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忠奸莫辨

楊彪半夜醒來,頭痛欲裂,身子剛剛動了一下,卻覺得渾身無力,四肢痠軟,口中乾渴之極。他輕輕的喚了一聲:“水來。”

“楊公醒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緊接着,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了過來,天子端着一杯茶,出現在楊彪面前。楊彪嚇了一跳,翻身就要坐起來,卻被天子摁住了。

“楊公,你宿醉力疲,不要起來了,就這麼躺着吧。”天子微笑着把茶塞到楊虝的手裡:“孫卿來看過楊公,見楊公還沒醒,說了兩句話便走了,留下了這醒酒茶,說是葛仙翁的方子,頗有奇效。”

天子絮絮叨叨的,眼神中充滿了輕鬆的笑容,看得出來,他的心情非常不錯。楊彪想到孫紹趁閱兵之威逼迫曹彰等人立誓不挑起內戰的那一幕,也止不住眼眶有些溼潤。

“陛下,我大漢又有幾年太平日子了。”楊彪哽咽道:“老臣便是此刻甩手而去,也能安心的去見先帝了。”

天子笑着點點頭,偏起一條腿,坐在榻邊,手拉着楊彪寬厚的手掌,輕輕的拍了拍:“楊公,莫要急着去見我的父皇,我還有一些不解的事情,想請楊公參謀。”

楊彪迎着天子的眼神,微微的點了點頭。天子在擔心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因爲他也一直在考慮同樣的事情。雖說弭兵大會之後天子便脫離了曹操的控制,但是洛陽的實力最弱,天子的擔心並沒有因此減輕幾分。西征之事無疾而終,賈詡因此鬱郁辭世,天子的心裡更緊張了,他生怕一不小心便會重起戰事。這次吳蜀紛爭,做爲天子,他不敢出面調停,生怕出了頭也沒人聽,結果大失顏面。然而他又知道,不出面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無能,結果也好不到哪兒去,在這種兩難的情況面前,一切智謀都沒有用武之地,如果不是孫紹出人意料的舉動,現在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真是難以預料。

“楊公,你說孫卿……他爲什麼這麼忠心?”天子臉上的笑容淡了一些,迷茫的神色浮現出來,他想了想,隨即又解釋:“曹操是老臣,劉備還是皇親,他們都沒有把朝庭放在眼裡,孫權有異心,也是不言而喻的。孫紹沒有享受過我大漢的恩惠,爲什麼他反而成了最忠心的臣子?”

楊彪眼神一閃,沒有立刻回答天子的疑問,他將茶杯湊到嘴邊,聞着帶着藥味的茶香,淺淺的呷了一口,品了品,才說道:“董卓亂政,山東諸侯起義兵反董,袁紹爲盟主,然則諸軍唯飲酒高會,不思進取,勇於進兵者只有兩人,一是當時只是一個行奮威將軍的曹操,一個是當時只是領長沙太守的孫堅。如今天下四王,曹操爲其一,孫家佔其二,另一個劉備雖是皇叔,可是,他那個皇親比起當年的劉虞、劉表、劉焉等人來,根本不值一提。陛下,爲什麼會是這樣?”

天子皺了皺眉,不明其意,楊彪不僅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過來問了他一個問題,讓他十分不解。可是他知道,楊彪既然這麼問,肯定有他的用意。他仔細的想了想,搖搖頭道:“我一時還真是想不明白。就算是我大漢氣數將近,似乎也臨不到這四個人爲王,就算袁家兄弟無能,但除了袁家,似乎也輪不到這四個人。比如你弘家楊家,就比他們更有資格。”

楊彪笑了笑,沒有吭聲。此時此刻,一個天子,一個老臣,居然很自然的談起了這樣突兀的話題,卻又顯得十分自然,誰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其實漢朝信奉五德說,從來就不相信哪一個王朝可以永遠傳承下去,就連天子自己也相信劉家的江山遲早會有一天被另外一個姓取代,只是時間問題,特別是天災**四起的時候,從天子到大臣,都有這樣的想法,儘管在鎮壓反叛上他們從來不遺餘力,但對五德說的信仰卻並無疑問。從漢朝建立到現在四百餘年,說劉家天祿已終,應該讓出天下的言論就一直沒有斷過,天子聽了,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漢哀帝害愛董賢,甚至要把帝位傳給董賢,當時的大臣也只是說董賢是個佞臣,也沒有說這讓位之說是大逆不道。

弘家楊家作爲與袁家並稱大漢兩大家族的著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比曹操這種閹醜之後,劉備、孫權、孫紹這樣的小吏之後更有資格成爲土德的代言人。

“我楊姓出於姬姓,亦屬火德,本當助炎漢,如何能代漢?”楊虝輕飄飄的帶過了這個話題,回到正題上:“其實,就算我楊家有這個野心,也不會比袁家強。袁家在經營了四五代人,連曹操、孫堅都是他們的屬下,最後又如何?還不是煙消雲散,夢醒人亡?袁術死於淮南,袁紹死於河北,哪曾有什麼好下場。”

“那又是爲什麼?”天子更加不解了。

“袁楊這樣的經學世家,學問上也許很精深,可是在行動上,絕對不是曹操、孫堅、劉備這樣的對手。失敗,幾乎是必然的。”楊彪端着手中的杯子,眼神有些飄忽的看着帷頂,似乎在自言自語:“陛下,你不覺得孫紹現在的所作所爲,和先帝當年的所作所爲很象嗎?如果早三十年,孫紹這樣的人根本就是不學無術的無行之人。如果沒有好的家世,他只怕很難走上仕途。”

天子眼神一閃,忽然明白了一些什麼。他默默的點了點頭。

“光武皇帝提倡忠孝人倫、道德文章,本不是壞事,只是做得過了,便適得其反。縱觀大漢後二百年,比起前二百年,功業相差何止千里?哀平之際,道德淪喪,天下士紳爲王莽張目,桓靈之際,道德楷模層出不窮,可是他們給大漢帶來的同樣是深重的災難。講功利,亡國,講道德,亦險些亡國,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啊。”

“那……究竟應該怎麼辦?”天子也糊塗了。

“陛下何不看看孫紹的所作所爲。”楊彪輕聲笑了,他撥弄了一下手中的杯蓋,發出清脆的撞擊聲:“他不就虛名,而取實利,重工興商,卻又不唯利是圖,胸中自有大義,較之曹操又進一籌,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就一躍成爲大漢最強大的王國,才能成爲陛下最有力的支柱。”

“可惜啊,如果他生在先帝之時,也許會成爲一代名臣。”

“不會的。”楊彪搖搖頭:“如果生在那個時候,他只會成爲一個爲正人君子所不恥的匹夫。”

天子笑了笑,他也知道自己這個想法很不靠譜。他沉默了片刻,見楊彪氣息粗重,臉色潮紅,神情疲憊,把剛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笑着說:“楊公累了,好好休息吧,有什麼話,我們回了洛陽再說。”

“不,陛下,老臣有話要說。”楊彪伸手拉住天子的衣袖,無力的搖搖頭:“老臣已經八十有四了,老臣也不知道天還能不能見到陛下。陛下,請容老臣把話說完。”

天子詫異的看着楊彪,見楊彪的臉上泛出一陣不祥的紅,頓時大吃一驚,他起身就要叫太醫,卻被楊彪拉住了。楊彪搖搖頭:“陛下,無妨,老臣雖然無力,可是還沒到那個地步。陛下請寬坐,容老臣細言。”

天子愣了一下,忍不住雙目含淚,他忽然之間覺得,也許這是楊彪最後的話了,不敢怠慢,恭敬的跪坐在楊彪面前,凝神恭聽。

“孫紹心中有大漢,他以我大漢爲榮,可是他愛護的是大漢上千萬的子民,他不希望任何人傷害他們。”楊彪喘了兩口氣,雙目炯炯有神的看着天子:“陛下是天子,天下人都是陛下的子民,愛民如子,本是陛下的天性,陛下要想讓大漢之火延續下去,一定不能忘了這句話。這樣的教訓已經夠沉痛了,千萬不要再來一次。否則的話,今日的忠臣孫紹,明日便是覆滅大漢的急先鋒。”

天子愕然失色,怔怔的看着楊彪。楊彪咬着牙,屏息盯着他的眼睛,直到天子失魂落魄的點點頭,才鬆了一口氣,喘了兩聲,才又接着說道:“陛下,老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衆人皆雲此言治國之易也。然,老臣從政六十年,從未見治政有易事,臨老方晤,此言治國之極難也。小鮮入釜,火大則易焦,火小則不熟,味重則掩魚之鮮,味淡則難去魚之腥,何嘗爲易啊。”

天子忍不住吞聲飲泣,他知道楊彪這是告誡他不要輕舉妄動,不要想着輕易就能恢復大漢的榮光,不要奢望很容易的除掉四王,他們已經羽翼豐滿,現在又相處甚好,想要逐個擊破無異於癡人說夢。一旦不慎,反而會招來大禍。他知道楊彪所言字字一針見血,因此連連點頭,並無反駁之意。

“慎之,慎之。”楊彪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陛下,老臣想過幾天安閒的日子,請辭丞相之職。”

“啊?”天子擡起頭,猶豫了片刻才問道:“那……誰當繼之?”

“顧雍。”楊彪的眼神開始發散:“顧雍是最合適的人選,大將軍,丞相,太尉,都和孫紹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有他們在朝中輔佐陛下,越國一定能成爲陛下最可靠的屬國。只要有越國在,大漢就不會有危險。”

“讓我兒楊修去越國爲官。”楊彪的聲音變得飄忽起來:“把四王之誓傳到各郡縣,和越國保持全面的溝通,大漢……大漢一定……一定會再次中興……”

天子痛哭失聲,連連點頭。

楊彪的臉上露出了安祥的笑容,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大手從天子手中緩緩的滑落。

共和五年正月十五夜,丞相楊彪薨於東海,享年八十四歲。

孫紹等人聽到噩耗,都十分驚訝,趕到天子座船上向楊彪的遺體告別。在楊彪的遺體前,天子用沉痛的心情轉述了楊彪的部分遺言,孫紹等人相約起誓,一定精誠合作,共扶大漢。很快,天子命令顧雍爲丞相,主持楊彪的喪事,同時發出六百里加急,讓漢中的楊修前來扶靈,先把楊彪迎回洛陽辦喪事,然後再扶柩回弘農安葬。

接下來的談判有些沉悶,雖然大家各懷心思,但是楊彪的去世還是讓每個人都覺得惋惜,他們一邊討價還價,商量四國之間的合作,一邊向天子上書,請求追封楊彪,贈諡。經過一番討論,最後天子追封楊彪爲華陰侯,諡曰文。

因爲楊彪的意外去世,原先的談判進程被打亂了,孫紹只得把進程加快,他先後與曹彰、劉備和孫權達成協議,進一步細化通商的條件,儘量做到雙方都能有利。對於曹彰來說,除了通商之外,還有資助他北伐的事。孫紹提出,曹彰在晉陽一帶尋找涅石(煤),現在他鍊鋼和蒸汽機都需要大量的煤炭,東北雖然有煤礦,但是人口太少,不如把生意給曹彰做。山西是中國煤礦大戶,在漢代的時候,露天的煤礦就已經有所利用,曹彰對此也略知一二,現在知道這些東西可以換錢,當然歡喜不禁,眉開眼笑的應了。

孫紹隨即又和劉備、孫權洽談,和劉備談的是合作征服南疆的事情,劉備怕孫紹趁機進入他的地盤,所以只想和孫紹買軍械,不敢要孫紹出兵幫忙,孫紹暗笑,卻做出一副很不甘心的樣子,直到劉備找到關鳳說情,這才勉強應了,同時商定平定南疆之後,合作開通蜀中到扶南和天竺的商路。

魏吳蜀之中,吳國被三國夾在中間,無仗可打,好在孫紹也沒忘了他,一面簽訂大量的訂購合同,一面告訴孫權,在豫章縣有上好的瓷土,用來燒瓷最合適了,你如果找到了,我派我這邊最好的瓷工去指導,燒出來的瓷器,我可以包銷,價錢肯定讓你滿意。孫權將信將疑,但是看孫紹的樣子,又不象是逗他玩,便先記下了。

談完了生意,孫紹最後說道,現在天下太平,吳國無仗可打,再養那麼多兵,你不覺得冤嗎?裁軍吧,把那些食邑收回來一些,要不然的話,我就是給你再多的合同,你也發不了財,全被那些人拿去了。孫權一聽這話就敏感起來,眼神中明顯多了幾分警惕,孫紹哈哈一笑,也不再深說,他知道這是孫權心裡的一根刺,不需要說太多,孫權肯定也會這麼辦的。

正月底,緊張的談判結束之後,東海會盟圓滿成功,大家盡興而散。天子帶着楊彪的遺體,在趕來接駕的大將軍關羽的護送下,離開了東海。關羽接到詔書之後,正如孫紹所料,心裡美得跟什麼似的,一點也沒感覺到自己是被人擠出來了。他立即按劉備的命令把大軍交給了張飛,又語重心長的囑咐了一番,這才帶着兩千部曲火速起程,趕到東海見駕。在東海和孫紹、關鳳盤桓了幾天之後,依依惜別。臨走時,孫紹送了一個大禮給他——兩百架連弩,孫紹說,你到洛陽之後,先把八關的兵權收過來,好好整頓一下,將這些連弩安裝到八關,守住了八關,就守住了洛陽。以你的神威,再加上這兩百駕連弩,我相信沒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挼你的虎鬚。把關羽說得心情舒暢,意氣風發。

隨關羽而來的,有他的長子關平和次子關興。關平跟了關羽一輩子,這次還是跟着關羽去洛陽上任,關興則留在關鳳身邊,準備跟着孫紹歷煉一段時間,再決定去留。

劉備和關羽同路,兩人一路上同榻而眠,暢談往昔歲月,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的三人一起征戰的時光。在分別時,關羽還鄭重的對劉備說,南征的事讓翼德去吧,孔明心思太多,已經是丞相了,再掌了兵權,恐怕不是好事。劉備應了,兩人撒淚而別。

曹彰帶着五千精騎,和關羽一起護送天子回洛陽。關羽是大將軍,他是車騎將軍,以後就同殿爲臣了,更重要的是,如果要西征,就肯定要藉助蜀國和越國的力量,和關羽搞好關係就非常重要。曹彰雖然不善於溜鬚拍馬,但是他和關羽的脾氣差不多,又和孫紹很談得來,關羽對他倒是頗看得順眼,兩人一見如故。

在洛陽城外,曹彰辭別了天子,一路趕回鄴城。進了城,他連梳洗都沒來得及,讓人把孫紹送的禮物給夫人送去,自己帶着幾個親衛直奔銅雀臺見曹操。曹操正在聽曹丕彙報工作,看到風塵僕僕的曹彰,他面無表情的示意曹彰坐下一起聽曹丕說政事。

曹丕已經說得差不多了,衝着曹彰笑了笑,然後平靜如常的把最後兩件事說完了,這才笑道:“子文,辛苦了,這一趟和諸王鬥智鬥勇,成績不錯啊。”

曹彰笑了笑,帶着幾分矜持:“兄長過獎,只是借父王的威風而已。”

“借我的威風?”曹操嘴角一挑,順手抓起案上的一張紙扔了過來,紙在空中晃晃悠悠的,象是一片落葉飄落到曹彰的面前。曹彰彎腰撿起來看了一眼,正是載有四王折箸爲誓,不在大漢境內起刀兵的大漢公報。

“父王?”曹彰忐忑不安的看了一眼曹操,囁嚅道:“當時情勢所迫,兒臣不得不如此。”

“形勢所迫?”曹操哼了一聲,怒氣勃發:“我看你是自己早就想這麼說了吧。”

曹彰尷尬的一笑,事情正如曹操所說,可是他卻不敢承認,生怕曹操發飈,將北伐的大好前景全部毀了。曹丕見了,連忙打圓場道:“子文性直,他和孫紹比武還行,比這些花花腸子,他肯定不是孫紹的對手,想當年我在宛城也吃過孫紹的虧的。不過這次會盟還算好啦,總的來說,我們也沒吃虧。”

曹操的臉色這才緩和了一些,衝着曹丕擺擺手:“既然你覺得還好,那就給子文安排了個慶功宴吧,我和這豎子說兩句話,看看他還有沒有其他被人坑了的。”

曹丕一笑,衝着曹彰擠了擠眼睛,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親熱的拉着曹彰的手道:“子文,好好陪父王說說話,別看他說得嚇人,可是念叨你好多次了。”

曹彰心中一熱,點了點頭。曹丕出去了,曹彰湊到曹操面前,擠出諂媚的笑容,板着臉的曹操看了他一眼,忍不住的笑了,拿起手中的玉如意敲在他的頭上:“滾遠一點什麼時候和孫紹那個豎子一樣學得嬉皮笑臉的,恁是惹人生厭。”

曹彰摸了摸頭,憨憨的一笑:“父王,孫紹可是念叨着父王呢。”

“他說我什麼?又在背後說我的不是?”曹操站起身來,手背在身後,緩緩的走到臺邊。曹彰連忙跟了上去,一副很義憤的樣子:“他敢。他要說父王的不是,我豈能饒他?”

“好了,別吹牛了,你又不是他的對手。”曹操笑道:“跟我說說,你那個大將軍換了些什麼好處?”

曹彰連忙從懷裡掏出和孫紹簽定的備忘錄,一項項的向曹操解釋,曹操靜靜的聽着,不時的點評一兩句,不過大部分時候卻是看着遠處如煙如霧的曠野沉默不語。曹彰說完了,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後,看着沉默如塑像一般的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羣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突然輕聲吟哦起來,略帶着沙啞的嗓聲中充滿了悲涼,曹彰從側面看去,隱隱的看到一點淚光從曹操的眼角滑了下來。曹操吟完了詩,唏噓半晌,擡起袖子擦了擦眼角,輕聲說道:“想不到這豎子雖然年輕,卻有一副大慈悲的心腸。也罷,老夫就成全他一次,看看他這個夢能不能實現。”

曹彰輕輕的吁了一口氣,提了半天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不過,你這次事情做得很不夠。”曹操側過身,瞟了曹彰一眼:“你只想到了自己和孫紹的關係,卻沒有好好利用劉備和孫權來牽制他,讓他輕鬆就解決了吳蜀的糾紛,這是一個失策。再者,大將軍、丞相、太尉三個重職看起來是吳蜀越三國各得其一,其實這三人都是孫紹的人,以後你在朝中舉步難艱,只能聽從孫紹的指揮,這可大大的不好。”

曹彰雖然有些不以爲然,但此時此刻,他也不敢和曹操爭論,只是點了點頭。曹操也不看他,想了一會,突然說道:“他要麼就是大仁大義,要麼就是大僞大奸,也不知道你們兄弟合力是不是他的對手。不過,老夫是看不到了,這天下事,就交給你們吧。”V!~!

第29章 將相和第51章 顧雍第74章 摻沙子第7章 你打漁,我收網第95章 關心則亂第11章 摸錯了第23章 財大氣粗第85章 棋逢對手第50章 男女有別第19章 休養生息第98章 天子第63章 備戰第22章 反其道而行第41章 發威第1章 入營第20章 女刺客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88章 徐晃出手第76 公主威武第23章 紅杏出牆第54章 經濟危機第99章 一狐戲三虎第64章 美夢第16章 月下飲新茶第99章 澳洲第4章 橫起風波第43章 大虎第67章 幻術第64章 塞琉古城第64章 美夢第61章 甩手掌櫃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35章 後顧之憂第26章 幾條破船第78章 功敗垂成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96章 忠奸莫辨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53章 條頓騎士團第11章 渾水摸魚第37章 一本萬利第17章 本是一場戲第18章 新菜第69章 見好就收第44章 半渡而擊第74章 欲擒故縱第18章 新菜第63章 懷春少女第60章 騎虎難下第73章 兩難第68章 印刷術第56章 盛宴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19章 長亭外第46章 宣夜說第29章 強買強賣第37章 開竅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64章 不給我就搶第97章 下馬威第40章 風雲突變第25章 國之利器第38章 歪理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26章 幾條破船第11章 引蛇出洞第53章 呂壹第9章 他們是狼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13章 死穴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66章 策反第80章 豆腐第57章 決絕第78章 功敗垂成第33章 雌威第54章 兵不厭詐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85章 天文數字第97章 破局第5章 隨遇而安第90章 中毒第100章 共贏第42章 以一當千第76章 你嫁人吧第75章 暨豔發飈第43章 援軍第35章 一石三鳥第92章 組團去打劫第5章 隨遇而安第37章 新軍第32章 色誘第22章 學問第6章 滿意一笑第22章 學問第95章 辛憲英第58章 自殺式襲擊
第29章 將相和第51章 顧雍第74章 摻沙子第7章 你打漁,我收網第95章 關心則亂第11章 摸錯了第23章 財大氣粗第85章 棋逢對手第50章 男女有別第19章 休養生息第98章 天子第63章 備戰第22章 反其道而行第41章 發威第1章 入營第20章 女刺客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88章 徐晃出手第76 公主威武第23章 紅杏出牆第54章 經濟危機第99章 一狐戲三虎第64章 美夢第16章 月下飲新茶第99章 澳洲第4章 橫起風波第43章 大虎第67章 幻術第64章 塞琉古城第64章 美夢第61章 甩手掌櫃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35章 後顧之憂第26章 幾條破船第78章 功敗垂成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96章 忠奸莫辨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53章 條頓騎士團第11章 渾水摸魚第37章 一本萬利第17章 本是一場戲第18章 新菜第69章 見好就收第44章 半渡而擊第74章 欲擒故縱第18章 新菜第63章 懷春少女第60章 騎虎難下第73章 兩難第68章 印刷術第56章 盛宴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19章 長亭外第46章 宣夜說第29章 強買強賣第37章 開竅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64章 不給我就搶第97章 下馬威第40章 風雲突變第25章 國之利器第38章 歪理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26章 幾條破船第11章 引蛇出洞第53章 呂壹第9章 他們是狼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13章 死穴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66章 策反第80章 豆腐第57章 決絕第78章 功敗垂成第33章 雌威第54章 兵不厭詐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85章 天文數字第97章 破局第5章 隨遇而安第90章 中毒第100章 共贏第42章 以一當千第76章 你嫁人吧第75章 暨豔發飈第43章 援軍第35章 一石三鳥第92章 組團去打劫第5章 隨遇而安第37章 新軍第32章 色誘第22章 學問第6章 滿意一笑第22章 學問第95章 辛憲英第58章 自殺式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