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機大勢

此時又發生了一宗奇事。

當日天機隱俠龐德公,自與曹操分別後,便離開洛陽,一路東行,不久便進入吳郡地域。

龐德公心有所觸,便折向南行,沿途經駱馬湖、洪澤湖。

馬湖、邵伯湖,南渡長江,終於達太湖之畔。他向當地人打探,原來此地便是吳郡的郡府所在地吳縣,龐德公微一沉吟,便不肯停留,續向南行,一日一夜後,他終於抵達一處仍屬於吳郡的邊遠地域富春縣了。

此時是秋深的傍晚時分,夕陽西沉,寒風肅瑟,天地一片蒼茫寂寥。龐德公佇立於天地之間,心潮起伏,他身處如此動盪不安的亂世中,目睹天下己現三分五裂的危象,心中不禁一陣愴然,但又感十分無奈。

就在此時,龐德公忽見北面約十里外的一座青峰,突然騰昇一股五彩煙雲,只見赤、白、青、黃、紫五色紛呈,十分悅目。

龐德公心中不由一動,暗道:赤主殺伐,白主兇亡,青主煞劫,黃主財富,紫主貴氣,五色相沖相剋,怎地卻混在一起,現於此峰?當真奇哉怪極。

他心念電轉,即毫不猶豫,展開身形,直向這座青峰掠去。他功力通玄,身法鳳馳電掣,不一會,便已掠抵山下,再一會,便已掠上山頂,屹立於峰巔了。

龐德公屹立於青峰的北面,縱目遠眺,他的心神不由一陣激盪,但見峰北百里之外,一座連綿山嶺橫臥,長達數百里,頭部高昂,尾部盤曲,支爪宛然,其色赤紅,猶如一條赤色巨龍,盤臥於乾坤之中,赤龍山的頭部,向西面逐漸低沉,形如“赤龍潛淵”,伏行百里,直抵此峰,再一聳而高昂成峰。龐德公心中不由驚歎道:“此青峰乃赤龍山的潛淵再起,盡得赤龍山的驚人龍氣,怪不得剛纔所見,有‘赤、青’兩色匯聚了,轉念又暗道:“此峰龍氣極旺,‘黃、紫’富貴兩色當現!

不足爲奇,但至兇亡之‘白’氣,卻又源於什麼呢?”

龐德公心中轉念,疾速掠去峰巔的東面。但見河川繞盤,乃九曲迴環之勢,可惜均小川小河,缺了磅礴的氣勢,他心裡暗道:“九曲迴環”,亦爲富、貴之象,即黃、紫兩色之源,並非兇亡白氣之淵藪。

龐德公爲追索因由,不辭疲睏,又掠到峰巔的西南面。

他向山下遠處一望,不禁微嘆口氣,神情十分惋惜。只見一道江河,白浪滔天,正從西面的山間,滾滾向東,直沒入海,恰好流經青峰的山腳,筆直橫流,激流疾衝而過,絕不停頓迴流。原來這一道大江,便是著名於世的富春江,起自北面的大目山,東流經杭州灣入海。

龐德公不由搖頭嘆息,哺哺的道:“可惜,可惜,此峰龍氣,源自赤龍山,沉而復昂,雖帶赤龍殺伐之氣,但經潛淵而化,沉而再起,富貴龍氣十分旺盛,赤龍山殺伐之氣亦不能動遙但西南大江,白浪滔天,直流激撞而過,此峰的龍氣因而被大大消泄,乃兇亡白氣之根源也。”

此時,龐德公已知“五色煙雲”的根源來歷,他進而推斷,不由又長嘆一聲道:“按此峰之勢,其貴其富本可驚天動地,甚至可成一代帝王的天龍奇脈;可惜其中既隱主殺伐之赤氣,又帶強烈兇亡的白氣,得此龍脈之人,其子孫後裔,必殺伐、兇亡、奇富、大貴、煞劫五者俱全,也不知是禍是福了。”

龐德公轉念之際,就在此時,忽見山巔西南面一處巖壁下,騰起一道五色煙氣,其色同樣是赤、白、青、黃、紫,但比山下所見濃烈多了。

龐德公心中不由突突一跳,他暗道:五色煙雲如此濃烈,顯然此山龍脈潛伏之地,便是冒出煙雲巖壁之處…他連忙一縱而起,向那巖壁掠去,到近處一看,只見原來是一座土墓,十分古樸,連墳上的草,有的亦已枯黃一片。墓碑亦顯殘破,但碑上刻的字卻依然清晰可辨。五色煙雲,便是沿此古墓冉冉而升。

龐德公走到墓碑前面,伸手掃開墓碑上的灰塵,仔細一看,只見墓碑上有二行刻字,其中一行刻着“齊侯孫臏之墓”。

另一行則是刻着“孫氏列祖列宗之墓”。下面又有一串刻字,其中最末的一個名號,竟赫然刻着“孫符”兩字!

龐德公學識淵博,有洞天徹地之能,他自然知道“孫臏”即兵法大師孫武的嫡孫,而“孫符”,便是加入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長沙太守孫堅之父。目睹之下,龐德公不由微微一怔,暗道:如此看來,追根溯源,孫堅便是兵法宗師孫武的第八代孫了,不料長沙太守孫堅竟然是孫武后人……轉念又大奇道:“按此推斷,則此孫氏古墓的子孫血脈,豈非孫堅一系麼?此墓集殺伐、兇亡、大富、奇貴、煞劫於一身,又將如何在其子孫血脈孫堅身上兆應呢?而且,按此墓的龍氣,孫氏一脈,似出一位王者,但其中又多殺伐、兇亡、煞劫,這該應驗於孫堅身上,還是他的兒孫輩身上呢?”

龐德公心念電轉,不由十分驚奇。他當下決定,無論如何需先行探究明白不可了。因爲只有將各個細節查探明白,龐德公纔可以洞悉整個天機大勢的演化歷程,以及來龍去脈。

龐德公當下不顧疲睏,又疾速掠下山去,循原路西行,直向數百里外的洛陽城方向疾奔。龐德公急欲尋訪孫堅,以便查探明白。

此時孫堅正駐兵於洛陽城郊。他見洛陽火光沖天,才知是董卓遷都長安,一把火將洛陽燒了,又知袁紹等十八路諸侯,各自均欲保存實力,不敢阻截董卓,只有曹操一路,曾獨自追擊,被呂布殺得大敗,幾乎性命不保。孫堅兵力已損折過半,又遭袁術斷絕糧草,深知諸侯於此危急時勢,已失去“匡扶漢室”的信心,只作保存實力,割地盤踞的打算了。

孫堅無奈,只好率軍闖入被大火燒燼的洛陽城中,希望尋到一些金銀珠寶,以便購置軍糧。

孫堅率兵進入洛陽,他下令救滅宮裡餘火。他自己則帶程普、黃蓋等親隨大將,入宮中仔細搜索,看看可有遺下的金銀珠寶。果然被他搜獲一批,於是拿去購買軍糧,總算救了目下燃眉之急。

這天晚上,孫堅獨自按劍坐於宮中的殘破臺階上,仰觀天際,但見紫微星宿中白氣瀰漫,紫微帝星一片昏朦,雖然未滅,但亦僅餘一點殘光了。

孫堅不愧是一代兵法大宗師孫武第八代孫,他的生身父親孫符,死後便下葬於故鄉吳郡富春縣的青山峰列祖列宗的墓內,因此孫堅略懂家傳的天象玄術。他目睹天象異兆,不禁仰天長嘆道:“帝星昏暗,行將不保,賊子亂國,萬民塗炭,京都一空!國將不國,君非君,臣非臣,人非人,天下大亂,行將在即也。”

孫堅思潮起伏之際,忽見破殿的南角,有一道五色光華射了出來。孫堅不由大奇,連忙走過去一看,原來五然光華,是來自宮中的一口古井之內。

孫堅心知有異,便派兵丁下井打撈。不久,兵士競從井中澇起一具婦人屍首。該婦似乎已死去年餘,但其屍身完整無缺,並未腐爛。一身宮女裝束,十分華麗。宮女頸上,掛了一個錦盒,沉甸甸的,不知內藏何物。

孫堅見狀,心中不由一動,猛地醒悟,年前宮中曾發生宦官之亂,宮中失火,少帝被宦官張讓等挾持逃走,這個宮女,顯然是在當日投井自殺的。

孫堅於是屏退兵士,僅留下親隨大將程普、黃蓋兩人。

他取過錦盒,運力打開,不由眼前一亮。

原來錦盒之中,競內藏一顆玉璽,方圓約四寸,上雋五色金龍,崩缺一角,再以黃金鑲補。玉璽上面,刻有八字,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孫堅目睹之下,不由一陣驚喜,激動得不能自己。

旁邊的親隨大將程普、黃蓋見了,均十分奇怪,程普忙問孫堅道:“主公,此乃何物?”

孫堅神色激動的說:“此乃歷代帝王傳國玉鑾也!此玉璽即昔日獻壁的卞和氏所獻之壁。卞和在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便把此石獻給楚文王。剖開後,便發現此石玉也。

此玉後來落人秦始皇手上,他下令玉工雕琢此玉而成玉璽,李斯刻八字於其上。秦被漢滅,此玉璽便由子嬰獻給高祖劉邦,劉邦終平定天下,創立大漢基業。到王莽篡位時,逼皇太后交出此玉璽,皇太后憤而擲於地上,便崩了一角,以後黃金鑲補。光武帝劉秀後得此玉璽,果然便平定天下,恢復漢室,傳位至今。此玉璽已傳國近千年了。”

程普一聽,亦不由大喜,黃蓋忙問道:“那爲什麼此傳國玉璽竟懸於此宮女頸上,投人井中呢?”

孫堅沉吟道:“年前宮中內亂,宦官逞兇,宮中失火,亂作一團,必是宮女爲保此傳國玉璽,不致落人奸人之手,便懸璽投井自盡!若非如此,此傳國玉璽怎會留到此時,落人我手中呢?”

程普此時神色激動,對孫堅道:“主公,此天意也!傳國玉璽,竟然輾轉到了主公手中,顯示主公可得天下,身登帝王九五之尊也。”

黃蓋亦急忙道:“不錯,程普所言甚是!目下諸侯各懷異心,已無甚前途,不如密藏此傳國玉璽,速返江東,另圖大業。”

孫堅的心本已動搖,程普、黃蓋二人再齊口鼓動,孫堅圖帝王大業之意不由更堅決了,當下三人密議妥當,只待明白便向盟主袁紹辭行,返回江東,另圖大計。

不料孫堅得傳國玉璽之秘,卻被負責打撈婦人屍身的兵士窺破,當夜便偷偷潛出孫堅軍營,摸到袁紹的大營,向袁紹密報了。袁紹不動聲息,把兵士留在營中。

第二天,孫堅果然率同程普、黃蓋、韓當三員親將,前赴袁紹大營,向袁紹辭道:“我偶染風寒,欲返回長沙靜養,特來向袁公辭行。”

袁紹一聽,便呵呵一笑,道:“孫將軍之病,莫非因傳國玉璽而起麼?”

孫堅一聽,不由暗吃一驚,臉色亦不由一變,但很快又沉聲反問道:“袁公何出此言?”

袁紹冷冷的說:“我等興兵討賊,爲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物,公既獲取,當呈上盟主,代爲保管!如今竟欲私藏而去,是何居心。”

孫堅道:“傳國玉璽有何理由會在我這兒?”

袁紹冷笑道:“然則建章殿中之物何在?”袁紹原是朝廷校尉出身,宮中的秘密,他豈會不知?因此他一語便道破了。

孫堅臉色一沉,道:“我確無此物,何故逼我承認?”

袁紹冷笑道:“公若不交出,乃自招其禍。”

孫堅指天發誓道:“我若得此物,私自匿藏,日後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此時從諸侯亦聞訊趕來探聽虛實,見孫堅如此,便有人出言道:“孫堅如此發下重誓,顯見並無私藏玉璽之事。”

袁紹卻連連冷笑,把那名密告的兵士傳召出來,道:“孫堅,打撈時可有此人麼?”

孫堅一見,知兵士向袁紹告密,賣主求榮,不由大怒,拔出佩劍,欲斬兵士。袁紹一見,亦霍地拔出佩劍,怒道:“你若斬此人,即欺我袁紹。”

袁紹背後的親隨大將顏良、文丑二人,亦拔劍出鞘,準備斬殺孫堅,孫堅背後的程普、黃蓋、韓當三員親將,也已拔刀在手,預備與袁紹火拼。

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此時衆諸侯做好做歹,把袁、孫二人勸住了。孫堅默默不語,立即轉身上馬,拔寨離開洛陽,一路向東,馳返江東去了。

袁紹恨怒不已,他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連作夜快馬送去荊州,呈送荊州刺史劉表處,要劉表於路上截擊孫堅,搶奪玉璽。

荊州刺史劉表,是漢室宗親,手下有蔡瑁、蒯良爲大將相輔。他接袁紹密函,知孫堅私藏傳國玉璽而去,不由大怒。

當即派蒯越、蔡瑁二將,率一萬精兵,阻截孫堅。

孫堅回返長沙,必經荊州要道。他的兵馬剛到,蒯越已列陣阻住,當先出馬攔截孫堅。

孫堅大驚,間道:“蒯將軍爲何阻我去路?”

蒯越道:“你既爲漢臣,爲何私藏傳國玉璽?你留下玉璽,便放你回去。”

孫堅一聽,知袁紹已密告劉表,劉表是漢室宗親,又任荊州刺史,地位在孫堅之上。孫堅因此也不答話,示意黃蓋出馬,殺開一條去路。

黃蓋拍馬出戰蒯越,蔡瑁舞刀招架,大戰一番,黃蓋手執一鞭,擊中蔡瑁的護心鏡,蔡瑁策馬便退,孫堅趁勢越過荊州地界關口。

剛過關口,山背後一陣金鼓齊鳴,劉表親率大軍截住去路。孫堅見了劉表,不得不以下屬之禮參見道:“劉刺史爲何誤信袁紹之言,致鄰郡反目?”

劉表道:“你匿藏國璽不報,顯見有叛反之心,我當阻止。”

孫堅發誓道:“我若私藏此物,當死於亂箭之下。”

劉表道:“你若要我相信,除非你把行李解開,任我搜查。”

孫堅一聽,惱怒道:“你有何憑恃,敢輕視於我?”

孫堅揮軍欲擊殺劉表,劉表卻立刻縱馬退去。孫堅窮追不捨,追至兩山後面,只見伏兵齊出,背後蔡瑁、蒯越又雙雙殺到,將孫堅團團圍祝孫堅正危急之際,幸而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捨命死戰,才把孫堅救出。但孫堅軍已折損大半。雖然得以逃返長沙郡,但元氣卻大傷,孫堅不由深恨劉表,因而與劉表自此結下深仇大恨。

孫堅在江東秘密招兵買馬,養精蓄銳,準備圖大業之際,討伐董卓的盟軍十八路諸侯,也分裂了。

當日曹操見董卓逃出洛陽,力主派軍追截。但袁紹卻爲了保存實力,拒絕派兵。曹操元奈,只好率軍前去拼死阻截。

因兵力微弱,被呂布殺得大敗而逃,幾乎生命不保。幸得族弟曹洪捨命相救,才得逃返洛陽。

袁紹聞報曹操大敗而回,心中暗自慶幸,並未輕舉妄動,表面卻擺下酒宴,爲曹操壓驚。

曹操飲了幾杯悶酒,不由長嘆一聲道:“我爲國拼死追賊,公等卻爲私心按兵不動,大失天下所望,曹操亦深以爲恥埃”袁紹竟一言不發,並無任何表示。

曹操心灰意冷,當日酒宴後,也不辭別,自行帶領殘兵,向揚州進發了。

此時,公孫瓚對劉備道:“袁紹無能,久必有變,爲防萬一,我等宜速返回矣。”劉備亦深有同感。於是公孫瓚亦率軍北上,返回北平。

在途中,經平原縣時,公孫瓚對劉備道:“目下已屆大亂之時,我等各宜求自保。我留你任平原縣令,再撥一千兵馬,賢弟善自珍重了。”

劉備亦無計可施,雖然不捨,亦只好依公孫瓚的安排,留在平原縣,當一個小小的縣令,以求先穩住陣腳,再圖謀發展。此時的劉備,尚根本無力與天下諸候竟逐爭鋒。

這一切,全在天機隱俠龐德公從吳郡趕到洛陽之前便發生的了。當他趕到洛陽城郊討伐董卓的盟軍大營時,盟軍已四散而去了,孫堅也已經返回到江東了。

龐德公四處查探,才得知孫堅因一顆傳國玉璽,已與袁紹、劉表反目,各路諸侯爲求自保實力,亦紛紛散去。他不禁仰天長嘆道:“我以爲曹操乃領袖羣雄,匡扶漢室的人材,不料如此匆促,便大勢已去!莫非‘天機大勢——三分天下’,當真不可逆轉了嗎?”

他心潮起伏,不由又憶起他當日曾伏下玄機的兩位人材,他喃喃說道:“難道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人才,並非曹操,而是孫堅、劉備、諸葛亮麼?大機大勢到底如何演進?”

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四章 水鏡先生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九章 洛陽秘辛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陣圖之秘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六章 再窺星斗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十一章 紫氣東來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一章 偷襲軍營 遊說夫差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八章 蛇體現形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三章 異軍突起
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四章 水鏡先生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九章 洛陽秘辛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陣圖之秘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六章 再窺星斗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十一章 紫氣東來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一章 偷襲軍營 遊說夫差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八章 蛇體現形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三章 異軍突起