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爭論

此時,美軍聯合艦隊的兩名指揮官也在爲同樣的問題發愁,甚至因此產生了分歧。

自二十三日夜間的炮擊後,中國艦隊沒再打擊迪戈加西亞,似乎突然從廣袤的印度洋上消失了。雖然根據迪戈加西亞守軍彙報的情況,在過去兩天裡,中國艦隊的戰鬥機總共投下了一萬餘噸炸彈,相當於四艘“泰山”級航母彈藥庫存量的百分之三十,而中國艦隊在進入印度洋的時候,肯定以制海任務爲主,不會攜帶太多的對地打擊彈藥,因此很有可能撤下去補充彈藥了。但是到了二十五日,中國艦隊仍然沒有出現,只有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光顧了迪戈加西亞。

里根少將認爲,中國艦隊已經撤退,或者正在進行戰術機動。

按照他的判斷,運送陸戰隊的登陸艦隊已經到達馬爾代夫羣島,或者印度半島西南某處海域,而中國艦隊指揮官應該做出了準確判斷,即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正在趕來,所以暫時離開了迪戈加西亞,準備與美軍聯合艦隊交戰。如果中國艦隊沒有前來迎戰,就應該在迪戈加西亞東面或者南面。

里根堅信,中國艦隊在迪戈加西亞南面的可能性最大。

原因很簡單,登陸艦隊很快就會到達,美軍聯合艦隊的目的是守衛迪戈加西亞,因此會首先攻擊登陸艦隊。重要的是,登陸艦隊不會在奪得制海權之前靠近迪戈加西亞,而會盡可能的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因此中國艦隊沒有掩護登陸艦隊的必要,反而會把登陸艦隊當成誘餌。

說得直接一點,中國艦隊會在美軍聯合艦隊搜尋與攻擊登陸艦隊的時候發起突襲。

既然是突襲,就應該出現在美軍聯合艦隊所忽視的方向上,而登陸艦隊在北面,因此美軍聯合艦隊很有可能忽視西面。只要中國艦隊能夠及時機動到迪戈加西亞南面,就能出其不意的發動攻擊。

里根做出這樣的判斷,主要就是他對牧浩洋的瞭解。

衆所周知,牧浩洋是當今經驗最豐富的海軍將領,也是戰績彪炳的艦隊指揮官,非常喜歡冒險,也非常善於從冒險中獲得高額回報。在他指揮的幾次大規模海戰中,中國艦隊都是以出奇兵制勝。特別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中,牧浩洋指揮兩艘航母,以令人難以相信的方式全殲印度艦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里根有足夠多的理由相信,牧浩洋會再次以出奇制勝的方式對付美軍。

只是,尼克松准將並不支持里根少將。

在他看來,中國艦隊仍然會留在相對安全的海域,比如馬爾代夫羣島北面,或者印度半島南面,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同時掩護即將到達的登陸艦隊,在必要的時候再次打擊迪戈加西亞。

尼克松准將也認爲牧浩洋會出奇制勝,但是更相信一件事實:牧浩洋很有可能並不知道美軍聯合艦隊即將到達,至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到達。

毫無疑問,這確實是事實。

二十五日的時候,牧浩洋確實不知道美軍聯合艦隊在哪,也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到達。

尼克松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艦隊將全程掩護陸戰隊攻打迪戈加西亞,而且爲了安全起見,會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而不是像里根設想的那樣,採取極端冒險戰術來應對無法肯定的威脅。

當時,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情報支持尼克松的判斷:中國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區的戰鬥機出動頻率超過了爲轟炸機護航所需的最高限度,而且迪戈加西亞已經喪失防空能力,根本用不着安排戰鬥機爲轟炸機護航。也就是說,這些戰鬥機除了正常巡邏之外,很有可能是在爲中國艦隊提供防空掩護。

問題是,里根並不相信這份情報。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中國艦隊在打擊迪戈加西亞的時候,損失微乎其微,仍然有足夠的艦載戰鬥機,沒有理由冒着暴露行蹤的風險,讓空軍的戰鬥機提供掩護,更沒有必要加強空軍的作戰負擔。

里根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即中國空軍沒有多少富餘的戰鬥機,就算有,也應該派往中東戰場。

要知道,在中東戰場上,中國空軍一直沒有奪得絕對制空權,甚至沒有多餘的戰鬥機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可以說,兩人的觀點都有道理,也都有足夠的依據。

直到二十五日上午,一份從澳大利亞西部海軍基地,即珀斯港發來的消息,才終止了這場毫無意義的爭論。

當天上午,一艘從珀斯港出發、已經在斯里蘭卡西面活動了二十多天的美軍攻擊核潛艇發現了正以二十四節向西航行的中國登陸艦隊,在尾隨航行了幾個小時之後,發現中國艦隊向西北轉向,而不是向西南轉向。

也就是說,中國登陸艦隊沒有前往迪戈加西亞!

其實,這就是牧浩洋的獨特安排,先讓登陸艦隊去科欽港外面待命,等到艦隊奪取制海權之後再前往迪戈加西亞。

這下,里根的推斷得到證實:牧浩洋早就知道美軍聯合艦隊正在趕過來。

既然中國海軍不急於攻打迪戈加西亞,那麼中國艦隊就不會留下來掩護登陸艦隊,獲得了更大的作戰靈活性。

也就是說,中國艦隊已經爲應戰美軍聯合艦隊做好了準備。

從純海戰的角度出發,中國艦隊不會留在迪戈加西亞北面,要麼快速機動到了迪戈加西亞南面,要麼隱蔽航行到了迪戈加西亞東面。因爲迪戈加西亞東面就是印度洋腹地,所有從東部非洲前往馬六甲海峽與巽他海峽的航線都要從此經過,美軍在此部署了數艘潛艇,所以里根認爲,中國艦隊向東機動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爲了避開美軍潛艇,中國艦隊向南機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爲找不出反對理由,所以尼克松沒再爭辯。

當天傍晚,里根親自安排了夜間的第一輪偵察行動。

幾年前,在尼克松手下任職的時候,里根就是航空作戰參謀,因此擁有豐富的航空作戰經驗。

以美軍聯合艦隊的航行速度,二十五日夜間派出的偵察機,最遠就能到達迪戈加西亞南面海域。只是,受第三艦隊最大航速只有三十三節影響,最快要到二十六日上午,美軍偵察機才能覆蓋整片海域。

事實上,美軍聯合艦隊的行動並非一帆風順。

在二十五日下午的時候,第四艦隊的一艘反潛驅逐艦就發出情報,探測到了一艘身份不明的潛艇。只是當時距離非常遠,而且潛艇的噪聲非常模糊,十五分鐘後就脫離接觸,所以無法判斷潛艇身份。在派出反潛巡邏機進行大範圍搜索無果之後,第四艦隊的反潛作戰參謀認爲是一艘返回珀斯的美軍潛艇。

這也無可厚非,戰爭到現在已經打了一個多月了。

從時間上算,那些在戰爭爆發前半個月離港的潛艇,差不多已經耗光了食品,將在最近幾日返回基地。因爲美軍潛艇主要在印度洋中部海域活動,所以這些潛艇在返航的時候很有可能與聯合艦隊不期而遇。

事實上,那不是一艘美軍潛艇,而是一艘中國海軍的“黃貂魚”級潛艇。

當時,該潛艇已經確定遇到了美軍主力艦隊,只是距離太遠,沒有辦法分辨出艦隊裡有多少艘航母。結果就是,艇長沒有立即上浮發出電報,而是決定靠近一點再說。也就在該艇完成轉向、準備加速的時候,發現了逼近的美軍反潛巡邏機。艇長非常果斷的下令減速,下潛到六百五十米深度,避開了反潛巡邏機。直到六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夜間十點左右,確定美軍艦隊已經走遠,附近沒有美軍的反潛巡邏機之後,該艇才上浮到潛望鏡深度,發出了電報。

此時,美軍艦隊已經向西航行了三百多公里,與牧浩洋部署的第二道潛艇警戒線上一艘突前的潛艇遭遇了。

這也是一艘“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

執行前進偵察警戒任務的時候,潛艇並非在某處蹲點,而是沿着一條封閉航線在某片區域內航行,而這條封閉航線的長度、或者說航行區域的大小,一般由潛艇的最大安靜航速決定。也就是說,如果潛艇的最大安靜航速越大,其巡邏區域就越大。“黃貂魚”級的靜音性能非常突出,最大安靜航速能達到二十四節,因此在執行前進偵察警戒任務時,如果採用橢圓形封閉航線,巡邏區域的長度能達到一百六十公里、寬度能達到四十公里,覆蓋六千多平方公里。

在這道潛艇警戒線上的八艘潛艇,採取了非常獨特的巡邏方式。

正常情況下,潛艇巡邏區域的長軸應該與警戒線平行,以便在絕大部分時候,讓側舷聲納陣對準警戒方向,獲得最大的探測距離。可是在這條防線上,總共也就只有八艘全電動潛艇。衆所周知,“黃貂魚”級的排水量並不大,艇體尺寸非常有限,側舷聲納陣的尺寸非常有限,前兩批又沒有配備拖拽式聲納,因此在側向區域的探測能力並不強。加上潛艇數量過少,所以八艘潛艇都採取了截然相反的巡邏方式,即把巡邏區域的長軸與警戒線垂直,用側舷聲納陣重點搜索相鄰兩艘潛艇之間的海域。

這麼做,有一個好處:只要美軍聯合艦隊從警戒線上經過,至少會被一艘潛艇探測到。

如果採用傳統辦法,又特別湊巧,比如美軍聯合艦隊靠近時,兩艘相鄰潛艇都處於橢圓形航線的短邊,在美軍聯合艦隊到達警戒線的時候,兩艘潛艇又處於橢圓形航線的長邊,就有可能漏掉目標。因爲潛艇是各自接到命令,各自進行部署的,所以無法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只有新的巡邏方式,才能確保發現美軍艦隊。

結果就是,運氣再次發揮了作用。

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2章 幕後推手第80章 戰術推斷第2章 利益交換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14章 大重建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92章 選擇權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37章 犧牲品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9章 彈道導彈第37章 遠洋護衛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35章 支柱第6章 第一步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3章 周密計劃第97章 針鋒相對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80章 另尋出路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5章 走投無路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69章 登門求教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7章 決戰之前第97章 針鋒相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章 宣戰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4章 拉力賽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49章 拋開幻想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34章 決勝點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4章 掃帚星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45章 關鍵情報第58章 死撐第80章 援助第52章 全速追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71章 新理論第26章 威逼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67章 預見性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76章 水下力量第48章 交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84章 強攻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6章 破例第74章 交易第38章 戰役目的第56章 家宴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9章 嚴陣以待
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2章 幕後推手第80章 戰術推斷第2章 利益交換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14章 大重建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92章 選擇權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37章 犧牲品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9章 彈道導彈第37章 遠洋護衛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35章 支柱第6章 第一步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3章 周密計劃第97章 針鋒相對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80章 另尋出路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5章 走投無路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69章 登門求教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7章 決戰之前第97章 針鋒相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章 宣戰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4章 拉力賽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49章 拋開幻想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34章 決勝點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4章 掃帚星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45章 關鍵情報第58章 死撐第80章 援助第52章 全速追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71章 新理論第26章 威逼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67章 預見性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76章 水下力量第48章 交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84章 強攻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6章 破例第74章 交易第38章 戰役目的第56章 家宴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9章 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