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

計劃比想象中的還要成功,唯一遺憾的是跑了東郡的太守程昱,這傢伙太狡猾了,見事情不對就率點逃跑了,事後喬煙一臉無奈的跟我說道。最好的全本小說網站

第二天,我坐在東郡的太守府裡叫人取來了地圖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形勢,照目前情況來看程昱有三個去處,一個是河內的郭嘉那,一個是許昌的荀彧那,還有一個就是立即返回鄞城調遣駐守在山陽和細陽一線的守軍返攻東郡,去許昌路途遙遠程昱斷然不會去那裡,去去河內的郭嘉那的話也需要時日,而且還會打亂他們先前的部署,估計他還是會先選擇返回鄞城調遣軍隊,不過這樣的話就正合我的意圖,我盤算着陶謙的部隊不知道到了那裡,應該琢磨下一步的計劃了。

這時胡車兒突然走了進來,告訴我說陶謙的部隊已經衝破了九里山的防線,正火速向東郡趕來,他已經派人去通知他們東郡已經被我們攻下了。

“恩,看來是時候去見見陳登了。

”我心裡想着,多少有點想拉攏這個不太顯名錶lou的天下俊才。

“軍師,那我們什麼時候動身呢”胡車兒問道。

“就現在吧,兵貴神速,趁返回鄞城的程昱還來不及調集軍隊,我們就可以和陶謙的部隊對他們進行合圍了。

”我決定道。

“那好吧,我這就去通知弟兄們。

”胡車兒看我決定了便不在多言,匆匆下去準備了。

這是喬煙走了進來。

“怎麼了又要走嗎”她看了看我笑着問道。

“是啊,跟天下聞名的用兵大家曹操作對,不趕快解決戰鬥地話,那麼失敗的就一定是我了,這種事你們女兒家是不會明白的。

”我感嘆道。

“哦,那麼就祝你早日得勝歸來,我就留在這裡等你好消息咯。

”喬煙笑了笑便輕輕的走了出去。

“或許我該早日給自己找個歸宿了。

”我喃喃的想着。

這世的父母對我並沒有拘束的管教,大概唯一地希望就是想我早日結婚生子。

傳宗接代吧,也許這就是我最後一次領兵作戰了,與其當個想諸葛、司馬那樣勞心費力的大軍統帥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待在幕後做我想做的事,過我想過的生活,這個英雄的年代註定了有太多的犧牲和無奈,我雖不認同,但也卻無可奈何。

數日後。

當我軍成功與陶謙的部隊會師後,我果然見到了陳登,他那一身白衣飄飄英姿俊朗的樣子倒給了我一股江湖俠士地感覺,如劍的目光在我身上肆意的打量着,不時閃動着精明的光輝,從他眼睛裡我看到了智慧以及那傲視天下才俊的自大。

陳登字元龍,徐州人氏。

歷史上的他機敏高爽,博覽載籍。

雅有文藝。

年少時就有扶世濟民之志,他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後來遷任典農校尉。

興修農業。

廣積稻穀。

後來曹操打下徐州後以陳登爲廣陵太守,陳登施展反間計戲弄呂布。

被曹操封爲伏波將軍。

陳登在廣陵,廣施仁德,明審賞罰,民畏愛之。

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

陳登鮮克周章衆,斬虜萬數。

敵舉興衆返向。

陳登以兵不敵,又劃某謀克敵,斬首萬級。

後來遷任東城太守。

建安十二年逝。

陳登在演義裡出場不多,但給人印象深刻。

個人感覺陳登和程昱有點相似,是比較全面的人物。

甚至可能比程昱還可強些。

陳登只活到三十九歲就死了。

如果他不死,到底怎樣的結果不好說。

個人認爲輔佐曹操地可能性最大。

三國志裴注引英雄記中說陳登二十五歲舉孝廉,到興平元年也就是一九四年秋劉備領徐州時陳登已經做了一些日子的官了,那麼到除呂布的時候即建安三年也就是一九八他應該有三十多歲了。

英雄記裡還寫到了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這是在他成爲伏波將軍之後的事,這一仗打完後他遷爲東城太守,結果孫權遂跨有江外,爲什麼前面明明是孫策遣軍攻登而後面卻成了孫權跨有江外呢,看來在這期間孫策死了,時間大約是建安五年秋,剛好這一年曹操擊敗了劉備,三國志中又有:年三十九卒。

後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備因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的話,即劉備評陳登是在陳登死後,劉備建安六年投奔劉表,如果陶謙死的時候一九四年陳登有二十七歲左右地話那麼他可能是在建安十一年二零六年左右與世長辭的,比郭嘉還要死得早,甚至可能更早,不過不大可能更晚,劉表建安十三年卒,還是病死的,不會在死前還有好心情、好身體和劉備、許汜一起喝酒談論談下英雄吧。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或許就是他最真實的寫照,從歷史上看綜觀陳登的一生,可謂多變,數易其主,即是謀臣,又是良將,更是一個成功jian細,或許是因爲他天生的那種侷限性引起了曹操的疑心,一生始終未得重用,但反觀歷史上他充分利用徐州不同勢力的矛盾,不斷的用借刀殺人的辦法來消滅自己地敵人。

徐州地統治者換了一茬又一茬,而陳登卻始終屹立不倒,而且以陳登爲代表的徐州名士派地勢力不斷到了加強。

從那也可以看出陳登真是堪稱亂世不倒翁。

可惜他三十九歲就病死了,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天妒英才吧,與郭嘉一樣英年早逝,不然,憑他的能力和性格一定會有更大的作爲。

“能見到江東有名的大才子陳登先生,我感到很榮幸。

”開場地客套我是由衷而發。

“先生真是折煞小弟了。

見到威名天下的鬼狐賈詡先生纔是我的榮幸,聽聞先生再一次施展神奇襲破了東郡,我感到驚訝的同時更感覺到先生盛傳十餘年的威名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啊,有時間還一定要請先生多加指教。

”陳登倒是趕忙擺出了一副真的很榮幸很希望我指教的樣子。

“呵,那都是路人道聽途說地根本不可當真,是敵人內部出了問題,我們的將軍也很勇猛。

所以才取得了勝利,倒是陳登先生曾憑藉一己之力。

擋孫策於廣陵之功可是天下皆知啊。

”我讚歎道。

“呵,先生是不知道,孫策空只有匹夫之力卻無智者之識,所謂剛而易折,他這樣地人是很好擊敗的,如果他不改改他的脾氣,恐怕他與他父親一樣。

很難在這個亂世活下去。

”他看他樣子分明是看不起孫策那種缺乏頭腦又自以爲是的人。

“但不管怎麼說先生的才華還是讓我心生敬佩,不知道先生這次來陶徐州可有什麼指示”我笑着揭開了話題。

“恩,陶徐州的意思是在曹操未歸來前切斷他們的糧草來源,一口消滅掉曹操,拯救皇帝和黎民與水火之中,不知先生意下如何”陳登所說地話多少讓我感到一絲驚訝。

“呃,這個,我們由於深入曹操腹地。

糧草並不充裕啊,況且士兵也只有區區兩萬餘人,曹操留守在許昌一線的整體算下來也有十餘萬,況且都是他的精銳部隊,一時間恐怕我們很難一口氣吃掉他們。

”看陳登的樣子分明是想讓我們替他當出頭鳥,如果真的一仗打下來。

就算消滅掉了曹操自己也會元氣大傷,這種事我怎麼也不會答應。

“呵,其實我跟先生的想法一樣,一口氣消滅的曹操的確不現實,不知道先生有什麼別地想法嗎”陳登見我不答應,轉眼換了個問題。

“恩,我想的是我們趁曹操還未得到消息歸來前,先徹底完全的控制兗州,然後再逼迫曹操跟我們談判,我軍取河內。

你們取東郡九里山一帶。

這樣我們就可以慢慢的蠶食曹操了。

”我簡單的說出了我的想法,實際上曹操是絕對不會答應地。

先不談我們有沒有能力打下一個完完全全的兗州,陶謙與曹操有殺父之仇,我們與曹操又有殺子之仇,新仇舊恨算起來曹操就是拼死也不會答應割地的。

“哦,這樣啊,那我的先請示一下陶徐州了,這種事情我一個人也做不了主。

”陳登似乎聽出了什麼開始扯理由道。

“那也好,不過我們現在必須先打下鄞城,不然如果等曹軍反撲起來也夠我們喝一壺的。

”我笑道。

“沒問題,這樣吧,我軍圍東、西二門,先生就率軍圍南門,留下北門給他們逃跑用好了。

”陳登也笑了起來。

就這樣我們商定好了計劃,雖然有些各懷鬼胎,但是大致上目的都一樣,都是爲了削若曹操,只是不知道明天會怎樣。

第二日,慘烈的攻城戰終於開始了,我簡單的觀察了下鄞城城上大概的情況,發現敵人早都有些慌亂,看來程昱的援軍還沒有趕到,爲了不使得上次那種敵人突然出現地事情發生,我昨天已經與陳登商量好派遣偵察斥候四處探察了,通往鄞城地道路上也埋下了不少陷阱。

攻城的各個方向也都留下了不少騎兵在四周戒嚴,以防意外。

隨着一聲令下,鼓聲齊鳴,我們開始了攻城,“天下精銳出丹揚”這句話果然名不虛傳,攻城戰一開始他們便各個爭勇當先,不多時就已經攻上了城頭,雖然曹軍拼死抵抗,但是無奈實力相差實在太懸殊了,只戰了不大一會就已經漸漸地快抵擋不住了,再看了看我軍,結果令我很失望,現在還沒有攻上城頭,差距也太大了,我心裡唸叨着,但還是無奈的接受了事實。

經過一翻血戰,徐州軍果然率先攻上了鄞城,不一會只見城門大開,還在城外的將士們見如此時機便一擁而上衝了進去

當最後一個敵人拒絕投降被殺死時所散發的悲鳴聲響起時,鄞城已經被我們攻下。

而鄞城的留守與程昱也早已經突圍而去。

“陳賢弟的徐州軍戰力果然強悍,愚兄深表佩服啊。

”這個時候我需要探聽一下他們到底有多少家底了。

“呵,這是自然,雖然比起曹操的精銳虎豹騎是差了那麼一點,但是丹揚兵在步兵裡如果號稱第二,那麼這世上便不會有人稱做第一了。

”陳登此時多少有些得意,畢竟事實擺在我們面前,看來回去後一定要跟主公提意見,加大力度好好訓練一下現在的西涼軍是很有必要的。

“呵,陶徐州雖然有這樣一隻精銳部隊,但是聽聞他的身體不是很好啊。

”我故意道。

“是啊,陶公的身體現在是越來越差了,而二位公子實在是有些不爭氣,徐州未來的情況也是很令人擔憂啊。

”看我提到陶謙,陳登多少有些感到無奈,的確,陶謙如果真的一死徐州就成了無主之地,雖然陳家家大業大,但是並不能控制軍隊,這也就是說他們從實際上還是無法控制徐州,這讓多少有些抱負的陳登來說是一個遺憾。

看來我可以從這方面下手,略一思索我便道,“陳賢弟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軍權卻在曹豹等人手上,恐怕指揮上多少有些不方便吧。

陳登聽我這麼說突然眼睛一亮,目光如劍般的直視着我,良久突然笑了笑,“的確是有點不方便,不知道賈兄有何方法能夠爲小弟解決呢”

“其實這裡到處都有曹軍的偵察部隊,如果晚上不小心的話很可能會遭到意外啊,陳賢弟應該深察之。

”我拿起扇子搖了搖,詭異的笑了笑。

陳登聽我這麼說略一思索便笑着離開了,看來他是聽明白我的意思了,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呢

第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二十七章 賈詡的決定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一章 月下美人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九章 風之追憶第二十八章 刁難第十一章 徐晃第二章 名士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五章 董卓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五章 丟車保帥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八章 坐擁關中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八章 坐擁關中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九章 袁術稱帝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十一章 徐晃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十四章 天變第二十二章 進軍河內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結束語第十五章 相持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一章 月下美人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第十章 李肅的遊說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十五章 相持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十章 李肅的遊說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二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十八章 張繡VS呂布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四十二章 面對未來的思考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十八章 張繡VS呂布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結束語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十四章 埋伏第一章 重回三國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第二十七章 賈詡的決定第二十八章 刁難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七章 謀取關中
第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二十七章 賈詡的決定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一章 月下美人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九章 風之追憶第二十八章 刁難第十一章 徐晃第二章 名士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五章 董卓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五章 丟車保帥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八章 坐擁關中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八章 坐擁關中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九章 袁術稱帝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十一章 徐晃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十四章 天變第二十二章 進軍河內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結束語第十五章 相持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一章 月下美人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第十章 李肅的遊說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十五章 相持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十章 李肅的遊說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二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十八章 張繡VS呂布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四十二章 面對未來的思考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十八章 張繡VS呂布第三十七章 河北多名士(下)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結束語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十四章 埋伏第一章 重回三國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第二十七章 賈詡的決定第二十八章 刁難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七章 謀取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