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知曉楊辰心中所想,徐庶自然也不知,只以爲楊辰是起了好才之心。
既然他現在在劉備營帳下,又是劉備的軍師,此時自然是要站出來說兩句。
徐庶抱拳言道:“楊大人,元皓(田豐的字)兄,奉孝(郭嘉的字)兄兩人可是不世出的天才,定然也要好生相待纔是,荀文若(荀彧的字),荀公達(荀攸)的字兩人亦是天下有名才子,切莫冷落了幾人的心啊。”
楊辰一聽,心知誤會了,倒也懶得多言,只是輕笑道:“自然如此。”
大事商議完畢,衆人自然開始閒談。
只是還未聊上幾句,便突然有一手下闖入,跪地急忙報道:“報!那袁術先鋒大軍紀靈,率領大軍,正在城前叫陣!”
衆人對視一眼,紛紛看向楊辰。
楊辰卻是看向徐庶,而對劉備言道:“劉使君,是你部將迎戰,還是我手下部將迎戰?”
劉備還未開口,就聽到那張飛嚷道:“楊大人是客,第一戰豈能由客人出手?且看我如何將其斬於馬下!”
衆人收拾完畢,一齊上了城牆。
張飛率兩千兵馬,除了豫州城,迎面大怒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那紀靈正在大軍陣前,定睛一看,來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聲若驚雷,手持丈八蛇矛,定然便是那張飛,不由得大笑道:“吾乃陛下手下大將,紀靈!你等何人?”
張飛怒吼道:“燕人張飛在此!爾等速速前來送死!”
言罷,便策馬狂奔,直奔紀靈而去。
城頭之上,關羽大吼一聲,“拿戰鼓來!”
戰鼓聲聲,悶雷陣陣,關羽擂鼓助威,張飛奮勇殺敵。
楊辰見此,心中不由得叫一聲好。
不說別的,光是這氣勢就足以。
至於勝負結果,他倒是毫不在意。
紀靈?那是誰?
袁術雖然稱帝,手下謀士武將不少,卻是無一可用,此乃天下公認。
張飛是天下一等一猛將,呂布死後,武力僅次於趙雲關羽馬超等人,這紀靈小兒,如何能是張飛的對手?
果不其然,不過須臾,張飛已然將那紀靈頭顱砍下,袁術先鋒大軍見此,鳴金收兵,張飛大勝而歸。
回到城頭,張飛一把將手中頭顱扔在地上,嚇了諸多文臣一跳,衆人定睛看去,卻是那紀靈頭顱。
張飛盯着楊辰,眼中無禮傲慢,大笑道:“楊大人,聽聞你武力超羣,不知我這一戰,你有如何評價?”
楊辰心中輕笑,微微搖頭。
張飛怒道:“你這是何意?難不成是看不起我張飛?不如我二人打上一場!”
劉備一驚,此時可是兩軍聯合之處,楊辰身爲主帥,如何能受到此等無禮挑釁?連忙開口呵斥道。
“三弟,不可胡說!”
而後抱拳對楊辰道:“我三弟大勝歸來,心中高興,楊大人切莫在意。”
楊辰擺手笑道:“翼德(張飛的字)誤會我了,我搖頭意思並非是看不起翼德,而是自以爲殺雞焉用牛刀,區區紀靈看不出翼德威猛。”
張飛一聽,這是好話啊,誇他的,不由得飄飄然道:“楊大人此言我甚是喜歡,區區紀靈,不過爾爾,待有下次,我親手斬殺袁術大將!”
衆人紛紛大笑,簇擁着回到府邸,喝慶功酒。
又過了半日,揚州壽春府邸之內。
“什麼?楊辰出現在了豫州?”
袁術聽聞手下傳令兵彙報,不由得大驚問道。
“是的陛下,今天白日紀靈大將攻城,有士卒看到城頭之上楊辰幾人,斷然不會出錯!”
袁術擺了擺手,示意傳令兵退下。
“楊大將,你說這楊辰好端端的不在幷州坐鎮,卻是到了豫州,這是爲何?”
袁術心中苦悶問道。
自奪得徐州,他便募集大軍,整整三十五萬大軍,一起壓在幷州正面。
此舉便是因爲他聽聞楊辰手下士卒並不多,想要一舉拿下幷州,大破楊辰。
上次楊辰萬軍之中差點取了首級,他到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
此次爲了報仇,他已經準備好了親自前往徐州,坐鎮大軍,最好是將那楊辰生擒,讓他好生羞辱,以此報仇雪恨!
誰知即將出發之時,竟然聽聞楊辰出現在了豫州,而不是幷州,不由得心中升起疑心。
楊弘思量片刻,抱拳言道:“陛下,劉備在豫州不知取了什麼人才,接連兩次大破陛下大軍,那楊辰前往豫州,估計也是因爲如此。”
“楊辰手下兵力不過二十萬人,楊辰肯定是自以爲守不住幷州,纔會率領大軍,想要與劉備聯合起來,一同抗擊陛下,以此達成牽制。”
袁術一聽,恍然大悟,拍腿而道:“楊大將果然聰慧,我竟沒有想到如此。”
“如此說來,那楊辰還真是狡猾,他去了豫州,待他日我大破幷州之時,他卻早已逃走,真是叫人可笑。”
“只是楊大將,楊辰出現在了豫州,那我是去豫州,還是繼續前往幷州?”
楊弘思量片刻,獻計言道:“陛下,您自然是前往豫州。”
袁術疑惑道:“此話怎講?”
楊弘笑道:“陛下您想,楊辰手下攏共二十萬人,他去豫州,定然只能攜帶少量士卒,與那劉備聯合起來,撐死了也不過五萬餘人。”
“您手下可是足有十五萬大軍,若是您親自前往坐鎮,士氣大振,定然可以一舉拿下豫州,生擒那劉備與楊辰。”
“幷州士卒失了楊辰,如何還會抵抗?城破是早晚之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老老實實是的投降陛下。”
“如此一來,幷州不費吹灰之力奪取,到那時候,您同時有了幷州,冀州,徐州,揚州,豫州,天下大半便回到了您的手中。”
“您就是繼秦皇,漢祖以來的千古一帝啊!”
袁術聽得熱血沸騰,不由得拍桌起身,大喝一聲。
“好!那就聽楊大將的話,啓程前往豫州!”
楊弘大喜,越發恭維起來。
只是當命令傳達下去之後,卻有兩人,在府邸之中再三嘆息。
一處院落之內,有兩人不斷踱步,唉聲嘆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