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陶應有軍(上)

陶應招兵的時機確實選得不太恰當,徐州剛剛經歷戰亂人口銳減,人口基數大爲減少,又時值春忙,鄉村裡進城的壯丁很少,加上曹豹提前十天展開了招兵工作,把合格兵員基本上都挑光了,留給陶應的選擇餘地就少得可憐了,在東門小校場望眼欲穿的等了四天時間,陶應招募到的合格兵員竟然還不到三百人。

讓陶應更加失望的是,儘管陶應都已經親臨徵兵點號召百姓踊躍投軍了,可是陶應在徐州的巨大聲望卻意外的對招兵工作幫助不大,因爲徐州百姓並不傻,他們雖然感激陶應爲拯救徐州付出的努力,但當兵上戰場可不是鬧不着玩的,一將無能也是要害死千軍的,泗水河裡被曹軍殘殺的幾萬徐州將士的遺體,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清理乾淨,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有志投軍的徐州男兒自然是更願意加入比較把穩的曹豹隊伍,對初出茅廬的陶應則極端不看好。

畢竟,陶應迂腐書呆子的名字還放在那裡,捨身救回徐州,也沒有改變徐州百姓對陶應的這個印象。

還好,陶應好歹還有一個徐州二公子的名頭撐着,雖然陶應不好意思開口求助,但是在聽到陶應招兵遇阻後,不少徐州文武官員和地方士紳還是主動向陶應伸出了援手,或是主動送來家丁,或是到自己土地上的佃農中替陶應宣傳,號召佃農子弟入伍投軍。已經按計劃招滿四千新兵的徐州首席大將曹豹,也沒有計較陶應的拒婚薄情,主動從徐州軍隊裡挑選出了六百經驗豐富的老兵和戰兵,親自送到陶應面前,幫助陶應組建直屬於陶謙的新軍——至少名義上是直屬於陶謙的新軍。

徐州最大的地主陳珪和陳登父子給陶應送來了三百新兵,由他們的家丁、奴僕和佃農子弟組成,陶應很高興的接受了陳珪父子的幫助,但陶應也沒有把三百人全盤接受,而是僅僅接受了其中十五歲到二十歲之間的青年男子,剩下的全部退還給陳珪父子,陳珪父子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含着笑把陶應挑剩下的奴僕領回了家。

對於其他徐州士族權貴送來的新兵,陶應也是如此處理,都是選擇了其中年齡在十五到二十歲之間的新兵蛋子留下,其他的都以各種藉口退還,只有徐州首富糜竺和糜芳兄弟送來的兩百家奴,陶應一個都沒有接受,以招兵已滿的藉口全部退還。

陶應當然明白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大大得罪糜竺兄弟,導致本就對陶應不懷好意的糜竺兄弟益發不滿,與陶應隔閡更深。但陶謙也沒有多餘的選擇,糜竺兄弟幾乎已經是半公開的站到了劉備一邊,他們兄弟送來的兵員,即便沒有擔負暗中監視陶應的任務,陶應也不敢放心使用這些從糜家出來的家奴,更不敢把自己已經在秘密開發中的新式裝備交給這些糜氏家奴。所以陶應別無選擇,只能硬着頭皮得罪糜家兄弟一次。

陶應的不信任態度自然也沒有瞞過糜竺的眼睛,領着原封不動的兩百家奴離開了東門校場後,剛遠離了陶應,糜竺立即向自己的兄弟糜芳冷笑說道:“看來,我們都有些低估這個陶應小兒了,竟然能防着我們兄弟往他的隊伍裡安插眼線,還算不笨。”

“怕他作甚?一個乳臭未乾的白癡小兒!”糜芳從來就瞧不起陶應,冷哼說道:“別說陶應小兒了,就是陶謙老兒,也不敢把我們兄弟怎麼樣!真要翻臉,先不說陶謙老兒手裡剩下那點殘兵敗將未必是我們糜傢俬兵的對手,陶謙老兒敢對我們兄弟下手,玄德公也馬上有了開戰藉口!”

“明槍當然易躲,暗箭卻是難防。”糜竺搖頭,低聲向糜芳吩咐道:“小心爲上,吾弟可多派人手,於暗中監視陶應小兒,仔細觀察陶應小兒的一舉一動,尤其要摸清楚他的新軍實力,如何操練,如何作戰,一有異動,立即報我。”

“八百新軍,能有何用?兄長何必多費手腳?”糜芳撇嘴,對兄長的大題小做十分不以爲然,直到糜竺瞪起眼睛,素來敬畏兄長的糜芳才勉強答道:“諾,請兄長放心,小弟一定多安排人手,盯緊陶應小兒。”

糜竺冷哼,勉強滿意兄弟的回答,接着糜竺又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東門小校場,心中盡是疑惑,“這個陶應小兒,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真傻的話,怎麼能想到自己建軍自己領兵?假傻的話,怎麼又只組建這麼點軍隊?區區八百人,能派上什麼用場?”

陶應對糜竺兄弟警惕提防,對於徐州首席大將曹豹再次主動提出的好意,始終沒有招滿八百合格新兵的陶應猶豫了片刻,終於還是向曹豹點了點頭,厚着臉皮接受了曹豹的善意,決定從曹豹隊伍裡挑選兵員補充進自己的隊伍。

見陶應點頭,急於和陶應拉好關係的曹豹鬆了口氣,忙吩咐自己帶來的六百精兵在小校場上列隊,然後指着隊伍向陶應笑道:“二公子,請隨便挑吧,這六百弟兄都是末將從徐州主力隊伍裡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還大部分都是從泗水大戰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百戰老兵,保管二公子滿意。”

“不,我不需要老兵。”陶應語出驚人,看都沒看曹豹帶來的徐州老兵,直接就搖頭說道:“曹將軍誤會了,你帶來這些老兵,小侄一個都不想要!小侄是想從你新招募的新兵中挑選兵員,就是從叔父你新招募的那四千新兵中挑選。”

“二公子,你只要新兵?”曹豹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後又恍然大悟——象陶應這樣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能懂什麼老兵的重要性?

“二哥,你怎麼又犯傻了?”陶基也慘叫起來,“二哥你到底懂不懂軍事?放着有經驗的老兵精兵不要,要一些新兵幹什麼?沒有老兵帶着,新兵什麼時候才能練出來?”

“果然是白癡!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書呆子!”足足回家耽擱了三天才來軍隊報到的林清悄悄罵了一句,同時儘量藏身到其他新兵背後。

“你懂什麼?”陶應瞪了陶基一眼,冷哼說道:“別看不起新兵,他們是沒有着墨的白紙,沒有雕琢的璞玉,我訓練他們事半功倍!老兵都已經定了形,有了他們自己的作戰風格,重新訓練起來只會事倍功半。”

呵斥了一直不太服氣自己的副手堂弟,陶應又轉向曹豹拱手說道:“曹叔父,小侄知道你是好意,但小侄有自己的打算,只想要叔父新招募那些新兵。還有,我們徐州軍隊剛剛遭到曹賊重創,元氣大傷,小侄如果再把叔父麾下的精兵戰兵帶走,勢必會影響到叔父重建徐州軍隊的大計。所以,還是請叔父領小侄到那些新兵隊伍中去,從中挑選一些兵員過來。”

“賢侄,不要怪做叔父的倚老賣老。”曹豹換了一副鄭重神色,嚴肅說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隊伍裡有老兵,可以幫助新兵儘快熟悉軍伍,全是新兵,賢侄的隊伍恐怕不太好訓練。”

“多謝叔父好意,這道理小侄當然懂,但還是不必了。”陶應搖頭,微笑說道:“小侄點名要叔父新招募的新兵,自然有小侄自己的打算,還望叔父不吝成全。”

陶應態度如此堅決,好心沒好報的曹豹也沒了辦法,只好唉聲嘆氣的點頭同意,領着陶應趕往徐州主力軍隊駐紮的北門大校場,讓陶應到那四千新招募的新兵蛋子挑選兵員,同時曹豹心裡暗暗嘀咕,“二公子不會真是傻子吧?放着送上門來的老兵精兵不要,要一幫沒上過戰場更沒見過血的新兵蛋子幹什麼?”

“白癡!”陶基和林清不約而同的衝着陶應的背影罵了一句。

有了曹豹的四千新兵做基數,陶應的選擇餘地一下子就大了許多,結果也很自然的,陶應的口味也一下子刁鑽了許多,很多其實已經達到陶應之前標準的新兵,都被陶應毫不留情的刷了下去,只有通過了陶應新提出的選擇標準的新兵,才能得以加入陶二公子的隊伍。

陶應自己倒是挑得不亦樂乎了,老於軍務的曹豹和已經有點軍事經驗的陶基卻說什麼都看不懂了,因爲陶應的新標準實在太過古怪,新兵年齡必須在十五到二十之間,要手長,要眼睛有神,可以有輕微的羅圈腿,但外八字腿絕對不要,要不太喜歡說話,口沫橫飛者絕對不要——爲此陶應還特別要求曹豹下令讓新兵隊自由活動,以便觀察。

更離譜的是,陶應竟然還要問一問新兵的家世,身家清白者才能入選,幹過壞事有過犯罪前科的,一律不要!尤其是被稱爲遊俠兒那些民間浪蕩少年,陶應更是絕對不要!

好幾十個被陶基看中的強壯新兵,都因爲沒通過陶應的政治審查,被一股腦的刷了下去後,陶基終於按捺不住了,直接當面質問陶應道:“二哥,你是選兵上戰場,還是選學生讀書?我看中那些人有什麼不好,他們在鄉里打過架、傷過人、當過遊俠兒有什麼?這證明他們勇敢!二哥你到底知不知道,遊俠兒投軍,到那裡都是搶手的精兵!”

“賢弟說得對,爲兄就是在選學生。”陶應的回答讓陶基氣絕,“爲兄要的是有組織有紀律,不是一盤散沙,更不是個人英雄主義!”

“二公子,曹豹再倚老賣老一句。”曹豹也有些看不下去了,提醒道:“再聽話的兵,到了戰場上不能打,也是沒用。”

“曹叔父說得對,不過沒關係。”陶應微笑回答道:“家父讓小侄招募八百親兵,本就是準備培養了當親兵用的,平時保護一下家父的車駕,田獵時幫家父趕幾隻獵物,上戰場的機會微乎其微,叔父認爲,小侄應該挑喜歡聽話的新兵,還是空有武力但不聽話的新兵?”

“保護車駕和驅趕獵物?”曹豹聽得直翻白眼,心說搞了半天你陶應小子招兵是準備圍獵用啊,果然是爛泥扶不上牆。

“二哥,如果你的隊伍不準備上戰場,那請二哥即可下令,開恩讓小弟回曹將軍麾下任事!”陶基惱怒的叫道。

陶應當然明白三弟不想跟自己混,陶應也不是很想留下自己這個在三國戰史上根本排不上號的堂弟,可惜陶應現在手中人才匱乏,匱乏得嚴重到除了陶基外連一個可靠能用的副手都沒有,所以陶應絕對不能放走這個倒黴堂弟,但陶應也沒有開口挽留,或者做出讓步,只是冷冷的看着陶基,目光冰冷無比。

“二哥……。”陶基被陶應盯得有點發毛,又想起陶應始終是兄長,還曾經幹過讓自己無比敬佩的偉業,所以陶基畏縮了幾下,終於還是垂頭喪氣的低下了腦袋,放棄調離申請。陶應也沒有理他,回頭就又去繼續挑選新兵去了。

陶應當然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也更明白曹豹和陶基如此再三反對,並不是存心與自己做對,而是真心實意的爲了自己好,但陶應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打算。陶應的苦衷是,徐州是四戰之地,四面環敵,地勢又十分開闊,幾乎沒有任何天險可守,難守而易攻。如果用曹豹和陶基的辦法建軍,那麼陶應至少得組建起五六萬的軍隊,才能做到固保徐州五郡,防備四面八方的來敵。如果要想開疆拓土,爭霸天下,沒有十萬八萬精銳雄師,陶應休想做到在固保徐州之餘還能開拓進取。

思來想去許久,腦汁幾乎絞盡的陶應忽然發現,歷史上有那麼一支軍隊,好象特別的適合徐州的地形與環境,可以用極少的兵力保衛徐州安寧,在保衛家鄉的同時,甚至還有一定的進取餘力,而以三國時代的生產力與科技力,山寨這麼一支軍隊出來大有可能。所以陶應從一開始,就把目標訂爲了山寨這支軍隊,而要想山寨這支軍隊出來,第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必須要有一批紀律嚴明的士兵。

需要一批有着高度紀律性的士兵,陶應自然不會要曹豹麾下那些已經在軍隊裡混成精的兵油子了,也不會要那些成天遊手好閒、好勇鬥狠又無法無天的遊俠兒了。

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151章 重操舊業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304章 兩敗俱傷第89章 三國好人多第282章 棄子第257章 雙賤合壁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362章 皇叔回荊州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9章 要理智第127章 對手選擇第1章 老實孩子第327章 勸降第27章 裝逼挨雷劈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319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92章 初戰小捷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56章 又被耍了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25章 回徐州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85章 破綻第1章 老實孩子第185章 坑爹第19章 糜家妹子第241章 自食其果第26章 手足兄弟第103章 最佳女婿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85章 破綻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346章 引火燒身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54章 戰略選擇第171章 坑幾次纔夠第302章 螳螂捕蟬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259章 站隊!站隊!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2章 一讓徐州第388章 人中珠玉第447章 皇叔出手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354章 陶賊落淚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2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72章 第二口第25章 回徐州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47章 孫策死了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65章 強盜也是一門學問第245章 未雨綢繆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260章 烏巢!烏巢!(上)第63章 被揭穿了第216章 互換人質第287章 這二貨是誰?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83章 陰風漸起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203章 二十四孝女婿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447章 皇叔出手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136章 失算第70章 骯髒交易第157章 吐血了第388章 人中珠玉第108章 牆頭草第24章 皇叔好意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51章 陶應求和第262章 曹賊必勝第231章 陶賊中計第211章 招降第71章 黃巾小將第51章 陶應求和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11章 曹豹有女第78章 拆遷小沛(下)
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151章 重操舊業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304章 兩敗俱傷第89章 三國好人多第282章 棄子第257章 雙賤合壁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362章 皇叔回荊州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9章 要理智第127章 對手選擇第1章 老實孩子第327章 勸降第27章 裝逼挨雷劈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319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92章 初戰小捷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56章 又被耍了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25章 回徐州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85章 破綻第1章 老實孩子第185章 坑爹第19章 糜家妹子第241章 自食其果第26章 手足兄弟第103章 最佳女婿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85章 破綻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346章 引火燒身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54章 戰略選擇第171章 坑幾次纔夠第302章 螳螂捕蟬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259章 站隊!站隊!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2章 一讓徐州第388章 人中珠玉第447章 皇叔出手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354章 陶賊落淚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2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72章 第二口第25章 回徐州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47章 孫策死了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65章 強盜也是一門學問第245章 未雨綢繆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260章 烏巢!烏巢!(上)第63章 被揭穿了第216章 互換人質第287章 這二貨是誰?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83章 陰風漸起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203章 二十四孝女婿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447章 皇叔出手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136章 失算第70章 骯髒交易第157章 吐血了第388章 人中珠玉第108章 牆頭草第24章 皇叔好意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51章 陶應求和第262章 曹賊必勝第231章 陶賊中計第211章 招降第71章 黃巾小將第51章 陶應求和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11章 曹豹有女第78章 拆遷小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