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馬允意動

沿着江陵北上,走了六日,衆人終於已近宜城,聽到馬康告訴自己距離宜城還有二十餘里的時候,劉奇這才鬆了一口氣,縱然天氣已近轉冷,可馬玄的屍體保存十幾日,也隱隱有些異味傳來。

第七日,天色有些陰沉,狂風呼嘯而過,劉奇一大早起來,看着天空,心中隱隱有些憂慮,如今江夏戰事尚未結束,這一變天,到時候唯恐又出變故。

劉奇朝着身旁的竇衍吩咐道,“竇衍,吩咐下去,儘快啓程,最慢需在午時之前到達。”

巳時三刻時分,劉奇等人已經站在了宜城城門口,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頭纏孝布,拉着一名五六歲的孩童,站在城門口迎接劉奇。

馬府大門外,一名看着年近五十的長者立在門口,看到那人右臂那空蕩蕩的袖管,不待馬康開口。劉奇率先行禮,“見過馬先生。”

馬允朝着劉奇輕一躬身,緩緩說道,“草民馬允見過襄陽侯,失禮之處,還望襄陽侯海涵。”

二人站立一旁,馬玄的棺槨被送進了馬府,劉奇帶着一絲勸慰說道,“馬先生,節哀順變。”

馬允伸出左手,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衝着劉奇說道,“多謝襄陽侯盛意,馬允感激不盡。”

劉奇開口說道,“馬先生,可否借一步說話。”

馬允伸手道,“襄陽侯,請。”

看到馬康跟隨在自己左右,卻沒有主動上前同父親馬允見禮,劉奇心中便咯噔一愣,想必這其中也有不爲人知的隱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以此爲突破口。

進入廳中,馬允、劉奇二人坐定,竇衍、龐閔侍立在劉奇身後,馬康爲劉奇和自家父親奉上茶水,面上稍一猶豫,還是站在了馬允身後。

劉奇朝着馬允說道,“馬先生,令郎之事,非常抱歉,是我料事不足所致。”

“哎……”馬允長嘆一聲,“襄陽侯無需自責,這都是命啊!先人有言,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既然入了軍伍,就要有戰死沙場的覺悟,怪不得侯爺!”

聽到馬允話語中的疏離之意,劉奇知道,馬允心中對自己還有很大的芥蒂,劉奇搖了搖頭說道,“馬先生,實話跟你說,這次荊南dòng luàn,是一個名爲馬生的人暗中策劃,勾連武陵曹寅、長沙吳巨以及武陵太守張羨,率領蠻人起兵作亂,要是隻是蠻人作亂,我也無需如此。”

劉奇頗爲感慨的說道,“經此一役,荊南四郡蠻人勢力大減,可我仍然不知那馬生有什麼後手,思來想去,我準備請先生出山,擔任武陵太守,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馬允語氣頗爲淡漠,“襄陽侯,若你以爲我兒扶靈入宜城之舉,來說服脅迫老朽出任武陵太守,襄陽侯怕是找錯人了,馬允自從斷了一臂以後,早已經絕了出仕的心思了。”

劉奇聽到馬允的話,平靜了下來,“馬先生,yī mǎ歸yī mǎ,馬玄此次戰死,歸根究底有我的失誤在,不論如何我都會爲他扶靈上門,至於請馬先生出山擔任武陵太守,不過是真心想請馬先生出山罷了。”

馬允板着一張臉說道,“多謝襄陽侯好意,不過馬允才疏學淺,難以當此重任,還請侯爺見諒。”

馬康站了出來,朝着馬允說道,“父親大人,這裡有大兄交給你的書信,還請父親大人過目。”

馬允用左手熟練的打開了書信,捧在手中讀了起來,看到開頭那句“兒馬玄致父安好”,馬允的眼眶開始溼潤了起來。

兒即將奉命出征矣!離家近三年矣,心中常思父母,爲免父親不快,躊躇而不敢歸家矣。年初隨長公子北征南陽,見公子英姿氣度,心中頗爲折服,今入江陵,荊南戰事四起,偶聞消息,方知刺史大人亦爲馬生所陷,今荊南亂起,亦繫馬生之謀也!兒今將率兵守夷道,此任雖常,然兒之姿,不過中人矣,不敢怠慢,欲親決戰陣之上,以報公子拔擢之恩,爲免萬一,特書此信。

兒定當效死報公子,昔日斷臂之仇,兒日後定盡力爲父報之,今告老父,馬生非刺史大人矣,萬望父親明察,勿受他人蠱惑,行糊塗事矣!當父親見此信時,兒已然決死與沙場矣,不能奉於父母雙親左右,實爲不孝,百願父母安康,不孝兒馬玄伯常叩首。

馬允的淚水打溼了信帛,看完之後,馬允放下書信,抹去眼角的淚水,帶着濃濃的悲傷開口說道,“讓侯爺見笑了。”

劉奇面上也帶着三分哀容,“馬先生痛失愛子,舔獨深情,此乃人之常情,見先生如此真性情,奇佩服還來不及呢!”

馬允傴僂起身,朝着劉奇說道,“侯爺稍等,老朽有一物,還請侯爺過目。”

看着馬允轉入後堂,劉奇看向在一旁候着的馬康,開口問道,“馬展,這是怎麼回事?”

馬康朝着劉奇抱拳道,“此乃家兄遺書,家兄命除家父之外,不可教他人得知,還請襄陽侯見諒。”

劉奇斜了馬康一眼,“馬康,我說的不是這事情,你也知道我問的是什麼?”

看着劉奇目光灼灼,馬康低下了頭,略一猶豫,開口問道,“不知侯爺可曾知曉家父之事?”

劉奇點了點頭,“馬先生之事,我也有所耳聞,不知道伯常和此事又有什麼關係?”

馬康稍稍組織了一下思緒,開口說道,“三年之前的事,侯爺既然有所耳聞,康也就不多贅述,後來刺史大人徵召我家大兄,家父並不同意,不過我家大兄決意進入軍伍,查明事情真相,便不顧家父阻攔,帶着我暗中前往襄陽效命。”

馬康頓了頓,開口說道,“不瞞侯爺,每次出征前,家兄都要留一封遺書,叮囑我他要是戰死了,就讓我回家侍奉父母,將書信交到父親手中。”

“嗯!”劉奇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聽到有腳步聲響起,轉口問道,“那你有什麼打算?我準備讓你跟隨在我左右,磨練一番以後建功立業,你兄長囑咐你侍奉父母左右,不知你心中打算怎麼選擇?”

不待馬康開口,馬允就從後堂轉入,開口說道,“康兒,既然侯爺打算讓你跟隨左右,你就跟在侯爺身旁多學習一番吧!切不可爲了我這殘軀耽誤了前程。”

馬允坐了下來,打開了手中的盒子,開口說道,“此物還請侯爺過目。”

馬康頗有顏色,不待他人吩咐,就將盒子端起放到了劉奇面前案上,劉奇低頭看去,盒子中卻是一個三指寬的竹片,看模樣應當是四方形的,不過卻被人從中斜斜削斷,除了斷口以外,兩個角倒是處理的頗爲光滑圓潤,看起來頗爲精緻。

劉奇拿起竹片,端詳了好一會,才弄明白,此物應當是一枚令牌,藉着刻痕和墨跡,劉奇看到斷口處下方,寫的是四點,右側一個豎鉤,仔細看去,斷口處應當還有一橫。

稍一琢磨,劉奇開口問道,“馬先生,這枚令牌上寫的,莫非是一個馬字?”

馬允伸手指了指自己空蕩蕩的袖管說道,“不錯,正是一個馬字,這半枚令牌,是三年前從謀害我的賊人手中奪得的,馬某追尋良久,也未曾有多少消息,不知侯爺可曾聽聞。”

劉奇略一思忖,開口說道,“我想馬先生不會誆騙與我,我也就直說了,我懷疑是馬生,此人行事處處暗中陰謀指向家父,馬先生有可能是受了無妄之災。”

馬允頗爲好奇的開口問道,“襄陽侯此話何解?”

劉奇頓了頓,開口問道,“不知馬先生可曾知曉張羨此人?”

馬允點了點頭說道,“南陽張羨,也是荊州名動一方的風流名士,老朽也略有耳聞。”

“去年益州有劉君郎造作乘輿車具準備稱帝的傳聞,張羨暗中勸說家父應當上表朝廷言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以彰忠心。不知馬先生如何看待此事?”

“此人當殺!”馬允罵完之後,發現這話不應當從自己嘴裡冒出來,隨即訕訕一笑,“山野之人,些許胡言亂語,還請侯爺不要放在心上,馬允不過一村夫耳,此等政事,非我等草民可以議論,還請侯爺莫要爲難老朽。”

“此人當殺!”劉奇帶着一股憤憤之氣說道,“不瞞馬先生,我知道此事之後,第一反應也是這四個字,派人暗中查探張羨之後,這才發現,此事竟是由一名喚作馬生的人書信告知張羨,讓他如此這般行事。”

劉奇平靜了下來,把玩着手中的令牌,帶着三分誘導開口說道,“不知馬先生以爲,這件事與你遇刺之事有沒有關聯?”

馬允怔了怔,隨後開口問道,“不知襄陽侯可還有關於馬生的消息?”

劉奇開口說道,“此次荊南四郡蠻人zào fǎn,是武陵曹寅在背後推波助瀾,我麾下謀士暗中以馬生的名義與曹寅接頭,又被曹寅支使到了長沙,同吳巨接頭,確切消息不清楚,他們是如何接觸的也不清楚,不過我大體能確定,曹寅、吳巨這二人,應當都與馬生有關係。”

馬允頓了頓,晃了晃腦袋開口說道,“我這裡還有一件事,不知道襄陽侯可願聽上一聽。”

劉奇帶着一絲急不可耐的神態說道,“洗耳恭聽!還望馬先生速速道來,莫要吊劉某的胃口才是。”

馬允陷入了沉思之中,“昔日王叡任荊州刺史,曹寅任武陵太守,二人水火不能相容,後來王叡準備舉兵討董,曹寅不知使了什麼手段,讓孫堅派人殺了孫堅,隨後怕孫堅追究,棄了官躲到了武陵山中。”

馬康突然插話說道,“我在南陽時也聽到了一些民間百姓謠傳,不知當說不當說。”

劉奇點了點頭,“但說無妨!”

看到父親輕輕點了點頭,馬康這纔開口說道,“我在南陽時,聽到有百姓說,故南陽太守張諮在任時,親屬和一個叫張羨的士族子弟起了衝突,張諮手下就四處打壓張羨,後來這張羨被迫出逃,在洛陽dòng luàn的時候,又回到了南陽,聽說得了貴人相助,後來張羨就命令路過的將軍殺了張諮。”

劉奇同馬允對視了一眼,二人都明白,馬康口中這個路過的將軍,就是孫堅,恰恰王叡也是死在孫堅手中,如果說是巧合,也太過巧合了。

劉奇率先出言說道,“馬先生,你飽讀詩書,不知你覺得,這其中有沒有關係?”

馬允輕輕頷首,“依老夫所見,此事十有**有不爲人知的nèi mù。”

劉奇苦笑一聲說道,“看來,這馬生的手段,倒是毒辣的很。”

馬允含恨道,“原本我還茫無目的,可聽到侯爺這番話,我大概能明白,這馬生,同斷了老朽一臂之人,背後怕是同一個人。”

隨後馬允不禁唏噓道,“才名害人!才名害人!”

劉奇有些發愣,不知道馬允爲何這麼決斷,看到劉奇一臉的不解,馬允苦笑着開口解釋,“不論是劉荊州,還是換一個人來擔任荊州刺史,只要不是那個馬生安排的人,恐怕老朽這一臂,都保不住。”

“昔日荊州多稱讚,荊州名士,無出馬允之右。”馬允的臉上多了一絲淡淡的自得,隨後又轉爲黯淡,“要是刺史上任,我恰好有性命之憂,到時候,荊州名士大儒,誰敢應邀出任官職?”

劉奇頓悟過來,這馬生,說白了就是在殺雞儆猴,當下含怒罵道,“好惡毒的手段!”

劉奇趁熱打鐵,“既然這馬生如此看重武陵,那我就請馬先生出任武陵太守,不知先生可願?”

馬允頗爲感慨,淡淡一笑道,“老朽殘缺之軀,只想閒雲野鶴,了此殘生,襄陽侯還是不要費心了。”

請將不如激將,劉奇明白,到了這時候,就該下猛藥了,當下帶着幾分感慨道,“我聽聞,古有賢人孫臏,雙膝盡碎,仍能爲天下謀,卻沒想到,先生不過是斷了一臂,就被嚇得縮在家中不敢動彈了。”

馬允面色有些難堪,“如果侯爺不怕我將武陵管的一團糟,那老朽不介意去武陵鬧上一鬧。”

劉奇淡然說道,“平定武陵,馬伯常亦有大功,先生要是不怕馬伯常用生命換回來的地方再次陷入混亂,那就儘管折騰好了。”

劉奇起身道,“我去縣府走上一遭,回頭再給馬玄來上柱香,年前就將文書給馬先生送來,就看馬先生決斷了。”

第二十五章 顫抖吧!張勳(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嚴象告密,天子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蠻人攻略之水寇內訌第七百四十章 驍騎出擊——名士猛將各自算計第九百一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下萬事一秋毫第七百四十九章 奸黠人人常不遜第五百三十一章 譎詐潘璋 ,許褚VS趙雲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七百六十九章 曹操的魄力第三十二章 罵暈袁術第四百六十一章 這是那位的意思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謀成既不勞人力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奈雲山遮望眼第七百四十二章 驍騎出擊——英才的嗅覺第五百一十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第八百八十八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寧爲太平犬,莫做亂離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都昌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蠻人攻略之徐庶歸來第八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去留肝膽兩崑崙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馬徽巧言詐吳懿第六百八十章 禰衡巧言激田豐第一百六十二章 蠻人攻略之長沙事變第八百零一章 黃忠陣斬夏侯惇第二百章 劉表的開解第八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蠻人攻略之羅縣終定第七十二章 黃夲奔降第五百八十一章 荀文若舌戰羣儒第四十四章 撤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第七百六十二章 被逼無奈小天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第一夜第七百一十一章 辛毗仗劍欲西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去留肝膽兩崑崙第六百九十四章 初會趙昂談武都第五百三十八章 皇甫嵩告老,大司馬病遁第一百六十九章 蠻人攻略之劉奇被困第八百二十八章 公審與誘餌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事調動與祭酒的婚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曹操清君側,劉奇動真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人攻略之鄧濟第六百一十六章 瓜分肉食留狗頭第四百七十三章 有苦難言的皇甫嵩第七百三十九章 驍騎出擊——早夭的勇士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誰算計誰?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九百一十七章第七十九章 袁術VS劉岱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馬徽巧言詐吳懿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司馬的書第三百九十四章 錦城暗流聲不斷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八百八十六章第七百六十六章 屈服的伏完第一百零三章 王凌第四百一十六章 君可願爲我諸逆賊?第六百六十四章 建安二年春第九百一十八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糾結的天子第五百零九章 用錯地方的反間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和計兵逼長安第八章 鳳林關第六百四十九章 張勳的最後決斷第七百六十三章 衣帶詔風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君可願爲我諸逆賊?第六百零四章 養晦北疆藏春秋第一百零八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七十六章 狂生禰衡罵袁紹第七百六十七章 都該給年輕人騰地方第二章 初遇劉巴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八百五十九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玄德威逼孔文舉第七百五十四章 祭酒之怒第九百零一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被天子引爆的朝會第二十一章 楊慮第三百七十章 戴頂綠帽子就無所畏懼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臣請陛下另擇賢才第七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的末路第四百四十章 死不瞑目的樊稠第七百七十七章 九大軍師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四章 嚴象告密,天子心思第二百一十一章 磨刀霍霍向周郎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地混沌如雞子,而陰陽定之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涼攪屎棍第六百二十八章 文聘豈是盜名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這是那位的意思第一百九十章 回襄陽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公審與誘餌
第二十五章 顫抖吧!張勳(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嚴象告密,天子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蠻人攻略之水寇內訌第七百四十章 驍騎出擊——名士猛將各自算計第九百一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下萬事一秋毫第七百四十九章 奸黠人人常不遜第五百三十一章 譎詐潘璋 ,許褚VS趙雲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七百六十九章 曹操的魄力第三十二章 罵暈袁術第四百六十一章 這是那位的意思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謀成既不勞人力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奈雲山遮望眼第七百四十二章 驍騎出擊——英才的嗅覺第五百一十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第八百八十八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寧爲太平犬,莫做亂離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都昌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蠻人攻略之徐庶歸來第八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去留肝膽兩崑崙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馬徽巧言詐吳懿第六百八十章 禰衡巧言激田豐第一百六十二章 蠻人攻略之長沙事變第八百零一章 黃忠陣斬夏侯惇第二百章 劉表的開解第八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蠻人攻略之羅縣終定第七十二章 黃夲奔降第五百八十一章 荀文若舌戰羣儒第四十四章 撤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第七百六十二章 被逼無奈小天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第一夜第七百一十一章 辛毗仗劍欲西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去留肝膽兩崑崙第六百九十四章 初會趙昂談武都第五百三十八章 皇甫嵩告老,大司馬病遁第一百六十九章 蠻人攻略之劉奇被困第八百二十八章 公審與誘餌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事調動與祭酒的婚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曹操清君側,劉奇動真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人攻略之鄧濟第六百一十六章 瓜分肉食留狗頭第四百七十三章 有苦難言的皇甫嵩第七百三十九章 驍騎出擊——早夭的勇士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誰算計誰?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九百一十七章第七十九章 袁術VS劉岱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馬徽巧言詐吳懿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司馬的書第三百九十四章 錦城暗流聲不斷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八百八十六章第七百六十六章 屈服的伏完第一百零三章 王凌第四百一十六章 君可願爲我諸逆賊?第六百六十四章 建安二年春第九百一十八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糾結的天子第五百零九章 用錯地方的反間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和計兵逼長安第八章 鳳林關第六百四十九章 張勳的最後決斷第七百六十三章 衣帶詔風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君可願爲我諸逆賊?第六百零四章 養晦北疆藏春秋第一百零八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七十六章 狂生禰衡罵袁紹第七百六十七章 都該給年輕人騰地方第二章 初遇劉巴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八百五十九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玄德威逼孔文舉第七百五十四章 祭酒之怒第九百零一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被天子引爆的朝會第二十一章 楊慮第三百七十章 戴頂綠帽子就無所畏懼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臣請陛下另擇賢才第七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的末路第四百四十章 死不瞑目的樊稠第七百七十七章 九大軍師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四章 嚴象告密,天子心思第二百一十一章 磨刀霍霍向周郎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地混沌如雞子,而陰陽定之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涼攪屎棍第六百二十八章 文聘豈是盜名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這是那位的意思第一百九十章 回襄陽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公審與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