法國最主要的敵人。英國新聞媒體的言論,正是挑撥德法關係,瓦解“德法軸心”,從而阻止歐盟實現政治統一。

毫無疑問,英國的聲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換個角度看,英國的作爲,也是在維護其自身利益。

對於英國來說,關鍵是與美國的同盟關係,而英國在此同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牽制歐洲大陸。

說得直接一點,對美國來說,英國的主要價值就是制衡歐洲,阻止歐洲成爲統一強國。

要知道,如果“法德軸心”成立,這兩個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就有能力取代美國,爲其他歐洲國家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在政治與經濟上,法國是得到公認的大國。在經濟上,德國是僅次於美國與中國(中日戰爭前還包括日本)的世界級強國,而且法國與德國的經濟總量佔到了歐盟的百分之六十,相當於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如果聯合意大利,則法德意三國的經濟總量佔到了歐盟的百分之七十八,接近美國的百分之九十,而其軍事實力總和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也就是說,美國要想遏制歐洲,首先就得瓦解法德軸心。

對美國來說,歐洲過於遙遠,而且沒有直接干預的理由。如此一來,英國就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如果英國不能履行這個職責與義務,那麼對美國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沒有了美國的支持,又沒能融入歐洲大家庭,即便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大國地位也得不到保證。說得準確一點,孤軍奮戰的英國什麼都不是,要麼向東、要麼向西,絕對沒有第三條出路。

在持續了數十年的親美政策的影響下,英國只能向西、不能向東。

結果就是,爲了維護本國利益,英國必須竭力阻止法德軸心控制歐洲大陸,也就得竭盡一切力量阻止與拖延歐洲政治一體化。雖然瓦解歐盟對英國也沒有任何好處,但是總比歐盟成爲統一國家好得多。當然,英國也不會致力於瓦解歐盟,畢竟阻止政治一體化,不會對歐盟的存在產生致命威脅。

問題是,英國選擇的這條道路走得通嗎?

從短期來看,問題還不是很大,畢竟作爲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盟友,只要還有價值,就不會被美國拋棄。比如在全球糧食危機面前,英國就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援助,僅在二零三五年就獲得了近兩千萬噸糧食援助。按照美國總統提交給國會的“援助法案”,在二零三六年還將爲英國提供兩千五百萬噸糧食。正是來自美國的援助,幫助無法做到自給自足的英國渡過了難關。

可是從長遠來看,恐怕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中日戰爭之後,美國的戰略收縮勢頭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大大加快。在全球性自然災難時期,美國的影響力更是受到了嚴峻挑戰。按照部分國際機構預測,如果美國不能在五年之內攻克可控聚變的主要技術,那麼在十到十五年之內,美國將不可避免的把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讓給中國。到時候,中國與美國的鬥爭將白熱化,而作爲美國的盟友,英國所能獲得的援助將大幅度降低。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主要威脅來自太平洋方向,也就沒有精力更多的照顧大西洋方向。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不得不集中力量應付中國的威脅,也就不可能阻止歐盟走向統一。在這個大背景下,英國的戰略重要性必然大幅度降低,甚至有可能被美國徹底拋棄。

靠不上美國,又搭不上歐盟的快車,英國在未來的處境可想而知。

事實上,這方面的影響已經顯現了出來。比如在中東地區,沙特阿拉伯一直是英國的傳統盟國,即便在美國主導中東時期,英國與沙特阿拉伯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可是當中國逐步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時,美國連維護自身利益都辦不到,又如何維護英國的利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沙特在二零三二年,沒有選擇由英國主推的F-35B戰鬥機,而是選擇了中國的J-22M,促成了中國與沙特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火貿易,而英國最大的軍火企業因爲失去了這筆訂單被迫宣佈破產重組。當時,促使沙特選擇J-22M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美國不肯提供F-35B的核心技術,而中國則願意出售J-22M的最先進型號,並且向沙特提供火控系統原代碼。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美國答應出售核心技術,早已熟悉了西方武器裝備的沙特空軍很有可能選擇F-35B。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一次足夠深痛的教訓,英國仍然會執迷不悟。

如果英國做出了正確選擇,肯定能成爲歐盟一體化進程的主要推動者。相反,則肯定會成爲歐盟一體化進程的主要阻撓者。

對歐洲大陸國家來說,英國的影響力絕對不可低估。

從某種意義上講,推動歐洲一體化的肯定是法德軸心,而決定歐洲能在什麼時候完成統一的則是英國。

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7章 瘋狂計劃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74章 覺悟第38章 猛攻第63章 卸甲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68章 暴風雪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36章 破例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章 夜空魅影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82章 巴軍出擊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1章 打擊利器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00章 恐懼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7章 關聯性第19章 核戰爭第75章 咄咄逼人第4章 戰爭危機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7章 商船立功第59章 起始點第66章 起航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70章 崩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74章 覺悟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73章 關鍵裝備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09章 未來第9章 進軍神速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70章 重擊落空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9章 力挽狂瀾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4章 裂痕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0章 逼婚第76章 作戰策劃第64章 致命打擊第44章 出山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62章 戰略意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4章 拉力賽第14章 宣戰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75章 三板斧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9章 左右爲難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2章 金融戰爭第71章 再上戰場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75章 咄咄逼人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53章 繼續打第175章 犯糊塗第37章 小國海軍
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7章 瘋狂計劃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74章 覺悟第38章 猛攻第63章 卸甲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68章 暴風雪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36章 破例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章 夜空魅影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82章 巴軍出擊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1章 打擊利器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00章 恐懼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7章 關聯性第19章 核戰爭第75章 咄咄逼人第4章 戰爭危機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7章 商船立功第59章 起始點第66章 起航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70章 崩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74章 覺悟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73章 關鍵裝備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09章 未來第9章 進軍神速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70章 重擊落空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9章 力挽狂瀾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4章 裂痕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0章 逼婚第76章 作戰策劃第64章 致命打擊第44章 出山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62章 戰略意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4章 拉力賽第14章 宣戰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75章 三板斧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9章 左右爲難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2章 金融戰爭第71章 再上戰場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75章 咄咄逼人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53章 繼續打第175章 犯糊塗第37章 小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