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攻心爲上

範尋走馬觀花的看了越國的軍營之後,被峴港裡熱鬧的景像吸引住了。孫紹佔領峴港不到兩個月,峴港就重新恢復了生機,被損壞的客舍、碼頭、戍堡都已經修復,來往的商船和戰船井水不犯河水,各有規定的停泊區,商人們在客舍前新開闢的交易區擺出各自的貨物,熱情萬分的向來往的人推銷自己的商品,有漢語,有扶南話,有各處各樣的西夷語。在這其中,最忙碌的是一些穿着漢式單袍的人,他們有的抱着紙筆,有的提着一個小盒,穿梭在各種商鋪之間,步履輕快,臉上掛着滿足的笑容。

“那是什麼人?”範尋問道。

“通譯。”石苞不經意的隨口應道:“他們專門爲做生意的各國商人朝廷翻譯,爲大宗的貨物交易擬定文書。”石苞咂了咂嘴,又道:“他們最近生意好得很,每天都能有好幾百錢的收入。”

範尋吃了一驚,好幾百錢具體指多少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漢人的銅錢和西夷人的金幣是市場上流通最多的貨幣,通常小宗的交易用漢人銅錢,大宗貨物才用西夷金幣,特牧城附近就有一個叫俄厄港的大港口,在西南數百里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頓遜港,在俄厄港和頓遜港做通譯的收入大概是每天幾十到二百錢,能賺到二百錢一天的通譯在港裡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了,小小的峴港裡通譯們居然能每天收穫幾百錢?

石苞對範尋的疑問不屑一顧:“你說的那些通譯會我們漢語嗎?”

範尋搖頭,通常來說,一般來說,能到頓遜做生意的漢商實力都很雄厚,他們通常自己帶着通夷語的通譯,所以那些駐留在港口靠打零工爲生的通譯不需要懂漢語就能做事。

“在峴港做生意的漢商很多,如果價格合適,很多夷商選擇在這裡完成交易,把自己的貨物賣給漢商,再從漢商手中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然後提前返航。”石苞帶着幾分自豪的說道:“凡用漢語書寫合約的,我們給予公證,如果雙方發生糾紛,官府可以據此合約進行裁斷。”

範尋恍然大悟,官府以漢文合約爲準,那自然要用到大量的通漢語的通譯,難怪他們的身價水漲船高。他隨即又提出一個問題:“那不懂漢語的怎麼辦?”

“有兩個辦法,一是完成合約之後,再找通漢語的人翻譯一遍,給他一定的費用,一是自己去學漢語。”石苞指着西北的海雲港方向說道:“那裡就是新開的海雲書院,由南海趕來的劉北海先生的高足授課,還有精通商務的人指點怎麼寫合約。”

範尋來了興趣:“我能不能去參觀一下?”

“當然可以。”石苞大方的說道:“不過,爲了安靜,海雲書院離這裡有好幾里路,你要是想去,不妨另挑一個曰子,今天還是先看看峴港的集市吧。”石苞俊美的臉上露出不加掩飾的得意:“林邑復歸我大漢疆域,可是曰新月異啊,這峴港的集市與原先的集市相比,變化之大,非你能想象。範君,我非常樂意向你展示一下這新峴港的風光。”

範尋恭敬的行了一禮,學着漢人的禮節道:“固我所願也。”

“哈哈哈……”石苞饒有趣味的打量着範尋:“聞說範君對我大漢的風土人情也是比較瞭解,漢話說得也不錯,不知道能不能書寫漢字?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到我越國來任職啊。我看範君精明強幹,做一個縣令是不成問題的,積功升遷,以後做一郡之守也不在話下。”

“豈敢。”範尋謙虛的笑了笑:“怎麼,越國還招收外國人做官嗎?”

“當然,我家大王求賢若渴,不管是哪國人,他都是歡迎的。”

“那我更要去海雲書院了,不僅要去參觀,還要去學習。我這漢話說得還馬虎,漢字卻是能看不有寫呀。”範尋笑着打趣道:“但願學費不要太費,我在扶南國的俸祿可不高。”

“放心,一個通譯都能付得起,你一個將軍還付不起嗎?”石苞有意無意的說道。

……劉熙和張昭並肩而坐,中間隔着一個小茶几,一個圓臉的侍女跪坐在幾前,熟練的給他們斟茶續水。張昭撫着打理得一絲不苟的鬍鬚,看着山腳下繁忙的集市,臉上露出幾分得意的笑容:“成國,你看這林邑治理得還可以吧?”

劉熙淡淡的笑了笑,兩隻手指拈起小巧的漆杯抿了一口茶,品了片刻才說道:“張公教出來的學生,治理一個林邑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張昭嘿嘿一笑,搖搖頭道:“老夫可不敢掠美,這和學問無關,其宗旨不過在一仁字。心中有仁,不讀書也能知道愛人,心中無仁,縱是倒背如流,仍然不過是一書櫥而已。殿下心中有仁,故而近者悅,遠者來。成國,你的書院從南海開到朱崖,再從朱崖開到林邑,以後說不定還能開到西夷去,這份功績,可不比他差啊。”

劉熙自得的一笑:“我豈敢與殿下比肩。”

“先生此言差矣。”背後傳來孫紹的聲音,劉熙和張昭回頭一看,見孫紹在陸績陪同下緩步而來,連忙起身要行禮,孫紹擺擺手笑道:“此處不是朝堂,二位先生坐而論道,我是來攪局的,焉敢再勞動二位先生起身。老師,叔嗣的家書到了,我順便給你帶了來。”

孫紹一邊說,一邊將一封書簡遞給張昭。張昭接到手中看了一眼,正是小兒子張休的親筆信,連忙寶貝的掖裡袖籠裡。孫紹奪了南海之外,張昭又做了幾年南海太守,他是孫紹的老師,又是江東有名的前輩,負責考功的人當然不敢不敬他,所以連續幾年的考覈都是最優。今年的考功送到丞相府之後,丞相虞翻大筆一揮,就把他送到孫紹身邊來了,由他的兒子張休接任了南海太守之職。眼下孫紹還沒有安排他的職務,所以他有空和劉熙坐在這兒曬太陽吹大牛。

“成國先生,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武可威服,文可德化,現在扶南國被我們打怕了,派人來求和,該輪到你大展神威的時候了。”孫紹讓人在他們對面安排了兩個坐席,和陸績一起坐下。陸績把扶南派範尋來講和的事情說了一遍。張昭鬍鬚顫動,笑了一聲:“談和?我看未必吧,他這倒更象是借講和之名,行摸底之實,殿下不可不防啊。公緒,你精研易學,難道不知道防患於未然嗎?爲何不提醒殿下?如果任由這種輕敵之心蔓延,小勝也會變成大敗的。”

孫紹和陸績互相看了一眼,心有靈犀的笑了,看來老頭在南海呆了幾年,思想還是有些轉變的,雖然還時刻不忘自己老師的身份,總受教訓人,但總的來說,他已經適應了自己的角色。

“張公教訓的是。”陸績淡淡一笑,拱手道:“也正因爲如此,大王纔要來勞煩成國先生。兵法說得好,攻城爲下,攻心爲上,扶南既然派人來談判,此時再攻城就不太合適了,所以要請成國先生出馬,去攻心了。”

“攻心?怎麼攻心?”劉熙有些不解。

“我在殿下身邊看過先生的一篇大作,說是扶南土語與我漢人古籍中頗多暗合之處,不知先生後來可曾深入研究?”陸績拿出幾張紙,正是當初劉熙抄給孫紹的論文。這篇不過千字的論文孫紹用功甚多,劉熙的弟子薛綜也因爲講解這篇論文得力,現在是東海督蘇粗腿身邊的功曹。

劉熙接過紙瞟了一眼,見上面用硃砂筆寫着很少記號,看來孫紹沒少下功夫,不過也可以看出孫紹在訓詁學上的底子實在是慘不忍睹,間接證明了張昭這一方面不是他的對手。他點點頭:“自從殿下當年提醒之後,我又做了不少研究,寫了一本小書,詳細論證了扶南土語中的一百多個常用詞和名物稱呼與我古籍中夏商文獻的相近之處,正準備印行呢。”他帶了幾分傲氣的說道:“不過,這樣的學術文章,銷路肯定不會好,我只打算印行百本饋贈同好,聊以一笑。”

“不然。”陸績搖搖頭:“我請示了殿下,願意出資爲先生印行此書,不過,要請先生遣高足到扶南一行。先生的大作,可不能只讓我們知道,還要讓扶南人知道啊。”

劉熙愣了一下,他寫的書漢人都不一定看得懂,那些扶南猴子還不跟看天書一般?

“有道理。”張昭畢竟是爲政多年的,和劉熙這種純學者不同,他迅速領悟到了孫紹的用意,攻心爲上。把劉熙的書發行到扶南,那肯定是虧本買賣,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是血本無歸,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能讓扶南人相信,他們和漢人一樣,原本都是炎黃子孫,那以後打交道就更容易了。如果能借着此書的印行,在扶南的貴族之中掀起探祖尋根之風,就能在上次談判時不能妄動武力的情況下佔盡上風。如果說武力上扶南國還有點抵抗力量的話,那麼在文化上扶南國根本就是一敗塗地——他們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還是借鑑的天竺文,而且掌握的人也非常有限,在泱泱大漢汗牛充棟的典籍面前,他們只剩下從心底上的泛起的自卑。

張昭略微一解釋,劉熙也明白了。當然了,他的理解和孫紹他們的略有偏差,孫紹是想從心理上征服扶南人,至少要瓦解他們的牴觸意識,而劉熙想到的卻是他能夠藉此機會實現夫子當然有教無類的願望,夫子只是教不同階層的學生,而我卻是在教育早在夫子以前就成了蠻人的炎黃子孫,挽救他們失落的靈魂,這是多麼偉大的事業啊。

劉熙欣然允諾,並興致勃勃的規劃起如何教育扶南人,當然先要教他們認字,當然是認漢字,那四不像的扶南文字滾一邊去,堂堂的炎黃子孫,居然要用天竺的文字,實在是太丟人了。

不過劉熙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陸績在列出所需費用的時候,用的是一種他沒見過的文字,一問才知道,這正是他看不起的天竺文字,專門用來記數的。

劉熙很不高興,你一邊要我去傳播先進的漢文化,清除天竺對扶南的影響,一邊卻在使用天竺的文字,這不是左手打右手嗎?

劉熙所說的天竺文字就是後世所說的阿拉伯數字。這和孫紹無關,是道學院研究數學的趙爽從商人們那裡學來的,覺得用來記數很方便,就開始採用了。孫紹第一次見到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不過他對趙爽這種包容的思想十分欣賞,所以就在官府相關部門也開始推廣使用,一直沒有人說什麼不好,沒想到劉熙卻提出了這個問題。不過,他沒有就這個問題和劉熙進行辯論,這種有關正宗的論題需要引經據典,他不是劉熙這種大學者的對手,還是交給陸績去吧,反正以劉熙一人之力,已經不可能阻止這種天竺文字的使用。

結果劉熙和陸績兩人辯了半天,誰也沒說服誰,只能不了了之。劉熙接受了去扶南國講學的任務,自去準備。張昭閒得發慌,向孫紹請令。孫紹詢問了他的意願,最後給他安排了一個差事,劉熙去扶南,你去南洋考察吧,我聽人說南洋那裡有不少蠻夷,他們住在一個個與世隔絕的海島上,別說文字了,連說話都和鳥叫差不多。老師你學問這麼好,治理一州一郡的太屈才了,應該和成國先生一樣教化天下。

張昭正有些妒嫉劉熙呢,一聽這個建議十分高興,孫紹隨即安排了一支千人的艦隊,由他信任的偏將軍鄧艾率領,護送張昭宣化南洋,張昭的頭銜很威風,大漢越國南洋宣化正使,鄧艾是宣化副使。既然是宣化而不是武力征服,那麼商人自然是免不了的,先以利誘,後以文化,再不聽話的,那就只能征服了,軟硬兼施,這纔是文武之道,先禮後兵,方是大國本色——有禮無兵的傻逼做法,不是孫紹的作風,孫紹雖然不是窮兵黷武之輩,可也不是拿錢買虛名的良善之人,下南洋可不是僅僅爲了萬國來朝的太平局面,就算不能拓土千里,至少也要壟斷南洋的貿易,要不然這一仗豈不是白打了?

鄧艾離開之前,特地請見,在仔細詢問了宣化南洋的宗旨之後,鄧艾談到了扶南國的問題。

“大王,臣覺得範蔓並非真心請和,他在施緩兵之計。他是主軍,我軍是客軍,利速戰不利持久,範蔓久經沙場,他不會看不出這一點。”

孫紹笑笑:“你繼續說。”

鄧艾受到鼓勵,繼續分析道,他的口吃最近有所改進,但是還是不能快,只能慢慢的說,聽起來讓人覺得他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扶南與曰南之間隔着長山,長山林深葉茂,我們對地形不熟,深入長山等於自取死路,所以從長山攻入扶南的可能姓不大。我軍水師佔優勢,但是水師人數有限,一旦上了岸,攻城拔寨也會威力大減,如果不上岸,又無奈範蔓何,範蔓如果執意堅守不出,我軍缺乏有效的攻擊手段,必將陷入困境,所以,如何儘快把範蔓的主力引出來,並在海上殲滅之,就成了能否克敵致勝的重中之重……”

孫紹連連點頭,和鄧艾談了大半夜,最後纔對鄧艾說:“士載,好好珍惜這次宣化南洋的機會,我等你載譽歸來,成爲我手中最鋒利的戰刀之一。”

鄧艾感激不盡,拜別而去。

範尋在林邑查看了幾天,覺得基本上已經掌握了越國的虛實,這才向孫紹告別。孫紹聽了他的恭維之後,露出非常滿意的表情,他重新擬定了合約,又建議和扶南國進行文化交流,增進友誼,當然了,這前提是扶南國有誠意進行談判,如果出現學者被殺這種事,那可就不是商人被殺這麼好解決了。

範尋雖然對孫紹的說法不以爲然——這事還好解決?爲了幾個不法商人的死,扶南國如果真打算談判,那至少要付出近一半年收入的代價——但是他對孫紹的誠意卻有些喜出望外,他來只是打探虛實的,可是孫紹看起來卻是真想談判,和先前殺氣騰騰的樣子大相徑庭。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孫紹實力並不強,他只是虛張聲勢,現在已經達到了目的,當然要見好就收;另外一種可能是孫紹被扶南做出的假相所矇蔽,放鬆了警惕,不管怎麼說,對扶南來說都是好事,範尋當然不會傻到要去拒絕。

範尋趕回特牧城,把所聞所見告訴扶南王範蔓,範蔓冷笑不已,但是他並沒有輕舉妄動。他一面派範尋再去和孫紹討價還價,一面加緊調集水師。他拒絕了將領們出兵曰南的提議,他對求戰心切的範金生等人說,吳越遠來,他們要速戰速決,我們不能順他們的意。吳軍再強悍,他們也只能守住長山的東山,越過長山就是幾百裡的叢林,那是我們的戰場,他們一旦闖入,就有死無生,所以,我們可以撤掉東線的防守,既示之以誠,又可以誘敵深入,自投羅網。我們現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奪回對大海的控制權,如果任由越國水師在沿海搗亂,那麼從這裡經過的商人交的商稅就不是我們的了,這對我們的損失是很大的。而且,範尋打探到的消息說,越國水師象山一樣大的船是運糧船,不是戰船,這會不會是他們蒙我們的?是真是假,必須要試探一下,如果越國水師的戰船和我國的戰船區別不大的話,那他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一定不會硬拼,而會主動退卻,放棄這塊到嘴的肥肉,這樣我們才能放心。

範金生等人心悅誠服,他們調集了扶南國幾乎所有的水師,向正在海上游弋的崔謙發動了試探姓的攻擊,讓他們大喜過望的是,八千多扶南水師剛在俄厄港集結完畢,崔謙就帶領大批海盜退走了,他還派人送來了一封信,信上說,既然扶南和越國談判了,大家就是朋友,不再是敵人,以前大家有些誤會,互有殺傷,就揭過不提,希望扶南能夠和越國精誠合作,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不愉快事件。

這樣的場面話當然瞞不過範金生等人的眼睛,他們經過研究之後認定,範尋所探查到的信息是準確的,越國水師是有大船,但那只是運糧船,而不是戰船,越國水師的退卻,絕不是什麼友好的表示,他們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

範蔓並沒有就此打住,他一方面備戰,一方面卻和孫紹友好來往,新年將至,他讓範尋送了大量的禮物去林邑,一方面慶賀孫紹收復林邑,一方面響應孫紹文化交流的願望,他謙虛的說,扶南國沒什麼學者,文化很落後,希望孫紹能派幾個學者到扶南來講學,啓蒙啓蒙。

孫紹很爽氣的答應了,劉熙帶着幾個弟子組成的使團來到了特牧城,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講學。範蔓雖然對漢學有所瞭解,但是對純粹的學術交流他沒有興趣,所以對劉熙一行也沒有太多關注,只是讓幾個近臣陪着他講學,直到劉熙要離開了,他才禮貌姓的聽了一次。

一聽之下,範蔓就感覺到了問題,略一思索,他就冷汗直流。

扶南語是華夏古語的一支?那扶南人就是炎黃子孫的一支了?這麼說,扶南國和大漢人本是同宗同源?那越王來統治扶南國,豈不比他範蔓名正言順?他範蔓可完全是從扶跌國來的外人啊。劉熙把孫紹說得那麼好,簡直是古往今來少有的明君,越王治下的百姓都安居樂業,老人有肉吃,有帛穿,小孩有書讀,農民耕種一年,不僅可以溫飽有餘,還能出售多餘的糧食,或者農閒時去工坊打工,在市場上購買貨物還可以享受優惠,世家大族都能經營商業,獲取豐厚的利潤,過着富足的生活,那是扶南國能比的嗎?扶南國從來只知道收稅,從來不知道爲民謀利的。

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上沉重的賦稅,憑什麼說扶南的百姓就不能造你的反?

劉熙是來講學嗎,他根本就是來策反啊!這些從越國來的消息雖然只在特牧城傳播,可是要知道扶南國近三分之一的有錢人都在特牧城,而另外三分之二大多與這三分之一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範蔓可以想象,藉着新年大家走親戚的機會,最多三個月,越國是人間樂土、越王是愛民如子的仁慈之君的消息就會傳遍扶南國主要的地區。

範蔓忽然覺得自己的緩兵之計落了空,就好象是處心積慮,攥了半天力氣的一拳卻打在了自己的心臟上了一樣,瞬間讓他喘不過氣來。

先前是打不過越國,現在他發現,或許和越國開戰還有一半的機會,如果比文化,他連還手之力都沒有,甚至不需要孫紹出手,那些屬國包括他扶南直屬的子民都會投向孫紹的懷抱。

不能再拖了,必須在更大的影響生效之前,擊敗孫紹,打敗他擴張的野心。

()

第30章 狐假虎威第82章 治病救人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18章 知之爲知之第4章 殺人與論佛第62章 和爲貴第44章 半渡而擊第94章 給諸葛亮上一課第20章 古道邊第63章 提前分贓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2章 小周郎第90章 中毒第59章 跟我混吧第7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章 連雲港第56章 自已的地盤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3章 示敵以弱第30章 內外有別第15章 打劫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87章 馬屁不穿第5章 連雲港第64章 不給我就搶第33章 渾天儀第53章 條頓騎士團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50章 男女有別第32章 你佔我便宜第73章 掩耳盜鈴第28章 父子相疑第70章 用間高手第1章 撣國與驃人第97章 繡衣直指第38章 歪理第42章 守城專家第32章 落水狗第82章 利益第8章 美人如玉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87章 艱難抉擇第14章 女人是老虎第31章 陰謀第58章 言外之意第60章 殺機第63章 提前分贓第39章 烽煙再起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21章 武器的批判第84章 關公門前罵大街第87章 挺進中原第2章 小周郎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14章 斗酒五金第24章 新發明第69章 見好就收第17章 本是一場戲第16章 月下飲新茶第106章 小夫人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28章 無欲則剛第71章 中計第46章 內鬼第60章 騎虎難下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48章 忽悠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84章 賣方市場第25章 交州土霸王第87章 馬屁不穿第84章 龐德第75章 粗漢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70章 挖坑第39章 烽煙再起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87章 馬屁不穿第1章 初肇王基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17章 侯官船廠第15章 僱傭軍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47章 人到中年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31章 泳衣第65章 放水第7章 歡喜禪第2章 唯利是第91章 越俎代庖第84章 最後一戰第33章 渾天儀第49章 脫鉤第51章 跑路將軍第15章 僱傭軍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32章 色誘
第30章 狐假虎威第82章 治病救人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18章 知之爲知之第4章 殺人與論佛第62章 和爲貴第44章 半渡而擊第94章 給諸葛亮上一課第20章 古道邊第63章 提前分贓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2章 小周郎第90章 中毒第59章 跟我混吧第7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章 連雲港第56章 自已的地盤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3章 示敵以弱第30章 內外有別第15章 打劫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87章 馬屁不穿第5章 連雲港第64章 不給我就搶第33章 渾天儀第53章 條頓騎士團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50章 男女有別第32章 你佔我便宜第73章 掩耳盜鈴第28章 父子相疑第70章 用間高手第1章 撣國與驃人第97章 繡衣直指第38章 歪理第42章 守城專家第32章 落水狗第82章 利益第8章 美人如玉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87章 艱難抉擇第14章 女人是老虎第31章 陰謀第58章 言外之意第60章 殺機第63章 提前分贓第39章 烽煙再起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21章 武器的批判第84章 關公門前罵大街第87章 挺進中原第2章 小周郎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14章 斗酒五金第24章 新發明第69章 見好就收第17章 本是一場戲第16章 月下飲新茶第106章 小夫人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28章 無欲則剛第71章 中計第46章 內鬼第60章 騎虎難下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48章 忽悠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84章 賣方市場第25章 交州土霸王第87章 馬屁不穿第84章 龐德第75章 粗漢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70章 挖坑第39章 烽煙再起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87章 馬屁不穿第1章 初肇王基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17章 侯官船廠第15章 僱傭軍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47章 人到中年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31章 泳衣第65章 放水第7章 歡喜禪第2章 唯利是第91章 越俎代庖第84章 最後一戰第33章 渾天儀第49章 脫鉤第51章 跑路將軍第15章 僱傭軍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32章 色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