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袁術出兵

“再要五千支飛火槍?王先生,我想你一定是沒有把我的原話轉告給我的岳父大人吧?否則岳父大人他怎麼會提出這麼強人所難的要求?”陶應苦笑着問“轉告了,當然轉告了,使君的再三叮囑,小人那敢不向主公如實轉達?”王楷滿臉的堆笑,點頭哈腰的說道:“我家主公呂溫侯也知道這個要求有點強人所難,但我家主公又說了,只要使君你能再增援五千支飛火槍,那麼我軍主公就有絕對把握將曹賊趕出兗州,甚至全殲曹賊大軍,爲當年曹賊中陣亡的數十萬徐州軍民百姓報仇雪恨,使君的北部邊境,也可以更加的穩如泰山。”

“怕是更加的危如累卵吧?”陶應心中嘀咕了一句,然後板起面孔向王楷說道:“王先生,你知道一支飛火槍的造價是多少嗎?三千六百錢!已經足夠一戶百姓生活一年的三千六百錢!這錢還是小事,關鍵是飛火槍的槍藥來源很不穩定,就象羽箭一樣,大家都知道用雕毛做尾羽造箭射得最準,可是大家都找不到那麼多的雕毛造箭!徐州傾盡全州之力,去年也就造了三千支,其中一千支還已經獻給了岳父大人,你叫我上那裡去再找五千支出來?”

“有這麼貴?”王楷被陶應忽悠得有些驚訝。

“如果不是這麼貴,我在戰場上早就大量使用了。”陶應隨口鬼扯一句,又說道:“王先生。想必你也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了,袁術匹夫爲報淮陰之仇,已經親自率領了十三萬大軍北上,兵分兩路來攻打徐州,一路攻相縣和小沛,一路走大道直取徐州,我已經在集結兵力準備迎戰。所以剩下那兩千支飛火槍,我也一支都不敢再獻給岳父了。不過王先生可以放心,請回稟我岳父說。飛火槍一定會有,但不是現在,必須要等我打敗了袁術。騰出了力量再增援岳父。”

好說歹說,陶應總算是把王楷給打發走了,直到王楷出了刺史府大堂走遠,陶應才向旁邊陪同接見的魯肅和陳登苦笑說道:“看來我還是太小看我的岳父了,他不僅臉皮不只一般的厚,腦袋也不只一般的簡單,這樣的東西,我怎麼可能大量給他?還全力幫他把曹操滅了,滅了曹操,他的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陳公臺沒有反對呂溫侯犯傻。看來也是想試探一下主公你對呂溫侯的扶持底線。”陳登微笑說道:“不過沒關係,曹操元氣尚存,主公又故意暴露了部分隱藏實力讓呂溫侯知道,陳宮只要不犯傻,就絕不會再勸呂溫侯與袁術重新聯手。”

“難說。”陶應搖頭。無奈的嘆氣說道:“如果我軍與袁術軍的戰事順利,那麼陳宮倒是肯定會死命拉着我那位未來岳父,如果我軍戰事不利,或者戰事遷延日久,那可就誰也說不定了。”

陳登苦笑,也是拿呂溫侯的二百五作風毫無辦法。然後陳登又好奇問道:“主公,其實呂溫侯定陶大捷的消息傳回徐州的時候,登就已經很想請教一個問題了,既然我軍的飛火槍如此犀利,爲何主公還不肯大量打造和裝備,只造了少許備用?”

“只能噴火半盞茶時間不到的焰火,能有多大作用?”陶應隨口答道:“我那位岳父能用飛火槍大破曹軍,也不過是殺了曹軍一個措手不及,曹軍吃過了一次虧,下次定有準備,效果就沒有這麼理想了。我們也一樣,第一次使用肯定能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但用得多了,敵人也就有無數辦法破解了,所以造多了也只是白白浪費。”

陶副主任這話倒是理智,所謂的飛火槍其實也就是和現代手持煙花差不多,對人體的直接殺傷力其實非常小得可憐,突然使出或者用來縱火倒是效果不錯,但如果用得多了,敵人有了防備,威力自然也就大減了,同時在這個生產力和科技力極度低下的漢末,飛火槍的成本也確實非同一般的高,造得多了既浪費錢糧,也毫無意義——當然了,飛火槍的成本也絕對沒有陶應忽悠的那麼誇張,關鍵還是這個時代的硝石太過難得,想大量生產很不容易。

關於飛火槍的各種問題,陶應都沒對王楷說真話,但是袁術親自率領十三萬大軍北上的消息,陶應倒是一個字的假話都沒有說。收到了淮陰慘敗的消息後,目中無人的小袁三公惱羞成怒,不顧淮南民力和財力已經大量透支,也不顧無數文武官員的反對,迅速集結了超過十三萬的兵力號稱二十萬,親自率領了來攻徐州,又聽了馬匹精楊宏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三萬人由陳紀率領去攻沛國郡治相信和小沛,分散徐州軍隊的兵力,剩下的十萬人由小袁三公親自率領,計劃取道竹邑和甾丘這條大路直搗彭城。陶應聞報,也迅速在彭城一帶集結兵力,準備迎戰小袁三公的十三萬烏合之衆,所以拒絕呂溫侯的貪婪要求也算是理直氣壯,讓呂布軍的使者王楷無言以對。

在如何迎戰小袁三公的戰術選擇方面,自陶應繼業後一直還算和睦的徐州內部軍隊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聲音,一派以陳登、曹豹和臧霸爲首,主張集結三萬以上的徐州主力,在竹邑附近與小袁三公親自率領的主力決戰,在相縣佈置大約五千左右的偏師守城,只要擊敗了小袁三公的主力,敵人的偏師便不足爲慮。

另一派以魯肅爲首,與部分文官一起主張出動一萬五千到兩萬左右的軍隊,在竹邑一帶與小袁三公的主力決戰,騰出的兵力則用來守衛相縣、下邳、彭城、小沛和蕭關等地,確保這些至關重要的城池和關隘安全。頗爲搞笑的是,陳登的老爸陳珪這一次站到了兒子的對立面。領着徐方等地方士族支持魯肅的建議——不過他們倒不是覺得魯肅的建議有多正確,僅僅是爲了他們的家族利益着想,只要守住這些重要的城池關隘,他們的利益就不會受到損害。

還好,這兩派的聲音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都主張在竹邑附近與小袁三公決戰,憑藉睢水這條不大的河流爲天險。與小袁三公的優勢兵力對決。同時兩派的立場也都是徐州的利益着想,陳登派主張出動接近一半的徐州軍隊與小袁三公決戰,是希望速戰速決。不被喜歡窮兵黷武的小袁三公拖入消耗戰。魯肅則是從戰略層面考慮,覺得一旦從各個要害位置大量抽調兵力,不僅陶副主任多如牛毛的敵人們會生出趁火打劫的念頭。搞不好陶副主任那位急公好義又仁德無雙的老丈人也會生出貪念。

爭論中,陳登向魯肅提出質疑道:“軍師,你對周邊諸侯趁火打劫的擔心固然有利,但軍師又考慮過沒有,我軍兵力不足,就難以速戰速決,一旦被袁術拖入消耗戰,對百姓搜刮無度的袁術倒是無其所謂,可我們的主公能這麼做嗎?而且我軍與袁術的戰事一旦遷延日久,只怕我們徐州的好鄰居們更會生出趁火打劫的念頭。”

“元龍言之有理。但元龍漏算了袁術的反應。”魯肅不卑不亢的反駁道:“肅在九江時,就已經看穿了袁術的爲人,袁術爲人愛慕虛華,好斷無謀又色厲膽薄,主公若領徐州近半兵力前去迎戰。袁術必然會慎重迎戰,小心行事,我軍戰事反而可能陷入消耗。但主公若是隻領不到兩萬軍隊南下迎戰,袁術必然覺得自己穩操勝算,放棄穩重尋求速戰,且一旦稍有失利。袁術顏面無光急於報仇,便更會追求速戰,更有利於我軍速戰速決。”

“軍師這話,老朽贊同。”陳珪給兒子的敵人投了一張支持票,附和道:“老夫少年時曾與袁術同遊天下,深知他的爲人與軍師的描述一般無二,愛慕虛榮又欺善怕惡,主公若是統兵不多,袁術必狂妄輕進,主公若是兵多,袁術必膽怯駐足,反而將我軍拖住,所以老夫贊同軍師之議。”

老爸如此反對,陳登也不好多說什麼,只能把目光轉向陶應,等待陶應的決定。而陶應也很清楚陳珪和徐方等人的那些小算盤,但陶應剛剛繼承了徐州也正急需這些士族的支持,必須考慮一下他們的利益,同時陶應也覺得魯肅的話很有道理,以小袁三公那種欺軟怕硬的德行,見自己統兵不多,反而大有可能選擇最符合徐州戰略利益的速戰速決,所以陶應盤算再三之後,咬牙拍板道:“漢瑜公與子敬之議,正合我意,就這麼決定了,我只率一萬五千軍隊去竹邑迎戰,餘下的兵力,用來固守徐州重要的城池關隘!”

“主公英明。”徐方等地方士族都笑了,不從地方上過多抽調兵力,不僅可以確保他們的財產安全,還可以節約一大筆錢糧運輸途中的開支,他們也沒辦法不笑。

“主公既已決定,登不反對,但還請小心。”陳登拱手說道:“袁術的隊伍雖多是烏合之衆,但數量實在太多,還請主公慎重行事,莫要弄險。”

“多謝元龍,我會的。”陶應點頭,也很是感激陳登能爲了徐州利益犧牲他的家族利益,然後陶應又轉向陳珪說道:“漢瑜公,你與袁術是舊交,熟知他的脾氣秉性,這一次出征,晚輩還得請你同行,參謀軍機。”

“主公差遣,老夫敢不從命。”陳珪一口答應,又主動說道:“老夫的次子陳應,曾經替老夫多次南下淮南與袁術交換書信,與袁術也頗爲熟識,主公若不棄,老夫可將犬子一起帶上,方便主公差遣。”陶應大喜,當然是一口答應。

敲定了戰術計劃,陶應立即在魯肅和陳登的協助下開始調兵遣將和調整防務,而竹邑那邊已經先去了三千輔兵,並且修築了一定的堅固工事,所以陶應決定只率領一萬兩千軍隊從彭城南下——當然是最精銳的主力隊伍,君子軍、風羽軍和臧霸的琅琊軍都在其中,魯肅、陳珪、許褚、臧霸、徐盛和陳到等得力文武都隨軍出征。

防務方面。陶商、陳登和曹豹聯手守彭城,總督各路糧草,秦誼率軍五千從小沛南下相縣,會合那裡的薛直兩千多鄉兵聯手共守相縣,蕭關由忠誠度一百的許褚之兄許定鎮守,兵力是兩千徐州正規軍,其他城池關隘的防務不做調整。維持原狀——想調整也調整不了,元氣遠沒有恢復到鼎盛狀態的徐州就這麼點軍隊。

做好了這些安排後,南面很快傳來消息。小袁三公已經領着十三萬大軍渡過了淮河,日行五十里,一路劫掠北上。陶應再不遲疑。立即辭別了兄長陶商、岳父曹豹和已經有孕在身的次妻曹靈等人,領着大軍星夜南下,趕赴竹邑接戰。同時陶應少不得密令特務頭子曹宏,讓他嚴密監視徐州城內動靜,約定每日一報城內狀況,預防一切萬一。

………

好了,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朋友們萬衆期待的小袁三公的情況吧——鮮花與掌聲中,衆位朋友異口同聲,“小袁三公加油,幹掉陶副主任這個僞君子!”其中曹老大、劉皇叔和呂溫侯的吶喊聲還最親切和最熱烈。

與博採衆議才決定戰略戰術的陶應不同。咱們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小袁三公這一次北伐徐州,絕對算得上乾綱獨斷和力排衆議,包括小袁三公的從弟袁胤和心腹張勳、橋蕤都堅決反對這次北伐,都覺得淮陰之戰已經傷到了袁術軍的元氣,軍隊士氣沮喪。軍心動搖,加上呂布背盟送斬韓胤,外援已絕,出兵勝算不大,建議小袁三公休養生息,恢復民生。等待時機成熟再出兵復仇。但小袁三公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更不顧淮南民生疲憊,毅然敲定北伐大計,賭咒發誓一定要報淮陰血仇,順帶着找反覆無義的呂溫侯算帳。

此外還好,小袁三公還算有點頭腦,知道如果出兵廣陵,死對頭劉繇一定會和陶應聯手夾擊自己,又知道陶應的北線敵人衆多,容易找到幫手,所以小袁三公總算是做出了一個正確的路線選擇,決定從陸路出兵直搗彭城,盤算着只要戰事順利,徐州北部的諸侯羣雄就一定會趁火打劫,替自己分擔壓力——事實也正是如此。

也就在這個時候,小袁三公又迎來了一個喜訊,那就是小袁三公的女婿周瑜和愛將紀靈從徐州逃了回來,還以爲紀靈和周瑜已死的小袁三公先是歡喜萬分,然後又大發雷霆,要把喪師辱國的紀靈斬首問罪,幸得衆人再三求情,其實也不是很捨得收拾紀靈的小袁三公也就坡下驢,饒了紀靈的死罪,把紀靈帶到軍中戴罪立功。

至於周瑜,因爲直腸子的紀靈爲了報答周瑜的救命之恩,已經主動扛下了淮陰兵敗的所有罪過,所以小袁三公同樣沒有收拾愛婿周瑜,還把周瑜帶到軍中陪同出征,咱們的美周郎也很樂意再噁心陶副主任一把,不僅沒有勸說袁術不要發起這場沒有多大勝算的戰爭,還馬上把腦袋扎到了軍務公文之中,開始替小袁三公琢磨起如何收拾陶應。

數日後,小袁三公的十三萬大軍兵臨大澤鄉紮營過夜,前方也傳來了消息,說是陶應已經親自率領一萬兩千大軍南下,連同之前駐守竹邑的三千輔兵,共計一萬五千軍隊在竹邑駐紮,依託睢水設防,當道攔住了袁術大軍去路。聽到這消息,咱們的小袁三公當然是哈哈大笑,狂妄說道:“陶應小兒竟然敢以區區一萬五千軍隊,抵擋孤的十三萬大軍,真是不自量力,不自量力啊。”

“主公所言極是,確實如此。”馬屁精楊宏是早就習慣了小袁三公的混亂自稱的,迫不及待的諂媚道:“依微臣之見,主公當速速急進,去竹邑一戰破敵,將陶應小兒踏成齏粉,不出數日,主公也就可以兵臨徐州城下,將忤逆主公的陶謙老兒開棺戮屍了。”

小袁三公點着頭再次大笑,對楊宏益發喜愛,旁邊的不少袁術軍文武將官也紛紛附和大笑,但也有幾個文武官員眉頭緊鎖,比方大將橋蕤就出列拱手說道:“主公,依末將之見,我軍萬萬不可急戰速進,陶應小兒素以奸詐聞名,又依託睢水紮營設防,其勢必堅,主公若輕進急戰,必遭失利。”

小袁三公拉長了小臉蛋,但袁術軍隊伍敢說話的人也還有幾個,被曹老大攆出了兗州被迫投靠小袁三公的兗州刺史金尚也出列,向小袁三公行禮說道:“主公,橋蕤將軍言之有理,我軍雖衆,但勇猛不如敵軍,敵軍雖精,但後方強敵衆多,局勢不如我軍穩定,我軍糧草充足,後方穩定,利在緩守,若能曠待時日,敵軍後方一旦生變便不戰自敗。我軍若速進急戰,便正中了敵軍下懷,望主公三思啊。”

“住口!”小袁三公勃然大怒,呵斥道:“陶應小兒區區一萬五千人馬攔住去路,就要孤緩行堅守,曠待時日?傳揚出去,孤顏面何存?傳令,明日行軍六十里,日落之前,務必要抵達竹邑戰場!再給陳紀傳令,令他三日內務必抵達相縣,十日內務必攻克相縣城池,若有延誤,軍法從事!”

“主公——!”橋蕤和金尚同時慘叫。

“閉嘴,孤意已決,休得再言!”小袁三公拍案咆哮道:“再敢惑我軍心,立斬!”

橋蕤和金尚等人無奈,只得老實退下,站在下首的紀靈則用胳膊肘輕輕碰了一下旁邊的周瑜,低聲說道:“公瑾,你覺得橋蕤和金尚的話如何?我覺得挺有道理,現在我們的兵力雖然多,但是能打硬仗的也就萬把人了,不能再隨便冒險。你我若是同意,何不勸勸主公?你是主公的女婿,深得主公喜愛,你開口勸說,主公應該會採納。”

周瑜看了紀靈一眼,並不說話,又盤算了片刻後,周瑜出列說道:“岳父所言極是,陶應小兒以區區萬餘兵馬抵達岳父的二十萬大軍,確實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但依小婿之見,岳父最好還是先派橋蕤將軍領一軍去睢水南岸紮營,岳父率領大軍在此地稍做盤桓,然後再進兵北上不遲。”

“爲何?”袁術驚訝問道。

“岳父貴人多忘事,肯定已經忘了,此地乃是何處?”周瑜微笑問道。

“這裡是大澤鄉啊?”小袁三公有些糊塗。

“正是,此地正是大澤鄉。”周瑜含笑答道:“四百年前,陳勝吳廣就是在此地首倡義旗推翻暴秦,其後天下雖被高祖坐收其利,但二人首倡之功,實難抹殺。今兩漢已歷四百年,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岳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萬民所仰,又有讖雲:代漢者,當塗高也。岳父貴字公路,正應其讖,且有傳國玉璽在手……。”

說到這,美周郎故意頓住,小袁三公則連連點頭,催促道:“賢婿言之有理,快說下去。”

“諾。”美周郎微笑答應,又說道:“既如此,左右那陶應小兒彈指即滅,岳父何不在此大澤鄉暫且遷延數日,祭祀陳勝吳廣一番,再爲他們追封官職爵祿,以彰他們的抗秦之功,也顯岳父的寬懷若谷,讓世人皆知岳父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分明,遠過高祖。”

“賢婿所言極是。”小袁三公大喜過望,拍板說道:“陶應小兒不足爲慮,孤是用不着急於北上,陳勝吳廣首倡義旗抗秦有功,漢高祖坐享其利卻有功不賞,大失人望,孤是當撥亂反正,祭祀二人一番!就這麼定了,橋蕤,你先領兩萬軍隊北上,在睢水南岸紮下大營,與陶應小兒隔河對峙,待孤的大軍北上,再破陶應小兒不遲!”

“諾!”橋蕤歡天喜地的答應,心說只要主公先別急着北上就行,我到了睢水南岸,起碼可以抓緊時間修一些鹿角拒馬,挖幾道壕溝建幾道寨柵,以做長久之計。

“岳父勝算,讓人欽佩。”周瑜臉上賠笑,嘴上奉承,心裡卻在惡狠狠的說道:“陶應小兒,等着吧,想要誘袁術老匹夫速戰速決,你做夢!”(未完待續)

第285章 垂死掙扎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91章 是儀第389章 孩兒無能第83章 陰風漸起第245章 未雨綢繆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440章 難兄難弟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37章 破敵(上)第2章 一讓徐州第321章 袁紹傳位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31章 約定(上)第57章 借花獻佛第271章 郭女王第285章 垂死掙扎第394章 窮途末路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72章 呂溫侯攪局第120章 陶應也招降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388章 人中珠玉第87章 誰比誰狠(下)第11章 曹豹有女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255章 寧教天下人負我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81章 袁術出兵第125章 自取滅亡第113章 機關算盡再聰明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106章 完了第101章 借題發揮第439章 龜雖壽第268章 災星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133章 勢如破竹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189章 羅網漸漸張開第230章 奸中還有更奸手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175章 人質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230章 奸中還有更奸手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16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253章 三國好學生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33章 曹老大詐死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334章 諸葛妙計安天下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263章 含冤受屈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161章 金蟬脫殼第265章 自食其果第200章 三國活雷鋒第330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上)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79章 對陣呂布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65章 拿人拿贓第431章 決戰之前第39章 再度出征第237章 以德報怨陶主任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172章 我就是來離間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22章 歪打正着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31章 約定(上)第309章 二奸爭鋒(下)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21章 劣馬好馬第292章 戰倉亭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23章 同室共處第4章 送信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15章 和談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434章 泄密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286章 四面樹敵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215章 狼狽爲奸
第285章 垂死掙扎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91章 是儀第389章 孩兒無能第83章 陰風漸起第245章 未雨綢繆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440章 難兄難弟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37章 破敵(上)第2章 一讓徐州第321章 袁紹傳位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31章 約定(上)第57章 借花獻佛第271章 郭女王第285章 垂死掙扎第394章 窮途末路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72章 呂溫侯攪局第120章 陶應也招降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388章 人中珠玉第87章 誰比誰狠(下)第11章 曹豹有女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255章 寧教天下人負我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81章 袁術出兵第125章 自取滅亡第113章 機關算盡再聰明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106章 完了第101章 借題發揮第439章 龜雖壽第268章 災星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133章 勢如破竹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189章 羅網漸漸張開第230章 奸中還有更奸手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175章 人質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230章 奸中還有更奸手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16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253章 三國好學生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33章 曹老大詐死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334章 諸葛妙計安天下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263章 含冤受屈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161章 金蟬脫殼第265章 自食其果第200章 三國活雷鋒第330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上)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79章 對陣呂布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65章 拿人拿贓第431章 決戰之前第39章 再度出征第237章 以德報怨陶主任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172章 我就是來離間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22章 歪打正着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31章 約定(上)第309章 二奸爭鋒(下)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21章 劣馬好馬第292章 戰倉亭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23章 同室共處第4章 送信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15章 和談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434章 泄密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286章 四面樹敵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215章 狼狽爲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