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無論如何,簡青書將冰荷玉露香送給悟庸子馮庸的舉動,顯然獲得了衆人的好感!
要知道,知恩圖報本來就是士子們極爲看重的東西,墨家有一個分支“墨俠”,甚至將它與鋤強扶弱、快意恩仇、反抗暴權等一起,當成是組織的最高宗旨。
悟庸子馮庸見他是認真的,將冰荷玉露香接過來,道:“那老夫也就不客氣了,未來簡小兄有用的着的地方,只要開口,老夫必定竭盡全力,以報今日之情!”
“馮先生言重了,不如叫我青書,這樣自然一些!”簡青書道,說完,又朝其他人拱手道:“各位都是先生前輩,以後但有相逢,大家叫我青書就行,小兄小兄的聽起來還真的挺難受的!”
衆人哈哈大笑。
“簡小兄真是豁達,既然這樣,我就倚老賣老,叫你青書了!”馮庸道。
“青書果然合老謝的胃口,比李夫子可強多了,你要是在三餘書屋不開心,可以來找老謝。”這是四平老人謝長亭,其實簡青書也挺喜歡他的性格的。
“老夫若是舉辦文會,還請宋大人、李夫子和青書務必賞臉參加。”這是執中先生黃貫中。
……
衆人一一和李綱、簡青書打過招呼,便三三兩兩的走了。
不多時,在琵琶亭文會開始之前,來佈置過現場的把頭又帶着一堆人前來收拾東西,李綱留下賞錢之後,也帶着簡青書離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李綱給簡青書留了三本書,告訴他這些都是聖道修行最基本的東西,叮囑他要儘快熟悉。
並且還告訴他,三餘書屋將在兩天後正式招收新一屆學子入學,明溪山上,李綱還有一間空餘的房子,可以給他住,這樣他就可以專心致志於聖道,不再受外物干擾。
簡青書問可不可以帶簡紅鯉前往,在得到李綱肯定的答覆之後,當即就決定在三餘書屋正式開學之前,會和簡紅鯉搬過去。
反正他和簡紅鯉就兩個人,無牽無掛,只要兩個人在一起,住在哪裡倒是無所謂。
和李綱分別之後,簡青書估摸着簡紅鯉已經搬進了以前的家裡,迫不及待的便往家趕。到了家中,和興高采烈迎上來的簡紅鯉打了個招呼,就將自己關進了書房之中。
這個家是以前的房子,有一個小小的書房,書房裡還有許多諸子百家的書籍,看來簡紅鯉已經好好收拾過,書架上、書桌上,到處都一塵不染,那些書籍的封面也被擦得乾乾淨淨,就連筆墨紙硯都準備好了。
簡青書將李綱給自己的三本書鋪到書桌上,只見其中一本是《聖道修行初解》,另一本是《天地源力及浩然氣概論》,最後一本是《儒家淵源及流派》。
簡青書想了想,決定先看《天地源力及浩然氣概論》,真正的瞭解聖痕大陸,再看《聖道修行初解》,認識士子修行的具體情況,最後再瞭解《儒家淵源及流派》。
這一夜,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根據這三本書的描述,天地源力,是聖痕大陸世界運轉及自然界萬事萬物生長存在的根本之力,浩然氣,則是天地源力的構成之中最豐富也是最重要的一種。
三千浩然氣,包括血氣、骨氣、精氣;心氣、膽氣、志氣;生氣、秀氣、靈氣;銳氣、意氣、陽氣;勇氣、剛氣、豪氣;傲氣、霸氣、狂氣;殺氣、罡氣、匠氣;睿氣、英氣、靜氣;逸氣、義氣、正氣……,還包含有節氣、名氣、才氣等等。
浩然氣之外,還有“骸氣”的存在,包括濁氣、陰氣、死氣、戾氣、凶氣、邪氣、煞氣……等,魔族修行,主要是吸收這些骸氣,蠻族、妖族修行,則是浩然氣和骸氣兼而有之。
諸子百家當中,兵家重剛氣銳氣殺氣霸氣、墨家重膽氣勇氣豪氣義氣、儒家重才氣睿氣逸氣節氣、道家重精氣生氣靜氣靈氣……
所養之氣不同,士子的外在氣質便不同,最後獲得的種種能力也都不一樣,這就是百家士子相互之間的區別。甚至即便身處同一流派宗門,每個士子的成長道路也都不一樣。
而且,聖道五品,庸、士、君、賢、聖,境界得到提升,壽命也會不斷增加,普通人可以長命百歲,士子境界可以活到兩百歲,君子境界三百歲,賢人境界四百歲,聖人境界可以活到五百歲以上,孟子所說的“聖人五百年一出”,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士子要想在聖道上走得更遠,就要把“養氣”的基礎牢牢的紮實下來!
養氣,就是孟子孟聖人所講的“我善養我浩然之氣”,蒙童在啓蒙開竅、成爲士子之後,無論是作出華美詩文帶來的才氣、還是聲望流傳帶來的名氣、甚至是慢慢修養出來的剛氣膽氣豪氣睿氣等,都可以幫助吸收天地源力,增加聖道修爲,這就是養氣。
人有五常、妖有六道、魔有七罪,在養氣的過程中,如果遵循了“仁、義、禮、智、信”的五常要求,士子就可以開闢聖竅星空,也就是“源力星空”,並依據自己的開竅聖言形成自己獨有的“智慧識典”。
之後,士子吸收的浩然之氣就會在源力星空之中形成“浩然之星”,與智慧識典產生聯繫,而名氣、名望則會在源力星空之中形成蔚藍色的“名望天幕”。
利用這四者產生的合力,士子就可以調動和利用天地源力,進行戰鬥或者形成其他的能力。
讀到這裡,簡青書才知道,自己在琵琶亭文會之前,因爲晨曦潮涌,讓眉心聖竅內形成的那片星空叫做“源力星空”,星空上的星星叫做“浩然之星”,星空蔚藍色的天幕叫做“名望天幕”,而虛空中的那本書叫做“智慧識典”。
不過按照書上所說,要達到這一步一般都需要很長時間,因爲滿足開闢源力星空、凝聚識典的要求特別奇怪,就是在開闢聖竅之後,需要做出滿足“仁義禮智信”五常要求的事情纔可以,而且必須是要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發生,如果故意去做,反倒不行。
啓蒙開竅之後,自己確實是經歷了“聖竅五動”,纔開闢了源力星空與智慧識典。
簡青書仔細回想,拜師李綱是自己在分析利弊之後的選擇,是爲“智”;拒絕刺史元知行的邀請,一則是答應李綱在先,是爲“信”,一則是遵從開竅聖言的本意,遵從古人,是爲“禮”;最後兩次,一次不殺簡山簡巖父子爲簡家留下血脈,是爲“仁”,一次感恩宿主,發誓爲其報仇,是爲“義”;這樣一共五次,正好和五常對應起來。
難道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正好滿足了“五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